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谈艺录对李贺诗的新评价

合集下载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 收稿 日期 】 0 1 0 — 8 2 1- 3 2 [ 作者 简介 ] 文 刚 (90 , , 南 大学 三 亚 学 院 人 文 与 传播 分 院 中 文 系讲 师 。 孙 18 一) 男 海
全是 李诗 的缺 陷所 在 。 先生一 反前 人 的观 点 . 为 钱 认
4 4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会 科 学 版) 社
容 进行 过一 番研 习 . 今不 揣谫 陋 . 信手 拈 出几 点来 略 李贺 的诗 歌创 作并 非 全然 不讲 究 谋篇 布局 .而 只是
作 分析 .以期 与 当今 学人 一 同从 钱先 生 不 步人 脚 的 不太 讲究 而 已 . 说显 然 有些 过激 . 李 黎之评 价 才符 合 评 论 中得 到些有 益 于深 入研 究李 贺诗 歌 的参 考 和启

李诗 的创 作 实际 。 着 , 先 生又进 一 步说 :余尝 谓 接 钱 “
长 吉 文心 , 如短 视 人 之 目力 。 近则 细 察秋 毫 。 则 大 远 不 能睹舆 薪 ; 故忽 起忽 结 , 忽转 忽 断 , 出傍 生 , 肌 复 爽


论 李 贺诗歌 的 总体特 点
戛 魄之境 , 心刺 骨之 字 , 明珠 错落 。与 《 骚 》 酸 如 离 之
(oi cecsE io) S ca Sine dt n l i
钱锺书《 谈艺录》 中的李贺诗歌论
孙 文 刚
( 南大 学三亚 学 院 , 南三 亚 5 2 2 ) 海 海 702 [ 摘 要 ]在 李贺诗 歌批 评和 接 受史上 , 钱锺 书是 中 他
在 中 国诗坛 中 。 贺 以其 诗 风 的独 特 , 象 、 李 想 修 来 , 贺 诗歌 因此 而 遭人 诟 病 。 李 东 阳在 其 《 李 如 怀麓 辞、 色、 设 造象 等 方 面 的离 奇 , 后 世 留下 了一 份 极 为 堂诗 话 》 中形 象 地 指 出李 贺诗 歌 “ 山节 藻 税 , 有 而无 其 独特 和珍 贵 的诗歌 文化 遗 产 。一 千多 年来 , 习 、 梁 栋 ”2 意 即李 贺作 诗 , 像盖 房 子 . 只管 在 斗棋 学 『, ] 就 其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长安李贺诗歌鉴赏11苏小小墓李贺〔唐代〕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长安李贺诗歌鉴赏21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2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唐代〕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钱钟书谈艺录对李贺诗的新评价

钱钟书谈艺录对李贺诗的新评价

錢鍾書《談藝錄》對李賀詩的新評價陳雅萍*摘要過去不少文學史論對李賀的評價,往往認為「鬼才」或「鬼胎」是陰柔乖媚的小家風範,且由史學的觀點批判李賀詩不能反映現實生活,而忽略了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直到近代,才逐漸有文學評論家發覺出李賀詩的藝術,而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更嘗試以「藝」的出發點來談李賀的成就,開啟閱讀李賀詩的風氣,此後,李賀的作品在國際上也獲得英美、日本學者的青睞,分別出現了英譯中國詩集《寂寥集》(Poems of Solitude)、《李長吉歌詩》(The Poems of Li HO)、《中國文學選集》(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等,節錄了李賀的作品,並加以肯定,一反過去漠視李賀成就的選材觀點,因此,葛瑞漢在《晚唐詩選》中稱呼李賀為﹕「久被漠視之後,最近才被重新發現的詩人。

」。

*目前為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班三年級研究生。

曾發表〈宗教慈悲情懷---試探魏晉南北朝造像記之倫常關係〉、〈錢鍾書《談藝錄》中「物」、「我」的符號關係及其應用〉、〈從〈知言疑義〉分析朱熹由心學發展成理學的途徑〉、〈從〈讀余隱之尊孟辨〉析論朱熹的王霸思想〉。

