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杨绛

钱钟书与杨绛
钱钟书与杨绛

钱钟书与杨绛:可遇不可求的旷世情缘

来自: 诺灬小白2014-12-18 14:46:49

钱钟书和杨绛也许真的上辈子就是夫妻,否则两人郎才女貌,在相遇之前却从未谈过恋爱,而一碰上就一见钟情并携手终身呢?

钱钟书后来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这是一段民国文坛罕见的绝世情缘。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文坛伉俪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便应了这句话。1932年早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丘比特的金箭暗暗射中两人,一段旷世情缘就此徐徐萌发……

相识:人生若只如初见

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1928年,杨绛高中毕业,她心心念念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孰料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但是南方没有名额。无奈之下,杨绛选择了东吴大学。

1932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东吴大学却因学潮而停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借读清华大学。当时,为了去清华,杨绛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至此,她终于圆了清华梦。仿佛冥冥中,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恰巧两人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一切使他们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两人恋爱时,除了约会,就是通信。钱钟书文采斐然,写的信当然是撩人心弦的情书,杨绛的那颗芳心被迅速融化。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的手里。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在钱父看来,

杨绛思维缜密,办事周到,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1935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

其实,这段缘分早就命中注定了。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但这段经历恰恰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前缘”。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两人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两家人是真正地“皆大欢喜”。

相爱:赌书消得泼茶香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1935年,杨绛陪夫君去英国牛津就读。初到牛津,杨绛很不习惯异国的生活,又乡愁迭起。一天早上,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早已在厨房忙活开了,平日里“拙手笨脚”的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睡眼惺忪的杨绛被钱钟书叫醒,他把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这样杨绛就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了。吃着夫君亲自做的饭,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听到爱妻满意的回答,钱钟书欣慰地笑了。

学习之余,杨绛和钱钟书还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通常情况下,两人所读的册数不相上下。有一次,钱钟书和杨绛交流阅读心得:“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许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会发现。”杨绛不以为然,说:“这是你的读法。我倒是更随性,好书多看几遍,不感兴趣的书则浏览一番即可。”读读写写,嘻嘻闹闹,两人的婚姻生活倒充满了悠悠情趣,羡煞旁人。

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一鸣惊人,迅速走红。杨绛的蹿红,使大才子钱钟书坐不住了。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为了节省开支,她还把家里的女佣辞退了,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劈材生火做饭样样都来,经常被烟火熏得满眼是泪,也会不小心切破手指。可是杨绛并未抱怨过,她心甘情愿地做灶下婢,只盼着钟书的大作早日问世。看着昔日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如今修炼成任劳任怨的贤内助,钱钟书心里虽有惭愧,但更多的是对爱妻的感激与珍爱。

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其实,《围城》是在沦陷上海的时期写的,艰难岁月里,夫妻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这是多么难得的人间真情啊!

相守:此情可待成追忆

爱女阿圆出生时,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回国后,这个三口之家一直居无定所。1962年8月,一家人迁居干面胡同新建的宿舍,有四个房间,还有一个阳台,他们又添置了家具,终于有了个舒适的家。那时,钱钟书经常带着妻女去饭馆吃饭,有一次,在等待上菜的空挡,钱钟书和阿圆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上吃客的言谈举止,并且像看戏一样很是着迷。杨绛奇怪地问:“你们这是干嘛啊?”阿圆说:“观察生活是件很有趣的事,你看那一桌两个人是夫妻,在吵架,那一桌是在宴请亲戚……”杨绛明白了,这父女俩是在看戏呢。待到吃完饭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戏正在上演。这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温情。

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阿圆去世时,钱钟书已重病卧床,他黯然地看着杨绛,眼睛是干枯的,心里却在流泪。杨绛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钱钟书点头,痛苦地闭上眼睛。怀着丧女之痛,杨绛还要每天去医院探望钱钟书,百般劝慰他,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那时,杨绛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老病相催,生活日趋艰难。尽管如此,她依旧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失去爱女的破碎之家。

