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文献综述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统计分析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统计分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综述和统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文献综述旨在回顾已有研究,分析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而统计分析则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为研究成果提供客观证据。
本文将探讨文献综述和统计分析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过往研究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旨在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精读和批判性分析现有文献,作者可以了解已有研究的主要发现、方法和限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避免重复研究已有工作。
1.确认研究领域和目标在撰写文献综述前,作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目标。
这有助于确定和筛选相关文献,并避免过多无关或重复信息的引入。
例如,如果研究的领域是食品安全,那么可以将关键词设为“食品安全”,并将搜索范围限定在最近5年的文献。
2.查找可靠的文献源为了保证文献综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选择可靠的文献源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学术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PubMed等提供了广泛的研究文献,可以满足大部分学术需求。
此外,还可以参考期刊的官方网站、学术会议论文集等,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3.梳理已有研究在阅读文献时,作者应将重点放在主要发现、研究方法和结论上。
可以采用笔记或高亮标记等方式记录关键信息,方便后续整理和引用。
同时,要注意批判性思考,分析文献的方法和局限性,以便将其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4.结构化综述内容为了保证文献综述的逻辑结构和可读性,作者应根据主题和时间等因素,将综述内容进行分段。
可以按照问题的重要性或研究的逻辑流程,将文献综述分为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追踪综述的内容。
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解读的过程。
通过统计工具和方法,作者可以量化和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从数据中挖掘潜在的模式和关联。
良好的统计分析能使研究成果更加客观、可靠,并增强读者对研究结果的信服力。
统计学 文献综述

统计学文献综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信息来做出决策和预测的科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统计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涉及的领域包括生物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以下是对统计学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的综述。
一、描述性统计学描述性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图表、表格和数字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描述性统计学文献:《统计学基础》(作者:David Freedman)这本书是统计学入门教材的经典之作,它详细介绍了描述性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此外,书中还涵盖了概率论和概率分布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统计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用回归分析》(作者:David Freedman)这本书是回归分析领域的经典之作,它详细介绍了线性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模型拟合度、变量选择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非线性回归分析和其他回归分析方法,为数据分析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二、推断性统计学推断性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核心,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推断性统计学文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者:吴喜之)这本书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经典教材之一,它详细介绍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此外,书中还涵盖了贝叶斯统计学和其他推断性统计方法,为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实验设计与分析》(作者:John Maurice Hoey)这本书是实验设计与分析领域的经典之作,它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实验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在统计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文献:《机器学习》(作者:Tom M. Mitchell)这本书是机器学习领域的经典之作,它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实证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实证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和实证方法是论文写作的两个重要环节。
文献综述是指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和综合,以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实证方法则是指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或证伪研究假设,依据科学的数据和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以得出结论。
一、文献综述1. 背景介绍文献综述始于对研究领域的背景介绍。
在论文中,我们需要简要概述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主要问题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2. 目的和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开篇,我们需要明确综述的目的和方法。
综述的目的可以是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前人的研究进展以及提出研究的新思路。
方法包括文献搜索、筛选与评估,以及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等。
3. 文献选择与评估在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相关的文献。
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途径来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
同时,需要根据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确保选取的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4. 文献整理与分析文献综述的核心是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或研究问题,将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提取出主要观点、实证方法、研究数据等内容。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揭示已有研究的主要发现、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5. 综述结论与展望在文献综述的结尾,我们需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还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二、实证方法1. 研究设计实证方法中的研究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来确定。
常见的研究设计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单一设计或混合设计,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2. 数据收集实证研究中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以支持研究假设的验证。
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实验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采样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3. 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是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1、文献综述模板一、研究背景(字数在200到300字为宜)研究背景应明确研究问题,并简要论证研究该问题的原因。
背景可以从理论或现实层面论证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可供利用的论证资料包括各种调查统计资料、已有文献、相关政策等。
举例(仅做参考):国家逐步重视×××,使得×××快速发展,但在由于×××情况下,使得×××的×××方面有待提高。
在国内宏观政策、规划方面,×××是一个遵循科学方法和依据的助人服务过程,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助人过程则需要×××这一关键环节;在具体的×××的运行方面,缺少第三方的专业评估组织,这些都制约着我国×××朝着专业性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把握,对我国×××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二、研究现状研究现状是文献综述的主体,叙述某一时期某一学科领域的现状、水平及成就。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步:概括、分析、整合回顾。
第一步是概括。
对所选文献的研究重点,研究手段及研究结论先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分析。
对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出这些文献研究中所做的贡献、影响、优点与不足。
第三步是整合回顾。
对文献进行整合,找出现阶段研究方法(方向)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及思路。
举例(仅做参考):(1)概括:国外理论界关于×××的研究源于×××提出的×××发展思想。
自×××以来,×××发展问题开始备受国际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简述文献综述的定义

简述文献综述的定义
简述文献综述的定义