關鍵詞: 李賀、錢鍾書、談藝錄、通感、曲喻一、前言談到李賀,不免讓人直接聯想到「鬼才」的稱號.,對照於李白「詩仙」、杜甫「詩聖」,便可反映出李賀不同於李白豪宕飄逸的風格,亦不類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透過對比,更彰顯出李賀詩帶有奇詭晦澀的陰柔色彩,(以下略…)二、錢鍾書評選詩歌的原則錢鍾書在《談藝錄》的序文一開頭,談到:「《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

......以匡鼎之說詩解頤,為趙崎之亂思係志。

掎摭利病……三、錢鍾書《談藝錄》評李賀詩錢鍾書既然以「藝」的角度來撰寫《談藝錄》,也必然需要標誌出他所介紹的詩人,其創作的藝術價值所在,因此,〈李長吉詩〉開頭便談到「自杜牧之作(一)李賀詩的無理性中國早期的詩學觀念裡頭,詩歌的功能不外乎「言志」,不僅只傳情達意,更要具有教化的意義,到了孔子提倡詩教,如《論語〃陽貨》中載,子曰:……(二)李賀詩歌字法修辭的通感說概覽李賀《昌谷集》的作品,錢鍾書發現李賀在運用語言文字的獨特方式,而且這種語言技巧正好也符合西方幾個著名詩人的風格,可以彼此對照……參考書目一、專書1.錢鍾書:《談藝錄》(〈錢鍾書作品集1〉),台北:書林書局,1988年11月。