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只剩下杨绛孤零零一个人。从此,杨绛深居简出,很少接待来客,开始悉心整理钱钟书的手稿。有一日,社会学家费孝通来拜访杨绛。他对当年的心上人还是情有独钟,便带着自己的著作来请杨绛“斧正”。旧友重逢,喜上眉梢,两人嘘寒问暖,交谈甚欢,忽然杨绛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便态度冷淡起来。待送别费老时,他颤巍巍走下楼梯,还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杨绛淡淡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费老瞬间领悟了她的意思,从此彻底死了心。

2010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大寿,但是她很低调,没有举行任何隆重的庆祝仪式。她只嘱咐亲戚们在家为她吃上一碗寿面即可。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纵然斯人已逝,而杨绛先生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钱钟书杨绛的爱情语录精选名人钱钟书的语录

钱钟书杨绛的爱情语录精选名人钱钟书的语录 名人钱钟书的语录精选 1) 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得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 2) 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事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会莫测高深地崇拜太太,抬头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3)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4) 最初,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渐渐地恨不能天天见面了;到后来,恨不能刻刻见面了。 5)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6) 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才算胜利。 7) 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家肯给科学家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

8) 想像是一种心里功能,它像纯洁而经琢磨的水晶,照映出感觉所获得的具体事物的形象。 9) 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时装模作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10) 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最新名人钱钟书的语录 1)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2)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3) 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4) 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致可怕。 5)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追忆似水年华:杨绛与钱钟书在英国留学的日子

追忆似水年华:杨绛与钱钟书在英国留学的日子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代文学大师杨绛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杨绛先生作为中国 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其文学成就已被世人公认。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她与钱钟书相濡 以沫一生的爱情。今天,天道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她和钱钟书在英国留学的日子。 多年前,钱锺书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句评价很贴切,在他 们留学英国时杨绛便担任着“最贤的妻”和“最才的女”,默默地支持着钱锺书的学习和生活,自 己也在不断学习。我们就来看下杨绛的英国留学时光,缅怀这位百岁老人吧。 1935年春,钱锺书获得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那时候杨绛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这 位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 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侍候他,所以她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同 去英国。 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 国留学。 钱锺书到牛津大学,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绛本打算进不住宿的女子学院研修 文学,但接洽入学时攻读文学的名额已满,要入学只能改修历史。她不愿意,于是决定不入学院, 而在牛津大学旁听几门文学课程,自修西方文学。 杨绛和钱锺书在校外租得一间较大的房间,做卧室兼起居室,窗临花园倒也幽静。房主姓金 Mr.King,提供三餐和下午茶,房间卫生由老金的妻女负责打扫。 钱锺书是我国庚款留学的公费生,在牛津却是自费生(commoner),自费的男女学生都穿一件黑 布背心,背上有两条黑布飘带。男生还有一只硬的方顶帽,但谁都不戴。领奖学金的学生穿长袍。 牛津女生都戴软的方顶帽子。在牛津小城街上到处可见穿黑布背心的学生,这道街景曾使杨绛当时 心里难受,有失学儿童之感。她因不忍心向已患高血压的父亲开口要钱交付牛津昂贵的学费和导师费,宁愿做一名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杨绛没有和钱锺书一起上过课,杨绛上的课,他都不上,他有他的必修课。但他们在不上课的 时候,两人一起上图书馆。旁听生没有作业,不作论文,不考试,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杨 绛从没享受过这等自由,正好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读书。 牛津大学总图书馆名Bodleian Library,钱先生译为“饱蠹楼”,藏书五百万册,手稿六万卷。两人在这里埋头用功,确有点像书虫那样饱蠹。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向例不外借。临窗有一行单人书桌,杨绛就占据一张桌子,自己从架上 取书来读。读不完的书留在桌上,下次来接着读。在图书馆读书的学生不多,环境非常清静,杨绛 的心态也平和宁静,她给自己订了一个课程表,英国文学从乔叟开始,一个一个经典作家按照文学 史往下读。主要作品一部一部从头到尾细读。代表作外,也读有关的评论。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作者:————————————————————————————————日期: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2015年3月14日老大赠于大大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 l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钟书跟我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我大加赞赏。因为我在信中对老钱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 1935年春,老钱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我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从小生活优裕,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我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我的丈夫钱钟书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这一次不是)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有位外国学者读了钟书的《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说要见他。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个鸡蛋的鸡呢?”

