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哀婉凄恻的爱情悲歌

合集下载

郭沫若凄婉动人爱情悲剧作品赏析

郭沫若凄婉动人爱情悲剧作品赏析

郭沫若凄婉动人爱情悲剧作品赏析《别离》郭沫若残月黄金梳,我欲掇之赠彼姝。

彼姝不可见,桥下流泉声如泫。

晓日月桂冠,掇之欲上青天难。

青天犹可上,生离全我情惆怅。

赏析:同《Venus》一样《别离》也属于直抒胸意一类的抒情诗。

这首诗的离情别绪却没有《Venus》感情那样浓烈、炽热、直白,诗人月将分手后爬上心头的那点迷茫、怅惘,委婉细腻地表达出来、构成一个含蓄的意境。

大概是受我国古典文学中以别离为题材的诗歌的影响,这首诗在情调上、抒情方式上更接近于古典美,而全然不同于《女神》中大多数诗篇的现代色彩。

诗一开始是描绘了一幅类似“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的自然画面:一个清新的早晨,一弯残月还高挂在天空,明丽的朝阳却已从东方冉冉升起,旭川桥下的潺潺流水发出涂涂的声响。

这时,“我”送别了“她”回来,站在旭川桥上,望着这一派晨景,却不由得感慨万端:那弯弯的残月如同一把黄金梳子,把它取了来,亲手插在“她”的头上;那一轮红日又好似一顶桂冠,把它摘下让“她”亲手戴在“我”的头上。

可这天那般高、那样远,如何能爬得上去?即使爬上去了,“她”已然别离,“我”的爱又能落在哪里?桥下的流水仿佛发出衰哀的低吟,带着“我”心灵上的这丝感喟去向远方。

这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有情于景的情感表达方式。

诗人借残月与旭日幻化出的一组比喻物象,寄托了“我”对于“她”的一片殷殷挚情,抒发了渴望着从“她”那里得到温馨与回报的拳拳之心。

初看这首诗,诗人选择的三个意象:黄金梳儿一样的残月、月桂冠一般的红日、发出哀音的流水,好象随意而平淡无奇。

细细回味,却能发现这三个意象的组合、排列透出一番深意。

先是静与动的对比、转换。

高挂在天空的残月与晓日组成了一幅静态的画面,它勾起了“我”“她”的无限眷恋之情。

这恋情无论是对于别离前的追忆,还是对于分手后的遐想,“我”总期待它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

然而,天太高了,那幅恬静的画面可望而不可及。

况且,即使真能摘下残月、晓日,“她”不是已经离去了吗?这爱又怎么能够实现?于是这凝聚起来的情思随着画面转换为动态的潺潺流永,悄然而去。

〔美国〕惠特曼《哀歌》爱情诗赏析

〔美国〕惠特曼《哀歌》爱情诗赏析

〔美国〕惠特曼《哀歌》爱情诗赏析〔美国〕惠特曼《哀歌》爱情诗鉴赏〔美国〕惠特曼抚爱! 抚爱! 抚爱!后浪亲密地抚爱着前浪,后面又有另一个浪头,拥抱着,冲击着,一个紧卷着一个,但我的爱侣,却不来抚爱我,不来抚爱我!迟上的月亮低垂在天边,步履蹒跚地走着,——啊,我想它负着爱的重荷,负着爱的重荷。

啊,海洋也正疯狂地,和陆地亲吻,满怀着爱,满怀着爱。

啊,清夜哟! 我不是看见我的爱侣在浪头上飞翔么?在白浪中的那小小的一点影子是什么呢?大声吧! 大声吧! 大声吧!我大声叫唤着你,我的爱侣哟!我把我的声音高昂而分明的向着海浪投去,你一定会知道谁在这里,在这里,你一定会知道我是谁,你,我的爱侣哟!你低垂的月亮,在你的黄光中,那小小的黑点是什么呀?啊,那是她的影子,那是我的爱人的影子!啊,月亮哟,别再扣留她使她不能回到我这里。

陆地哟! 陆地哟! 陆地哟!无论我走到哪里去,啊,我总想着,你能够把我的爱侣送回来,只要你愿意,因为无论我向哪里看,我好像真的在朦胧中看见了我的爱侣。

啊,你高空的星星哟!也许我这样渴想着的人正跟着你们一同升起,一同升起。

啊,你歌喉,你颤抖着的歌喉哟!在大气中发出更清晰的歌声吧!让你的声音深入大地,穿透树林!我渴望着的人,一定会在什么地方听见你!扬起歌声吧,这孤寂的夜歌,这凄凉寂寞的爱与死的歌声哟,在步履沉重的,淡黄的残月下的歌声,啊,差不多要沉坠到大海里的残月下的歌声哟! 啊,纵情的绝望的歌声哟!但是柔和些,放低声音吧!让我低声细语,你停一停吧,你喧闹的海洋,因为我好像听见我的爱人在什么地方答应我,这样轻微,我必得安静,安静地倾听,但又不要完全静寂,因为那样她也许就不会即刻到我这里来。