揭秘李贺《李凭箜篌引》文体形式下隐蔽的无意识

揭秘李贺《李凭箜篌引》文体形式下隐蔽的无意识
“ 吉体 ” 类 人语 而 多 鬼 气 , 格 冷 艳 凄 丽 、 僻 幽 长 不 风 奇
险, 结构开阖跳跃 ,几无线索 可寻 , 语言 与修辞力 避 平俗 , 刻求险奇 , 多用鬼 、 、 、 、 泣 冷 血 死等凄冷字眼 , 于诗坛独树一帜。其 三 , 虽为韩 门第一诗 人 , 长吉却 郁郁早逝。长吉短命 ,与其少时聪慧有诗 名却体弱 多
瑰丽诡异 , 有研究价值 。 钱钟书于《 谈艺 录》 中有八 章 皆论及 昌谷诗 ,可 为佐证 。《 献通 考 》 评唐 人诗 文 尝 云 : 太白仙才 , “ 长吉鬼才 。 ”
李 贺被 称 为 “ 才 ” “ 鬼 ” 原 因有 三 。其 一 , 鬼 或 诗 ,
江娥 啼 竹 素女 愁 , 凭 中国 弹箜 篌 。 李 ③
中 图分 类 号 :2 7 2 I0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9— 90 2 1 )6— 0 8 0 10 4 7 (0 0 0 06 — 3
收 稿 日期 : 00— 3— 5 2 1 0 0 基 金 项 目 : 00年 度 河 南省 哲 学 社会 科 学规 划 项 目 (0 0 WX 1 ) 21 2 1 F 0 3 作 者 简 介 : 碌 慧 (9 7一) 张 17 ,女 ,河 南 固始 人 , 南 大 学 外 语 学 院 副 教 授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博 士 后 。研 河 究 方 向为 文 艺美 学 、文 论 、电影 文 化。
《 李凭 箜篌 引》 “ 是 诗鬼 ” 贺的代表 作 , 李 约成 于 唐元和六年至八年( 1 83 。其 时, 贺于长安任 8 1~ 1 ) 李
奉 ̄f。 L g l 李凭 箜篌 引① ( )李 贺 唐
吴丝 蜀桐 张 高秋 , 山凝 云颓 不 流 。② 空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2011年第2期总第74期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ma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No.2.2011TotalNo.74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孙文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摘要]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钱锺书;《谈艺录》;李贺诗歌[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1)02—0043—04在中国诗坛中.李贺以其诗风的独特,想象,修辞,设色,造象等方面的离奇,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独特和珍贵的诗歌文化遗产.一千多年来,学习,模仿其诗歌创作的不乏其人.评论和研究其诗歌的学者更是不胜枚举.李贺诗歌的批评和接受史也因此不断丰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必须看到,在李贺诗歌的研究和评论方面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他就是钱锺书.钱锺书在其着作《谈艺录》中用大量篇幅评论了李贺的诗歌创作.笔者曾对上述内容进行过一番研习.今不揣谫陋.信手拈出几点来略作分析.以期与当今学人一同从钱先生不步人脚的评论中得到些有益于深入研究李贺诗歌的参考和启示一,论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对于李贺诗歌的创作特色.前人已谈过很多.钱锺书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作了概括.在《谈艺录》之七《李长吉诗》中,他论道:”长吉穿幽人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钱锺书认为李贺作诗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其首要用意皆在修辞设色.至于诗歌的立意谋篇等等都已退居其次.千百年来,李贺诗歌因此而遭人诟病.如李东阳在其《怀麓堂诗话》中形象地指出李贺诗歌”有山节藻税,而无梁栋”『2],意即李贺作诗,就像盖房子.其只管在斗棋短柱上雕绘.而缺少栋梁.没有栋梁.那短柱斗棋如何安放?房子怎么能立起来?又如黎二樵评《昌谷集》谓其”于章法不大理会”[.再如乔鹤侪《萝蘑亭札记》卷四至斥昌谷”短订成文,其篇题宜着议论者,即无一句可采.才当在温岐之下.温犹能以意驭文藻,昌谷不能”.钱锺书客观评判了上述观点.他认为李贺的诗歌创作并非全然不讲究谋篇布局.而只是不太讲究而已.李说显然有些过激.黎之评价才符合李诗的创作实际.接着,钱先生又进一步说:”余尝谓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故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如明珠错落.与《离骚》之连猝荒幻,而情意贯注,神气笼罩者.固不类也.古来学昌谷者多矣.”[s]并以此反驳了乔鹤侪说李贺诗歌中的议论”无一句可采.才当在温岐之下”的错误观点.在他看来,李贺诗心,犹如近视眼的视力,近则明察秋毫,在修辞设色方面有爽肌戛魄,酸心刺骨的效果和力量.远则大不能睹舆薪.命意谋篇不能做到情意贯注.前者自然是李诗的特色和优点.然后者并非全是李诗的缺陷所在.钱先生一反前人的观点.