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第16课 盼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2.雨衣图片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详细的表达方式。
3.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2.学会并运用写作过程中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板块一回顾篇章,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出示篇章页,回顾习作要求,齐读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我”究竟“盼”的是什么?(二)梳理内容,选取事例。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内容。
思考:(1)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2.根据作业本题目总结归纳。
板块三细读语段具体分析(一)细读“得到雨衣”部分,感受作者对雨衣细致的描写。
小结:写作可以从眼、耳、鼻、舌、身、意等方面来丰富描写。
(二)通过心理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开始盼下雨穿新雨衣,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我”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
你能借助图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吗?1.学生讨论读第3-20自然段的感受。
2.从直接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间接心理描写体会“我”急迫、无奈、憧憬、失望又惊喜的心情。
(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关于表现“我”“盼”的心情,课文还有哪些部分写得具体又生动呢?1.聚焦第5-15自然段。
2.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我”兴奋、失落、急切、不安的心情。
过渡:习作单元不仅要学习优秀例文的写作方法,更要通过模仿练笔感受写作的魅力。
3.随堂小练笔:模仿第5-15自然段围绕“悔”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对话。
第16课 《盼》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盼》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
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教案)(人教统编版)

16.盼【教学目标】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教案)-2019人教部编语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4.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袖、筒、篷、缩”等12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 (2) (3) (4) (5)(7)(8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盼》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最盼望的是什么?(1 7 -2 9)(9 -1 2)(1 3)(14.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4)(15) (16) (17-29)赵县人。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席。
要作品:《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部),总计3余万字。
三、初读感知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袖筒斗篷收缩疯狂瓦蓝甩开叫嚷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重点指导生缩、嚷”为平舌音,“甩、唇”为翘舌音;前鼻音“瓦”等;后鼻音“筒、况、疯、酱、蹦”。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下的词语:袖筒、斗篷叫嚷、嘴唇注意读准“袖、蓬、嚷、唇”的字音(2)学习多音字:闷(mènmēn)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第1 页共19 页。
【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本文概要】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学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
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范文第【1】篇〗《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
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核心问题: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描写,表现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导入【由标题“盼”字导入。
】“盼”字是什么意思,从目从分→眼睛黑白分明→直勾勾地看,眼巴巴地看→内心的渴望→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盼什么”为主问题,引导梳理出文章结构。
】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晴天多好啊,盼下雨干什么呢下雨穿雨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可盼的(一般我们盼的事情,都是特别的、喜欢的或者是新鲜的)——插入作者的写作背景哪里可以看出雨衣的特别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喜欢盼下雨盼下雨穿雨衣新雨衣很特别(怎么、竟然、不像)我很喜欢(立刻,抖开)文中第1、2节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我开始盼下雨,盼下雨穿新雨衣。
给大家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盼”字,写了哪些事。
梳理一下情节,划分一下段落。
找出文章围绕“盼”写的几件事情:开始盼变天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以“怎么盼”为主问题,引导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问题预设回答设计意图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开始盼下雨穿新雨衣,那么“我”是怎么“盼”的呢在这个“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教案一

盼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
6. 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7.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回味。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她叫蕾蕾。
2.蕾蕾得到一件好东西——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大家知道雨衣是下雨天穿的。
可是蕾蕾一直想穿上它。
于是,她就盼呀盼呀。
(板书:16.盼)3.她盼到了吗,穿上新雨衣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你想认识这位每天盼下雨的孩子吗?你想知道她盼望的事情实现了吗?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文章语言富于儿童化和生活化,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
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我得到了新雨衣”1.“我”怎么得到了新雨衣,喜欢吗?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蕾蕾得到雨衣后什么心情。
3.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4.小结: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展开,蕾蕾的新雨衣确实很漂亮,如果你们都到了这么美的一件雨衣,是不是也想穿上它,是不是也想让老天快点下雨?五、教学第三自然段1.读一遍这段课文,画出中心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盼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4.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袖、筒、篷、缩”等12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袖筒斗篷收缩疯狂瓦蓝甩开叫嚷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
(重点指导生字“缩、嚷”为平舌音,“甩、唇”为翘舌音;前鼻音“瓦”等;后鼻音“筒、蓬、况、疯、酱、蹦”。
)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袖筒、斗篷叫嚷、嘴唇注意读准“袖、蓬、嚷、唇”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闷(mèn mē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的天气真是闷热。
②读一读:闷(mēn)热的蒸汽车间里工作的时间长了,总有头昏胸闷(mèn)的感觉。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斗篷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形如斗,故称斗篷。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痱子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
逗引用惹人的言行,逗弄对方。
葱葱茏茏(草木)青翠茂盛。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能让人信服。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
(2)梳理课文思路(3)(4)(5)
(7)(8)
(17-29)
(9-12)
(13)(1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淡绿色 透明 长着袖筒
盼变天
盼外出 盼雨停-- 盼雨点打在新雨衣上
跳跃
盼 渴盼下雨
亲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