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诊疗指南
医院口腔修复疾病诊疗常规

医院口腔修复疾病诊疗常规一、一般规则1.凡需修复的患者,必须经修复检查和设计。
疑难病例需先取研究模,在研究模型上设计。
2.凡有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或口腔炎症疾病,应在修复前作相应的治疗。
(1)与修复体制作有关的牙体病患牙,必须在作修复治疗前治愈。
(2)牙周病必须经适当治疗。
牙周病变得到控制后,方可进行修复治疗。
33)口腔内应无急性炎症存在。
3.修复治疗工作必须作病案记录,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治疗计划及治疗日志。
4.精神病、癫痫患者及生活不能自理者,不应作活动义齿修复。
5.局部牙列拥挤、缺损牙、邻牙间存在小间隙等,应在正畸治疗完成后或把错颌畸形矫治计划确定后再考虑修复。
6.对有精神因素包括精神病患者,心理严重障碍的缺牙患者,应在修复治疗前仔细评价精神心理状况。
不能配合治疗者,应请专科医生认可后,再进行修复治疗。
二、口腔准备1口腔洁治:与修复治疗有关部位牙齿的牙结石应作洁治。
7.下列情况的患牙应拔除:(1)不能进行口内治疗的残根。
(2)二度及二度以上松动牙。
(3)过度伸长牙,妨碍咀嚼运动而无法调整咬合者。
(4)牙槽突有明显倒凹,影响义齿就位者,应行牙槽崎修整术。
牙槽崎上松软的活动粘膜也应行修整术。
唇、颊、舌系带附着过高影响义齿固位与稳定者,应作系带修整术。
8.凡有下列情况者,应作适当的咬合调整:(1)伸长牙妨碍咀嚼运动者。
(2)锐利的牙尖和边缘崎。
(3)创伤性咬合应调整咬合。
9.在取印模之前,应预备足够的支托窝与隙卡沟间隙。
10人造冠或固定桥的基牙预备:(1)必须在经过仔细检查,确定设计方案后,才能进行基牙预备。
(2)基牙预备需一次完成。
(3)基牙预备时,应保护邻牙。
(4)活髓牙的基牙预备必须在局麻下进行。
(5)基牙预备完成后,应做暂时冠桥修复或脱敏治疗。
完整口腔科诊疗指南

完整口腔科诊疗指南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完整的口腔科诊疗指南,为患者和医生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
口腔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口腔健康、牙齿疾病、口腔内外科手术以及口腔美容等多个方面。
2. 口腔健康保护保持口腔健康对于个人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口腔健康保护的一些建议:-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间的难以到达的部位;- 定期拜访口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 限制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 戒烟和限制饮酒。
3. 牙齿疾病治疗常见的牙齿疾病包括蛀牙、牙龈炎、牙周炎等。
治疗方法因疾病的不同而异,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龋洞修复:使用牙齿填充物修复蛀牙;- 牙齿拔除:牙齿无法修复时,需要拔除;- 牙根治疗:牙髓感染时,通过根管治疗进行治疗;- 牙周治疗:针对牙龈炎和牙周炎,进行洁牙和牙周病治疗。
4. 口腔内外科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口腔内外科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口腔内外科手术包括:- 智齿拔除:智齿位置不正常时需要手术拔除;- 牙槽骨矫正:牙槽骨畸形时需要手术矫正;- 口腔肿瘤切除:恶性肿瘤或囊肿需要手术切除。
5. 口腔美容口腔美容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善牙齿和口腔外观。
常见的口腔美容方法包括:- 牙齿美白:通过牙齿美白剂来改善牙齿颜色;- 牙齿矫正:通过牙套或其他矫正器具来改善牙齿排列;- 牙齿修复:通过牙冠或贴面来修复破损的牙齿;- 隐形矫正:使用透明矫正器来进行牙齿矫正。
6. 总结完整口腔科诊疗指南涵盖了口腔健康保护、牙齿疾病治疗、口腔内外科手术和口腔美容等方面。
这项指南旨在帮助患者和医生了解口腔科的相关知识,提供指导和治疗建议。
保持口腔健康和定期的口腔检查对于个人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咨询专业的口腔医生。
口腔科修复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修复技术操作规范1、询问、理解患者身体。
重点评估口腔粘膜情况。
2、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博得患者配合。
3、患者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理解水平。
4、环境:安静、舒适、整洁。
准备: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着装整洁、仪表大方、态度和蔼。
