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分组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1、出示实验材料:钢条、木板、酒精灯、大头针。

2、简单介绍实验装置。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钢条的变化。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2、看课件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相关知识。

3、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4、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5、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

(1)伸缩的桥梁;(2)架高压线要保持电线一定程度的下垂;(3)剥鸡蛋;(4)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5)体温表四、作业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铜、钢......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锑、铋---- 热缩冷胀)教学反思本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圆铁圈的热胀冷缩。

在两个实验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让他们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形成探究的方法。

对于“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这一实验,学生一看到实验器材就近乎脱口而出,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让我看到他们严谨的思维,如:铁环的用处,学生考虑周到,所以从实验现象中一下就归纳出了结论。

2.接下来实验“观察圆鉄片的热胀冷缩”,学生思维更为开阔,我请学生以演示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从学生的回答中又让我看到了他们不同层次的'思维:如将圆鉄片放在木板上将它的大小画下来,加热(冷却)后放入所画的圈中进行比较;将小铁钉固定在圆鉄片的内环中,加热(冷却)后再次将圆鉄片的内环套入铁钉,比较铁钉的变化;将小铁钉固定在木板上其距离刚好能让圆鉄片通过,加热(冷却)后再将圆鉄片放入两钉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不得不承认学生确实进行了尽心的思考,这样的交流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交流之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哪种更简易主观,从实验的严谨科学上确定了第三种实验更为简易直观科学,最终进行了演示再次验证了铁垫圈的热胀冷缩。

科学的学习应该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但是我觉得这其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会他们如何设计活动,从而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只有建立在动脑基础上的动手才是事半功倍的!【不足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这节课实验多,在时间上有些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涨冷缩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材设计的观察研究活动有两个,一是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铜球是个球体,加热后会在各个方向上都产生膨胀现象,而铜环可以很方便的检测铜球加热后的变化,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膨胀是各个方向上的膨胀。

二是观察金属钢条加热前后的长度变化。

在观察铜球热胀冷缩现象后,让学生尝试设计观察金属条热胀冷缩现象。

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同样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教材中“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这一活动效果比较明显,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但要认识到“各个方向上都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还是会有一些小难度的。

通过以上两个观察活动,让学生思考“金属都热胀冷缩吗?”这个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结合“液体的热胀冷缩”这课的思考和讨论,意识到仅仅靠一两个事实就下定义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同时,更希望学生能关注其他更多金属物体、非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从而认识到“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

”比如,金属锑和铋是热缩冷胀的,还有水在4摄氏度以下也是热缩冷胀的。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很多的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不会有多少留意,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一些常见的事物,从生活实践出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随着我们课堂活动的探究和研讨,学生很可能会以点带面,误认为“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归纳总结时,我们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让学生们了解许多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能够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并对其进行利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1)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因此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含义比较清晰。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这给学生的观察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课借助一些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从而发现有些金属也有热胀冷缩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通过微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铜球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膨胀是立体的膨胀。

有了铜球的立体膨胀瑞象的认识及观察方法的学习,学生们就可以试着去设计观察其它形状的金属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了。

观察过两三种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金属都热胀冷缩吗?”的问题。

相信他们有前面有关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认识,不会简单地做出结论。

这里再次提出相似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是强化学生的意识,仅靠一两个事实就下全称定义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

最后把学生微课作业平台上传的课后作业中,他们找到生活中固体物热胀冷缩的现象加以反馈呈现。

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科学现象来自于生活,科学探究又会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准备:小学热学实验盒、火柴......师准备:课前微课、课件、加热铜球装置。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引出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

教材内容紧凑,实验操作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六. 教学准备1.金属材料(如铜、铁、铝等)2.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3.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并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无缝钢管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科版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2.过程与方法: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及证据意识;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PPT课件、微课视频、铜球演示器、铜导线分组实验: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电路检测器【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四(1)班的孩子,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叶,叫我叶老师就行了。

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堂科学课。

很多时候科学课都需要分组探究,我们也分成了9各组,每个组都有组长,请举手;还有材料员,请举手。

嗯,不错。

这堂课我们要来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个学习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大家有信心吗?有信心,不仅仅只停留在嘴巴上,更要有实际行动!上课,师生问好!一、引入先来看一个小游戏,一个烧瓶上套了一个气球,现在烧瓶有没有东西?将它放进热水里,预测会有什么变化(边说边演示)?再放到冷水中,估计又会怎样(边说边演示)?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空气会热胀冷缩)你们知道的真多!烧瓶里的空气遇热体积变大,预冷体积缩小,这种变化,我们叫做空气的热胀冷缩。

一、观察铜线的热胀冷缩现象1.导入:如果是坚硬的金属,它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吗?(会/不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热胀冷缩吗?【板书课题】2. 这是金属吗?一根铜导线,你打算怎么研究?(估计会说“量”这种方法)3. “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是即便是铜丝会热胀冷缩,你估计这个程度大不大?所以比较难测量。

今天叶老师带来了一套实验装置,PPT(铜线电路),能看懂吗?谁来说说?那怎么验证冷缩呢?4. 在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另外,我们还应该保证这个电路没有故障,是吗?怎么保证?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铁片,实验前先将它放到接缝处,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什么?拿掉小铁片,小灯泡灭了,又说明什么?这样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案:金属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3.能够解释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热胀冷缩;2.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3.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实地观察实验现象;4.讨论金属热胀冷缩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根不同材质的金属棒,如铁、铜、铝。

先将这些金属棒放入自来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不同材质的金属棒在放入自来水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如变形、变长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棒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金属的分子结构和热运动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分子结构决定了金属在加热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导致金属体积膨胀;在冷却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导致金属体积收缩。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实验或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3.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教师可以准备以下实验材料:玻璃管、橡胶塞、水、温度计。

具体操作步骤:a.将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装上温度计,用橡胶塞密封;b.将玻璃管倾斜放置,从封闭的一端倒入适量的水;c.将玻璃管加热,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加热后水位上升的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金属热胀冷缩。

4.讨论金属热胀冷缩对工程应用的影响(2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对工程应用的影响,如:建筑物、桥梁、管道等。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金属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对工程结构有何影响?b.如何应对金属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提高对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和理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实验观察。

2.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指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金属片,酒精灯,尺子,热水,冷水。

2.实验场地: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金属片,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的外观,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40分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热
第5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固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
(锑、铋 ---- 热缩冷胀)
教学后记: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