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三句话是什么

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三句话是什么 杨绛和钱钟书在清华大学相遇、相知,直到最后相守,可以说清华大学是他们一起携手人生的起点。钱钟书在和杨绛结婚后曾对杨绛杨绛说了三句话。下面是搜集整理的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三句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资料记载,钱钟书先生曾对杨绛说的三句话分别是:在没有认识你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结婚的念头;在和你结婚后,我对我们的婚姻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从未想过要和其他人结婚。这三句话表现了钱钟书对于自己和杨绛婚姻的满意。那么钱钟书先生对杨绛说的三句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和杨绛的婚姻是美满的,虽然婚后生活也会产生摩擦,但是钱钟书和杨绛二人也会一起度过。 资料中曾记载过杨绛对钱钟书所说的一句话;;“我最大的功劳就是保留了你孩童的天性”。由此不难看出杨绛在婚姻中扮演的是一个贤妻与朋友的形象,她对于钱钟书的爱都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这也是他们婚姻能保鲜的秘诀。通过钱钟书先生对杨绛说的三句话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婚姻一定是美满的,而钱钟书先生对杨绛的爱意也是越来越浓厚的,并没有随着平淡的生活而变的平淡。 钱钟书和杨绛为什么只要一个孩子提到钱钟书杨绛为什么只要一个孩子这个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钱钟书和杨绛有一个

共同的认识。 钱钟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明了自己在日后不会再要第二个孩子,在他们看来,有了女儿钱瑗后,他们就不能再有第二个孩子了。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万一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孩子可爱,再加上年龄小更招人喜爱,这样的话大女儿钱瑗就享受不到父母对她全部的爱,因为父母肯定会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第二个孩子身上。所以,钱钟书和杨绛本着对孩子负责的原则,他们选择不再要第二个孩子。 钱钟书杨绛为什么只要一个孩子的原因是他们想要一心一意教育女儿钱瑗,他们愿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钱瑗身上,这样才会让女儿更多的享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在钱钟书和杨绛看来,生男生女并不重要,生几个孩子更不重要。他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当下,一旦有了第一个孩子,他们就会对这个孩子付出所有,女儿自然也会享受到所有的关爱。 而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钱钟书和杨绛便会觉得这对于大女儿来说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因为原本属于她的一切都会被第二个孩子分割走一部分。所以说,钱钟书和杨绛是本着对女儿钱瑗负责任的态度才选择只要一个孩子的,他们认为只要好好把钱瑗培养成人就够了。 钱钟书夸杨绛的内容钱钟书早年曾经夸赞杨绛女士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无论学识还是见识都是世间鲜有,之后更是夸赞杨绛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是妻子、朋友以及情人。晚年的钱钟书对于杨绛也曾有过高度的夸赞,他曾在世人面前高度地夸杨绛是这个世上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谈中国诗》素材 钱钟书杨绛的一世情缘