物品:医疗盘、无菌弯盘一套(内有无齿镊子、弯止血钳各一把)、无菌棉球缸、压舌板、水杯(内盛吸水管及漱口液)、手电筒、医疗巾、纱布/面巾、口腔护理液(依据病情选择)、手消毒液、必要备开口器及PH试纸。
方法:(操作方法及次序)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查对→向患者解释→患者侧卧/仰卧,头倾向一侧,面向护士→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依据病情,用弯止血钳夹取湿棉球并清点数量→湿润口唇→协助患者漱口(清醒病人)→擦净口周→嘱患者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左铡颊部)纵向擦试对侧牙齿外面(由内洗向门齿)纵向擦试近侧牙齿外面(由内洗向门齿)→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试牙齿对侧上内面、上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试牙齿对侧下内面、下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擦试近侧牙齿上内面、上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擦试近侧牙齿下内面、下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擦试硬腭、舌面、舌下→以弧形擦试左右侧颊部→擦洗口唇→清点棉球数量→再漱口擦净口周→再次视察口腔状况→润唇→撤去弯盘及医疗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顿床单位→消手→记录→回医疗室,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置用物→洗手。
评价:1、操作方法准确、动作熟练、轻柔。
2、棉球温度适宜,昏迷病人防止误吸。
3、棉球将止血钳端包裹避免损伤口腔粘膜。
4、操作完毕口腔清洁无异味、异物,病人觉得舒适。
理论提问:1、口腔护理的注重事项有哪些?答:⑴操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及牙龈;⑵对错迷患者应该注重棉球干湿度,制止漱口;⑶应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⑷擦洗时须夹紧棉球,每次1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⑸如患者有运动的假牙,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⑹护士操作左右应该清点棉球数量。
口腔修复的常规操作流程分享

口腔修复的常规操作流程分享口腔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术和治疗方法,修复和恢复口腔组织的功能和外观。
下面是口腔修复的常规操作流程:1.初诊和评估:患者首次前来口腔修复科就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初步问诊,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和主诉。
评估包括口腔组织的健康状况、牙齿的损伤程度以及患者的期望。
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和计划。
2.术前准备:在正式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消毒和防菌处理,以减少手术风险。
如果需要牙齿拍片或口腔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也会在此时进行。
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初诊和评估的结果,医生会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的方法、材料选择和预期效果等。
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达成共识。
4.手术操作:根据治疗方案,医生会开始实施手术操作。
例如,如果患者有牙齿缺失,可能需要进行植牙手术。
手术操作包括局部麻醉、切开口腔黏膜、植入种植体或修复物,最后缝合伤口。
手术操作期间,医生会根据需要与患者保持通畅的沟通,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5.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和观察。
医生会对患者的口腔进行药物处理和局部处理,如冷敷或热敷等。
医生还会嘱咐患者避免进食辛辣、硬质食物,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术后定期回访,医生会检查修复物的固位和伤口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复。
6.修复物的选择和制作:根据治疗计划,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材料的优劣选择合适的修复物。
