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名词解释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第一章写作、写作学、写作课一、问答题:1.什么是写作?一般来讲,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
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
写作时,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思想——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固定化、外物化、形式化,形成一种有物有序的东西——文章。
2.谈谈写作的社会性的表现。
(1)、写作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可以说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殷周以前,没有文字的洪荒时代,人们‚口耳相传‛、‚声气相求‛、‚结绳明。
(2)、社会生活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是说人有七情六欲,都是因外物的变化而感发。
人在社会生活中因外物的感触,因遭逢际遇的困扰,心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怀,才有强烈的写作欲望。
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作者无感无会生活与写作活动,一个催生,一个反映,互为因果,两不分离。
(3)、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写作材料取自于社会生活,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没有社会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泽东早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
列宁也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不可能写出文章。
(4)、社会生活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
写作的主体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
此时代此环境的作家在选材、立意、写作形式,运用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与彼时代、彼环境的作家都不同。
有人曾给老舍说,让他与山西的赵树理换一下,老舍说,那我就完了。
(5)、社会生活影响读者的品评意向,从而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
读者是写作的受体。
他们的世界观、文章观、审美情趣、阅读倾向都受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在这里,读者的意见是基于现阶段人们对文章与文学的不同观念并反馈给作者的,尽管作者作了解释,也说明他对读者的意见有所关注。
(6)、社会生活能帮助作者克服主观偏见。
列夫〃托尔斯泰在开始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曾把安娜构思成一个坏女人,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生活的启迪,他断然改变了最初的构想,把安娜描绘成一个正面的带有复杂性格的上层俄罗斯妇女形象,充分体现了生活(7)、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
应用写作 名词解释

应用写作名词解释2、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在确定某一个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以及必要的测算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行为。
反映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考多次)4、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考多次)6、行政诉讼法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行政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行政纠纷,依法制作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考多次) 5、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改进方法,指导经营管理而写成的书面的报告. (考多次)7、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考多次)8、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考多次)1、守则:是某一单位、部门或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依循的行为准则,是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文书。
3、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宝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9、述职报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目前主要为领导干部)就一个阶段的任职情况,向有关部门及领导,群众作出全面说明的一种文书.10、产品说明书:是一种全面,明确地介绍产品的用途,性能,构造,使用方法等事项的文字材料,是一种比较觉的说明文.11、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
创意写作名词解释

创意写作名词解释创意写作是指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表达想法、情感和故事的写作形式。
它强调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和个人风格,以产生新颖、引人入胜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与创意写作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故事情节(Plot):故事情节是指创意写作作品中的故事线索和发展。
它包括角色、冲突、转折和高潮等元素,以及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局。
人物塑造(Characterization):人物塑造是指创意写作中对角色的刻画和发展。
这包括描绘角色的外貌、性格、行为、心理和背景等,以使人物栩栩如生、具有独特性和可信度。
意象(Imagery):意象是创意写作中通过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的手法。
通过运用形象化的词语和描写,意象可以增强作品的感知性和表现力。
对比(Contrast):对比是通过将不同的元素或概念相互比较,以突出差异和产生冲突或对立的修辞手法。
对比可以用于创意写作中的主题、人物关系、场景描写等方面,以提供更深层次的反思和表达。
隐喻(Metaphor):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传达抽象概念或情感的含义。
隐喻可以增强创意写作的表现力和意义,使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
叙事视角(Narrative Point of View):叙事视角是指创意写作作品中故事叙述的角度和视角。
它可以是第一人称叙述(以“我”为视角)、第三人称叙述(以“他/她”为视角)或其他特定的叙述形式,决定了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了解。
这些名词是与创意写作相关的一些常见术语。
创意写作可以应用于各种文学体裁,如小说、短篇故事、诗歌、剧本等。
通过使用这些技巧和概念,创意写作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作品。
自考应用文写作名词解释

1、应用文:答应用文是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
2、文书:是所有文件资料的总称。
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公务文书是指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文字资料。
私人文书即个人或群体在处理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有用价值的文字资料等。
3、文件:是指公务文书中格式完备、现行效用很强的、比较重要的文字材料。
包括版头文件和无版头文件。
4、文本:是对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同篇文书的区分。
应用文的文本:是指用某种语言写成的一篇完整的应用文从理论上说,文本可分为行文文本、译文文本、第三文本三类。
5、应用写作:是运用文字、图、表、数字、符号等表述信息的行为过程。
6、模式化建构:指的是应用文的文种、格式、语体语境、布局等有大致相近的样式,有大体统一的形式要求。
7、法定使成:法定使成即文书的模式化是以规定或制度形式加以认定,这些规定或制度有些是强制性标准,有些是行业标准,在行业内、在管辖范围内普遍执行。
8、应用文体:应用文体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文章,如表格式计划、带有表格的预决算报告、统计分析等,它们都以表、图形式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再如表格式合同、收据、借据等也不能成为“文章”,但显然是应用文体。
9、公务文书:公务文书是指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文字材料,包括机关发出和收到的公文,内部使用的文件,以及其他书面或附注文字说明材料。
10、私人文书:即个人或群体在处理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有应用价值的文字材料。
11、代言作者:是指以代替别人撰写的撰稿人的身份从事写作活动的人。
12、群体作者:是指两个以上的写作者形成一个群体,从事某一“特殊需要”的写作活动。
群体作者一般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又朝着既定的相同目标前进。
群体作者一般用来从事较为复杂的应用文写作,分为并列型作者群体与偏正型作者群体两种。
13、法定作者:即写作形式上的主体是那些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写作名词解释

