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个常用的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
果蝇的唾腺细胞具有巨大的染色体,可用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探索其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及遗传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野生型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实验材料:1%醋酸溶液、甘油、果蝇镜片、果蝇剪刀、显微镜、染色液(甘油涂片+1%吡溴染色液)。
3.实验步骤:a.选择成熟的果蝇,并用果蝇剪刀将头部剪下。
b.将剪下的头部放到1%醋酸溶液中,浸泡10分钟以松软组织。
c.将浸泡过的头部放在果蝇镜片上。
d.用果蝇剪刀将头部中的唾腺组织剪下,放在干净的果蝇镜片上。
e.在唾腺组织上滴加适量的甘油,并用另一块果蝇镜片横向刮过组织,将唾腺细胞均匀涂布在镜片上。
f.将涂片放入1%吡溴染色液中浸泡20分钟。
g.取出染色液,用流动自来水将镜片冲洗干净,待其自然干燥。
h.将染色后的涂片放在显微镜中观察,记录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结果:经过观察,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呈现为一串串黑色颗粒,称为染色体棒。
每一串染色体棒包含多个染色体。
染色体棒的形态呈螺旋状,长度不一,通常较短,且中间较粗,两端较细。
染色体棒之间相互平行排列,呈重叠状态。
讨论:果蝇的唾腺细胞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果蝇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是高度有序的。
在染色体棒中,每个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它们通过蛋白质复合物连接在一起。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排列和DNA的紧密程度决定。
果蝇染色体的结构与其他生物染色体的结构具有相似性。
在果蝇唾腺细胞染色体的观察中,可以看到每一串染色体棒中的染色体数量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果蝇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已经复制,每一条染色体通过同源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棒。
这种染色体的组织方式称为染色体粘接。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观察实验报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观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可以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为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果蝇唾液腺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为今后的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成年果蝇、盐酸乙醇、醋酸乙酯、苏木精、酒精、冰醋酸、苏木素、甲醛、石蜡等。
2. 实验方法:(1)取一只成年果蝇,用镊子夹住果蝇的头部,将果蝇的身体用另一只镊子拔去。
(2)将果蝇头部置于盐酸乙醇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镊子将头部转移到醋酸乙酯中,浸泡5分钟。
(3)将处理后的果蝇头部转移到苏木精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酒精逐级脱水,最后转移到冰醋酸中浸泡5分钟。
(4)将果蝇头部转移到甲醛中,固定30分钟,然后用苏木素染色,再经过酒精逐级脱水,最后转移到石蜡中浸泡。
(5)将处理后的果蝇头部置于石蜡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制作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结构。
实验结果和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可以看到染色体呈现出条状的形态,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着丝粒和染色单体。
染色体的数量在观察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初步的统计,一般情况下,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为8条。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了解了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数量变化。
这为今后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果蝇的遗传特性奠定了基础。
总结。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观察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可以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本次实验的成功进行,为今后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果蝇的遗传特性奠定了基础。
遗传实验报告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遗传实验报告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实验目的】1.练习解剖果蝇幼虫的技术2.掌握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3.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实验原理】果蝇为双翅目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期分三龄。
