近代行政效率理论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行政效率问题反思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行政效率问题反思

的 目的是为 了提 高官僚 组织的效 率。韦伯 的官僚 制是一 个 不仅包含 了政府 组织的概念 , 也适 用于其他 的组织。他提 出 了层级制 、 连续性和专业化的基本评判标准。韦伯宣称 , 一个 组织越是 接近他 的官僚 制模式 , 就越 可能有效率 。它具有精 确性 、 稳定性 、 可靠性和纪律严 明等方面 的优 势。因此 , 从这 些论述 中我 们可 以看 出 ,韦伯 的官僚制和 行政效 率 的思想 实际 上是一脉相承 的,是毋庸置疑的。 很 多学 者在 对韦伯 的理 解 上将 其提 出 的理性 绝 对化 , 并据此来反 驳韦伯 。实际上 韦伯的原本 思想并 非如 此。在 新教伦理 精神 中 ,他 指 出, “ 理性主 义的历史 表 明这 一发 展在不 同的生活部 门不是 并行的 。事 实上 ,我 们可 以从根 本 不 同 的 基 本 观 点并 在 完 全 不 同 的方 向 上 使 生 活 理 性 化— —这一简单 的论点 常常被 人们所 遗忘 ,现 在我 们应该 把 它放 在每一篇 试图探讨 理性主义 的论文 的开头 。理性 主 义是一 个历史 的概念 ,它包含着 由各式各样 东西构 成 的一 个完整 的世 界。 ”阿 这段论述 表明 ,在 韦伯 的观 点中 ,理性 的 实现 是一个 变化的概念 ,他们 不一定沿 循统一路 径来 获 取相 同的结果。 M o m m s e n ( 1 9 8 7 )评 论到 ,实际上存在 一 个 多元竞争 的理 性实现 过程 ,每 一个过程 都取决 于不 同的 价值观 ,而这些价值观经常还彼此冲突。叨 很 多人对 韦伯 的这些论 述提 出了质疑 ,他们 实际 上忽 视 了韦伯 的论述 中对 于人的假设 。在 韦伯的组 织效率模 式
题 ,以及如何提高行政效率是本 文探 讨的重点 。

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

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

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摘要:对于行政效率的研究,西方的古典行政学走过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为此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学在行政效率的研究上呈现出三个新的动向。

以西方的理论观照中国的行政效率,可以发现中国政府效率问题的存在及其困境;对于提高政府效率,可以从政府体制与机制创新、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积极的行政文化建设三个层面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行政效率;古典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政府创新;行政文化Abstract:Regard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research,the western classical administrative science has passed through a logical process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has laid down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research.In 1970s 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ve science presented three new trends in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research. In terms of western theories,we can discover the problem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its dilemma.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 efficiency,we should make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levels:the government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the publ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ve administrativ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Key words: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classical administrative science;new public administrative science;government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culture一、古典行政学关于行政效率理论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在企业管理运动的鼓励与影响下,学者们试图借助于科学管理来增进政府的行政效率。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研究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研究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研究一、引言(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所谓企业行政管理,按其字面意思,指的就是企业的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渠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日常活动进行命令、规定、奖惩等行为的过程。

通过行政管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使企业机能最大化。

其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首先,行政管理能够计划工作,通过制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效且可执行性强的计划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是现代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前提;其次,行政管理能够组织工作,通过构建一个分工明确涵盖全面的组织框架,可以使得各部门明确自己的目标,发挥最大的工作价值;再次,行政管理能够协调工作,通过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后,行政管理能够控制工作,合理的成本控制、监督控制、奖惩控制,有利于企业增利减耗。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企业的行政管理具有时效性、层级性和实效性。

首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非常灵活,极具时效性。

行政管理是一个需要实时反馈并实时进行修正的工作,为了更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需要经常做出变通,而且行政管理越有效,企业的发展越迅猛,对行政管理的变革需求也就越大,这充分说明企业的行政管理极具实效性。

其次,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需要根据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具体工作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对决策层,更侧重于传达执行层的成效、意见以及建议,对执行层,更侧重于传达执行层的宏观企望和意志,在两层之间,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协调与监督保证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这就是层级性的具体表现。

