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测试题
元素化学测试题

元素化学测试题第⼗⼆章碱⾦属&碱⼟⾦属1、下列关于s区元素的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DA. 单质都有很强的还原性B. 碱⾦属及钙、锶、钡均可直接与H2作⽤⽣成⾦属氢化物C. K、Sr、Ba的硝酸盐可⽤于制作信号弹和烟花D. 单质均能溶于液氨⽣成蓝⾊的还原性溶液2、下列元素中,第⼀电离能最⼤的是AA. MgB. NaC. L iD. Be3、下列对溶解度⼤⼩判断正确的是DA. Be(OH)2> Mg(OH)2B. BaCrO4> MgCrO4C. LiF > LiClD.Na2CO3> NaHCO34、下列碳酸盐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BA. Li2CO3B. MgCO3C. Na2CO3D. K2CO35、下列各组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较中,正确的是 CA.LiOH > NaOHB.Be(OH)2> LiOHC. Ba(OH)2 > Mg(OH)2D.Mg(OH)2> Ca(OH)26、下列物质中既能放出O2⼜能吸收CO2的是CA. H2O2B. K2CO3C. KO2D. KClO37、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D8、下列⾦属中,不适于⽤熔盐电解法制备的是BA.MgB.KC.LiD.Ba9、⾦属镁在空⽓中燃烧的⽣成物是 AA.MgO和Mg3N2B.MgO2C.MgO和MgO2D.MgO10、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低顺序错误的是DA. MgO > CaOB. CaO > NaFC. NaF > NaBrD. BeO > MgO第⼗三章硼族元素1. 下列化合物不属于缺电⼦化合物的是DA. BF3B. AlCl3C. B2H6D. H[BF4]2. 下列关于H3BO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 中⼼B原⼦为sp2杂化B. H3BO3为三元弱酸C. H3BO3晶体具有解理性,可作为润滑剂D. H3BO3是典型的路易斯酸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硼氧键的键能很⼤,使得硼可从许多稳定的氧化物中夺取氧B. 晶体硼的导电性随温度升⾼⽽减⼩,与⾦属导体相似C. 硼在空⽓中燃烧,只⽣成B2O3D. 硼在地壳中的矿藏丰富,包括游离态单质硼矿D. BI35. 下列关于硼氢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 ⼄硼烷还原性极强,但不易⽔解B. ⼄硼烷中的氢桥键为三中⼼⼆电⼦键C. ⼄硼烷中的B原⼦为sp2杂化,分⼦中存在三中⼼四电⼦⼤键D. 癸硼烷具有平⾯结构6. 下列氢氧化物不存在的是DA. Al(OH)3B. Ga(OH)3C. In(OH)3D. Tl(OH)37.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DA. Be(OH)2B. Al(OH)3C. Ga(OH)3D. TlOH8. 硼酸盐Na2B4O7?10H2O的⽔溶液的pH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CA. 5.0B. 7.0C. 9.0D. 12.09. 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缺电⼦元素的是CA. ScB. AlC. GeD. V10. 下列⽆⽔卤化物可通过将其⽔合盐加热脱⽔⽽得到的是AA. CaCl2B. MgCl2C. BeCl2D. AlCl3A. +2氧化态的稳定性B. 单质的熔点C. ⼆氧化物的酸性D. 氢化物的稳定性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A. 碳和硅的单质在⾃然界中均可找到B. SiO2和单质Si在常温下均可与氢氟酸反应C. ⽯墨是⼀种典型的混合键型晶体D. 掺杂少量磷原⼦的晶体硅的内部结构中存在多余的空轨道,因此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3.下列各组分⼦或离⼦,空间构型不⼀致的是 CA. CO2和NO2+B. CO32?和NO3?C. CO2和NO2?D. CH4和SiH44.某⽩⾊固体易溶于⽔,加⼊BaCl2有⽩⾊沉淀产⽣,⽤HCl酸化,沉淀完全溶解,再加⼊过量NaOH⾄强碱性,并加热,有刺激性⽓体逸出。
【2013竞赛班】《钠镁铝及其化合物》测试题(附答案)

华师一附中2013届高一化学测试题----------------《钠、镁、铝及其化合物》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考试日期:2013年11月22日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粉中主要含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2.有关碱金属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锂在空气中会变质,所以要保存在煤油里B.碱金属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C.钠钾合金常温下是液态的,常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钠离子和钠原子都属于钠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是极其相似的3.欲观察H2燃烧的焰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是()A.钠玻璃B.钾玻璃C.石英玻璃D.铜管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OH、Na2CO3、NaHCO3的溶液均呈碱性,所以可以共存B.Na2O2用于呼吸面具,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两者原理不同C.铁路工人利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是利用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的热将还原出来的铁熔化为铁水,对钢轨缝隙进行灌注D.62g Na2O和78g Na2O2分别溶于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5.关于Al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制得B.Al2O3是两性氧化物C.Al2O3非常致密,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HCl和NaOH等D.擦去表面氧化铝的铝条,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熔化的铝纷纷落下来6.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 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都只生成盐和水的是①NaHCO3②Al2O3 ③Al(OH)3④Al ⑤Na2CO3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7.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在化学的广袤世界里,元素周期律宛如一座宏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探索物质的奥秘。
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规律,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测试题,来检验大家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A 逐渐增多B 逐渐减少C 相同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2、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A NaB MgC AlD K答案:D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K 在这四个元素中位于最左边且在最下面,所以金属性最强。