认为[收稿日期】2011-03—28[作者简介]孙文刚(1980一),男,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分院中文系讲师.44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李贺立意谋篇不能情意贯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李贺诗歌由于没能做到像屈原的《离骚》那样情意贯注,神气笼罩,因此才有”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的气象万千的效果,从而才迥异于《离骚》等作品,正因为如此才给后世模仿李贺诗歌创作的人以极大的学习空间仅此一点.我们或许已窥见钱锺书在评论李贺诗歌方面的精到之处了钱先生对李贺诗歌总体特点的把握能独具慧眼.采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观点.并且他的观点已经深深触及到李贺诗歌接受过程中的美学意蕴二,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上文已经谈到.钱锺书认为李贺作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修辞设色”那么.李贺在诗歌创作中是如何修辞设色的呢?即李贺诗歌在艺术方面有何特色?对此问题,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论述甚详.要之.大致有二:首先.好用”硬”喻和”硬”词正如钱锺书在《谈艺录.序》中所言,文学评论宜将中西文化”打通”.从两者之间寻求人类共同的”诗心”和”文心”在评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时他也采用了中西”打通”的方法,在《谈艺录》之九《长吉字法》中,他认为李贺的诗歌同西方的赫贝儿的歌词, 爱伦坡的文,波德莱尔的诗一样,他们都”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如《李凭箜篌引》中有”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67的句子.用”玉碎”和”石破”来比喻箜篌弹奏所发出的空灵声音;《秦王饮酒》里”敲日玻璃声”E73,以坚硬的玻璃喻太阳.敲之可以发声;《马诗》其四”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8_敲击嶙峋瘦骨发出铜声.以铜比瘦骨等等如此表面上看似大不相同或毫无可比性东西.等到了李贺笔下便都能找出它们的几分相似之处.从而达到他用”硬”作喻的目的[93并且在这些”硬”喻中.有很多像”玉碎”,”石破”之类的把美好的硬物毁坏给人看的比喻.这使李贺的诗歌有了某种悲剧色彩钱先生在仔细研究了李诗后.又指出李贺好用“硬”词.具体表现在其诗歌中运用的很多动词和形容词都具硬性.如他描写弹箜篌的声音:”空山凝云颓不流.”[1o3”凝”字带有硬性:《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扫断马蹄痕.”[11]’’断”字也带硬性;《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胭脂凝夜紫”,”霜重鼓寒声不起.”E12]其中,”压”,”摧”,”凝”,”重”等词均带硬性;《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㈣”剪秋水”的”剪”也明显具硬性总之.喜用”硬”词是李贺诗歌修辞方面一个突出的特色[14]其次.刻意营造意境阴凄,悚人毛骨的”鬼”意象.在《谈艺录》中,钱锺书指出李贺有善于写鬼,刻意营造凄冷诗歌意象的嗜好他盛赞李贺诗歌中”咏鬼诸什.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对历代写鬼作品的整体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从楚辞中的《山鬼》,《招魂》开始.中国就形成了写鬼的艺术传统.到乾嘉胜流题罗两峰《鬼趣图》为止,这些写鬼的艺术作品都各具特色.它们或以诡诞谬幽为特色.或以托喻嘲讽为表征.然而在写鬼的艺术作品中.能刻意营造”意境阴凄,悚人毛骨”之鬼意象的,李贺之外别无他人,写鬼已成为李诗的一项的重要内容_l6]李贺诗集中如”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渗渗虫啧喷.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_j7],”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倡],”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I9],”百年老鹗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I2ol,”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E21]等诗句,写荒芜的山野,惨淡的黄昏,阴森的墓地,而活动于这些场所的则是忽明忽暗,忽闪忽灭的鬼灯,萤火,百年老鹗,食人山魅.诗中展现的一幅幅阴森恐怖的图画令人毛骨悚然. 心中寒意顿生三,论李贺诗歌的思想特色在《谈艺录》中,钱锺书虽对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特色论述颇略,但还是有所涉及的.如在《谈艺录》十四《长吉年命之嗟》中,他评论说:”细玩昌谷集.舍佑傺牢骚,时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钱锺书目光犀利,他能够从李贺诗歌表面上的牢骚抒泄中深切地洞察到其诗歌创作的真正用意所在.他认为李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对”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和人生有尽”的低回咏叹.