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总结能力提升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 必修第一册第1章 章末素养提升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 必修第一册第1章 章末素养提升

章末素养提升物理观念研究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质点:(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可视为一个有质量的点(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参考系:选取的原则:任意的,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描述运动的三个物理量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平均速度v=ΔxΔt,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3)瞬时速度:Δt→0时的平均速度,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1)ΔvΔt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a=ΔvΔt,也叫作速度变化率,方向与Δv方向相同(3)a与v、Δv大小无关(4)与速度的关系:加速时,a与v同向;减速时,a与v反向科学思维理想化模型质点模型比值定义法速度v=ΔxΔt、加速度a=ΔvΔt图像法x-t图像可获取物体的位置、运动及速度信息,v-t图像可获取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极限思维方法瞬时速度:Δt→0时的平均速度瞬时加速度:Δt→0时的平均加速度科学探究1.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时间和位移2.会分析打点计时器获得的实验数据(1)根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判断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2)选取纸带上两点:读取时间间隔、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得出平均速度(3)合理选取时间间隔以获取数据求瞬时速度(4)建立合适标度的坐标系,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并会用平滑的曲线拟合数据点3.知道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4.能撰写简单的报告,描述测量速度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客观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等物质观念和运动观念2.通过质点模型的建构及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初步认识并体会模型建构的思维方式以及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抽象与极限思维方式3.只有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才能真实反映现象,才能得出要研究的结果例1某人骑自行车沿直线从一斜坡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A.10 m/s10 m/s B.5 m/s 4.8 m/sC.10 m/s 5 m/s D.0 4.8 m/s答案 D解析平均速度:设坡长为sv=ΔxΔt=0平均速率:v=2 ss4+s6=4.8 m/s故D项正确。

必修一第1章 章末分层突破

必修一第1章 章末分层突破
【答案】 C
1.(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 t 图像如图 15 所示.已 知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驶,则( )
图 15
A.在 t=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40 m
【解析】 xt 图像表示的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 xt 图像可知,甲、乙两车在 0~t1 时间内均做单向 直线运动,且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错误;在 vt 图像中,t2 时刻丙、丁两车速度相同,故 0~t2 时间内,t2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正确;由图线可知,0~t2 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故丙车的平均速 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D 错误.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时间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在表示时间 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对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 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 4 s 末、4 s 时、第 5 s 初等均为时刻;4 s 内(0 到第 4 s 末)、第 4 s(第 3 s 末到第 4 s 末)、第 2 s 初至第 4 s 初等均为时间.
2
求解
逆向思维法(反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 演法) 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情况
2.注意事项 (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 v0 方向为正方向. (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 (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 a 恒定), 可对全过程应用公 1 2 式 vt=v0+at、x=v0t+2at 、„列式求解. (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 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 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

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总结 能力提升(共34张PPT)

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总结  能力提升(共34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章末总结•能力提升
人教版地理·必修1
网络 体系构建 专题 归纳整合 高考 真题链接 教材 练习解答 章末达标检测卷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答案速填] A. 运动特征 B. 自身条件 C. 太阳辐射 D. 内部圈层 E. 地方时 F.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人教版地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教材 P9~P10 活动 图 1.8 中纵坐标表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横坐标表示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 图 1.9 中柱状图表示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生物量为 2kg/(m2·a),北半球中纬度亚寒带 针叶林生物量为 0.8kg/(m2·a)。 本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加深同学们对太阳辐射在地理环境形成中作用的认识。对照两图 我们可以看出: (1)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要远远大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 (3)以上两个结论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太阳辐射越多的地区,生物量也多。
人教版地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答案:(1)户型甲。 原因:户型甲两卧室都朝南向阳,而户型乙只有一卧室向阳。 (2)不能。 理由:冬至日,合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若该日 14 号楼一楼都能在正午时获得阳光, 则全年都能获得光照。而通过计算得知,冬至日楼距至少为 25 米才能使得 14 号楼一楼 在正午获得光照。
人教版地理·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专题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常被作为考查的知识点,简单归纳 如下: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提升