其幼虫期具有很大的唾腺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是巨大的多线染色体。
双翅目昆虫的整个消化管细胞发育至一定阶段后就停止有丝分裂,终止在分裂间期。
但随着幼虫整体器官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体积的增大,唾液腺细胞核的染色体仍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而并不分开。
经多次复制后,形成约1000~4000拷贝的染色体丝,比普通中期相染色体大得多(约100~500倍),因此又称为多线染色体。
黑腹果蝇染色体数2n=8,存在体联会。
各染色体的着丝粒互相靠拢形成染色中心,由染色体中心向外伸出5条很长的染色体臂和一条极短的染色体。
(如右图)染色体Ⅰ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所以它的一端在染色中心上,另一端游离;Ⅱ、Ⅲ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他们从染色中心呈V字形向外伸展,所以分别能看到2L、2R、3L和3R 4条长而宽的“带状物”;点状的第Ⅳ染色体很短小,为端着丝粒。
因此可以见到5条很长的和一条仅靠染色中心的短小的染色体。
在雄性幼虫中,唾腺染色体上不见Y染色体,他捕鱼X染色体联会,而且其着丝粒及其附近的异染色质参与染色中心的形成。
这可能是雄性幼虫唾腺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比其他几对染色体相对狭窄一些的缘故。
果蝇唾腺染色体特点:巨大,是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停在间期,DNA不断复制,着丝点不分开;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体细胞联会,染色体呈单倍数。
整个唾腺染色体上分布着染色深浅不同、粗细各异的横纹,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这些横纹的宽窄、疏密程度以及排列顺序和数目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黑腹果蝇的多线染色体具有大约5000条横纹。
染色体各条臂的端部,即远离染色中心的游离端恒定的横纹特征,是准确识别各对染色体的重要依据。
在果蝇的特定发育时期,横纹会出现不连续的膨胀,称为疏松区(puff),目前认为这是该部分基因被激活的标志。
高中生物 实验四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加上盖玻片,用解剖针柄轻 敲几下,再以拇指垂直向下 压片,力度以细胞核被压破, 染色体伸展而不破碎为限。
五、作业
绘出所观察到的唾腺染色体图
实验四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 点,练习解剖果蝇幼虫的技术。掌握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原理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是典型的巨大染色体,是
核内不断进行有丝分裂,但细胞质不分裂造成的。 在显微镜下看到唾腺染色体要比一般的染色体大 100~150倍。研究表明,对一种果蝇来说,带 纹的宽窄、数目、位置等特征是恒定的。由于它 的巨大性及其染色体上带纹清晰可数,因此巨大 染色体是研究染色体幼虫
四、实验步骤
1、 唾腺剖取
2 、染色
选取果蝇三龄幼虫放
在载片上,加一滴0.7% 生理盐水,左手持解剖针
改良品红或蜡酸洋红染色液 染色10—15分钟,注意根据 情况滴加染色液,勿使干燥。
按在虫体后1/3处,右手 3 、压片观察
持解剖针按在头部黑点状 口器的后侧,平稳往外拉, 撕下头部并带出唾腺,它 是位于消化道前端两侧的 两个半透明的长囊状腺体。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练习果蝇幼虫唾腺分离技术及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2、观察果蝇的唾腺染色体。
二、实验原理1、唾腺染色体:唾腺染色体是双翅类昆虫唾腺细胞的间期核中所看到的巨型染色体。
唾腺染色体的显著特征是:(1)形状为带状,宽达5微米,长达2000微米它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200倍;(2)核不分裂,由于染色体不断复制,形成了多线性染色体,宽度增加,同时长度也增加,成为巨型染色体;(3)带的全长几乎都有明显的嗜碱性的横纹,横纹的宽度有大有小,密度有疏有密,但是它的数目,位置等等对于同源染色体来说却都是同样的。
唾腺染色体的DNA含量达4,000—8,000c。
横纹被认为是染色小粒横向排列而成的。
横纹是详细研究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倒位、重复、反复、易位等现象的标记;(4)由于2条同源体细胞染色体联会,在黑腹果蝇(2n= 8)中,V形的第二染色体和第三染色体各有两条臂,又各条染色体在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附近互相靠拢,与核仁一起在核的中央形成一个染色中心。
唾腺染色体的一条或几条横纹常显著膨起,这部分称为Bal- biani环。
一般把多线性的巨大染色体中的这种膨大起称为疏松结构。
许多双翅类以及二、三种脉翅类昆虫的食道、肠、马氏管和神经细胞中,以及在植物界的Rhinanthus(胡麻科)的胚盘细胞、虞美人草的反足细胞等都能看到具有这样特征的染色体(巨大染色体或多线染色体)。
果蝇唾液腺:2、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构成一个永久间期系统。
唾腺细胞数目不增加,但体积增大,其中每条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的核蛋白纤维(染色质纤维)不断复制,多则可达2的10次方至15次方次复制,其复制产物不分开,成千上万条染色质纤维平行而精巧地排列形成一大束宽而长的带状物,称为多线染色体。
由于细胞分裂停止在间期,核物质螺旋化程度低而充分伸展,这种染色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2000um,是其体细胞中期染色体长度的100—200倍。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三、实验材料
野生果蝇
四、实验步骤
1、剥离果蝇幼虫的唾液腺
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滴上1滴0.75%生理盐水。在瓶壁 上挑选肥大的充分发育的三龄幼虫放在的生理盐水中,唾 液腺位于幼虫食道的两侧,长度约占身体总长的1/3—— 1/4左右。