文献综述是指在研究某一问题或主题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
而综合的分析、评价和整理,以获取研究所需的有效信息。
它不只是
简单地汇集已有的研究成果,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
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按类划分,文献综述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传统文献综述
传统文献综述是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梳理、整理和总结。
通常包括文
献调查、文献评价、文献概括和文献注释等内容。
其中,文献调查是
指查找有关的文献资料;文献评价是对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进行判断;文献概括是对文献资料进行简要归纳和分析;文献注释则是对文献的
内容进行说明和解释。
二、系统性文献综述
系统性文献综述是指在传统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规定明确的研究
问题、搜索和筛选文献、抽取和整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质量评价
以及编写报告,从而得出更加可靠、客观和全面的综合结论。
它在方
法和范围上都更加严密和系统化。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文献综述方法,主要利用统计学方法和软件对已有的研究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
元分析包括正式的协议编制、文献搜索、筛选文献、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等环节。
总之,文献综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文献综述各有特点和优缺点,研究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科学研究的成果。
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回顾方法

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回顾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回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研究,节省时间和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回顾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文献综述的方法1. 系统综述法系统综述法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收集、筛选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已有研究的方法。
它通常包括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制定明确的搜索策略,并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系统综述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研究概况,但其缺点在于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
2. 综合评述法综合评述法是一种将多个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和比较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并对它们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综合和分析。
综合评述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和对比,但其缺点在于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不能全面反映整个研究领域的情况。
3. 纵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同一研究领域的多个时间点的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时间点的研究,并对它们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比较和分析。
纵向比较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观察到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但其缺点在于可能存在时间偏倚,不能全面反映当前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回顾的方法1. 历史回顾法历史回顾法是一种通过对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分析它们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探讨它们对当前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历史回顾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一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但其缺点在于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不能全面反映当前的研究现状。
2.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是一种通过与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研究领域的看法和观点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专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访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取专家的独特见解和深度理解,但其缺点在于可能存在主观偏见,不能全面反映整个研究领域的情况。
统计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统计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统计学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统计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统计学的发展与研究趋势统计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一直备受关注。
早期的统计学主要侧重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而后随着计算机和数据技术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现代统计学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等研究方向。
此外,统计学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统计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统计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以经济学为例,统计学在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揭示经济活动的规律和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统计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统计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
以医学领域为例,统计学在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四、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
以参数估计为例,参数估计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涉及到对未知参数的估计和置信区间的构建。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五、统计学在预测和决策中的应用统计学在预测和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预测为例,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未来的趋势和变化进行预测,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结果。
六、统计学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统计学领域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大数据和复杂数据的分析、统计学理论的创新等。
文献综述与文献检索及统计分析报告

2.4.5 专利文献检索
• 专利(Patent)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文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 它是专利申请人向政府递交的说明新发明创造的书面文件。此文件经 政府审查、试验、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由政府印刷发 行。专利文献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反映了世界技术与发展动向。 • 从广义上解释,专利文献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 具、专利分类表、与专利有关的法律文件及诉讼资料等。从狭义上解 释,专利文献就是专利说明书。它是专利申请人向专利局递交的说明 发明创造内容及指明专利权利要求的书面文件,既是技术性文献,又 是法律性文件。 • 由于各国的专利法不同,专利种类的划分也不尽相同。美国分为发明 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植物专利。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分为发明专 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1. 发明专利: 国际上公认的应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 或新方法的发明。 2. 实用新型专利: 对机器、设备、装置、器具等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 结合所提出的实用技术方案。其审查手续简单,保护期较短。 3. 外观设计专利: 指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 感而又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 主要检索途径:国际专利分类号( IPC )、专利所有者、题名、专利 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等。
2.3 文献检索的主要指标
2.4 文献检索系统
• 二次文献检索系统 1)目录(Catalog) 是对一批相关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简明的标识和描述,并按一定的序列编 排而成的。按“本”标识。 如:《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图 书馆OPAC 2)题录(Bibliography) 按“篇”来揭示文献。著录项目通常包括著者、篇名、来源出处等项。 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 3)文摘(Abstracts) 文摘=题录+内容提要。文摘所标识与揭示的不只文献的外表特征,也包 括内容特征。例:《中国化学化工文摘》、BA、CA 4)索引(index) 标目是索引的主体著录项目,不同的标目构成不同的索引,如:主题索引、 分类索引、著者索引。 一般的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后都附有相应的索 引。例如: SCI、Ei , etc. • 全文检索系统 也称全文数据库,包括光盘数据库系统和网络数据库系统。例如:CNKI、 VIP、SpringerLink、EBSCOhost, et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吴星星物流管理1301 13031310261、电子商务的发展孙壮志(2016)认为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亚国家都出台了交通发展规划,努力改善本国的运输状况,并积极争取国外的支持。