最后,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应该而且可以迅速发挥作用,在第一时间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整个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如若不然,那么就肯定是行政管理出现了失误,需要我们及时进行修正。

这是实效性的具体表现。

二、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从上面的讨论不难看出,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往往达不到目的,效率非常低下,甚至滞后了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出在管理制度、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三方面,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张俊英邹璇摘要:庆历新政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庆历新政的研究,成果丰富,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庆历新政的指导思想、吏治改革、失败原因、庆历党争、历史影响、当代借鉴、与“熙宁变法”之关系异同等方面,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

根据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文献整理、学术梳理和回顾反思,通过对学界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和分析评论,在肯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研究中只有认识和解决问题,达到质的突破,才能进一步推动范仲淹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庆历新政;范仲淹;回顾与反思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19)01-0041-07北宋仁宗时期,外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国内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为摆脱危机,改变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主张,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法制等各方面,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从而揭开了“庆历新政”的序幕,由于新政触动保守派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和阻挠。

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之后范仲淹贬到邓州,又辗转于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调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行至徐州,不幸病逝,享年64岁。

宋仁宗亲书其墓碑曰“褒贤之碑”,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名重竹帛;功业文章,传诵千古;人格道德,彪炳青史;壮志情怀,俎豆千秋。

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杰出的、优秀的、影响深远的人物①。

一、庆历新政研究总论庆历新政的研究,历来备受瞩目,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行政效率一行政效率概述二测量与评价三行政效

行政效率一行政效率概述二测量与评价三行政效
从效率优位到质量优位 质量:通过调动所有人的潜力,以最低的成本 来满足确认的顾客需求(英国内阁办公室文件) 质量成为核心概念,效率作为兼顾因素融于质 量之中
经济 效率 效益
2 行政效率的意义
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指标
是行政管理的生命线
是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测量与评价的困难
第一 垄断性
服务垄断
信息垄断 评价标准困难
行政成本的提高 速度的提高: 行政行为正确度的降低
影响办事速度 成本的降低: 危及正确度 正确度的提高可以降低对速度和成本的期望值
行政效率测量与评价
行政功能测量法 行政费用测量法 行政要素评分法 标准比较法
政治价值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
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改善行政成本结构
决策成本过低导致执行成本不必要地提高 工作人员正当收入偏低而机关有形成本过高
第十一章
行政效率
一 行政效率概述 二 测量与评价
三 行政效率的提高
行政效率
概述
涵 义 意 义
测量与评价
提高
困 难
指 标
方 法
因 素
途 径
1 涵义 广义:定性和定量的统一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狭义:从量的方面去考察
理论层面:滞后性 间接性 整体性 实践层面:有利于管理操作
行政效能=F(效率,目标) 绩效(performance)
第二 目标多元性和弹性
第三 产出的特征
无形性 不可储藏性 中间性质 垄断性、非盈利性
第四 生产过程的特点
劳动密集型 难以推行标准化 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
传统学派:花钱少、办事多、机构层次少
人员少、工作程序合理、简便易行
行为学派:行政管理对公众行为影响的大小、优劣

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效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题。

具有高效行政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保持经济稳定性、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和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

本文将探讨行政管理效率的概念和意义,并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革对策。

一、什么是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效率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在实现公共目标、公益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效率。

它是政府决策制定和执行的关键指标,这包括政府预算、公共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表现。

有效的行政管理是实现政府目标和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是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现状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效率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中国政府运行成本相对过高。

政府机构人员编制、巨大的行政机构和繁重的行政程序导致的行政成本大幅增加。

尤其在一些财政较为困难的地区,政府运行成本比较难以承受。

2. 政府决策机制存在问题:政府决策制度存在缺陷。

一些机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管理层重任和政策实施环节不尽完善,难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全社会的公平性合法性。

3. 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尽管中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相当大,但质量总体上仍待提高。

一些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较低,服务质量较差,服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公众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升温。

4. 普及信息技术较慢:在信息化领域,中国政府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在政务公开、数据共享等方面仍然存在瓶颈,缺乏统一的线上政务服务平台,服务的效率有待提升。