修复物的制作可以在口腔修复科内部进行,也可以委托专业的修复实验室进行。
常见的修复物包括义齿、牙冠、牙桥、烤瓷牙等。
修复物的制作时间一般为几天到几周,具体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复杂程度而定。
7.修复物的安装和调整:当修复物制作完成后,医生会将其安装到患者的口腔中。
如果存在问题或不适,医生会进行细微的调整,以确保修复物的良好固位和合适的咬合关系。
8.术后评估和进一步治疗:术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观察。
口腔修复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修复分册目录(一)嵌体 (1)(二)部分冠 (3)(三)金属全冠 (6)(四)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9)(五)瓷全冠 (16)(六)树脂全冠/临时冠 (20)(七)桩核冠 (23)(八)金属固定桥 (30)(九)烤瓷固定桥 (36)(十)全瓷固定桥 (37)(十一)贴面 (38)(十二)可摘局部义齿 (41)(十三)全口义齿 (46)(十四)磁性固位体义齿 (54)(十五)精密附着体义齿 (55)(十六)套筒冠义齿 (59)(十七)义齿修理 (62)(一)嵌体【适应证及临床注意事项】牙体缺损经牙体预备后,当剩余牙体组织可以耐受功能状态下的各向力而不致折裂并能为嵌体提供足够固位形时,则为嵌体修复的适应证.一般来说能用充填体修复的牙体缺损都是嵌体的适应证。
与充填体相比嵌体具有以下优越性:1.嵌体可以更好地恢复咬合接触关系。
2.嵌体可以更好地恢复邻面接触关系。
3.嵌体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不足之处及临床注意事项】1.牙体预备量较充填体大.当龋损范围相同时,需要比充填洞形去除更多的牙体组织,而小范围龋坏或Ⅰ类洞缺损时采用充填法则更能体现牙体保存修复的理念。
2.嵌体边缘线长易发生继发龋.当临床牙冠低、龋坏率高、缺损大、牙体薄弱时均不适合选用嵌体。
3.嵌体比全冠固位力差。
当受力大、磨耗重或有磨牙症时不适合选用嵌体.4.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差,不适宜选择嵌体修复的情况,可考虑高嵌体、全冠或桩核冠修复.5.导热率高的金属嵌体不适合深龋患牙的修复,由于金属的导电性,金属嵌体修复时应避免对颌牙存在异种金属.【操作程序及方法】1.牙体预备①检查患者牙体缺损情况,拍X线片判断缺损部位的大小、位置以及牙髓情况、髓角位置,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及嵌体设计。
②去尽腐质:将感染坏死的牙体组织彻底去除,脱矿层为避免露髓可适量保留。
③洞形由缺损适当预防性扩展,包括邻近的点隙、发育沟等,使洞缘位于健康的牙体组织内,并且离开咬合接触点1mm。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1. 引言
1.1 目的和范围
1.2 定义和缩略语
2. 口腔科基本知识
2.1 口腔解剖结构
2.2 常见口腔疾病
2.3 口腔卫生和预防
3. 诊断和评估
3.1 病史采集
3.2 口腔检查
3.3 辅助检查
4. 治疗方案
4.1 非手术治疗
4.1.1 药物治疗
4.1.2 牙周治疗
4.1.3 修复治疗
4.2 手术治疗
4.2.1 拔牙术
4.2.2 根尖手术
4.2.3 种植手术
4.2.4 其他口腔外科手术
5. 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
5.1 儿童口腔护理
5.2 老年人口腔护理
5.3 孕妇口腔护理
5.4 特殊疾病患者口腔护理
6. 术后管理和随访
6.1 术后护理
6.2 并发症处理
6.3 随访和评估
7. 医疗质量和安全
7.1 感染控制
7.2 医患沟通
7.3 不良事件报告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1 常用药物
9.2 操作规范清单。
口腔修复初诊检查部分

采集病史
1. 有无不能耐受修复治疗的全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2. 癫痫等);
3. 辩明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表征(白血病,糖尿病等) 4. 有无药物过敏或牙用材料过敏史; 5. 是否作放射治疗; 6. 长期服药情况(类固醇等)。 7. 传染性疾病史(AIDS,HBV等)
四、模型检查
• 更全面了解口腔内 的情况,便于设计 修复体
• 可用于制作取模用 的个别托盘
研究模型
五、功能检查
1、牙合力检测 2、咀嚼效能的检测 3、下颌运动轨迹检查 4、肌电图检查
六、诊断与预后
• 根据采集的病史和各种检查结果,做出 正确的诊断。
• 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因素,判断 患者的预后。
以牙齿松动方向计算:
一度松动:仅有唇舌向或颊舌向松动 二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 动 三度松动:伴有垂直向松动
3、牙列检查:
✓ 牙体牙髓疾病 ✓ 邻面接触点情况