到这里来吧,我的爱人哟!我在这里,这里哟!我用这种持续的音调招唤着你,我发出这温柔的叫唤是为你呀,我的爱人,是为你呀。

别又被误引到别的地方去了,那是海风呼啸,那不是我的呼声。

那是浪花的激荡,激荡,那是树叶的影子。

长恨歌赏析及创作背景

长恨歌赏析及创作背景

长恨歌赏析及创作背景
长恨歌赏析及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名的悲歌,被誉为“古代十大怨歌”之首,由杨炯创作于唐朝年间。

民歌《长恨歌》广为流传,唐代诗人杨炯为它作词,以凄楚的旋律,凄怆的调子来表述芙蓉巳遭弃的爱情故事,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长恨歌》描写的是江东芙蓉,她可爱坦率、美貌动人,曾经获得郑成功的芳心,如鸾凤併行天下,曾经耳闻婚礼歌谣。

然而,因为政治动荡,她被迫嫁给朝廷才子秦叔宝,只见火车碎,水穷大地荒凉。

郑成功在芙蓉被迫与秦叔宝结婚后,内心无比痛苦,想念不已,千古情深,后来算出字,给芙蓉写成长恨歌,来表达他们之间未了的爱情。

从长恨歌中可以窥见到历史上芙蓉和郑成功他们对爱情的坚守,让这首悲歌被千百年的人们所传唱,感受到恋人间所受的痛苦。

《长恨歌》的创作,反映的是唐朝一段历史复杂的情节,充满了变数,郑成功芙蓉之间的爱情也夹杂着唐朝诸多政治内容在里面,而《长恨歌》,正是根据困顿弃妻的真实故事写就的。

此曲中,描写的是芙蓉被迫与秦叔宝结婚的情节,并在诗句中表达几段痛苦的分离和无语的焦虑。

全曲彰显出极度的悲凉,杨炯用直觉的把握,用抒情的语言,写出芙蓉的痛苦与悲叹,节奏欢快、高昂的调子流露出郑成功的爱之深情。

旋律简单,通俗易懂,又富有特色,是一首排山倒海的爱情悲歌,把不幸的爱情悲剧展示出来,让人感伤涕泪横流。

《长恨歌》至今流传,早已成为一曲永恒不朽的佳作,它博取无数爱情歌曲的崇拜和承认,也受到广大审美者的赞誉和喜爱,堪称是永恒的经典!。

《也许》全诗解析

《也许》全诗解析

第三节
第三节是全诗点破主题的部分,也是诗人艺 术和情感的高潮。诗节的前两句再一次用拟人手 法对死亡加以表现,并把锋锐的笔尖直指造成这 不幸死亡的社会。 诗人用“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等新鲜 想象,设想早夭少女在地下的欢乐愉悦。快乐不 在生前,而在死后;美不在人间,而在地下。平 凡的语言蕴藉着不平凡的深意,以决绝的方式彻 底诅咒那个非人的社会。诗节后两句更是直抒胸 臆,“咒骂的人声”也就是充满丑恶和罪孽的世 界,这是无情揭露,更是正义之声对黑暗社会的 挑战。此时,诗作早已越出对早夭少女的哀悼, 而具有普遍的进步意义。
《也许》全诗解析
第一节
在语言上,诗人采用冷处理的方式, 使情感得到巨大压缩,变得更加坚实、更 加沉雄。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 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 要号,蝙蝠不要飞”压抑着的悲愤之情和 着轻柔冲淡,显得那样令人心碎。充满生 机的大自然与不幸早夭的少女形成强烈反 差,一股巨大的情感冲击波从平静的字面 下飞身而出,撞击着读者。
第四节
这一节是三节诗意的总结,仿佛 完美乐章一个小小的重复,使诗意挥 洒得更加充分,使诗情发泄得更加自 由,而全诗的结构也因此形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氤氲流转、平稳自足。 《也许》是《死水》中的一篇力作, 也是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杰出体现。
小结
•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 达了诗人对亡女的哀悼,哀婉而不悲惨, 真挚而不夸张,最单纯又最深沉。 • 全诗只有一个句号,一气呵成。诗人没有 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 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 内蕴。
第二节
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 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阳光” 一字用得极为准确、精到,传神地反衬出 死者在黑暗中平静而沉寂的形态,同时又 与下文的“

《摸鱼儿·问莲根》元好问词作鉴赏

《摸鱼儿·问莲根》元好问词作鉴赏

《摸鱼儿·问莲根》元好问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摸鱼儿;问莲根》,又作《摸鱼儿;迈陂塘》,亦作《摸鱼儿》(有丝多少),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泰和年间并蒂莲的故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问莲根》,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莲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

在《摸鱼儿;问莲根》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荷花并蒂而开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原文】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1)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2)《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3)、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4)妖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5)?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6),湘妃江上(7),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8),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9),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8)半落,狼藉卧风雨。

【注释】(1)蕖:拼音:[qú]。

荷花的别名。

(2)偓:拼音:[wò]。

人名。

(3)“问莲根”三句:以莲(恰)起兴,用藉丝相连象征他们缠绵的爱情,莲心苦涩代表他们爱情的不幸。

(4)脉脉(拼音:[mò mò]):含俏的样子,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句以并蒂花的相向来比喻他们二人的相亲相爱。