钱钟书杨绛的一世情缘 一见钟情 1932年春,杨绛考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读外国文学专业。在此之前,杨绛还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时,她的母校振华女中校长为她争到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打算送她到美深造。在那个时代,出国留学一件非常风光的事,对于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杨绛却犹豫了。她以前常听父亲说起留学的事。穷人家的孩子留学等于送出去做“人质”,全力以赴,供不应求,好比给外国的强盗捉了去,由人勒索。如此这般,还不如在本国较好的大学里学习自己喜爱的文学。经过慎重考虑,杨绛告诉父亲不想到美国留学,想报考清华研究院读文学。 后来她果然考上了清华,还因此认识了钱钟书。她的父母便开玩笑说:“阿季(杨绛)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那时,清华大学的女生还不多,研究院里的女高材生当然更少。女生要在大学里找个男朋友,真是太容易了。而杨绛非常独特,她不像一般女大学生那样爱打扮,她衣着朴素,甚至显得有些土气。可她毕竟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大律师杨荫杭的女儿,名门闺秀,又是美国教会大学毕业,比起国内一般国立私立大学来,东吴大学的毕业生气质上更神气。她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了解当时清华的人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她仍芳心未许,或许是天意,她等待一个人——等待着后来相识的钱钟书。 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久,就知道已是三年级本科生的钱钟书的赫赫大名了。 钱钟书名气真大,新生一入校便都会知道他。但他的架子太大,一般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不敢冒昧去拜访他,所以许多新生都有觉得他很神秘,更想一睹他的风采。 1932年春天,在一个风光旖旎的日子,杨绛结织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同乡才子。杨绛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钱钟书的个头不高,面容清癯,虽然不算风度翩翩,但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在目光中闪烁着机智和自负的神气。而站在钱钟书面前的杨绛虽然已是研究生,却显得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而又活泼可爱。钱钟书侃侃而谈的口才,旁征博引的记忆力,诙谐幽默的谈吐,给杨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29杨绛自述与钱钟书之间的爱情

杨绛自述与钱钟书之间的爱情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钟书跟我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我大加赞赏。因为我在信中对老钱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 1935年春,老钱获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那时候我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这位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侍候他。所以我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丈夫钱锺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锺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这一次不是)锺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去参加国宴。钟书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那人说:“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钟书则说:“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那人于是说:“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钟书很直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于是一直没有出门。 有位外国学者读了钟书的《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说要见他。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个鸡蛋的鸡呢?”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近邻林徽因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导语: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 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和情感都很吸引人。这首情诗题目叫做《不寐从此戒除寱词矣》,这首情书内容不长不短,一共有八句,其中蕴含了多个典故,可见钱钟书知识渊博,其中第二句借助典故将自己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比作蛇回到了自己窝中,这也就暗指钱钟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地。这种情书的氛围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起初因为典故的原因可能对其中的内涵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可是在了解了典故之后我们就会被钱钟书表达情意的方式所吸引。钱钟书内心对妻子的爱慕之情都在情书中表现出来。他还在情书中说自己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已经成功到达了爱情的彼岸,可见此时的钱钟书已经陷入了爱河,他十分享受和妻子在一起的愉快时光。钱钟书情书的中心内容就是借古代的一些思想来表达自己的对爱人杨绛的爱,他发誓对杨绛的爱永远不会变。钱钟书因为这种表达方式让他的情书风格很与众不同,也更有新意。 当然除了这首很新颖的情书外,钱钟书对杨绛的一句短话的情书也写得十分有强调,像钱钟书说的,大体意思就是在他没有遇到她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结婚。所以说钱钟书写过的情书有很多,都是表达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有“民国第一痴狂才子”之称的钱钟书有几个孩子呢?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和妻子杨绛唯一的女儿,名叫钱瑗。钱瑗的小名叫阿圆,出生于英国牛津,从小就受到了浓厚的文学氛围的感染,钱钟书和杨绛对他们的孩子非常喜爱。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的她先在 生活常识分享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2015年3月14日老大赠于大大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钟书跟我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我大加赞赏。因为我在信中对老钱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 1935年春,老钱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我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从小生活优裕,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我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这一次不是)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有位外国学者读了钟书的《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说要见他。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个鸡蛋的鸡呢”

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

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 导语: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以下本人为大家介绍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1、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2、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3、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4、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5、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 6、晚霞渐渐暗淡,暮霭沉沉,野旷天低,菜地一片昏暗,远近不见一人,也不见一点灯光。 7、阿圆已经不在了,我变了梦也无从找到她;我也疲劳得无力变梦了。 8、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9、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10、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11、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12、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3、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15、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16、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17、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18、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19、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20、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21、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 22、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一言一行,时候回想总觉得不当。我什么都错。 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 23、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24、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 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有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钱钟书与杨绛