✓ 牙列情况(牙列大小、形状,有无错位牙,基牙有无倾
斜、移位、伸长等)
4、关系检查 • 正中牙合位关系检查 • 息止牙合位 • 牙合干扰检查
恒牙:
右上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左上 右下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左上
乳牙:
右上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左上 右下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左上
口腔修复学0502

一次印模法 :是选择合适的成品整体托盘,用海藻酸钠弹性印模材料,在口腔内一次完成印模的方法。取印模时,医生与患者的体位、操作步骤及方法,与可摘局部义齿取印模的要求相同。
二次印模法 :用红色印模膏先取初印模,制作出适合患者口腔情况的个别托盘,再用个别托盘,盛托海藻酸钠弹性印模材料,取第二次印模即终印模的方法。
三、治疗步骤
(一)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准备
1.修复前的检查
(1)颌面部检查:检查颌面部左右两侧是否对称;上唇长度及丰满度和面下1/3高度是否合适;下颌开闭口运动有否习惯性前伸及偏斜;颞下颌关节区有无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
(2)口腔检查
1)牙槽嵴:①检查拔牙创口是否愈合。如果牙槽嵴上有明显凹陷,说明牙槽窝的修复尚未完成;如果拔牙窝长期不愈合,应检查是否有残根、骨碎片等,要做好清创处理。 拔牙后,一般3个月左右可以进行义齿修复 。②检查牙槽嵴上有无影响义齿就位的骨突、骨嵴、骨尖等。两侧上颌结节颊侧有无过大骨突。上颌隆突和下颌舌隆突是否明显。③检查牙槽嵴,是高而宽还是低而窄,以便据情合理排牙。
2)颌弓形状和大小:①颌弓的形状一般分为 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 三种。②颌弓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类。检查时注意上、下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协调。颌弓形状对选择人工牙的形态有参考价值,颌弓的大小与所选择牙列的长短有关,而颌弓间的协调与否,对人工牙排列的位置有影响。
3)上、下颌弓问的位置关系:上、下预弓间存在着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两种关系。
②左右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后部的左右位置关系:正常位置关系:上、下颌弓相对,两者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上颌弓宽于下颌弓: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颊侧。下颌弓宽于上颌弓:下颌弓位于上颌弓的颊侧,而上颌弓却位于下颌弓的舌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修复学分册目录第一节牙体缺损 (2)第二节牙列缺损 (9)第三节牙列缺失 (13)第四节颌面缺损的修复 (16)第五节牙周炎(牙周夹板治疗) (24)第六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8)第一节牙体缺损【概述】牙体缺损是指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害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因而常常对咀嚼、发育、面容、牙髓、牙周组织甚至对全身健康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情况下,牙体缺损多采用充填治疗方法,但如果在牙体缺损范围大,缺损程度严重、残留牙体组织或充填后抗力形、固位形差或受到充填材料性能限制的情况下,单纯用充填治疗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就应采用修复治疗的方法。
牙体缺损的修复是用人工制作的修复体恢复缺损牙的形态、外观和功能。
用于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修复体有全冠、嵌体、桩冠和CAD-CAM修复体等。
这些修复体的完成过程是:首先按设计要求将患牙预备出一定的间隙和外形,然后制作出一个与预备后的患牙表面完全密合的修复体,再以粘固剂将其粘着在预备后的牙体上,从而恢复患牙正常的解剖外形、咬合、邻接关系和功能。
因此,一个良好的修复体不单纯是一件牙体缺损部分的人工替代物,同时也应是一个治疗装置,能起到阻止牙体病变进一步发展、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牙体、牙周支持组织病变的发生、保证口颌系统健康和各部协调等作用。
【临床表现】1.缺损可出现牙髓刺激症状甚至出现牙髄炎症、坏死及尖周病变。
2.破坏正常邻接关系,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
