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是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它们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有效规划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资源和企业目标制定的生产指导计划,其目的是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计划、生产时间计划和生产资源计划等内容。
生产数量计划生产数量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确定的生产数量目标,其制定需考虑市场变化、季节性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因素。
通过合理制定生产数量计划,企业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周转困难,实现生产合理化。
生产时间计划生产时间计划是根据生产数量计划和生产周期确定的生产时间表,包括生产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交货时间等信息。
制定生产时间计划时,需考虑生产线平衡、装备利用率、工序安排等因素,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生产资源计划生产资源计划是指根据生产数量计划和生产时间计划,确定生产所需的人力、物料、设备等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生产活动高效进行。
通过制定科学的生产资源计划,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生产能力规划生产能力规划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确定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水平,包括生产设备、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等方面。
生产能力规划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设备规划生产设备规划是生产能力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设备的数量、类型、配置和更新等内容。
企业需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水平,合理规划生产设备,确保生产活动稳定进行。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确定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和素质要求,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生产能力。
技术水平规划技术水平规划是生产能力规划的关键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更新等内容。
生产能力需求与规划

生产能力需求与规划1. 引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的要求。
生产能力需求与规划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包括市场需求预测、产品规划、设备配置、人力资源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产能力需求与规划的相关问题,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产能力需求的确定生产能力需求的确定是基于市场需求的预测和产品规划来进行的。
首先,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市场的需求量和趋势。
市场调研可以通过定期的市场调查、竞争对手分析等方式进行。
通过对市场调研结果的分析,企业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需求情况,从而确定生产能力需求。
其次,根据市场需求的预测结果,企业需要进行产品规划。
产品规划是指确定企业将要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和规格等。
在进行产品规划时,企业需要考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趋势、销售预期等相关因素。
通过产品规划,企业可以确定每个产品所需的生产能力,并据此来确定整体的生产能力需求。
3. 生产设备的配置生产设备的配置是生产能力规划的重要一环。
根据生产能力需求的确定,企业需要选购或配置适合的生产设备,以满足生产要求。
首先,企业需要根据产品规划确定每个产品所需的生产设备。
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生产设备。
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设备。
其次,企业还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
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生产能力要求相匹配,以确保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
如果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过大,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如果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不足,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企业还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现有状况和维护保养工作。
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同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换代计划,以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4. 人力资源的配备在生产能力规划中,人力资源的配备是不可忽视的。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提升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
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S12[1]=α x11+ (1- α)S11[1]=0.6×16+0.4×14.64=15.46 S12[2]=α S11[1]+ (1- α)S11[2]=0.6×14.64+0.4×15.81=15.11
•-1
同时设线性变化规律
•-1
(1)
(2)
(3)
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例 3-2 某木材公司最近12个月木材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试用二次指数平滑预测6个月后木材的销售量(α=0.6)。
周期t(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际销售量x(万元 立米) 11 12 13 14 15 16 16 17 15 14 16 17
•由上表可见:
•α=0.3,α=0.5,α=0.7时,均方误差分别为: • MSE=341.87 MSE=312.26 MSE=273.09 • 因此可选α=0.7作为预测时的平滑常数。
•1981年1月的平板玻璃月产量的预测值为:
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2)二次指数平滑法
记t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 xt为St[1] ,记二次 指数平滑值为St[2] ,则有公式
4
223.7
215.9
-
1980.5
5
220.7
222.6
-
1980.6
6
198.4
224.8
218.4
1980.7
7
207.8
214.6
217.4
1980.8
8
228.5
2020_生产计划与控制_第三章 产能

Capacity
王剑
什么是产能
➢ 一座制造工厂一天能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一家咖啡厅一天能接待多少位顾客? 一家医院有多少病床?不管实在服务业或制造业,产能决策与产能规划是企业营 运管理的一项重要议题。
➢ 产能包括了设备(Equipment)、空间(Space)与员工技能(Employee skills)。 ➢ APICS辞典对产能的定义为「一个工人、机器、工作中心、工厂、或组织的产出
决定可用产能
➢ 评定产能(Rated Capacity)或计算产能(Calculated Capacity) • 必须考虑工作中心的使用率和效率 • 评定产能 = 可用时间 * 使用率 * 效率 • 可用时间:机器数量、操作员数量和作业时间而定。
某工作中心有三部机器,每天运转8小时,每周工作5天 可用时间 = 3 * 8 * 5 =120小时/周 工作中心最大运转时间。
• 生产排程、存货决策、延期交货、品质检验等现场作业方式也会改变可 用产能;
可用产能(Capacity Available)
➢ 可用产能是某一段时期系统所能提供的产能; ➢ 受下列因素影响:
➢ 工厂和设备 (Plant and Equipment) ➢ 产品规格(Product Specifications) ➢ 生产过程因素(Process Factors) ➢ 人为因素(Human Factors) ➢ 作业方式(Operational Factors) ➢ 外在因素(External Factors)
决定可用产能
➢ 评定产能(Rated Capacity)或计算产能(Calculated Capacity) • 必须考虑工作中心的使用率和效率 • 评定产能 = 可用时间 * 使用率 * 效率 • 实际运行时间:由于机器故障、人员缺席或缺料等造成不可避免的延迟,而发生停 机,所以实际运行时间往往会低于可用时间。 • 使用率 = (实际运行时间/ 可用时间) * %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引言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是制造企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产计划是指规划和组织生产活动以实现公司制定的生产目标的过程。
而生产能力规划是指评估当前生产能力并确定未来发展和扩充生产能力的过程。
本文将综述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
生产计划的概念与重要性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中确保生产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
它涉及到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安排生产资源、协调供应链以及满足客户需求。
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实现产能利用率的最大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并及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造企业可以准确预测客户需求,并及时调整生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2. 降低生产成本:精确的生产计划可以减少物料、能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避免生产资源的空闲或过载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4. 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管理和监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分析客户需求,并确定产品的销售目标。
2. 生产能力评估:评估当前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资源和物料供应等方面的能力,并确定缺口。
3.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评估结果,制定生产计划,包括产量、交付日期和生产流程等。
4. 资源调配:根据生产计划,调配合适的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和材料等,以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
5. 生产执行与监控: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同时进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按计划进行。
6. 反馈与改进:根据生产执行结果进行反馈和总结,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管理方法。
生产能力规划的概念与重要性生产能力规划是制造企业中确保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一项重要工作。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

