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度量衡的贡献1

合集下载

秦的统一对我国国家发展的贡献

秦的统一对我国国家发展的贡献

秦的统一对我国国家发展的贡献
秦朝的统一对我国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了国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王朝,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为中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统一后,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如度量衡、文字、货币、法律等,使得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统一起来,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推行了改革: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推行法家思想,统一度量衡等,使得国家的管理更加规范和有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3. 促进了经济发展: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商品交换和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秦朝还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灵渠、都江堰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 推动了文化交流: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如推行法家思想、统一文字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秦朝的统一对我国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的长治久安、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秦朝度量衡的贡献

秦朝度量衡的贡献

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的主要贡献摘要: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也内含着一部量和单位制级管理的计量发展史。

度量衡之源,可追溯到原始人群。

然而经过远古时期、秦朝之前,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初步形成时期,度量衡在历史上也是特别著名。

学习和总结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关键字:秦朝、度量衡、贡献引言:度量衡是计量一切物品长短,多少,轻重的标准.度是测长短的,量是定多少的,衡是称轻重的.人类的衣,食,住,行及为此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度量衡.度量衡是反映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度量衡及它有什么作用所谓度量衡,基准有三,度是计量长短的标准;量是计量容积的标准;衡是计量轻重的标准。

西门子曾说,测量即是认识,它的观念与产生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

故从人类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度量衡的概念即已形成,更因为凭依了度量衡的概念,人类才可能制作大小不同的砍砸器以猎食、刮削器以分食,尖状器以抵御,以保障人类自身基本的生存条件。

各种计量仪器与准则自此衍生,五花八门,分门别类,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人类在其中一次次改变着自己的物质环境,更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品质。

[1]二、度量衡的产生时间及历史我国的度量衡产生于何时,因缺乏必要的资料目前还很难作出明确的结论.据说要追溯到原始人群,我们的祖先就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度量衡.在一些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这一问题的零星记载,如《大戴礼记•五帝德》说,黄帝时有衡,量,度,亩,数"五量".《尚书•舜典》说,舜"同律度量衡",即下令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史记•夏本纪》说大禹治理黄河水患时,曾制定了统一的长度和重量标准.这些传说虽不尽可信,但也多少反映了商周以前的度量衡简况。

然而正秦朝是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的初步形成时期.[2]三、秦朝度量衡的贡献1.发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为了巩固统一的局面,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用法律形式和行政手段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即为一重要措施。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有关度量衡的典故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有关度量衡的典故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

在秦朝之前,中国各个地区使用的度量衡系统不统一,导致贸易往来和统治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成为他进行政治统一的一个重要举措。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采用了儒家学说中“天下为公”的理念,认为度量衡的统一是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政治体制的基础。

他下令将中国境内各个地区的度量衡系统进行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而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这对于政治统一和边疆管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一个重要典故是他下令将土地面积进行统一。

在此之前,中国各个地区使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不统一,导致地税征收难度大,造成财政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秦始皇下令将土地面积以“亩”为单位进行统一,这一单位是以当时一个农民在一天内能够耕种一亩地的面积来确定的,这个单位后来被沿用至今。

另一个重要的典故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单位。

在此之前,中国各个地区使用的货币单位不统一,导致贸易往来不便,出现许多争议和纠纷。

秦始皇下令将货币单位以“铢”为基本单位进行统一,并规定了一定的比值关系。

秦始皇统一货币单位的行动,为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此外,秦始皇还下令统一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

在此之前,中国各个地区使用的长度和重量单位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

秦始皇采用了以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甲骨文中出现的“尺”和“斤”作为基准单位进行统一。

尺是长度单位,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相连接的距离为一尺;斤是重量单位,以一升黄金的重量为一斤。

秦始皇的度量衡统一行动,为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统一的经济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

总而言之,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对于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统一土地面积、货币单位、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等方面的度量衡系统,秦始皇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为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经济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

这为后来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模范,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典故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典故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典故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那些事儿》
嘿,咱今儿就来讲讲秦朝统一度量衡这档子事儿。

我记得有一回啊,我去一个小集市上闲逛。

那集市可热闹了,卖啥的都有。

我正溜达着呢,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

我这人吧,好奇心重,就凑过去看了看。

原来是一个卖布的和一个买布的吵起来了。

那卖布的扯着嗓子喊:“我这布明明足量,你别瞎说!”买布的也不甘示弱:“足量?你这尺子量的肯定有问题!”嘿,我一听,这不是跟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关嘛。

周围的人也都在那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时候有个老人家站出来说:“哎呀,你们别吵啦,要是在秦朝,有统一的度量衡,哪还会有这样的事儿哟!”大家一听,都觉得有道理。