3.大范围及严重的牙体牙合面缺损不但影响到咀嚼效率,还会形成偏侧咀嚼习惯,严重者会影响垂直距离及出现口颌系统的功能紊乱。
4.牙列残冠残根会降低垂直距离,影响患者的面容及心理状态。
5.残冠残根常成为病灶而影响全身健康。
【诊断要点】1.牙冠的形态异常因龋病、外伤、磨损、楔形缺损、酸蚀及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解剖外形的异常。
如残冠、残根,前牙切角、后牙牙尖折断,牙冠、牙根折裂,过小牙,锥形牙及楔形缺损等。
2.牙冠的颜色异常因死髓所致牙冠灰暗变色,因氟斑牙症、四环素牙、釉质发育不全引起的牙冠色彩、色调、透明度的异常。
3.牙冠的质地异常因牙釉质发育不良,如珠光牙、釉质发育不全造成的牙釉质、牙本质硬度下降,或因外伤引起的斜折、纵折或隐裂等。
4.牙体解剖外形的异常可能出现症状或可能发生继发性损害者,无法单靠牙体充填完成满意的治疗,或已做了牙体大面积充填而抗力形差者。
X线片可见牙体组织有较大面积的透射区,或咬合检査出现低牙合,或牙体探查有明显的牙体硬组织软化,或牙冠色彩异常影响患者的美观。
【治疗原则及方案】1.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1)轴面形态1)维持牙颈部龈组织的张力和正常接触关系。
2)保证食物正常排溢及食物流对牙龈的生理刺激作用。
3)利于修复体的自洁。
(2)邻接关系牙冠修复体邻面与邻牙紧密接触,防止食物嵌塞,维持牙位、牙弓形态的稳定,使之与邻牙相互支持,分散牙合力,同时有利于每个牙在咀嚼时保持各自的生理运动。
(3)外展隙和邻间隙:准确地控制。
(4)牙合面与咬合关系:正确地恢复。
2.患牙预备时尽可能保存、保护牙体组织(1)去除病变组织,阻止病变发展。
(2)消除轴壁倒凹,获得良好的就位道。
(3)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保证修复体一定的强度、厚度和美观。
(4)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形态,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5)磨改过长牙或错位患牙,为修复体牙合恢复和戴入道创造有利条件,以建立和谐的咬合关系和外观。
(6)磨改异常对牙合牙、邻牙,预防牙合紊乱、邻接不良和人造冠戴入困难。
(7)预防性扩展,以便自洁和防止继发龋。
应保证修复体牙合面覆盖牙体的点隙裂沟,邻面扩展到自洁区。
3.修复体应保证组织健康(1)修复体的设计应有利于口腔组织健康。
(2)牙体预备应有利于牙髓组织健康。
(3)修复体应有利于牙龈组织的健康。
1)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恰当。
2)修复体龈缘的外形和密合性。
3)修复体龈边缘处的牙体预备形式正确。
4.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1)抗力形1)增加患牙(基牙)抗力的措施:①修复体类型的设计应考虑到患牙组织结构和缺损情况,避免牙体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
②牙体预备时去除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
③牙体缺损大者,应采用辅助增强措施。
2)增加修复体抗力的措施:①保证修复体适当的体积和厚度。
②合理恢复修复体的外形。
③根据患牙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理化性能优良的修复材料。
④保证修复制作质量。
⑤控制牙合面形态及牙合力方向,避免牙合力集中。
(2)固位形1)根据牙体修复固位需要选择合适的固位形。
2)环抱固位形的利用,有正确的牙合龈高度,轴壁平行度,与牙体密合。
3)钉洞固位形,其深度、直径、位置及方向应正确。
4)沟固位形,深度、长度、方向及外形准确。
5)洞固位形,深度、洞壁、洞外形合理,鸠尾固位形、洞缘斜面及预防性保护处理得当。
5.牙体缺损修复前的口腔检査及准备(1)牙体缺损修复前应迸行规范、周密细致的口腔颌面系统的检查。
(2)完善的、系统的牙体、牙髓治疗或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3)对一些患者,修复前应针对全身疾病作必要的支持性治疗和心理学评价。
(4)所有口腔修复的技术操作均应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常规,注意牙科手机及各种常用器材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选用下列修复治疗方案时除符合上述原则外,还应明确:(1)嵌体1)正确选择各类嵌体,准确预备洞形。
2)恢复患牙的正确解剖外形,设计合理。
3)建立良好的咬合及邻接关系。
4)表面光洁,粘结良好。
(2)金属全冠1)选择生物学性能良好的金合金作修复材料,可适当减少牙体切割量。
2)全冠的边缘设计有利于增强全冠的固位和美观。
3)牙合面设计有利于减小侧向力,增加机械便利。
4)牙冠严重缺损者应考虑以桩、钉加固,必要时采用钉核加强固位。
5)患牙原有水平性、垂直性食物嵌塞者,在全冠的外形设计上应考虑到食物流向的控制。
6)铸造全冠固位力差、牙合力大者,宜用髙强度的树脂类粘结剂。
7)根据患牙位置、方向及邻牙情况设计就位道。