三、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1. 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政府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运营成本。

政府可以采取压缩机构规模、优化编制结构等措施,加强财政管理、制定可持续预算等措施,减少浪费,用有限的资金为民众创造更大的价值。

行政管理效率总结

行政管理效率总结

行政管理效率总结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行政管理效率是各个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它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总结行政管理效率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二、行政管理效率的理论探讨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工作分解、细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者可以借鉴泰勒理论,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 韦伯理性管理理论韦伯理性管理理论认为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权威体系,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权责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减少决策层级,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3. 奥本海默效能管理理论奥本海默效能管理理论注重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和员工的参与度。

行政管理者应注重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参与度,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分析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灵活性,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效率。

行政管理者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流程的顺畅性、信息的流通等因素,避免出现冗长复杂的层级关系,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 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是行政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决策的迅速性、准确性和适应性,决定了行政管理的高效运转与否。

行政管理者应建立透明的决策机制,提供快速有效的决策支持,减少决策层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3.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文件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平台和绩效评估系统等,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效率,从而加快行政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1. 强化领导力培养行政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的领导力素质,注重团队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推动行政管理的高效运作。

2. 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减少层级,明确职责和权限,优化内部沟通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行政效能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公共行政机构和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它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能,使政府更加负责和高效地服务于公众。

本文将介绍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以期为行政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效果性、效率性和公正性的概念。

效果性是指政府行为和政策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评估者需要通过采集数据、分析证据和进行统计推断,来评估政府行为的效果。

效率性是指政府在达成目标时利用资源的效率。

评估者需要评估政府行为和政策在资源使用方面的效率,比如成本效益分析。

公正性是指政府行为是否公平、合法和符合道德规范。

评估者需要评估政府行为和政策在公正性方面的表现,是否满足公众的期望和利益。

行政效能评估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性能指标评估。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式,通过向政府工作人员、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政府行为的评价。

这可以提供有关效果性、效率性和公正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案例分析是一种研究具体案例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政府行为和政策执行的个案,从中获取有关行政效能的经验和教训。

性能指标评估是一种定量评估方法,通过量化政府行为和政策执行的指标,比如预算支出、服务质量和人员素养等,来评估其效果和效率。

为了提高行政效能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

例如,美国政府通常采用政府绩效评估和结果导向管理的方法,通过设定目标和指标,引导政府部门和官员提高行政效能。

例如,一些州政府设立了独立的行政效能评估办公室,负责监督和评估政府机构的绩效。

新加坡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设立绩效评估办公室,通过量化指标评估政府行为和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除了理论和实践方法,行政效能评估还需要充分考虑政治和政策环境。