如《天上谣》:”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以羲和驾日东行快如跑马喻时间过得快.以自然界沧海变桑田,扬起尘土说明变化之大,衬出人生的短促.又如《浩歌》:”南风吹2011年第2期孙文刚: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45 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_24_沧海桑田,人世多变,即使长寿的彭祖和神巫也难免几回生死诗歌极言人生的短促以及人们面对生死定数的无奈.诸如此类例子还有:“劫灰飞尽古今平”,”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27],”羲和聘六辔,昼夕不曾闲.弹乌崦嵫竹,扶马蟠桃鞭”,”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等等.这些诗都是对日月渐老,沧海巨变,人事代谢的低回咏叹.李贺为什么要在诗歌中多次咏叹人生和时光呢?钱锺书并没有做臆断.但他却把研究视角转向另一个方面.即同为咏叹人生和时光.他与别的诗人相比有何不同?为此,钱先生将李白,李贺两人咏叹人生和时光的诗作了横向比较_3.李白《日出入行》诗日:”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_3]李白在诗歌中面对人生短促的现实.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大多是主张乘化顺时.一切顺乎自然.而李贺则不然.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感流年而欲驻急景”的思想倾向.即感叹时光过速.想把它留住.如《苦昼短》:”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_33]传说羲和驾龙拉车载日在天界环行①.李贺欲斩龙足使车子停下来.留住时间.上述分析我们看到,李白,李贺同样是在诗歌中抒发人生短促,时光易逝的思想,但钱先生却能从同中见异,其分析确实十分细致.四,论李贺诗歌的创作风格李贺刻意”修辞设色”的艺术个性和特色以及“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的低回咏叹”的思想特色,这两者共同体现在李贺的诗歌中.就是他的诗歌具有多样化的风格对于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钱锺书在《谈艺录》里论述得颇为详细.他认为李贺诗歌的创作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虚荒诞幻,二,凝重险急.三,朴健舒爽.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首先.李贺诗歌最为突出的风格是虚荒诞幻.钱锺书结合杜牧的《李长吉歌诗序》评论了李贺诗这种风格.杜牧在其《李长吉歌诗序》中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眵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眩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杜牧指出了李贺诗的种种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虚荒诞幻钱先生对此表示认同.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通过对历史上具有荒诞诗风的诗人诗歌的考察,得出”长吉于六代作家中,风格最近明远”_35].即他认为李贺与六朝诗人鲍照的诗风极为相近.但只是相近.而并非相同.两者诗风具体有何不同.钱先生并未深究,我们可举一例来说明.鲍照《代蒿里行》:”同尽无贵贱,殊愿有穷伸.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结我幽山驾,去此满堂亲.”[36]又《代挽歌》:”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都是吊死者的歌,但没有写到鬼唱,而李贺的《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囊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王琦注:”不知幽风冷雨之中.乃有香魂愍吊作书之客.若秋坟之鬼.有唱鲍家诗者.我知其恨血人土,必不泯灭,历千年之久,而化为碧玉者矣.”]鲍照之诗.只吊死者,而李贺却奇想忽发说秋坟鬼唱诗.并且还联想到鬼的香魂吊作书之客.联想到恨血千年化为碧玉.如此奇思异想,非鲍照所有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鲍照和李贺同样都写有充满鬼趣的诗歌.但由于李贺诗歌的想象更为夸张和离奇些.所以他的诗歌的虚荒诞幻的风格是鲍照所不能及的其次.凝重险急是李贺诗歌又一风格特色.钱锺书比较了李贺与鲍照两人的诗歌.认为鲍诗具有”操调险急”的风格.李诗虽然与这种诗风相类,但李诗却不像鲍诗那样流易.而是变流易为凝重.凝重又能险急”凝重险急”是李贺诗歌别开生面之处,这种“凝重险急”的诗风既非”昌黎之长江秋注,千里一道”.亦非”东坡之万斛泉源,随地涌出”,而是”如冰山之忽塌.沙漠之疾移.势挟碎块细石而直前,虽固体而具流性也”…李贺诗歌就具体的修辞设色而言.皆凝重坚固,而从总体上来看,其诗歌中所生发的意象又是运动不居,”迅疾流转”的,为此,钱锺书列举数例来说明这种风格.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41]李贺在描写弹箜篌的声音中.用”昆山玉碎”状声音清脆,用”凤凰叫”状音变和缓.用”芙蓉泣”状声音惨凄,用”香兰笑”状①《淮南子?