3、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 FB ClC BrD I答案:D解析: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I 在这四个元素中位于最下方,所以原子半径最大。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 到 8 重复出现B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 到+7,负价从-7 到-1 重复出现C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D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答案:D解析:A 项,第一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 1 到 2;B 项,O、F 一般无正价;C 项,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表述正确,但不是对元素周期律的完整准确叙述;D 项,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是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
5、下列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A LiB NaC KD Rb答案:D解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在碱金属元素中,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 Rb 的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 A.ⅢA族B.ⅠA族C.镧系D.ⅢB族2.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3.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碱金属元素包含锂、钠、钾、铷、铯、钫B.第ⅠA族的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C.碱金属元素都是第ⅠA族的元素D.钫属于放射性元素4.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B.C.D.5.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小,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通常呈黄绿色的也是氧化性最强的D.易升华的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6.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是为了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7.铝能用于冶炼熔点高的金属(如V、Cr、Mn等),用到的铝的性质是()A.银白色金属B.熔、沸点相对较低C.导电、导热性能好D.还原性强,在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的热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的分子式能表示其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B.甲烷的电子式能反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成键情况C.甲烷的结构式能表示其分子的空间构型D.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9.若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 A.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B.锌粉C.食盐粉末D.纯碱粉末10.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W的气态氢化物摩尔质量为34 g·mol-1,Y的最低价氢化物为非电解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的最低价氢化物水溶液显酸性B. Q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C. Na与Y能形成化合物Na2Y2,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D.阴离子还原性:W>Q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于火力发电的煤等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B.火力发电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C.火力发电是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12.下列物质中,既可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是() A.苯B.乙烷C.乙醇D.乙酸13.若a A n+与b 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数值为() A. b+n+2B.b+n-2C.b-n-2D.b-n+214.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又不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是()A.加饱和硫酸钠溶液B.加福尔马林C.加75%的酒精D.加氯化钡溶液15.下列事实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乙酸弱的是()A.乙酸为一元酸,而碳酸为二元酸B.乙酸和碳酸都能与烧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C.乙酸易挥发,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D.乙酸和碳酸钠反应可放出二氧化碳16.以玉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原料提炼酒精的流程如下:玉米C12H22O11化合物X酒精。
化学教材分析测试题答案

化学教材分析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产生新物质B. 能量变化C. 状态改变D. 颜色变化答案:A2. 下列元素中,属于碱金属的是()。
A. 钠B. 铝C. 铜D. 铁答案:A3.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A. 无色B. 蓝色C. 绿色D. 红色答案:B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
A. mol/LB. g/LC. kg/m³D. g/cm³答案:A5. 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措施?()。
A. 随意混合化学试剂B. 实验室内食用食物C.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D. 实验后不清洗仪器答案:C二、填空题1.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________的量的变化。