解剖时把载玻片放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一手用解剖针压住头部 (外型似一个黑色小点),压住的地方越小越好,同时,用镊子夹住幼 虫身体1/2处, 轻轻地将幼虫的头部自身体拉开。唾液腺随同内脏一 起拉出。如果头部拉断,腺体没有拉出,可以用解剖针从镊子附近的腹 部缓缓地向头端挤压,也可压出唾液腺。然后在镜下细心分离,理出双 叉形半透明的囊状腺体即为唾液腺,在生理盐水中无论怎样触动它都 不会发生形状改变。
同源染色体的两条臂紧密结合,自由伸展。因 此唾液腺细胞染色体数看不出2n的染色体数, 只能观察到从染色中心向空间伸展的染色体臂。 与其它细胞染色体相比的另一个特点是,唾液 腺染色体上有深浅不同、宽窄不一的带纹,这 些带纹的数目和位置是恒定的,代表着种的特 征和一些基因的位置。
由于这些带纹的存在,染色体上发生缺失、重 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液腺染色体上识 别出来。
在显微镜下观察,由单层细胞构成,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轮廓 清晰,细胞大,细胞核也大,甚至可以看清细胞核是由染色体卷缩在 一起形成的。唾液腺拉出后,剔除腺体周围乳白色的脂肪组织和身体 的残留部分,只留唾液腺在载玻片上。
2、解离 用滤纸条吸净唾液腺周围的其它物质,然后将唾 液腺放入1N HCl,解离2—3分钟,以松软组织利于 细胞破裂,使染色体散开。 3、水洗 解离后的唾液腺用蒸馏水洗3—4次(或0.4%的 生理盐水),水洗时要注意不要把唾液腺弄丢,水洗 要彻底,目的是洗去盐酸,以免影响染色效果。另外 水洗过程也是细胞低渗过程,使唾液腺细胞膨胀。
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

实验目的
1.练习果蝇唾液腺分离技术; 2.学习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的技术; 3.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了解唾腺染色体
的特征及在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
(1)体细胞配对; (2)细胞周期中着丝粒的不分裂
和细胞的不分裂; (3)横纹与膨突。
多线染色体polytenic chromosome
又称巨型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
唾腺染色体 salivary chromosome
• 染色体中的染色线连续复制,
染色体不分裂 • 同源染色体配对
唾 腺 染 色 体
膨突 puff
实验材料
果蝇三龄幼虫 (肥壮)
实验材料
果蝇唾液腺
果蝇唾液腺位于头部附近
剥离唾液腺
实验内容
三龄幼虫的饲养 拉取唾腺 水洗 染色→压片 镜检观察
口器
拉
取
唾腺
唾
腺
镜检观察
注意事项及难点:
果蝇唾腺的拉取 镜检观察识别唾腺
作业
1.观察并绘制果蝇唾腺染色体图像; 2.为什么唾腺染色体四对而观察到
五条臂?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 大果蝇的三龄幼虫。 • 实验工具: 实验工具: • 解剖针,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吸水纸,绘图纸。 • 实验药品: 实验药品: • 醋酸洋红染色液,生理盐水。
果蝇三龄幼虫
唾
• •
腺 在 幼 虫 体 内 的 位 置
果
• •
蝇 幼 虫 的 头 部 结 构
实验过程
实验八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 ⑴练习解剖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和制作唾
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 ⑵观察唾腺染色体的特征: • ①巨大;②体细胞配对;③各个染色体异 染色质较多的着丝粒部分相互靠拢形成染 色中心;④染色体上有疏密深浅不同的横 纹。
唾
• •
腺 染 色 体
正
• •
唾 常 染 色 体 的 关 系 和 体 色 染 腺
灯刷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的结构
• 取大果蝇的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的生理
盐水中——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解剖唾 盐水中——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解剖唾 腺——清洗——加醋酸洋红染色液固定染 ——清洗——加醋酸洋红染色液固定染 色10分钟——压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 10分钟——压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 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绘图。 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绘图。
•
果 蝇 幼 虫 的 内 部 结 构
•
唾 液 腺 的 解 剖
解剖 出 来 的 唾 液 腺
唾液腺的单侧
一 般 的 压 片 结 果
较好的压片结果
很好的压片结果
分解后的唾腺染色体
唾腺染色体的扫描电镜照片
唾腺染色体上的基因定位
唾
• •
腺 染 色 体 上 的 倒 位 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温度:21-24 摄氏度大气压:80.1-82.42Kpa 日期:2016.4.28姓名:郑元跃学号:20140322225 班级:14级生物二班一目的1、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2、掌握剥离果蝇幼虫唾液腺的技术以及制作唾腺染色体玻片标本的方法;3、观察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结构特征及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在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二原理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
这种染色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400u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大染色体。
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配对状态。