天文训》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许慎《说文》注日:”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46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声音冶丽.用”融冷光”状声音和煦.用”动紫皇”状声音能感动天神.用”石破”状声音激越,用鱼跳蛟舞言声音能感动异类.用吴质不眠听到露湿寒兔状声音的美妙.使人忘倦,从多方面来描写箜篌音声之美妙.就个别比喻说,”玉碎”,”石破”的玉和石是坚硬的:”跳波”的”跳”.”蛟舞”的”舞”.”斜飞”的”飞”是飘逸飞动的.这就是李贺诗歌”凝重险急”的风格.再如”自言汉剑当飞去”『42_,”烟底蓦波乘一叶”[矧,”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碎霜斜舞上罗幕”[45]等句中的”飞”,”蓦”,”转”,”扑”,”舞”等字,钱锺书认为皆为飘疾字.李贺诗歌正是通过频繁运用这些字才使凝重的意象变得飞动流转起来.而这正体现了李贺诗歌”凝重险急”的独特风格.此外.李贺也有一些风格朴健疏爽的诗作.此类诗虽为数不多.但这种风格却不容被忽视.钱锺书在《谈艺录》中举例说:”长吉诗如《仁和里杂叙皇甫浞》,《感讽》五首之第一首,《赠陈商》等,朴健犹存本色,雅似杜韩.《开愁歌》亦为眉竦目爽之作. 《苦昼短》奇而不涩,几合太白’,玉川为一手.”[盯李贺这类诗歌虽少.但也十分重要.它无疑给李贺以“虚荒诞幻”和”凝重险急”为主导的诗歌中注入了一丝新鲜的空气.要全面理解李贺诗歌风格特色.我们就不得不注意钱锺书提到的李贺诗歌中具有这类风格的诗.综上所述,在《谈艺录》一书中,钱锺书以其学识的渊博和洞察力的深切.对李贺诗歌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些评论.就内容而言.有对李贺诗歌总体特点的把握.也有对李贺诗歌艺术和思想特色的理解.还有对李贺诗风的总结等等.其批评所采用的方法灵活多样.或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或用中西文化’’于丁通”的方法,或用古今对比,同中求异, 或用辩证的方法.其评论文字旁征博引,精到独特.可以说.钱锺书在评价李贺诗歌中纵贯古今,打通“中西”的宽广批评视野.经典警策的语言以及流露出来的学术功力的深厚和睿智.这些在当代人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一言而蔽之.在李贺诗歌的批评和接受史上,千万不能忽视钱锺书!他对李贺诗歌所作多方面的评论和所使用的批评方法.无疑对李贺诗歌甚至对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参考文献】[1】[5】[9儿14][15]【16】[22儿3O】31】[35][4o][46][47】钱锺书. 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p46,p46,p48,p49,p49,p49-50,p58,p58~59,p59,p48,p50,p50~51,p58.【2】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p1381.【3】[4]吴企明.李贺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94.p357,p355.[6]【7】【8】[10】【11】【12】【13Ⅱ17][18】【19】[20][21][23][24】[25][26】【27][28】【29]【33]【34]【38]【39][41][42][43】【44][45]【清it琦等.李贺诗歌集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p31,p76,pl00,p31,p4O’p52,p57,p121,p56,p157,p282,p284,p70’p72’p76’p97,p159,p271,p57,p222,p4,p74,p75,p31,p36,p44,p62,p67.[32】[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p211.[36][37】黄节.鲍参军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195,D196.OnQianZhongshu’SCommentsonLiHe’SPoetryinTanYiLu SunWengang(SanyaCollegeHainanUniversity,SanyaHainan572022,China) Abstract:InthehistoryofcriticismandacceptanceonLiHe’Spoetry,QianZhon gshuisabsolutelyoneofpoetswhocannotbeignored.Withhisprofoundknowledgeandwisdom,QianZhongs huconsultedallkindsof informationandquotedextensivelyfromawidearrayofsources,includingthea ncientandthemodem,theEastandtheWest,andmadebrilliant,incisiveandcomprehensivecommentsontheg eneralcharacteristics,artisticfeatures,thinkingfeaturesandstyleofLiHe’SpoetryinTanYiLu.Researchinga ndanalyzingtheMr.Qian’ScommentsontheLiHe’SPoetryandhiscommentsmethodswilldefinitelyhavet hegreatsignificancetoin-depthstudyingLiHe’SPoetryandTan gpoetry.Keywords:QianZhongshu;TanYiLu;LiHe’Spoetry。