答案:反应物质2.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_________物质的酸碱性。
答案:测定3. 在化学计量学中,_________定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答案:速率4.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的转移。
答案:电子5.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答案:硫酸钠、氯化钙、浓硫酸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导致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
通常情况下,提高反应物的浓度或降低产物的浓度会推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压力会推动平衡向产生较少摩尔数的物质的方向移动;温度的升高通常会使吸热反应的平衡移动,而催化剂则可以改变达到平衡的速度但不改变平衡位置。
2. 描述酸碱滴定的原理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答案: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原理是通过逐滴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到含有未知浓度碱(或酸)的溶液中,直至完全中和反应。
滴定过程中通过指示剂或pH计来监测溶液的pH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
碱金属复习要点及答案

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1)单个f 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的可能值为:A. j =3,2,1,0; B .j=±3; C. j= ±7/2 , ± 5/2; D. j= 5/2 ,7/2(2)单个d 电子的总角动量投影的可能值为:A.2 ,3 ;B.3 ,4 ;C. 235, 215; D. 3/2, 5/2 . (4)锂原子光谱由主线系.第一辅线系.第二辅线系及柏格曼系组成.这些谱线系中全部谱线在可见光区只有:A.主线系;B.第一辅线系;C.第二辅线系;D.柏格曼系(5)锂原子主线系的谱线在不考虑精细结构时,其波数公式的正确表达式应为: A.nP S -=2~ν; B. S nP 2~→=ν; C .nP S →=2~ν; D .S nP 2~-=ν (6)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为:A.T=R/n 2; B .T=Z 2R/n 2; C .T=R/n *2; D. T=RZ *2/n *2(7)锂原子从3P 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多少条被选择定则允许的谱线(不考虑精细结构)?A.一条B.三条C.四条D.六条(8)已知锂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为6707埃,辅线系线系限波长为3519埃,则Li 原子的电离电势为:A .5.38V B.1.85V C.3.53V D.9.14V(9)钠原子基项3S 的量子改正数为1.37,试确定该原子的电离电势:A.0.514V;B.1.51V;C.5.12V;D.9.14V(10)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列哪一项产生:A.相对论效应B.原子实的极化C.价电子的轨道贯穿D.价电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11)产生钠的两条黄谱线的跃迁是:A.2P 3/2→2S 1/2 , 2P 1/2→2S 1/2;B. 2S 1/2→2P 1/2 , 2S 1/2→2P 3/2;C. 2D 3/2→2P 1/2, 2D 3/2→2P 3/2;D. 2D 3/2→2P 1/2 , 2D 3/2→2P 3/2(12)若已知K 原子共振线双重成分的波长等于7698.98埃和7664.9埃,则该原子4p 能级的裂距为多少eV ?A.7.4×10-2; B .7.4×10-3; C .7.4×10-4; D .7.4×10-5.(13)对锂原子主线系的谱线,考虑精细结构后,其波数公式的正确表达式应为: A.ν~= 22S 1/2-n 2P 1/2 ν~= 22S 1/2-n 2P 3/2 B. ν~= 22S 1/2→n 2P 3/2 ν~= 22S 1/2→n 2P 1/2C. ν~= n 2P 3/2-22S 1/2 ν~= n 2P 1/2-22S 3/2D. ν~= n 2P 3/2→n 2P 3/2 ν~= n 2P 1/2→n 21/2(14)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形成的根本物理原因:A.电子自旋的存在B.观察仪器分辨率的提高C.选择定则的提出D.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15)已知钠光谱的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由λ1=5890埃和λ2=5896埃的双线组成,则第二辅线系极限的双线间距(以电子伏特为单位):A.0;B.2. 48⨯10-3;C.2.07⨯10-3;D.3.42⨯10-2(16)考虑电子自旋,碱金属原子光谱中每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且两条线的间隔随波数增加而减少的是什么线系?A.主线系;B.锐线系;C.漫线系;D.基线系(17)如果l 是单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则偶极距跃迁选择定则为:A.0=∆l ;B. 0=∆l 或±1;C. 1±=∆l ;D. 1=∆l(18)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处于n =3, l =1的状态,其精细结构的状态符号应为:A .32S 1/2.32S 3/2; B.3P 1/2.3P 3/2; C .32P 1/2.32P 3/2; D .32D 3/2.32D 5/2(19)下列哪种原子状态在碱金属原子中是不存在的:A .12S 1/2; B. 22S 1/2; C .32P 1/2; D. 32D 5/2(20)对碱金属原子的精细结构12S 1/2 12P 1/2, 32D 5/2, 42F 5/2,22D 3/2这些状态中实际存在的是:A.12S 1/2,32D 5/2,42F 5/2;B.12S 1/2 ,12P 1/2, 42F 5/2;C.12P 1/2,32D 5/2,22D 3/2;D.32D 5/2, 42F 5/2,32D 3/2(21)氢原子光谱形成的精细结构(不考虑蓝姆移动)是由于:A.自旋-轨道耦合B.相对论修正和极化贯穿C.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D.极化.贯穿.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22)对氢原子考虑精细结构之后,其赖曼系一般结构的每一条谱线应分裂为:A.二条B.三条C.五条D.不分裂(23)考虑精细结构,不考虑蓝姆位移,氢光谱Hα线应具有:A.双线B.三线C.五线D.七线(24)氢原子巴尔末系的谱线,计及精细结构以后,每一条谱线都分裂为:A.五条B.六条C.七条D.八条(25)已知锂原子主线系最长波长为λ1=6707.4埃,第二辅线系的线系限波长为λ∞=3519埃,则锂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依次为(已知R =1.09729⨯107m -1)A.0.85eV, 5.38eV;B.1.85V , 5.38V;C.0.85V , 5.38VD.13.85eV, 5.38eV 提示:P S 2211-=λ P 21=∞λh c T E -=(26)钠原子由nS 跃迁到3P 态和由nD 跃迁到3P 态产生的谱线分别属于:A.第一辅线系和基线系B.柏格曼系和锐线系C.主线系和第一辅线系D.第二辅线系和漫线系(27)d 电子的总角动量取值可能为: A. 215,235; B . 23,215; C. 235,263; D. 2,63.简答题(1)碱金属原子能级与轨道角量子数有关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碱金属原子精细能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S 态不分裂, ,,,,G F D P 态分裂为两层?(2)造成氢原子精细能级和光谱的原因是什么?4.计算题(1)锂原子的基态光谱项值T 2S =43484cm -1,若已知直接跃迁3P →3S 产生波长为3233埃的谱线.试问当被激发原子由3P 态到2S 态时还会产生哪些谱线?求出这些谱线的波长(R=10972⨯10-3埃-1) 提示:22)3()3(1P R s R ∆--∆-=λ 22)2(s R T s ∆-= 两方程中解得:p s ∆∆,后各问题便可解。