然后有人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就是啊,要是都统一了,买东西卖东西就方便多啦。

”“可不是嘛,不然这多乱啊。


我在旁边也跟着点头,心想这秦朝统一度量衡还真是挺重要的。

要是没有统一的标准,那大家做买卖都得乱套。

就像今天这卖布的和买布的,各说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你看,就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儿,就能看出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了吧。

咱可不能小瞧了老祖宗的智慧呀!以后咱买东西卖东西,都得感谢秦朝
的这个举措呢!
哎呀,说了这么多,咱也该回家啦,下次再遇到啥好玩的事儿,再跟你们唠唠哟!。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制定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制定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制定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这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秦始皇作为这个政权的缔造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其中,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被认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

一、统一文字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文字并不统一。

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字体系,这给政府和人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不同的文字体系让交流变得困难,使人们难以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和知识。

毛笔的发明让书写更加方便,但这并不能解决文字的统一问题。

因此,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时间将各个地方的文字整合成了一种新的文字——小篆。

小篆是一种符号简洁、结构严谨的文字,远比之前的文字更为通用和易懂。

秦始皇在统一文字方面的贡献不仅仅是整合文字,还包括推广和普及小篆。

除了在官方文件和石刻上使用小篆之外,秦始皇还命令各地的官员将小篆教给人民,以便更好地推广这种文字。

这种做法被后来的朝代所效仿,最终使得小篆成为了中文的主要书写形式之一。

二、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的度量衡标准会导致商业和贸易的障碍和不公平,因此,统一度量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

在当时,中国各个地方使用的度量衡标准不同,这给政府和商人带来了很多问题。

例如,在不同的地方购买同样的商品,可能需要不同的价格和数量,这使得贸易变得复杂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标准。

秦始皇采用的标准是铜套法,即把不同重量的铜套一起称重,从而确定其准确的质量。

这种方法减少了误差,也使得交易更加公正和方便。

同时,秦始皇还下令制作了统一的度量衡器具,以确保度量衡标准得以贯彻和执行。

在后来的历史上,中国一直使用这个标准,并在一次次演变和完善中成为了今天的度量衡体系。

三、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意义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做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格局。

这种做法使得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也使得贸易变得更加公正和方便。

这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打下了基础。

秦朝的文化成就

秦朝的文化成就

秦朝的文化成就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开山之作。

在短暂的存在时间内,秦朝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文化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秦朝在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

一、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文字的朝代,统一了当时各个地区使用的文字系统。

秦始皇下令将各种不同的文字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汉字系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文字演变奠定了基础。

这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系统。

他们设计了一个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确保了各个地区在计量和商业交易中有统一的标准。

这种统一的度量衡系统为经济的发展和跨地区交流提供了便利,为秦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修筑万里长城秦朝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壮丽的防御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这座长城起初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而修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一个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万里长城的修建工程浩大,展示了秦朝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才智。

修建长城不仅仅是一项工程任务,它体现了秦朝对边疆地区的保护和统一背后的文化自信和军事实力。

三、实行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法律体系强调忠诚、公正和严酷的惩罚。

法律的实施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律制度的确立为秦朝政权的巩固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秦朝的法律思想也对后来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制度打下了基础。

四、修建陵墓和兵马俑秦始皇陵是秦朝的建筑杰作之一。

这座陵墓的规模庞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数量众多、造型逼真,展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和艺术成就。

修建陵墓和兵马俑的过程中,秦朝人民展示了卓越的建筑和雕刻技术。

这些壮丽的建筑和雕塑艺术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产,反映了秦朝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水平。

秦朝文化方面的成就

秦朝文化方面的成就

秦朝文化方面的成就
秦朝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法规,使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够沟通和交流。

这也为后来的中国统一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兴修水利和建设工程:秦朝在水利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修建灵渠、治理汉江、修建灌渠等,这些工程的完成不仅改善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科技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开通:秦朝时期,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贸易往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

这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篆书的推广和发展:秦朝时期,篆书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书写体系。

篆书的发展为后来的汉字演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后世书法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秦朝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不仅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 -。

秦朝经济措施的影响

秦朝经济措施的影响

秦朝经济措施的影响引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始建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来加强国家的控制力和发展经济。

本文将探讨这些经济措施的影响,包括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农业发展以及工商业的兴起。

中央集权秦朝实施的中央集权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通过废除诸侯国,将天下土地纳入国家所有,实现了对土地的统一管理。

这样做的结果是,国家对土地拥有更大的控制权,能够更有效地规划农业生产、征收赋税以及分配资源。

这种集权的经济体制为后来的封建制国家奠定了基础。

中央集权还使得秦朝能够更好地监控商业活动和货币流通。

通过设立专门的官员来管理商业和贸易,国家能够控制市场价格、监管商业行为,以维护国家利益。

同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也为商业交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朝实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此之前,各个国家的货币和度量衡不一,给商业交易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