文学写作名词解释1.文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媒介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审美类的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写作是人们运用文学语言描叙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
3.现代文学写作则是在现代高新技术和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一种用文学语言描述艺术形象,表达现代人情感的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
4.写作者的气质是指先天性建立在文学写作者躯体组织上的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特征,是写作者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和个性的自然基础。
5.写作者的性格是指写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形象思维是写作者在对感性世界的表象或形象信息进行输入、加工、处理和输入的认识历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个性的、动态的思维,它是文学写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7.抽象思维:当文学写作者通过创造性想象来构建审美范式或艺术形象时,此时的形象思维进一步物化上升为抽象思维。
8.发散性思维是指写作者有目的地围绕某一点通过各种视角进行多向性、多角度挖掘思维对象属性的多元化、多侧面把握客观事物的丰富内涵的一种思维方式。
9.写作者的激情是指一种饱和、昂扬、亢奋的情绪,由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态度所导致的一种情感形式。
10.体察能力是指写作主体比一般人更具敏锐、准确、深刻的认知力、感受力、观察力和对问题的鉴别和综合分析能力、卓有成效的自学能力。
11.想象能力是文学写作者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作者得以孕育和创造出作品艺术形象的基本条件。
12.经验积累能力是指文学写作者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一种能力。
13.技巧运用能力是指写作者理解一些逻辑、文法和修辞,熟练掌握语言艺术的特性,并且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进行文学写作的能力,它包括写作基本知识、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
14.文学修养是指写作者通过后天的学习不断扩大对事物意义的理解范围而在头脑中形成的理性的历史积淀、文化气质、审美理想、情操和优雅的习惯。
应用写作名词解释

市场预测报告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的市场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应用文书。
26.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在确定某一个经济建设项目或科研项目之前,对其政策或规模、技术力量和水平、实施方案或措施及其投入或产出等,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分析,从而确定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书面报告。
55.观察是知觉的一种形式,是对观察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主动知觉过程,其目的是认识某一过程或某一现象的变化情况。
56.实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人为地创造条件,控制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以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
57.调查是亲自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有步骤、有目的地对某一客观对象进行认真考虑,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的行为方式。
36.保管合同是保管人和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寄存人按照约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用时使用的合同。
37.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在受托权限范围内处理委托人的委托事务时使用的合同。
38.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已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时使用的合同。
39.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时使用的合同。
42.民事上诉状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或载定,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变更原审裁判或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文书。
43.民事答辩状是民事诉讼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起诉状或民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书。
13. 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基础写作》名词解释

1.写作客体:写作客体,即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写作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
它包括一切被写作主体认识、描摹、评价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外部世界与主观世界。
从山川草木到社会生活、从事物外貌到内在结构、从他人言语到自我内心,都可以作为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近似于人们说的“社会生活”,但又与它不尽相同。
存在于写作主体之外的社会生活,在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之前,只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进入写作主体的认识视野,成为写作活动对象的社会生活才是写作客体。
因此,写作客体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概念,其外延比较狭窄,是“对象化了的社会生活”。
2.主题对象化:3.白描: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
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4.灵感: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
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
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
5.意化:6.象征: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7.意义段:8.主题:9.叙述人称:10.主体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
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自主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同时,人意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应用写作名词解释

2、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在确定某一个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以及必要的测算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行为。
反映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考多次)4、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考多次)6、行政诉讼法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行政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行政纠纷,依法制作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考多次)5、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改进方法,指导经营管理而写成的书面的报告.(考多次)7、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考多次)8、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考多次)1、守则:是某一单位、部门或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依循的行为准则,是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文书。
3、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宝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9、述职报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目前主要为领导干部)就一个阶段的任职情况,向有关部门及领导,群众作出全面说明的一种文书.10、产品说明书:是一种全面,明确地介绍产品的用途,性能,构造,使用方法等事项的文字材料,是一种比较觉的说明文.11、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重点
名词解释
1 写作:写作是人在客观外物相互作用下,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达到制作文章目的的一种创造性脑力劳动。
2 想象: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写作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
3 材料:凡是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事物和概念,都可以称之为材料。
4 主题:主题是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核心意义,主要意图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全部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看法,某种主张或某种倾向。
5 结构:在文章中指内部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6 叙述:是对人物的出生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介绍陈述的一种表达方式。
7 描写:描写就是描绘摹写,即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印象。
8 议论:用一种事实或事理材料。
通过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表明态度,评论是非的表达方法。
9 抒情:是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抒发主观的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10 消息:消息是报社,电台,通讯社,电视台,网站使用的最广泛
的新闻文体,也是当今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而且影响最广的一种文体。
11 通讯:通讯产生于电讯之前,是当时驻外记者,通讯员向报社传递的外阜新闻。
12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手段,及时的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的一种载体。
13 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处理行政公务活动,实施管理而撰写的书面文字材料。
14 诗歌:诗歌诞生于其他艺术形式之先,是人类语言艺术的最初形式。
15 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
16 剧本:剧本是文学戏剧的要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是戏剧的基础。
17 学术论文:又称科学论文研究论文是专门探讨研究领域内的现象问题为内容,并以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独创性见解为目的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