化学计算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计算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A. 氧B. 氢C. 氮D. 碳答案:A2. 硫酸的化学式是什么?A. H2SO3B. H2SO4C. H3SO4D. H2SO5答案:B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什么?A. 克/摩尔B. 千克/摩尔C. 摩尔/克D. 克/千克答案:B4. 1摩尔水的质量是多少?A. 18克B. 18千克C. 1克D. 0.018克答案:A5. 以下哪个化合物不是酸?A. HClB. H2SO4C. NaOHD. HNO3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是______元素。
答案:碱金属2. 一个水分子由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个氧原子组成。
答案:2,13. 一个摩尔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升。
答案:22.44. 金属钠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答案:Na5. 氧化钙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CaO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20分)1. 计算1摩尔氧气(O2)的质量。
答案:32克2. 计算0.5摩尔硫酸(H2SO4)中氢原子的数量。
答案:2摩尔3. 如果1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那么1摩尔水的质量是多少?答案:18千克4. 计算100克硝酸钾(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
答案:28克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什么是摩尔?答案: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一定数量的粒子集合,其数量与12克碳-12原子的数量相同,约为6.022 x 10^23。
2.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答案: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显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襄樊五中】第二章《碱金属》测试题

《碱金属》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某种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A.Na2CO3溶液B.NaOH溶液C.硫酸D.稀盐酸2.关于锂,钠,钾,铷,铯的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叙述是()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C.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D.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3.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最好将混和气体通过()A.饱和Na2CO3溶液B.饱和NaHCO3溶液C.饱和CaCl2溶液D.AgNO3溶液4.下列关于试剂保存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H固体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B.NaCO3溶液通常放在配有橡皮塞的于口瓶中C.少量的金属钾储存在煤油中D.过氧化钠密封在配有玻璃塞的干燥于口瓶中5.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下列水溶液中,有Na2CO3生成的是()A.NaOH B.K2CO3C.NaHCO3D.NH4HCO36.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钡可以氯化钾溶液中置换了钾B.钡可以从冷水中置换出氢C.氢氧化钡为强碱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Zn2+7.两种钠盐晶体混合物,分装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加热时有CO2气体产生,另一支加水也有CO2气体产生,这两种盐可能是()A. Na2 CO3和NaHSO4B.Na2HCO3和NaOHC.NaHCO3和NaHSO4D.NaHCO3和Na2 CO38.加热下列物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是()A.Na2 CO3·10H2O B.NaHCO3C.NH4HCO3D.CaCO39.实验室用不纯的固态NaCl(内含NH4HCO3和Na2SO4杂质)制取纯净的NaCl溶液。
有下列操作可供选用:①逐滴加盐酸使溶液呈酸性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2的溶液⑦过滤,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⑤⑥⑦⑤④B.③④⑥⑤⑦①②C..④③⑥⑤⑦①②D..④③⑤⑥⑦②①10.某氯化钙样品中混有FeCl3,MgCl2, NaCl和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取11.1g样品溶解,得无色溶液再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29.7g沉淀,由此可知,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描述正确结论是()A.一定无Na2CO3,可能有FeCl3B.可能有Na2CO3和NaClC.一定有MgCl2可能有NaCl D.一定有NaCl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稀H2SO4与饱和纯碱溶液反应:2H+ +Na2CO3=2 Na++CO2↑+H2OB.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CO3-+OH-=H2O+CO32-D.Na2O2加入CuSO4溶液中:2 Na2O2+2 H2O=4Na++4OH-+O2↑1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13.在甲乙两个坩锅中分别盛等质量的NaHCO3,将甲充分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的盐酸,乙不加热,加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前后甲、乙两钳锅中实际消耗的HCl质量比是()A.1:1 B.2:1 C.1:2 D.