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措施打破了这种不便,使得商品的交换更加便捷。

统一货币的实施不仅方便了商品交换,还加强了国家财政管理的效率。

秦朝采用的是以铜为主的货币制度,这种统一的货币制度使得财政收入更加规范,也方便了税收的征收。

此外,统一度量衡的实施也提高了商品的交易效率,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农业发展秦朝在农业发展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秦朝实行的屯田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

屯田制度通过分配土地给士兵和农民来改善农业生产。

这不仅增加了农业产量,也提高了国家的粮食供应,为秦朝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此外,秦朝还实施了对农业技术的改进和推广,例如推动灌溉系统的建设和改善农具的制造。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产量,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商业的兴起秦朝的经济措施也推动了工商业的兴起。

中央集权的政策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的主要贡献
徐志伟1000101212
摘要:度量衡是衡量物质大小、容量、重量乃至价值的标准尺度,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对规范商品交换、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权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全国,推行大范围的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发展了社会经济,维护了中央集权制。

关键词:秦始皇度量衡制度
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古代就有了七孔石刀用来进行测量活动,而后禹在带领民众治理水患、划分九州、建立国家的过程中,“身为度,称以出”①,“审铨衡, 平斗斛”②,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了度量衡制度。

到了商周时期,古代中国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度量衡体系。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随着封建生产关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度量衡体系越来越完善,但因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并不统一,使各国形成了“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许慎《说文解字》) 的歧异格局。

自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中国后,为了使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与政治的统一相适应, 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车轨、统一农田亩制等一系列措施来强化他的中央集权制。

在统一全国的当年, 秦始皇就下令“一法度衡石丈尺”,颁布了统一度量衡诏书, 全文是: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一, 歉疑者, 皆明壹之。

”其大意是: 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 , 皇帝兼并了诸侯各国, 天下一统, 百姓安宁, 立皇帝称号。

颁诏书命丞相隗状、王绾, 制定统一度量衡法令, 凡使用不合标准的度量衡器, 都必
须明令统一起来。

短短40字, 简要地说明了历史背景和统一要求。

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之时,秦始皇同时又在全国范围内颁发了度量衡标准器具。

如秦权有一石铁砝码、一钧、二十四斤、十六斤、九斤、八斤、五斤、一斤铜砝码( 呈半球形、有鼻纽) , 及半两铜砝码( 呈扁方体) 。

秦量大多数为椭圆、
①源于《史记·夏本纪》。

②源于《越绝书》。

广口、瓢状、有柄, 量器的单位名称和单位量系列, 有斛、一斗、半斗、三分之一斗、四分之一斗铜量和一升铜量、陶量。

同时,秦简《工律》中规定: 由官府检定校准量器和权衡器,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从而确定了实行检定校准的制度。

如出土实物商鞅铜方升制造于秦孝公十八年( 公元前344年) 颁发给“重泉”( 今陕西蒲城)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 又把它调回来, 检定后加刻了秦始皇诏书, 颁发给“临”地( 有可能是“临晋”, 战国魏邑,秦置县, 今陕西大荔县) ,作为标准量器。

在其他一些战国铜量器上, 都可见到用秦单位量制校准后的量值铭记。

睡虎地秦律竹简《效律》规定了检定度量衡器的允许误差及超过允许误差后的惩处罚责。

除了统一度量标准器、规定检定校准制度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的度制并采用十进制的计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始皇所统一的度量衡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代的度量衡,承袭秦
制,具体数字相差无几。

汉代以后,计量标准虽然不断增加,但单位名称和进位制度始终未变。

与度量衡相关的亩制,同样如此。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

另据《说文》记载,“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一亩”。

步的尺数,从唐代开始改为五尺,亩的步数则沿用到清代,一直未变。

秦以前的田制,据记载则是“百步为亩”。

《战国策·秦策三》记载,燕客蔡泽将见秦昭王时,曾对应侯说:“夫商君为孝工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这里把商鞅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看作是秦国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我也认为,秦始皇继承和发展商鞅变法时期制定的政策,把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扩大到全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样是很明显的。

当然度量衡标准化,在世界度量衡史上也是罕见的,而秦代建立的无疑是最早的。

建立度量衡的基准,秦代以黍子横排一百粒来定一尺之长,而欧洲的的英国、德国等国家直到12世纪初才开始研究,晚了秦代1400多年。

同时,其法较标准,合乎科学。

这是秦对世界度量衡标准化所做的贡献。

参考文献:中国数字科技馆《度量衡》;
邓学忠《秦始皇统一大业中的度量衡和古代标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