政治环境可能会影响行政效能评估的结果和影响,因为政府机构和官员可能会因为政治压力而不愿意接受评估或者不愿意公开评估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学界的知名学者与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作者 及相关文章制作表格以便学界同仁和读者更好 的认识当时学界对行政效率的研究范围及重视 程度。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对 研究行政效率的热衷学者中很多都既是当时行 政学界的专家而同时又是政府高官。由于他 们的特殊身份,这一时期的行政效率研究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使西方的一些先 进的行政学与效率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得到很好 传播,对我国当时的行政学发展以及行政学 科的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ModernAN
近代行政效率理论研究述评
◎李玥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2 0 世纪初在科学管理运动的影响 下,西方行政学进入了正统时期并使效率主义 盛行。 而我国的行政学却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夹 缝中获得了萌芽发展的生机,一些学者与爱国 人士将西方先进的以效率为核心的行政学思想 引入我国并潜心研究。这样便使我国行政学在 这一时期得以诞生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由 于历史、时代与政权的局限性其的研究又不免 名多实少。 关键词:近代;行政效率;理论研究 如众所知,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发端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进 入了正统时期。而我国的行政学是在西方正 统行政学的影响下诞生,并以 1 9 3 5 年行政学 专 家 张 金 鉴 的 著 作《 行 政 学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 为标志。然在我国当今的行政学理论研究领 域研究行政学发端与发展的学术论文中,以 研究西方行政学发端与发展的文章为主且水平 较高,而对我国自身行政学发端与发展的理 论研究极为匮乏。有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 历史考证撰写此文,以期取得抛砖引玉之作 用 。 此他们在“行政效运动”的推行期便会撰写 大量蕴含西方行政学思想尤其是有关行政效率 的相关评论与论文。 通过对《行政效率》和《行政研究》 两本期刊杂志的分析,我现将刊文上的一些 政” “物料管理” “政令推行”等类别 、 、 分类汇编。 由此可见,近代我国以提高行政效率为 主要内涵的行政研究已达到了比较系统化, 专业化的程度,而且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较 为 全 面 ,针 对 性 较 强 , 为 我 国 行 政 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成就了我国行政研究的 首批学者政客型人才 通过对《行政效率》与《行政 研究》上所刊登的各期《编辑后 记》中的作者介绍分析, 我发现其作 者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为具有 专业知识和实际行政经验的公务员, 如《邮政机关之人事制度》 (《行政 效率》3 卷 6 期) 的作者沈惟泰, 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博士, 当时正供 职于邮政总局。任行政效率研究会副主任的 张锐为留美硕士, 市政学专家, 著有《市政新 论》 《比较市政府》 《市行政原理与技 、 、 术》 《公文程式与保管》 曾担任东北大学 、 , 教授,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市政讲师, 天津 市政府秘书, 内政部参事等职务。 5 ] 另一类 [ 是大学政治学教授或行政学专家, 如清华大学 的陈之迈、沈乃正, 南开大学的张纯明、张金 鉴, 中央大学的江康黎、张汇文、王季高, 金 陵大学的马博厂, 北京大学的张忠绂。虽说在 作者群中, 第一类人员是主体,但这却说明我 国行政学者的地位得到较大的提升,行政学 者开始入仕深入研究行政问题,在一定程度 上也可以说开创了我国行政学者与官员共同探 讨行政问题的先河,成就了我国行政研究的 首批学者政客型人才。 (四)名多是少难以摆脱历史、时代与政 权的束缚 近代的行政效率研究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 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是由于受封建主义专 制数千年的统治与思想控制,所以其理论研 究根基较为薄弱,与西方行政学研究的差距 不可同日而语,其在理论研究上就必然存在 着先天的不足。与此同时,四次反革命“围 剿”的惨败,九・一八、一・二八事变 的发生,使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在 20 世纪 3 0 年 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局面。在这种 背景下,虽然可以促使国民政府对行政研究 的重视,但由于时局的紧张,就必然会促使 政府与学者在进行行政效率研究时不免浮躁, 急功近利的成分很大。这样便会造成近代的 行 政 效 率 研 究 在 后 天 发 展 上 的 畸 形 。因 而 , 我们从近代行政效率研究取得的成就中不难发 现,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西方先进行政学的 引进与传播上,而在自身的创新方面有建树 者甚微。 总之,近代的行政效率研究主要体现在 对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大量引进上,然而其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没有脱离西方正统学派 和科学管理运动中效率主义的范畴。由此可 见,当时中国行政学界在研究行政学以及行 政效率理论层面还不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但由于历史、时代以及政权的局限性,我们 不应更多的苛求古人,应给与这一时期的行 政效率理论研究相应的肯定与评价。 参考文献: [1]Robert Maranto and David A Schultz. A Short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ivil Sewi[M]. New Y0rk,1991. [2]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J],国外 政治学,1987(6) [3] 转引自周志忍:行政效率研究的三个发展 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0(1) [4]谭春霖:各国行政研究概况[M].广州:岭南大 学历史政治学系,1939.14 [5]桥川时雄编纂.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Z].北 平:中华法令编印馆,昭和十五(1940) .430
2 0 0 8 ・1 1 98