(3)金属烤瓷全冠金属烤瓷全冠也称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1)金-瓷结合部设计合理:衔接线的位置、金-瓷结合线的外形、金-瓷衔接处的瓷层厚度及外形均应符合强度、美观要求。
2)应尽量保持牙体活髓,特殊情况下(如牙体移位,过小牙等等)为了固位、美观的需要,如不得已时可考虑牙髓失活、根管治疗后再修复。
3)金属基底冠的设计,应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且为瓷层提供适当空间,而且可提供足够的固位。
4)金属基底表面形态,应无尖锐棱角、锐边,各轴面呈流线型,以免出现应力集中。
5)冠的边缘与牙体颈部肩台密合,连续光滑,粘固面清洁。
6)冠的色彩、色调、透明度与自然牙基本和谐。
(4)瓷全冠1)严格掌握适应证。
2)设计合理,牙体预备时,各个部位预备量准确,确保全瓷材料的强度和美观。
3)注意保护活髄牙,防止造成牙髓炎,必要时事先对牙髄失活,待牙髓治疗后再进行瓷全冠修复。
4)选用色调合适的粘结剂,保证瓷全冠的色泽美观自然。
5)瓷全冠制备过程中,注意防止瓷层的机械损伤;粘固后,嘱患者不得啃咬硬物,防止瓷裂。
(5)树脂全冠这种修复体有两大类,即修复用和暂时修复用修复体。
直接用于冠桥修复的暂时冠可根据需要有以下几类:①预成树脂冠,②个别制作树脂冠(又分为热凝丙烯酸树脂冠,光固化树脂冠,预成树脂牙面自凝树脂冠,自凝树脂冠),③直接成形树脂冠等多种形式。
树脂冠应符合下列要求:1)冠的形态正确,咬合、邻接好,冠边缘不压迫、刺激龈缘。
2)尽量减少树脂内残留单体,预防龈缘炎。
3)冠与牙体密合。
4)颜色与自然牙列和谐。
5)表面光洁。
(6)桩核冠桩核冠是在残根、残冠上利用根管内或残冠上制作的核结构固位的全冠修复体。
它有铸造桩核冠、纤维桩树脂核冠等几种主要形式。
1)修复前患牙根管已经过完善的治疗。
2)桩核的固位形态、桩的长度、直径设计合理,有足够的固位。
3)冠修复体与桩核有良好的结合力。
4)冠修复体的形态、咬合、邻接、边缘合适,色泽自然。
第二节牙列缺损【概述】牙列缺损是指在上下颌牙列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牙列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主要有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
常规可摘局部义齿由人工牙,树脂基托,铸造金属卡环,铸造金属牙合支托和大小连接体组成。
固定义齿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组成。
两者都是适应范围广,应用最广泛的修复设计形式。
【临床表现】1.咀嚼功能降低。
2.缺牙影响美观和发音等功能。
3.可能导致余留牙的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咬合创伤,甚至牙松动等。
4.剩余牙邻接关系的破坏导致食物嵌塞。
5.部分牙周组织废用性萎缩或其他牙周疾患。
6.可能导致颞颌关节疾患。
7.余留牙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牙合位和侧向牙合位的改变。
【诊断要点】1.缺失牙情况(1)缺失牙的数目:牙列中一个牙或数个牙缺失,单颌至少存留一个牙。
(2)缺牙位置:可在上颌、下颌或上下颌联合缺牙,缺牙区可位于牙列的前、中后部。
(3)牙合龈距离:牙合龈距表现为过大、正常或偏小。
2.剩余牙槽嵴情况检査拔牙创或创伤愈合好,牙槽嵴形态基本正常,无骨尖、残根、残片及增生物,无其他黏膜疾患。
3.基牙基牙稳固,牙冠外形正常,无龋患及充填物悬突,无明显牙周炎症,X线片显示未见根尖病变。
4.余留牙余留牙冠无明显伸长、下垂及过度倾斜,无Ⅲ度以上松动,无不良修复体。
5.牙合关系牙合关系基本正常,颞颌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治疗原则及方案】1.可摘局部义齿(1)修复体有利于口腔硬软组织的健康。
(2)设计合理,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患者口腔条件结合恰当。
(3)义齿的固位、支持和稳定性良好。
(4)义齿的就位道设计合理,患者容易摘戴。
(5)基托边缘圆钝,厚度适中,伸展适度。
磨光面高度抛光,组织面光洁,无气泡。
(6)支托、卡环高度抛光。
(7)义齿色泽、形态符合美观要求。
(8)牙合关系正确,无早接触及牙合障碍,咀嚼功能良好。
2.固定局部义齿(1)适用于牙列中少数牙缺失,牙合力主要由桥基牙承担。
(2)修复体通过固位体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摘取。
(3)基牙有足够的支持力,良好的固位力,能够取得共同就位道。
(4)基牙的数量以牙周膜面积来决定。
(5)基牙两端的固位体固位力足够且应基本相等。
(6)固位体的固位力大小应与牙合力的大小,桥体的跨度和曲度相适应。
(7)正确恢复桥体牙合面的解剖形态,适当采取减少牙合力的措施。
(8)桥体龈端的设计有利于自洁,应高度光洁且与黏膜有良好的接触关系。
(9)正确恢复桥体颊舌面的突度、颈缘线和邻间隙形态。
(10)高质量的制作工艺,义齿美观,坚固耐用。
(11)牙合关系正确,无早接触及牙合障碍,咀嚼功能良好。
3.活动—固定联合修复(1)基本原则1)应同时遵循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