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金属热胀冷缩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金属棒、千分尺、测温仪等;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水等;3.实验录像或实验演示素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讲解其基本原理。
2.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桥梁伸缩缝、火车轨道的间隙等,让学生感受到金属热胀冷缩的普遍存在。
第二步:理论学习1.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教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与金属内部结构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
第三步:实验演示1.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的实验演示,使用一个金属棒,并逐步加热、冷却。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中金属棒的长度变化情况。
3.教师解释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第四步: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不同的金属棒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各种金属棒的长度变化情况。
3.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金属棒的热胀冷缩特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长度变化图。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的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列举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如桥梁、建筑物等。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金属热胀冷缩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注意事项。
第六步:拓展延伸1.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可以利用金属热胀冷缩原理的小实验。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复习重点知识。
2.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教学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辅助手段:1.实验视频和图片素材;2.PPT演示素材;3.实验器材:金属棒、千分尺、测温仪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14)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通过上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教师演示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这是一个电路图,有电池,导线,灯座,小灯泡,满足一个电路图的条件,小灯泡却没亮,下面我能让小灯泡亮起了,你们相信吗?好,睁大你们的双眼,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师拿起来让后面的同学看一看。
小灯泡亮起来是什么原因,反之又是什么原因?(这个电路图有点特殊的地方在哪里你发现了吗?有一段导线是用铁丝来做的,为了验证铁丝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在这里把铁丝给剪断了,所以小灯泡就不亮了,我给这里的铁丝加热,小灯泡能够亮起来说明铁丝受热以后体积膨胀,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小灯泡又不亮了,说明铁丝冷却以后体积缩小。
那么这个演示实验说明铁丝具有什么性质,热胀冷缩。
)板书铁——热胀冷缩三、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那么铜这种金属具有这种性质吗?先预测一下,你们想不想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
2.老师为各组准备了实验材料,这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这里有一个带吊链手柄的铜球,还有一个带手柄的金属环,在常温条件下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想一想你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你们的猜想?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3.各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方案的前四个问题。
然后派代表回答。
4.哪个小组把实验步骤汇报一下,其它小组看看这一小组的实验步骤是否合理。
学生回答,选择2到3个小组。
其它小组对他们这小组的实验方案有什么意见?生:我们小组同意他们小组的实验步骤。
5.实验的方法中同学们提到了需要用酒精灯,为了实验的安全性,我们先复习一下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指名读。
6.指名读温馨提示。
7.各小组实验,派代表汇报。
师:说说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我们发现的内容,生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受热后体积膨胀,受冷后体积收缩。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引出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
教材内容紧凑,实验操作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六. 教学准备1.金属材料(如铜、铁、铝等)2.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3.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并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无缝钢管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案:金属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3.能够解释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热胀冷缩;2.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3.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实地观察实验现象;4.讨论金属热胀冷缩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根不同材质的金属棒,如铁、铜、铝。
先将这些金属棒放入自来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不同材质的金属棒在放入自来水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如变形、变长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棒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金属的分子结构和热运动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分子结构决定了金属在加热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导致金属体积膨胀;在冷却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导致金属体积收缩。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实验或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3.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教师可以准备以下实验材料:玻璃管、橡胶塞、水、温度计。
具体操作步骤:a.将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装上温度计,用橡胶塞密封;b.将玻璃管倾斜放置,从封闭的一端倒入适量的水;c.将玻璃管加热,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加热后水位上升的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金属热胀冷缩。
4.讨论金属热胀冷缩对工程应用的影响(2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对工程应用的影响,如:建筑物、桥梁、管道等。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金属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对工程结构有何影响?b.如何应对金属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提高对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和理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实验观察。
2.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指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金属片,酒精灯,尺子,热水,冷水。
2.实验场地: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金属片,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的外观,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40分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在热胀冷缩过程中的物理原理;2.掌握测量金属热胀冷缩的方法;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和分析来验证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
教学内容:1.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2.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线膨胀、表面膨胀、体积膨胀;3.测量金属热胀冷缩的方法:线膨胀系数的测量、表面膨胀系数的测量、体积膨胀系数的测量;4.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热胀冷缩,并让学生讲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热胀冷缩的现象;2.提出问题:金属热胀冷缩吗?为什么?第二步:概念和原理的讲解1.通过多媒体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2.解释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分子热振动的变化。
第三步:特性讲解1.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线膨胀、表面膨胀和体积膨胀;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第四步:测量方法的介绍1.介绍线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使用线性热膨胀仪;2.介绍表面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使用表面膨胀计或光学测量仪器;3.介绍体积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使用体积测量装置。
第五步:实验设计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每组选取不同金属材料进行实验;2.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设计,测量不同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量;3.数据记录:每组记录实验数据,并整理成数据表;4.实验结果: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比较不同金属材料的膨胀量。
第六步:数据处理和分析1.学生根据数据表计算出各种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2.学生分析膨胀系数的差异,探讨影响膨胀系数的因素。
第七步:实验总结和讨论1.学生总结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和测量方法;2.学生讨论金属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学生归纳金属热胀冷缩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第八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以及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和思考;2.查找资料,了解金属热胀冷缩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以实验为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胀冷缩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金属的变化,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2.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金属热胀冷缩实验,观察金属的变化。
2.讨论法: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3.讲授法:教师引导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金属材料(铁、铜、铝等)。
2.加热设备(酒精灯、火柴等)。
3.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等)。
4.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金属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如铁轨因温度变化而伸缩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一种金属材料,用加热设备对其进行加热,同时观察金属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金属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课题金属热胀冷缩吗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锑和铋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科学探索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科学态度1、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浓厚兴趣2、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的发展变化规律。
重点1、知道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锑和铋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难点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水、空气等一些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是否热胀冷缩?列举英国和印度等国家铁轨因高温变形的事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原因导致铁轨变形?金属也有热胀冷缩吗?边听边思考从具体的现象入手,形象直观,激发科学探索兴趣讲授新课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1、实验器材:铜球、铜圈、酒精灯、打火机、烧杯和水2、演示实验3、温馨提示①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加热完毕或要添加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③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4、铜球能否通过铜圈实验记录实验过程能否通过铜圈得出结论加热前加热后冷却后【提示】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认识实验材料认真看演示实验填写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导入: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大头针、木板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一段30厘米左右长的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然后给“桥”(钢条)加热和冷却,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观察钢条是否伸长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得出结论加热后冷却后【提示】钢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拓展:钢轨断裂成几段的原因温度每变化1℃,1米长的钢轨大约伸缩0.000018米,假如一年中气温变化60℃那么1千千米长的铁路就要伸缩708米,如果不留缝隙冬天受冷收缩,就会被冻裂成几段,夏天钢轨受热膨胀,就会变得七扭八歪,有的朝上拱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固体体胀演示盒、圆铁片、钢条、有凹槽的木板、三角架、酒精灯、大头针、小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激情导入
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学生猜测导致铁轨弯曲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
)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方法。
4.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组织者。
从实验中体验实验现象,对科学结论的提出加深理解。
)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结果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铜的热胀冷缩,那是不是就可以说:“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交流讨论。
2.如何来验证标题:“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给学生提供大胆表达和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
3.出示实验材料:圆铁片、钢条、有槽的木板、三角架、酒精灯、大头针、小铁钉等。
4.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圆铁片或钢条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分组实验,交流现象。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的团结合作精神。
)
5.师巡视指导
6.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延伸
1.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3.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但也有少数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如锑和铋。
(让学生认识到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而且这种特殊性质也被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中了。
)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多数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锑和铋这两种金属除外,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板书设计】
5.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锑、铋 ---- 热缩冷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