无法确定14.20℃时,有37%盐酸Wg,加入Ag钠后,恰好使溶液呈中性,则(提示:20℃饱和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26.5%)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小于26.5% B.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WgC.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W+A)g大于Wg D.产生的H2质量为A/23g15.某干燥粉末可能用Na2O、Na2O2、 Na2CO3、NaCl、NaHCO3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它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混合物混未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中CO2参加反应),用酒精灯加热到再没有气体放出时,剩余固体质量大于原混合物粉末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金属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钠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 B.Na2O NaOH C.NaHCO3 Na2CO3 D.NaCl
2.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盐溶液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升高
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3.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某种酸反应,消耗酸最少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Cs B.K C.Na D.Li
4.将15.6g金属K投入到100g不同浓度的下列盐溶液中:(1)0.365%(2)3.65%(3)36.5%则放出的H2()
A.(1)最少 B.(3)最多 C.(1)(2)一样多 D.都一样多
5.有KOH和KHCO3混合物26.2g,在250℃下煅烧,冷却后称量,质量减少4.65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关系是()
A.KOH>KHCO3 B.KOH<KHCO3
C.KOH
KHCO3 D.任意比混合
6.下列关于NaH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溶解度大于Na2CO3
B.加热至200℃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这种性质,可由NaHCO3制取纯碱
C.与Na2CO3相似,当质量相同,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后,NaHCO3可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
D.其分子为NaHCO3·10H2O在空气中会风化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SO42-
BaSO4↓
B.钾和水反应 K+2H2O
K++2OH-+H2↑
C.小苏打与烧碱溶液反应 HCO3-+OH-
CO32-+H2O
D.小苏打与盐酸反应 HCO3-+H+
CO2↑+H2O
8.在Na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HCO3-、Cl-、SO42-
B.S2-、CO32-、Cl-、K+
C.K+、Cu2+、SO42-、Na+
D.Na+、Mg2+、NO3-、SO42-
9.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NaOH B.Na2O C.Na D.CaO
10.在下列反应中,既能放出气体又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加热KMnO4 B.Mg与盐酸反应
C .加热小苏打
D .高温灼烧石灰石
11.将钠、钾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稀H 2SO 4中,反应结束后,二种溶液的质量仍相等而金属均无剩余,则投入的钠、钾的质量比为( )
A .3938:2223
B .39
38:2322 C .391:231 D .38
39:2223 12.将a g 钠投入b g 水中(足量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
%100⨯+b a a B .%10040⨯+b
a a C .%10020⨯+
b a a D .%100232240⨯+b a a 13.2.1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 .2.1g
B .3.6g
C .7.2g
D .不可求
14.关于钠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
A .钠用于电光源上
B .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钽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 .钠和钾的合金常温下为液体,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D .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纯碱和大量制备氢氧化钠
15.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的是( )
A .Na 和O 2
B .NaOH 和CO 2
C .Na 2O 2和CO 2
D .NaHCO 3和NaOH
16.100g 质量分数为3.75%的盐酸与11.6gNa 2CO 3·xH 2O 刚好完全反应,则x 值是( )
A .1
B .3
C .7
D .9
17.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
A .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 .钡可从冷水中置换也氢
C .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 .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18.一定质量的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共热,反应前Na 2CO 3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55.7%,当Na 2CO 3的含量提高到70%时,NaHCO 3约分解了( )
A .20%
B .36%
C .42%
D .50%
二、填空题
19.填表:
1 2 1 2 22 2
质质量分数为8%的溶液。
(1)若a1:a2=31:39,则b1:b2= 。
(2)若a为4.6,则b= 。
三、计算题
21.将Na2CO3、NaHCO3的混合物1.9g,强热至无气体出现为止,恢复至原来状态,称量剩余物的质量减轻了0.31g,求原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
22.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发反应后溶液得到8.0g无水晶体。
(1)判断该金属是哪一种碱金属?
(2)原混合物中R及R2O的质量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1.D 2.AC 3.A 4.D 5.B 6.AD 7.CD 8.B 9.C 10.CD 11.D 12.D 13.A
14.AC 15.C 16.C 17.B 18.B
二、
20.(1)1:1 (2)95.6
三、21.44.2% 22.(1)Na (2)Na 2.3g Na2O 3.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