(5)鸳鸯浦:据《一统志》载:湖南慈利县北有鸳鸯浦,这里是俗指驾鸯栖息处。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原文-翻译及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原文-翻译及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原文|翻译及赏析一作者:佚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

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

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

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

大雁南下越冬而北归,双宿双飞。

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

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是中:于此,在这里面。

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

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

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暮,只影为谁去君:指殉情的大雁。

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

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

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

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自投于地而死。

凄凉伤感的情诗

凄凉伤感的情诗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凄凉伤感的情诗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是多少诗人为情所苦的心声。

情感的世界永远是如此微妙脆弱,在飘动的花瓣和流淌的水声中传达着悲伤与无奈。

以下是几首凄凉伤感的情诗,或许会触动你柔软的内心:1.《长恨歌·其十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前庭户无人见,流莺啼到天明!我去南楼观海,正值月明中秋之夜。

思念之情由此萌发,在极致的寂静中加剧。

无人相伴,流莺的无声哀怨唤起了我对家乡温馨的遐想,也勾勒出我对爱人思念的痛苦。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经典的唐诗,以简短的四行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的情感,更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深深地融入其中。

清幽的夜晚,沐浴在明月光辉下,无尽的感伤流转在诗人的心间。

3.《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欲近前村陌上。

绿杨阴里白沙堆,乱打闲蝇嗡不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为寻爱人,我穿过黄沙漫漫的道路,在夜的笼罩下追寻爱情的足迹。

绿杨之下,一堆堆白沙成了记忆中纯净的候恋之处。

野火燃烧不尽,却有春风的哺育,记录下无尽的离愁别绪。

远古的芳香在道路中传来,与荒城背景相映成趣。

今晚,我又要目送爱人渐行渐远,别离之情满心沉重。

以上三首情诗,虽然写于不同时代,但却有着相通的内核:思念、无奈、别离、痛苦。

它们揭示了人性的柔弱和无奈,以及对爱的执着与热烈。

或许,这正是凄凉伤感情诗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

怀念逝去妻子的歌曲

怀念逝去妻子的歌曲

怀念逝去妻子的歌曲有:
1.《难以抗拒你容颜》:张信哲的经典情歌,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
深深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2.《千千阙歌》:一首充满离别情绪的歌曲,表达了与爱人分别的
痛苦和不舍。

3.《一生爱你千百回》:梅艳芳的经典歌曲,歌颂了对爱人的真挚
感情和坚定信念。

4.《后来》:刘若英的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追忆和思念。

5.《很爱很爱你》:刘若英的歌曲,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爱意和怀
念。

6.《天使的翅膀》:徐誉滕的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缅怀和感
激。

7.《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黄品源的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痛
苦和悲伤。

8.《如果云知道》:许茹芸的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和回
忆。

9.《相逢在雨中》:刘德华的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怀念和感
慨。

10.《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迪克牛仔的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
惋惜和遗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表现的是“风 情”
“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 (“风情”归 于感伤诗)
三、情节展开及影响
情节展开:
历史题材 “入宫专宠” “马嵬惊变” 政治题材 “独善” “兼济” 民间传说 “仙人” 赞叹女性美、歌颂忠贞爱 情
影响: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
(源于鲜明的爱情主题) 《杨贵妃霓裳羽衣曲》 白桐《梧桐雨》 洪 升《长生殿》
结构安排:
一、综述。
二、从四个方面论述爱情的主题。 三、重申观点。
一、作品本身
[一] 生前之爱:
(1)安史之乱前,玄宗重色、求色、得到 杨贵妃
汉皇重色思倾国 回眸一笑百媚生 (提示悲剧的因素)
(2)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长恨”内因 ,悲剧故事的基础)
一曲哀惋凄恻的爱情悲歌
丹凤中学 赵永
主题思想:
人们对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 思想历来持多种观点。本文认为《长恨 歌》是以“情”为主旋律,描写了帝妃 之间真正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谱 写了一曲哀婉凄恻的爱情悲歌。
[内容提要]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 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 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 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 》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 “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 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 结合作品的表现形式、人物形象、作者生平经历 及社会历史等方面,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 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 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和杨贵妃 形象的审美意义
四、人物形象塑造与爱情的 主题的表现
1、杨贵妃形象:
回眸一笑百媚生 民间美妇: 三千宠爱在一身 君王尽日看不足

纯情化、崇高化(蓬莱仙女)
2、爱情主题与诗人自身的关系
重申观点
《长恨歌》以鲜明的爱情主 题赢得人心,是一曲哀惋、凄恻 的爱情悲歌。
[二 悲伤, 还都路上追怀忆旧
行宫见月伤心色 魂魄不曾来入梦 (玄宗对贵妃相思之情)
(4) 觅贵妃之魂魄,贵妃之孤寂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妃的孤寂,对往日爱情生活忧伤追忆)
二、艺术形式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生前之爱 (现实主义):交代悲剧起因和故事 发生的一幕 死别之恋 (浪漫主义):重心“死别之恋”, 突出“长恨”二字 (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