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复习提升
13
例2
已知集合A={x|0≤x≤2},B={x|a≤x≤a+3}.
(1)若(∁RA)∪B=R,求a的取值范围.
解 (1)A={x|0≤x≤2},
∴∁RA={x|x<0,或x>2}.
∵(∁RA)∪B=R.
a≤0, ∴ ∴-1≤a≤0. a+3≥2,
章末复习提升
14
(2)是否存在a使(∁RA)∪B=R且A∩B=∅? 解 由(1)知(∁RA)∪B=R时, -1≤a≤0,而a+3∈[2,3], ∴A⊆B,这与A∩B=∅矛盾.即这样的a不存在.
集合中的元素不能有重复 , 含求有参数的集合元素时利 用互异性来进行讨论,从而达到确定集合的目的.
章末复习提升
4
2.空集的特殊性和特殊作用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在解决集合之间关系问题时 ,它往
往被忽视而导致解题出现失误.
3.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并集(∪)、补集(∁)三种.在集合运算 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三化”;
章末复习提升
15
跟踪演练2 (1)设集合M={-1,0,1},N={x|x2≤x},则M∩N等于( B )
A.{0}
B.{0,1}
C.{-1,1}
D.{-1,0,1}
解析 由x2≤x,解得0≤x≤1,∴M∩N={0,1}.
(2) 已 知 集 合 U = {2,3,6,8},A = {2,3},B = {2,6,8}, 则 ( ∁ UA)∩B = {6,8} ________. 解析 先计算∁UA,再计算(∁UA)∩B.
∵U={2,3,6,8},A={2,3},∴∁UA={6,8}.

培优帮-章末总结-核心考能提升 (4)高中生物必修一浙科版

培优帮-章末总结-核心考能提升 (4)高中生物必修一浙科版
A正确;细胞中的磷脂可以在内质网上合成,B正确;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尾
部是疏水的,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的头部与水面接触,C错误;细胞膜的流动性
与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可以发生运动有关,D正确。
5.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B为脂溶性药物,其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
)
A.组成脂质体“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尾部亲脂
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有结构①,说明该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B.有结构②,说明该细胞能合成蛋白质
C.有结构③,说明该细胞是真核细胞
D.有结构④,说明该细胞能加工蛋白质
【解析】有结构①中心体,说明该细胞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有结
构②核糖体,说明该细胞能合成蛋白质,B正确;有结构③核膜,说明该细胞有细胞
17.蓝细菌在氮源不足时,群体中5%~10%的细胞会转变成“异形胞”,“异形胞”个体
大,细胞壁厚,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将N2 转化为NH3 ,以此提供氮源。
“异形胞”与蓝细菌相比( C
)
A.生存环境相同
B.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同
C.遗传物质相同
D.细胞功能相同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蓝细菌在是氮源不足的情况下转变成“异形胞”的,因此
)
【解析】由题图可知,溶酶体吞噬和“消化”衰老细胞器的过程离不开生物膜的流动
性,而且高尔基体膜可出芽形成溶酶体膜,体现了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联系,A正确;
据题图可知,衰老的线粒体被膜包裹形成小泡,与溶酶体膜融合的是小泡膜,B错误;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具备与图示溶酶体相似的功能,也具有分解衰老细胞器的作用,C
D.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在磷脂双分子

培优帮-章末总结-核心考能提升 (2)高中生物必修一浙科版

培优帮-章末总结-核心考能提升 (2)高中生物必修一浙科版
C错误;干细胞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若细胞过度分裂可诱发肿瘤等疾病,D正确。
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16条,核DNA分子数目为32个,B错误;分裂过程的顺序为②
分裂间期→ ①前期→ ④中期→ ③后期→ ⑤末期,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细胞周期,C错
误;⑤为分裂末期,纺锤丝会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D正确。
6.在体外培养某小鼠体细胞时,发现有3种类型的细胞:甲类细胞核DNA分子数是乙
B.大黄素可抑制癌细胞增殖,使其停留在分裂期
C.大黄酸通过促进癌细胞DNA降解,诱导其凋亡
D.癌细胞凋亡没有内含物释放,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解析】癌细胞膜上的一种黏连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
转移,A正确;大黄素可将癌细胞周期阻滞于DNA合成前期,使其停留在分裂间期,B
错误;大黄酸可促进癌细胞DNA降解,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C正确;细胞凋亡是一种由
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核污水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细胞分化
B.核污水只能引发海洋生物的细胞坏死
C.孕妇接触到核污水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D.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解析】核污水入海会污染海洋环境,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细胞的
正常生命历程,可能会导致细胞病理性死亡,A、B错误;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易导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在于a前期和d末期:前期的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
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末期的植物细胞
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细
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
2.(2024·浙江金华期末)下图为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