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为中亚跨境交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同样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和挑战[1] 。
林文树,薛伟,董喜斌(2016)认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就业面的拓宽[2] 。
张萌萌(2015)分析我国物流产业中,因“信息孤岛”使得物流资源闲置和社会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同时存在。
这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急需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服务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3]。
刘鹤晗(2014)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城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
根据潜力值计算结果,结合相关数据和排名,分析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的影响因素,提炼出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区位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
雷宁(2013)分析到传统的物流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而电子商务购物模式的出现则正好改变了这样一种格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电子商务的难点进行了说明和分析[5]。
徐昕冬,卢剑炜(2012)本文结合企业实际运作,从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国内行业现状、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6]。
徐菱,康友才,尹莉(2012)本文根据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现有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我国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功能需求,提出了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向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演变的可能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策略[7]。
史秀鹏(2012)本文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货运服务需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8]。
2、物流业分析叶燕(2014)从社会物流统计数据和福建经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当前的物流业进行现状分析,并就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9]。
陈德良,胡婉贞(2015)结合绿色物流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分析绿色物流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区域、企业多个层次的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i0]。
张敏彦(2015)通过对分析目前物流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物流统计的措施与方法[11]。
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2015)以省为单位调研国内的区域物流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认为国内区域物流指数信息发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统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1ii]。
张雪(2015)系统梳理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基本情况,总结分析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1iii]。
胡婉贞(2015)应用绿色物流、物流管理、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统计与监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1iv]。
曹海屏,樊凯非(2014)通过队当前我国物流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v]。
韩丽丽(2014)主要探讨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产物[1vi]。
赵童(2014)从物流统计视角出发,试图构建我国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vii]。
佟畅翔(2014)对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探索[1viii]。
张国强,李应(2014)阐述了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及探讨了近年来国内物流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ix]。
钱宏伟(2014)现代物流指的是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20]。
秦俊杰,余文明(2014)主要介绍构建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21]。
王艳(2013)提出必须研究并建立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现代物流统计方法制度,来推动现代物流统计加速发展,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引导现代物流健康、持续发展[22]。
梁坤(2013)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企业提供的统计数据及统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而目前我国物流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论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逐步完善的思路[23]。
赵翠敏(2013)分别从统计调查、物流统计指标以及物流数据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统计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并根据其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x]。
何军峰(2012)将熵权理论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建立起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消除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常因人的主观因素形成的权重分配偏差[24]。
吴会杰(2012)对物流统计进行了概述,从我国社会物流总量的发展情况以及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增长情况两个方面引出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然后从四个方面,对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发展现状提出应该加强物流产业统计系统的积极构建[25]。
李书津(2012)大力推进物流统计工作,为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促进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物流发展速度。
[26]。
李爱国(2012)从资源占用、活动产出及绩效评价角度,建立了反映企业物流活动全貌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每个子系统既可独立核算,反映局部物流活动状况,又可互相融合,构成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27]。
焦涧(2012)阐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统计分析在现代物流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对策28]。
王萌,许慧萍(2012)首先对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我国构建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最后基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考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29]。
张敏彦(2015)通过分析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策略[30]。
薛楠(2014)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在清理、调整和完善现行物流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绿色物流跨域协作的组织体系、信息交互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31]。
刘敬平(2013)从休闲食品企业的特点入手,分析食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必要性的,考虑食品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其物流成本构成,提出降低休闲食品企业的总物流成本的建议[32]。
潘胜忠(2013)目前国家正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等政策的出台,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33]。
谢林婕,彭建良(2012)根据所得结论,在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对加快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建议[34]。
王萌(2012)作为具有典型服务业特征的现代物流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目前物流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我国也已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35]。