骚辞鬼唱见昌谷——李贺诗歌教后散谈

骚辞鬼唱见昌谷——李贺诗歌教后散谈

骚辞鬼唱见昌谷——李贺诗歌教后散谈发表时间:2017-05-04T14:59:16.2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月作者:费婷婷[导读] 不知所云。

李贺世称鬼才,其《苏小小之墓》颇有后世《聊斋志异》的鬼气森然。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22 摘要:李贺乃又一少年英逝唐朝诗才。

此才并非人间凡物。

今人钱钟书于《谈艺录》专章论述昌谷,概言其诗“操调险急,雕藻淫艳”。

不知所云。

李贺世称鬼才,其《苏小小之墓》颇有后世《聊斋志异》的鬼气森然。

关键词:黑色;悲剧;鬼才提及古代诗歌,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联想到唐诗。

唐代,我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浓厚的文学氛围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诗人,脍炙人口的佳作层出不穷。

而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让人无法不为之驻足赞叹的奇葩――李贺的诗歌不若太白之飘逸,王勃之清雅,子美之沉郁,却以其幽怨怅茫、诡谲凄艳的美感而卓然屹立于唐代诗歌史上,令无数人为之折服、赞叹。

杜牧《李贺集序》,称昌谷诗作“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确然。

李贺诗作的瑰丽,承自楚辞。

比如《雁门太守行》起首那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或如《绿章奉事》的“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更不用说《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即便是比较日常的题材,如《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也会有句如是:“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昌谷最为直抒胸臆的诗作,无疑是洛阳失意后回乡途中挥就的《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如此一番牢骚,显然颇与屈原《离骚》相类。

浅谈李贺彰显独特的世界意义

浅谈李贺彰显独特的世界意义

浅谈李贺彰显独特的世界意义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贺的诗很奇,他进行艺术构思时,有着独特惊人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跟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并且,诗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经历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的互相联系中存在的。

这种相互关联的脉络共同构成了他的生命感受。

这些生命感受在他的诗作里不时跳跃出来,深深刺激着读者的视觉和内心世界试看《秦王饮酒》一诗:“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泄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李贺个性极强,在失落中追求心理上的补偿,有很强的感官欲求,所写的物象往往具有特别的硬度和锋芒。

李贺用“骑虎游八极”,写秦王牢笼一世的雄才大略;用“剑光照空”来象征他震赫六合的煊赫武功。

“羲和敲日”指的是时光在不停地运转向前,在日轮的运转中,“劫灰飞尽”,秦王次第削平六国,结束了自古以来割据纷裂,结束了混战不止的局面,天下归于太平。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只能感受到太阳光辉的温暖,可是没有人接触过太阳的实体。

然而在佛教的经典里记载了:清净光明的“日天”由金和玻璃两种物体构成。

这个神话活跃在李贺的形象思维里。

从太阳璀璨耀眼的晶光,联想到太阳的实体是玻璃,再从玻璃的坚硬联想到羲和推动日轮运转时敲出的巨大声响。

这一部分充分表现了李贺奇特大胆的想象。

而我们再把“羲和敲日”、“酒酣喝月”联系起来看,就会意识到:这敲着日轮运转,发出震惊宇宙声响的,与其说是神话中的羲和,毋宁说是主宰时代的秦王,神仙羲和也是在按照秦王的旨意在办事。

李贺强烈的自我意识、生命的力量在诗中爆发出来。

他用神仙幻境这些题材入诗,以意识的流动为线索,根据心理对客观对象感受的强弱深浅来安排描写的先后顺序和主次轻重。

钱锺书论李贺诗旨赘证

钱锺书论李贺诗旨赘证

钱锺书论李贺诗旨赘证李乃龙【摘要】李贺《高轩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钱锺书认为其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文章府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李贺人生难堪的遭际。

“笔补”是李贺对自身生生活缺陷的补偿。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0(022)001【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钱锺书;李贺;笔补造化;文学;主题思想【作者】李乃龙【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李贺有诗曰《高轩过》,明人胡应麟称之为唐人歌行中“惊绝一时”的名篇(《诗薮》内篇卷三),其中的“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世人皆知此乃称颂韩愈和皇甫之生花妙笔可补造化之不足而使之尽善尽美。

钱锺书先生独具只眼,看出此语“不特长吉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根本,亦一言道着矣。

”(《谈艺录》一五)精辟地指出了理解李贺诗歌的关键,钱先生此论已被学界公认为的论,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李贺”条即谓“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但李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什么?其所补的“造化”是什么?怎样“笔补”?钱先生只开风气不为师,未详示于天下。