钱钟书与杨绛:可遇不可求的旷世情缘 来自: 诺灬小白2014-12-18 14:46:49 钱钟书和杨绛也许真的上辈子就是夫妻,否则两人郎才女貌,在相遇之前却从未谈过恋爱,而一碰上就一见钟情并携手终身呢? 钱钟书后来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这是一段民国文坛罕见的绝世情缘。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文坛伉俪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便应了这句话。1932年早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丘比特的金箭暗暗射中两人,一段旷世情缘就此徐徐萌发……

相识:人生若只如初见 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1928年,杨绛高中毕业,她心心念念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孰料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但是南方没有名额。无奈之下,杨绛选择了东吴大学。 1932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东吴大学却因学潮而停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借读清华大学。当时,为了去清华,杨绛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至此,她终于圆了清华梦。仿佛冥冥中,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恰巧两人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一切使他们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两人恋爱时,除了约会,就是通信。钱钟书文采斐然,写的信当然是撩人心弦的情书,杨绛的那颗芳心被迅速融化。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的手里。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在钱父看来,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 1935年7月13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苏州庙堂巷举行。 这是当年最热的一天,新郎、新娘都穿上了正式的礼服,新郎穿的是黑色西装,因为太热,西装上的白色领圈被汗水浸得又黄又软。 结婚照上,每个人都大汗淋漓,显得狼狈不堪。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小女孩、提婚纱的小男孩,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领圈被汗水浸透的那位新郎,正是钱锺书,而新娘自然是杨绛。 他们对婚礼的这一幕记忆犹新,钱锺书甚至把它写进了《围城》中。 那一年,钱锺书24岁,杨绛23岁。 他们原本不用赶在这个热死人的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急着结婚的原因是钱锺书通过了出国留学的考试,想提前把婚礼办了,就能携眷一起出国。 1935年春天,钱锺书教书已快满两年,他报名参加了中英庚款留英考试。报名参考的有290人,但录取名额只有24人,钱锺书想读的英国文学专业只招1人。 很多人原本想报考英国文学专业,听说钱锺书报考了,便不再报名或者转报其他专业。

钱锺书果然不负众望,考分高达,在此次考试中分数最高,成为唯一的英国文学专业录取生。 钱锺书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杨绛,并透露了想和她一起出国的愿望。 杨绛当时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尚未毕业,但是她考虑到钱锺书生活自理能力差,有自己陪同的话可以照顾他,便毫不犹豫地办理了休学。她当时没有任何国外学校的奖学金,所有费用只能自理。 其实,没能完成清华研究院的学业,杨绛终生都有些遗憾,因为提前休学,她总是被称为“清华肄业生”,而不是毕业生。但她自从和钱锺书定了终身,总是把他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一律靠后。 他们的婚姻延续了六十多年,这六十多年间,她事事都以他为先,心甘情愿,一如最初。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渐已年老的父母。 举行婚礼的前两天,杨家按照当地规矩举行“小姐宴”(相当于“离娘饭”),摆了一桌酒席宴请杨绛的姊妹、女戚、女友。 杨绛记得很清楚,那晚是阴历六月十一,天上挂着大半个月亮,半圆不圆。 姊妹们和家里的女戚团团地坐满了一桌,屋里张灯结彩,大家说说笑笑,在无限的热闹中,她想到以后不能时时和父