刘永胜,于戎(2012)在检索2008-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上刊登的关于企业物流研究的175篇文献基础上,对企业物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我国企业物流研究方面的结论[36]。
房志宏(2011)对报表每一指标理解透彻,结合财务报表,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范围、物流报表的填制[37]。
徐娟(2011)结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构建了一套物流统计指标体系[38]。
周敏(2011)通过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快培养专业人才,传播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改善信息化程度低及专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39]。
雎华蕾(2016)认为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回归检验其间关系可以得出,提供盈余波动性较低、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信息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40]。
3、物流现状分析姚翰昇(2016)分析物流费用,仓储成本,物流统计,物流人员,运输成本当前的变化和商品物流,物流外包,物流企业经营,增长阶段,业务成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变化[41]。
段水云(2015)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物流行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交通物流行业总体规模增长迅速,特别是网购规模的迅速扩大,更加带动了交通物流行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物流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分析了当前交通物流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交通物流发展对策[42]。
张敏彦(201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现了物流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策略[43]。
张彦昌(2013)通过对物流设施,复合型服务,运输方式,企业合作进行分析。
对物流统计,供应链设计,物流信息处理以及铁路专用线分析现代化物流的发展[44]。
丁俊发(2013)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物流相结合,分析未来大数据发展对物流的推进,对企业发展的深刻影响[45]。
周峰(2012)2007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出"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奋斗目标。
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产业践行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至2010年,全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基地的发展目标正在加快实现[46]。
李爱国(2012)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计算了中国近十年来的物流效率指标,对影响物流业效率指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阐明了物流业效率与物流水平的关系、物流管理水平与物流效率的关系,进而提出发展中国物流业、提高物流业效率的途径[47]。
冯燕(2013)以医药行业为例,指出物流统计的应用对于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物流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48]。
龚明春(2016)公路港下一步建设主要是在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以下简称二三级城市)推广建立公路港,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太多可供二三级城市建设公路港参考的典型经验[49]。
李金涛(2016)中小民营企业需要变压力为动力,改革体制机制,革新营销理念,创新产品与管理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50]。
参考文献[1]孙壮志.中亚国家跨境交通的地缘政治博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37-44.[2]林文树,薛伟,董喜斌.中美森林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6,02:74-78.[3]张萌萌.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研究[J]2015,10:77[4]刘鹤晗.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区位优势研究[J].黑河学刊,2014,3:3-4[5]雷宁.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物流电子商务难点[J].电子测试,2013,8:153-154[6]徐昕冬,卢剑炜.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研究[J].信息技术,2012,5[7]徐菱,康友才,尹莉.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2012,33[8]史秀鹏.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研究[J].2013,8[9]叶燕.福建省物流业现状分析及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32-33.[10]陈德良,胡婉贞.绿色物流的统计指标体系[J].工商管理,2015,04:6-7+56.[11]张敏彦.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统计改进探析[J].投资理财,2015,08:139.[12]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对国内区域物流指数发布情况的调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196.[13]张雪芹.我国物流统计核算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包装,2015,10:62-66.[14]胡婉贞.绿色物流统计监测体系研究[J].总计与决策,2015,75.[15]曹海屏,樊凯非.当前物流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广角,2014,06:91.[16]韩丽丽.浅谈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J].企业发展,2014,12:163-164.[]赵童.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创新[M].物流平台,2014,07:100-102.[17]佟畅翔.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4,14:254.[18]张国强,李应.基于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统计改进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04:29-34.[19]钱宏伟.浅谈内蒙古现代物流管理中统计的应用[J].工作交流,2014,04:44-46.[20]秦俊杰,余文明.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商业研究,2014,11:182.[21]王艳.牡丹江市现代物流统计方法制度研究[J].基层统计,2013,06:56-57.[22]梁坤.我国物流企业统计工作浅析[J].企业经营与管理,2013,03:77-78.[23]赵翠敏.浅析统计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J].投资理财,2013,11:126.[24]何军峰.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与特色研究,2012,01:70-74.[25]吴会杰.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发展研究[J].物流研究,2012,05:37-38.[26]李书津.对物流统计工作的探讨[M].统计聚焦,2012,01:33-34.[27]李爱国.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经济,2012,04:99-101.[28]焦涧.统计分析在现代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2012,13:149-150.[29]王萌,许慧萍.浅析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营管理,2012,13:152-154.[30]张敏彦.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策略探讨[J].投资理财,财经界,2015,07:133.[31]薛楠.我国绿色物流跨域协作机制:缺失与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4,04:45-49.[32]刘敬平.休闲食品加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06:74.[33]潘胜忠.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13,08:89.[34]谢林婕,彭建良.浙江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N],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05:356-360.[35]王萌.物流管理中的统计工作应提升[J],中国统计,2012,08:52.[36]刘永胜,于戎.我国企业物流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2,17:353-356+366.[37]房志宏.解读物流统计报表关键指标[J],数据,2011,09:28-29.[38]徐娟.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1,09:55-56.[39]周敏.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长江论坛,2011,04:90-92+95.[40]雎华蕾.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3:99-103[41]姚翰昇.物流费用率继续下降业务量增速放缓[J].2016,5:5[42]段水云.当前交通物流行业现状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12-13.[43]张敏彦.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策略探讨[J].投资理财,2015:7[44].对德国物流园先进发展模式的思考[N].中国包装报,2013-04-17004.[45]丁俊发.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N].现代物流报,2013-06-07A06.[46]周峰.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J][47]李爱国.中国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48]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冯燕.医药企业物流成本分析[N].现代物流报,2013-01-15008.[49]龚明春.中国二三级城市公路港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6:10-11.[50]李金涛.新疆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