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国贸名词解释

国贸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不同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

(散装货:粮食、矿砂等)中性包装即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商标或者品牌的包装。

(无牌中性包装、定牌中性包装)班轮运输是指按照预定的时间,在固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经常地从事航线上各港口间的往返载货的船舶。

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推定全损指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受损货物残值,如果加上施救、整理、修复、续运至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其抵达目的地的价值时,视为已经全损。

信用证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也是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一种保证,只要受益人履行信用证所规定的条件,即受益人只要提交符合信用证所规定的各种单据,开证行就保证付款。

(银行信用)汇票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被收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的买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实际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商品检验是指对商品的品质和数量所进行的鉴定工作品质公差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

在工业制成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出现一定的误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国际贸易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e Trade)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与依赖的关系。

2.净出口(净进口)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年度计算),在同种商品上既有进口也有出口,当出口数大于(或小于)进口数时称之。

3.复出口(复进口)是指国外(本国)商品进口(出口)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进口)。

4.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进出口交换比价”或“交换比价”。

由于所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种类繁多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固常用贸易条件指数。

5.对外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它可以剔除价格波动的影响,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大多数国家采用来衡量贸易规模的指标。

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期国民(国内)生产总值(GNP、GDP)的对比关系。

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可细分为进口与出口对外依存度7.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贸易货物在运输途中经过一国国境,这些货物既不在该国销售,该国也不参与到贸易之中,只是提供交通的便利,并收取少量费用。

8.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 )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9.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也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还是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国贸名词解释全

国贸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一国或者一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额:一国或者一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表示。

4、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

这一指标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货物贸易额的比较。

5、总贸易体系:以过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与专门贸易体系标准划分进出口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5、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 又称为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和统计进出口的标准6、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7、转口贸易:货物消费国和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

7、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

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8、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

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国贸名词解释

国贸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⑴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指的是以国际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又称自由结汇贸易(Free-Liquidation Trade)⑵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指以经过计价的商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又称记帐贸易(Clearing Account Trade)或换货贸易⑶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直接从生产国(出口国)销往消费国(进口国),不通过第三国转手而进行的贸易,这两国之间的贸易称为直接贸易。

⑷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指商品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中通过第三国转手的贸易。

对生产国和消费国来说,开展的是间接贸易;而对于第三国来说,则进行的是转口贸易。

⑸总贸易(General Trade)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⑹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⑺专门进口额:外国进入的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的总额。

⑻专门出口额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和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总额⑼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 )指两国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

⑽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 )指在多个国家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

⑾a. 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贸易活动。

b.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⑿a.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

b.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也称部门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叫做边际替代率,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X 商品必须放弃的Y 商品的数量2.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示一国在即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国贸名词解释

国贸名词解释

总贸易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顺差(出超):当出口贸易总额超过进口贸易总额时。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

对外服务贸易机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理论:是指研究国际分工产生、发展、利益与作用的论述。

绝对优势理论: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表对美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状况进行分析和验证,却得出与要素禀赋理论相反的结论:“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世界市场: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外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即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第一章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3、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4、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又称输入贸易。

5、过境贸易是指外国商品途经本国,最终销售地为第三国的贸易,又称通过贸易。

6、总贸易是以国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即总出口,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总贸易额在数量上等于总出口与总进口之和。

7、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列为出口即专门出口,进入关境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列为进口即专门进口。

8、有形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

9、无形贸易也称无形商品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

10、直接贸易是指贸易商品从生产国直接运销到消费国,没有第三方参与的贸易活动。

11、间接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或其他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12、转口贸易,又称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语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通过第三国转卖而成。

13、陆路贸易是指采用汽车、火车和管道等陆路运输方式的贸易。

14、海路贸易是指利用各种船舶通过海洋运输商品的贸易。

15、空运贸易是指利用飞机运送商品的贸易。

16、邮购贸易是指采用邮政包裹的方式寄送货物的贸易。

17、现汇贸易又称自由结汇贸易,是指在国际商品买卖中,以货币作为偿付工具的贸易方式。

18、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是指货物经过计价,作为偿付工具的贸易方式。

19、对外贸易额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20、国际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贸易总额,也称国际贸易值。

国贸名词解释

国贸名词解释

第一章:1、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2、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贸易值:也叫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指标。

4、贸易量:是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表示的反应国际贸易的指标。

5、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6、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直接进口。

7、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Z为对外贸易依存度、X为出口总值、M为进口总值Z=(X+M)/GDP*100%8、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第二章: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即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家财富,但强调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的代表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2、绝对优势:是指一国(人)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国(人)同类商品的生产、则称该国(人)在生产该商品上有绝对优势。

3、劳动生产率: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L‘表示。

相对劳动生产率: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4、生产成本: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严肃投入数量、用C j表示。

相对成本:指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个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国贸名词解释

国贸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净进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

3.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

4.对外(国际)贸易量:是指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对外(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办法,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计算公式为:对外(国际)贸易量=对外(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

5.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

6.贸易逆差: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逆差,或称贸易赤字,我国也称之为入超。

7.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地区)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签订进口合同与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以营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

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地区)而言,是转口贸易。

8.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

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

9.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10.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

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

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即为总贸易额。

11.专门贸易:以进出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称专门进口。

离开关境的商品称专门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幼稚工业(infant industry ):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展成熟但却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3.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4.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5.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6.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7.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8.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要素的投入比例
9.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10.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11.差异产品,指在设计、品牌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12.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一国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或某些同类产品,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而言的。

产业间贸易是指一国进口与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

13.倾销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称为倾销
14.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示范效应”。

15.雷布津斯定理: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所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同时导致另外一种产品产量下降
16.关税:是一种对商品进出关境征收的税
17.非关税壁垒:是关税以外的其他对国际贸易构成障碍的政府干预措施
18.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19.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20.进口替代: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以本国替代外国进口)
21.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22.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
23.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干预政策改变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之间的博弈关系,使博弈的结果有利于本国厂商,进而提高国民福利。

24.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25.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2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在这一阶段,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方面均完全统一,在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商品、资本、劳动力、服务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
27.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

在进口(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那个行业中使用。

28.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29.贸易转移:指一国产品遭到另一国的贸易保障措施后转而大量向其他国家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