一、国际上风靡一时的效率主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 进入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 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发展,科学管理企业的问题已经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而日益引起人 们 的 重 视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美 国 商 业 的 实 “ 践不仅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正在发生着变化, 而且它们越来越需要使用新的科学管理技术减 少成本而增加产出。 [ 1 ] ” 由于提高工作效率的企业管理办法是由美 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的,所以泰勒的名字后来 便与科学管理和工作效率联系在一起,于是 “科学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 或 ” “泰勒主义” T a y l o r i s m ) 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 了。如众所知,泰勒主义以提高效率为核 心,着力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技术与方 法,并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不但加 速了工商业的科学化管理运动,而且为美国 解决当时政府机构膨胀过快,行政效率低下 的现状提供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以科学 管理为核心理念的“泰勒制度”一问世,美 国进步党人立即将之奉为至宝加以信奉。从 此时开始,无论是私人企业部门还是公共政 府机构, 科学管理”或“泰勒主义”便 “ 成为这些部门所深入研究问题与提高工作效率 的圭臬。 正如管理学家邓肯曾说过: 如果说人 “ 们把一个词与管理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话,那 么这个词就是效率。事实上,科学管理运动 ——可以称为效率管理。——正是人们对效 率的渴望导致了近代管理思想的诞生。 [ 2 ] 行 ” 政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也曾明确提出, “行 . . . . . . 尽可能高的效 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 率” [ 3 ] 。
二、我国学术界对行政效率的 研究掀起热潮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或者说是行政管 理学是从西方国家引进和借鉴的。2 0 世纪 3 0 年代我国出版的一些有影响的行政学著作受西 方正统时期的行政思想影响较深,其中美国 的四位学者:威尔逊( T h o m a s W o o d r o w W i l s o n ) 、古德诺( F r a n k .J .G o o d n o w ) 、 怀特( L e o n a r d .D u p e e W h i t e ) 、威洛比 (William F.Willoughby)的思想与观点被引 用的最多。由此可见,这些著作的作者对当 时西方行政学的思想与理论较为了解,而这 些学者在后来民国政府发起的“行政效率运 动”中又是主要的倡导者与积极分子 ,且当 时主要推行该运动的机关行政效率研究会以及 其一脉相承的机关行政效率促进委员会的机关 刊物《行政效率》与《行政研究》又为他 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探讨和交流的平台。因
三、 我国行政效率理论研究的 评析
(一)在我国行政学发展的历程中起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 2 0 世纪初是西方科学管理意识和观念萌 发与勃兴的时代。伴随着科学管理意识和观 念的产生,科学化管理运动方兴未艾,与此 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迅速扩展,西方各国 也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而这两者都强调 以提高效率为核心。在西方行政学理论效率 研究趋势的影响下,当时我国很多学者与官 员或被时事所逼或为求学,很多都踏上了远 洋求学之路。比如 1 9 2 8 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 研究生院学习,从师于行政学泰斗怀特的甘 乃光;市政学专家,留美硕士张锐与行政学 专 家 ,留 美 硕 士 张 金 鉴 等 等 。 而这些政客型学者求学回国后,由于其 特殊的政治身份与求学背景,为我国引进与 传播西方先进的行政学思想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在他们撰写的著作与论文中我们常常可 以发现当时西方先进行政思想的痕迹,西方 行政学先驱的经典话语被引用。这就为我国 较为匮乏的行政学理论研究送来了优良的 “精神粮食” 为现代行政学在我国良性发 , 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我 国的行政学发展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为我国行政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 近代我国研究行政效率的理论成果主 要体现在行政效率研究会的机关刊物《行政 效率》与 1936 年 l0 月 5 日行政效率促进委员 会 的 机 关 刊 物《 行 政 研 究 》 。据 说《 行 政 效 率》及后来的《行政研究》当时“为我国 唯一与最有价值的行政学期刊。 4 ] [ 其上刊载的文章大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内容: 1 . 行政调查或研究报告, 如《文书档案 连锁办法之试验———内政部初期试验之报 告》 . 关于各种行政问题的意见与讨论, 如 ;2 《考铨会议之我见》3 . 行政研究论文, 这类所 占比重最大, 涉及行政制度、技术、方法等方 方面面, 涵盖了行政效率研究会分期分组研究 行政的八个方面, 其中尤以组织运用和文书档 案管理为多; 4 . 行政研究状况的介绍与评 论, 包括对行政理论与经验、行政研究机构、 行政学名著的介绍与评论;5.中央与地方的行政 改革消息, 通常按“组织运用” “财务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