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总结 能力提升

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总结  能力提升
8
(1)售楼部给小王提供了两种不同户型示意图(材料一,图 1),若从日照角度考虑, 你认为小王会选择哪种户型?试说明原因。 (2)小王欲在 14 号楼一楼购买住宅,通过实地测量获得相关数据(图 2),请你根据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4 号楼一楼是否终年都能在正午时被太阳照射?请写出 你的计算过程和判断理由。 (3)请解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中规定住宅建筑日照“冬至日 不小于 1 小时”的原因。
该流域 3 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
B.62%
C.70%
D.78%
14
解析:第 1 题,本题考查气候特征,图们江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 月份处 于雨季,云量大,日照时数少,A 项正确。第 2 题,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地球运 动。3 月 22 日,太阳直射赤道,昼长为 12 小时,3 月份日均理论日照时数以 12 小时计算,月日照时数约为 372 小时,读图可知,3 月份实际日照时数约为 230 小时,230/372≈62%,B 项正确。 答案:1.A 2.B
31
教材 P19 读图思考
图幅 太阳直射的纬线 昼长的分布规律
1.23a 1.23b
23°26′N 23°26′S
北半球昼>夜,纬 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反之。赤道 上昼=夜
北半球昼<夜,纬 度越高,昼越短。 南半球反之。赤道 上昼=夜
1.23c 赤道(0°) 全球昼=夜
正午太阳高度分 布规律
极昼极夜地区
9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甲户型两卧室都朝南向阳,光照条件较好。第(2)题, 结合合肥纬度位置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可以计算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结合前楼高度算出应具有的最小楼间距后,与实际楼间距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具体计 算过程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第(3)题,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该日过后太阳 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加大,日照时间逐渐延长,就能保证该楼全年都能获 得较好的光照条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总结及习题讲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总结及习题讲解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按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可以将运动分为平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和转动(物体上各点以某一点为轴运动);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又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来学习几个相关的概念。

(一)物体和质点“质点”的引入:自然界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鸽子在天空中飞翔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一样,身体向前飞行时,翅膀还在上下拍动;人在向前奔跑的时候,不仅躯干在向前运动,手臂也在前后摆动。

要准确地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显得比较困难。

但我们一定要将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描述清楚吗?不一定。

当我们要研究鸽子或人的运动快慢的时候,可以忽略翅膀和手臂的运动,将它们“浓缩”为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而这对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可以,将物体看成一个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但不同于几何中的点。

3.视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1: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B.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D.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E.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F.研究比赛时乒乓球的旋转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注意:⑴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a 1.23b
23°26′N 23°26′S
北半球昼>夜,纬 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反之。赤道 上昼=夜
北半球昼<夜,纬 度越高,昼越短。 南半球反之。赤道 上昼=夜
1.23c
赤道(0°) 全球昼=夜
正午太阳高度分 布规律
极昼夜地区
以23°26′N为中 心向南北两侧递 减
66°34′N及其以 北地区极昼, 66°34′S及其以 南地区极夜
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总结 能力提升
2020/9/21
网络 体系构建 专题 归纳整合 高考 真题链接 教材 练习解答 章末达标检测卷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出国旅游或访问时,根据各地的时差能正确调整手表时间 昼夜交替及地方时
,并能做好出行安排 的出现
(2)充分利用各地时差,合理安排国际商务活动
(2)晨练及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随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 正午太阳高度的
(2)楼间距的合理选定 变化
(3)不同纬度的地区窗户朝向的安排
(1)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安排农业活动 四季、五带划分
(2)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图幅 太阳直射的纬线 昼长的分布规律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地表水平运动的 物体发生偏转
(1)港口、聚落在河流沿岸的选址 (2)防洪堤坝的选址及建设 (3)挖沙场地的选址 (4)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5)根据大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6)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1)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时间的选定 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23°26′S为中 心向南北两侧递 减
66°34′N及其以 北地区极夜, 66°34′S及其以 南地区极昼
以赤道为中心向
南北两侧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