学术界迄今未见有文证释。

今请为申足之。

“造化”一词,其含义有人之外的“天地、自然界”和人本身的“运气、福气”两端。

“笔补造化”的前提是缺陷的存在。

在李贺看来,造化的两端都存在着须“笔补”的缺陷。

先看后者。

李贺对自身的缺陷有清醒而痛苦的认识。

这位只在人间度过27个年头的诗人,却有着许多别的享年72岁的人也不见得会遇上的难堪遭际:他是唐宗室大郑王李亮之后,在重视门第的唐代,在诗中一再提及这一点。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仁和里杂叙皇甫》自称“宗孙”;《许公子郑姬歌》:“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诗人在美人面前自表“皇孙”,夸耀高贵的门第。

直到元和十年,亦即诗人去世的前一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錢鍾書《談藝錄》對李賀詩的新評價
陳雅萍*
摘要
過去不少文學史論對李賀的評價,往往認為「鬼才」或「鬼胎」是陰柔乖媚的小家風範,且由史學的觀點批判李賀詩不能反映現實生活,而忽略了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直到近代,才逐漸有文學評論家發覺出李賀詩的藝術,而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更嘗試以「藝」的出發點來談李賀的成就,開啟閱讀李賀詩的風氣,此後,李賀的作品在國際上也獲得英美、日本學者的青睞,分別出現了英譯中國詩集《寂寥集》(Poems of Solitude)、《李長吉歌詩》(The Poems of Li HO)、《中國文學選集》(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等,節錄了李賀的作品,並加以肯定,一反過去漠視李賀成就的選材觀點,因此,葛瑞漢在《晚唐詩選》中稱呼李賀為﹕「久被漠視之後,最近才被重新發現的詩人。

」。

*目前為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班三年級研究生。

曾發表〈宗教慈悲情懷---試探魏晉南北朝造像記之倫常關係〉、〈錢鍾書《談藝錄》中「物」、「我」的符號關係及其應用〉、〈從〈知言疑義〉分析朱熹由心學發展成理學的途徑〉、〈從〈讀余隱之尊孟辨〉析論朱熹的王霸思想〉。

關鍵詞: 李賀、錢鍾書、談藝錄、通感、曲喻
一、前言
談到李賀,不免讓人直接聯想到「鬼才」的稱號.,對照於李白「詩仙」、杜甫「詩聖」,便可反映出李賀不同於李白豪宕飄逸的風格,亦不類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透過對比,更彰顯出李賀詩帶有奇詭晦澀的陰柔色彩,(以下略…)
二、錢鍾書評選詩歌的原則
錢鍾書在《談藝錄》的序文一開頭,談到:「《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

......以匡鼎之說詩解頤,為趙崎之亂思係志。

掎摭利病……
三、錢鍾書《談藝錄》評李賀詩
錢鍾書既然以「藝」的角度來撰寫《談藝錄》,也必然需要標誌出他所介紹的詩人,其創作的藝術價值所在,因此,〈李長吉詩〉開頭便談到「自杜牧之作(一)李賀詩的無理性
中國早期的詩學觀念裡頭,詩歌的功能不外乎「言志」,不僅只傳情達意,更要具有教化的意義,到了孔子提倡詩教,如《論語〃陽貨》中載,子曰:……
(二)李賀詩歌字法修辭的通感說
概覽李賀《昌谷集》的作品,錢鍾書發現李賀在運用語言文字的獨特方式,而且這種語言技巧正好也符合西方幾個著名詩人的風格,可以彼此對照……
參考書目
一、專書
1.錢鍾書:《談藝錄》(〈錢鍾書作品集1〉),台北:書林書局,1988年11月。

2.錢鍾書:《七綴集》(〈錢鍾書作品集7〉),台北:書林書局,1990年5月。

二、期刊論文
1.蔡英俊:〈李賀詩的象徵結構試探〉,《中外文學》4卷7期,1975年12月,頁188~200。

2.劉滄浪:〈李賀與葉慈〉,《幼獅月刊》43卷6期,1976年6月,頁50~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