并且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每条染色体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别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观察出来。
观察多线染色体的特征:巨大;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细胞中染色体只可以观测出半数(n);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染色中心(chromocenter);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同,各自对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由于在唾腺细胞中8条染色体之间以着丝粒相互连结在一起形成染色盘或异染中心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假联会,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可以观察到一个染色较深的染色盘和以染色盘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的5条染色体臂。
在这些染色体臂上可以看到染色深浅不同,被称为明带和暗带的横纹,这些横纹的位置、宽窄、数目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染色体的不同部位形态和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根据染色体各条臂带纹特征和各条臂端部带纹的特征能准确识别各条染色体。
在染色体臂上还可看到某些带纹通过染色体的界旋、膨大形成的疏松区和巴尔比尼环,其富含转录出来的RNA ,因此不着色,是基因活动的区域。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疏松区或巴尔比尼环在染色体上出现的部位不同,因此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开展各种染色体变异的研究等等。
黒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染色体的组成;有4对染色体。
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XY或XX),XX染色体为顶端着丝粒染色体,呈杆状,Y染色体为“J”形;第二对、第三对染色体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呈“V”形;第四对染色体短小,为顶端着丝粒染色体,呈点状,附在染色盘边缘。
由于唾腺染色体的假联会,X染色体的一端在异染中心上,另一端游离;而第二对、第三对染色体着丝粒在中央,可以从异染中心呈“V”字形向外伸展出四条臂(2L、2R、3L、3R),Y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异染色质参与了染色中心的形成,所以理想的片子,不管雌雄果蝇的唾腺细胞在显微镜下均可见五条长臂(X、2L、2R、3L、3R)和一条短臂(第四条染色体臂不易观察)。
雄果蝇唾腺细胞中的X染色体臂比雌果蝇的稍细。
在染色体臂上可观察到许多明暗相间的带。
黒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唾腺染色体特点:(1)巨大; (2)体联会现象决定了染色体只有半数; (3)各个染色体中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部分相互靠拢形成染色中心;(4)横纹有深浅、数目、疏密的不同,各自对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具有种的特异性。
(5)多线染色体(与中期高度螺旋的染色体相区别)若有缺失、易位、倒位、重复等现象,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果蝇唾腺染色体核型图果蝇唾腺染色体模式图果蝇唾腺染色体图三材料与方法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三龄幼虫用具: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试剂:1%醋酸洋红、HCl、生理盐水方法:1.剥离唾腺: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选择行动迟缓、肥大、爬在瓶壁上即将化蛹的三龄幼虫,或者选择经低温处理的果蝇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
每只手各持一个解剖针,在解剖镜下进行操作。
由于果蝇的唾腺位于幼虫体前1/3-1/4处,所以左手持解剖针按压住虫体后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固定幼虫,右手持解剖针扎住幼虫头部口器部位,适当用力向右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
唾腺是一对透明的棒状腺体,外有白色的脂肪组织(不透明)。
去除幼虫其它组织部分,并把唾腺周围的白色脂肪剥离干净。
2.解离:在唾腺组织上滴一滴1滴HCl,解离1-2min ,以松软组织,利于染色体的分散。
3.染色:吸去 HCl,用水冲洗2-3次后滴加醋酸洋红染液染色10min。
4.压片:染色完成后,盖上干净的盖片,并覆一层滤纸。
将片子放在实验台上,用大拇指用力压住,并横向揉几次。
(注意不要使盖片移动,用力和揉动是一个方向,不能来回揉。
当腺体被染成红色后,用滤纸擦去染液周围一圈的黑色沉淀物,再用蒸馏水冲洗2—3次,然后加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方再植盖一层滤纸,用镊子在盖玻片,轻轻敲击几下。
再用拇指按住盖玻片用力下压,把腺体细胞压破,把染色体压散开.压片时放载玻片的桌面要干,不要使盖片滑动。
制好的玻片标本用蜡封住盖玻片四周以防干燥。
经低温冷冻处理的材料经解离,染色.加盖片后不必敲击.镜检即可看到分散良好的唾腺染色体5.镜检:再用高倍镜观察。
流程:解剖唾腺→转到载玻片上→加1滴 Hcl解离1min →吸去HCl→水洗→醋酸洋红染色10min →盖片、压片→镜检注意事项;1.一定加生理盐水,否则唾腺易干。
2.将脂肪组织清除干净。
3.水不可太多,否则幼虫会漂浮而且活跃。
4.染色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背景也着色。
5.压片时要揉。
6.染色完以后,将旧的染色液吸去,加新的染色液,再压片。