关于钱钟书和杨绛的感人爱情故事

关于钱钟书和杨绛的感人爱情故事 两人可谓天作之合。 今天在这分享一些关于钱钟书和杨绛的感人爱情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如果说,这世间还有我羡慕的真感情,就是钱钟书与杨绛了。 在他眼中,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在她眼中,他是最真的夫父,最博识的学者。 所谓爱,就是这样了吧!人生若只如初见有些人,见一面,你就知道,就是这个人了。 相见前,他是清华著名的才子,名气大,架子也大,像一个传说,在北平的文化圈里传过来,传过去。 而杨绛,也是一个传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 他才冠三梁,她艳压群芳。 这样的两个人,一见面,注定会发生一些什么。 1932年早春,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他们终于偶遇。 当时钱钟书大褂著身,穿布鞋,戴老式眼镜,面容清癯,文学青年打扮,但目光熠熠,一开口,就能感觉到言语在发光。 杨绛后来说,他机智幽默,智识过人,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而钱钟书,面对清华“七十二煞,则觉得她温婉至极,又聪慧无双,他后来写诗,赞杨绛“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一切就这样开始了。 他猴急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她也含羞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所谓一见如故,已不足以说明。 唯有一见倾心,才恰如其分。 然后便是书来信往。 钱钟书文采斐然,情书撩人心弦,杨绛被迅速融化,两人终于谈到了终生。 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先生的手里。 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 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在钱父看来,杨绛思维缜密,办事周到,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 1935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 婚后,杨绛读到英国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

杨绛爱情经典语录

杨绛爱情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杨绛爱情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 一生就这么一次,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吧。不再因为任性而不肯低头。 2. 不再因为固执而轻言分手。最后地坚信一次,一直走,就可以到白头。就那样相守,在来往的流年里,岁月安好。惟愿这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幸福。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她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 4.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牵着一双想牵的手,一起走过繁华喧嚣,一起守候寂寞孤独;就是陪着一个想陪的人,高兴时一起笑,伤悲时一起哭;就是拥有一颗想拥有的心,重复无聊的日子不乏味,做着相同的事情不枯燥......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就会幸福,幸福就在当初的承诺中,就在今后的梦想里! 5.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6.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7.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8. 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9.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0.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11. 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12.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13.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14.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15.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16.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17. 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

钱钟书与杨绛:可遇不可求的旷世奇缘

钱钟书与杨绛:可遇不可求的旷世奇缘 真正的爱情,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节选自《围城》-钱钟书)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在牛津,杨绛与钱锺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钱钟书曾这样形容他和杨绛:“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他们不仅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更融合了彼此的风趣、默契和坚守。无非是你在笑,她在闹。 那句“你嘴凑上来,我对你说,这话就一直钻到你心里,省得走远路,拐了弯从耳朵里进去。”的情话,只说给杨绛听。因为一个人,会背叛全世界的人。正如钱老先生所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摘自网络) 他们的爱情简单的让人羡慕,那时候,车马很慢,房子,车子,钻戒,鲜花

是无所谓的,于是但牵了手就是一辈子,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书信是他们爱情之间的红线。一见钟情只是刹那惊艳,而柴米油盐、一物两人,三餐四季,方是最长情的告白。 那一句:“你放心,有我呐。”这是多么甜蜜又深情的告白以及为爱承担一切的决心,要多么深的缘分才能像他们这样~ 真正的爱情,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与势均力敌”,亦是棋逢对手的博弈。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钱钟书(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而他笔下的《围城》就是一本毒舌段子大全:“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来源于网络)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2 2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02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自1977年搬进寓所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2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 “(《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意见。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 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婚姻的一句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无一句控诉,无一句怨恨,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杨绛先生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1910.11—1998.12.19),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 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1935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回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湖南师范学院、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北京图书馆英文馆刊顾问,南京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纂。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毛选英文编译定稿小组成员。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一级研究员。“文革”中受冲击。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3 年免)、文学所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单位观念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管锥篇》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钟书长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主要作品: 钱钟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 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钱钟书夫人杨绛经典语录名言大全摘抄

钱钟书夫人杨绛经典语录名言大全摘抄 1、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杨绛《洗澡》 2、”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钱钟书与杨绛的一世情缘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了。——杨绛 3、“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杨绛《洗澡》 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

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7、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8、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9、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10、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 事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2015年3月14日老大赠于大大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钟书跟我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我大加赞赏。因为我在信中对老钱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 1935年春,老钱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我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老钱从小生活优裕,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我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