四结果与分析X 2L3L 3R 42R40×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果五讨论与结论所做出的唾腺染色体能观察到有8条,而且制作的材料都是果蝇的三龄幼虫,制作的步骤为剥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和前人的做法大致相同,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没有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染色体的膨松区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每个人和一个所选的三龄幼虫大小不一样,而导致实验结果有差异。
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用不同大小的三龄幼虫所拉出的唾腺染色体进行压片观察,通过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越大的三龄幼虫所观察到的染色体越明显,更好的数出染色体条数。
能更快的做出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中总结与观察,实验中应把握:(1)位于幼虫体前约三分之一处。
(2)是囊状结构,常附着不透明的带状脂肪。
(3)唾腺细胞较大,轮廓清晰。
(4)要将脂肪组织清除干净,否则影响观察,压片时不能来回揉压。
(5)由于样品难用肉眼观察到,在各步操作过程中(如冲洗、吸水等)要小心谨慎,以免样品丢失。
(6)掌握好染色时间,时间过短则染色效果不明显,时间过长则容易使背景染色,影响观察。
(7)观察唾液腺染色体制片,寻找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的图像仔细观察染色中心及各条臂的特点。
由于短小的第Ⅳ染色体不易观察到,所以常看到明显的5条臂。
雄果蝇的Y染色体主要由异染色质组成,几乎包含在染色中心内,因此雄果蝇的X染色体臂比雌果蝇的X染色体臂要细一些。
文献[1]任莉萍、聂永青、许树成.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作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609-13610.[2]彭晓云.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材料的制备[J].生物学通报.2008,43(4):55-56.[3]刘丽影、刘文静、邵红.果蝇唾腺染色体四种染色体方法的比较[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3):424-426.[4]赵锦惠、刘中华.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的改进[J].生物学通报.2011,46(6):52-53.[5]龚惠明.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应注意的问题[J].生物学教学.2007,32(10):27-28.[6]洪正树.获取果蝇三龄幼虫的简便方法[J].生物学通报.2002,37(4):62-63.[7]邹玉兰、林拥军.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唾腺染色体的果蝇三龄幼虫[J].养殖与饲养.2009,(7):3-4.[8]胡甘.用于果蝇唾腺染色体实验材料的培养方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5):38-52.[9]潘新法、许宏庆.不同浓度的苯酚品红对果蝇唾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J].生物学杂志,2002,19(5):26-27[10]杨大翔.“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实验”的背景知识[J].生物学教学,2005,30(4):37-39[11]彭晓云.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材料的制备[J].生物学通报,2008,43(4):55-[12]王华峰、那冬晨.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13(5):69-71[13]刘丽影,刘文静,邵红.果蝇唾腺染色体四种染色方法的比较[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3):425-427[14]郝大翠,姚明镜,刘焰,蔡明历.果蝇唾腺染色体试材准备及观察方法的改进[J].生物学通报,2010,45(4):48-51[15]龚慧明.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片应注意的问题[J].生物学教学,2007,32(10):27-29[16]洪正树.获取果蝇三龄幼虫的简便方法[J].生物学通报,2002,37(4)62-63[17]邹玉兰,林拥军.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唾腺染色体的果蝇三龄幼虫[J].养殖与饲养,2009,10(7):3-5[18]何兰花,卢家现.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替代醋酸洋红染色液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0,17(2):28-31作业1、何谓多线染色体?答:多线染色体:果蝇的唾腺细胞停止在分裂间期(永久间期),染色体核蛋白纤维不断复制,平行排列形成巨大而伸展的多线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每条染色体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
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的子染色体平行排列,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阻止了染色体纤维进一步聚缩,形成体积很大的由多条染色体组成的结构叫多线染色体。
多线化的细胞处于永久间期,体积也相应增大,它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的幼虫组织内,如唾液腺、气管等。
特点:多线染色体不是生长到一定程度就进入有丝分裂,而是不断生长,继续复制,而且新的复制体总是沿其全长整齐地与原来的染色体并列着的,因而染色体就生长得极其庞大。
例如,在果蝇唾腺细胞中每一个多线染色体都是经过大约9个循环的复制产生的,所以每条多线染色体至少包含了500-1000条单染色体(DNA纤丝),某些昆虫的多线染色体包含了多达16000条。
经过醋酸洋红或地衣红染色后,在高倍光镜下就可以看到每条多线染色体都是由暗带和明间带直线交替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