短期生产计划
短期生产计划是根据中期生产计划和订单情 况制定的具体执行计划,主要安排各车间的 生产任务、人员和设备配置等。
生产计划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基本原则
生产计划的制定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 、效益优先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灵 活性原则。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 生产计划概述 • 生产能力分析 •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生产能力的提升与拓展 •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案例分析
01
生产计划概述
生产计划的定义与重要性
生产计划定义
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生产任务做出的统筹安排,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企业生产布局 和资源利用水平。
定期评估
定期对生产能力进行评估,了解生产能力的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存 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生产能力。
05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该制造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能力,实现了高效的生 产管理。
详细描述
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
产能评估
评估现有生产线、设备和人力资 源的产能,了解生产能力现状, 为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资源分配
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分配原材料 、设备、人力资源等资源,确保 生产顺利进行。
01
需求预测
通过市场调查、历史数据分析和 专家评估,预测未来市场需求, 为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02
03
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程与作业指导书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程与作业指导书第1章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 (4)1.1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4)1.1.1 定义 (5)1.1.2 分类 (5)1.1.3 编制原则 (5)1.1.4 编制方法 (5)1.2 生产控制的目的与任务 (5)1.2.1 目的 (5)1.2.2 任务 (6)1.2.3 主要内容 (6)1.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互关系 (6)第2章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6)2.1 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 (6)2.1.1 确定生产计划的目标 (6)2.1.2 收集和分析数据 (7)2.1.3 制定生产计划方案 (7)2.1.4 评估和选择方案 (7)2.1.5 实施生产计划 (7)2.1.6 生产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7)2.2 MRP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7)2.2.1 MRP系统原理 (7)2.2.2 MRP系统的应用 (7)2.3 MPS的制定与维护 (7)2.3.1 MPS的制定 (8)2.3.2 MPS的维护 (8)第3章生产能力计划 (8)3.1 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 (8)3.1.1 生产能力的定义 (8)3.1.2 生产能力的分类 (8)3.1.3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8)3.2 综合生产能力的确定 (8)3.2.1 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8)3.2.2 查定生产能力的确定 (8)3.2.3 计划生产能力的确定 (9)3.2.4 生产能力计算方法 (9)3.3 生产能力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9)3.3.1 生产能力计划调整的必要性 (9)3.3.2 生产能力计划调整的方法 (9)3.3.3 生产能力优化目标 (9)3.3.4 生产能力优化策略 (9)3.3.5 生产能力优化实施 (9)第4章生产作业计划 (9)4.1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与作用 (9)4.1.1 概念 (9)4.1.2 作用 (9)4.2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10)4.2.1 编制原则 (10)4.2.2 编制步骤 (10)4.2.3 编制方法 (10)4.3 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10)4.3.1 实施要点 (10)4.3.2 控制措施 (11)第5章库存控制与管理 (11)5.1 库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1)5.1.1 库存定义 (11)5.1.2 库存的分类 (11)5.2 库存控制策略 (11)5.2.1 订货点法 (11)5.2.2 经济订货量(EOQ)模型 (11)5.2.3 库存动态控制策略 (11)5.3 库存分析与优化 (11)5.3.1 库存分析方法 (11)5.3.2 库存优化方法 (12)第6章生产调度技术 (12)6.1 生产调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12)6.1.1 基本概念 (12)6.1.2 基本原则 (12)6.2 生产调度方法 (12)6.2.1 手工调度方法 (12)6.2.2 自动化调度方法 (13)6.2.3 智能化调度方法 (13)6.3 生产调度的实践应用 (13)6.3.1 生产调度系统设计 (13)6.3.2 生产调度系统实施 (13)6.3.3 生产调度案例分析 (13)第7章质量控制与管理 (13)7.1 质量的基本概念与质量管理 (13)7.1.1 质量的定义与特征 (13)7.1.2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14)7.1.3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4)7.1.4 质量管理的常用术语 (14)7.2 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 (14)7.2.1 质量控制工具 (14)7.2.2 质量控制方法 (14)7.3 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 (15)7.3.1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结构 (15)7.3.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5)7.3.3 质量认证 (15)7.3.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15)第8章设备综合效率管理 (15)8.1 设备综合效率(OEE)的概念 (15)8.1.1 OEE的定义与组成 (16)8.1.2 OEE的计算方法 (16)8.1.3 OEE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16)8.2 设备故障分析与预防 (16)8.2.1 设备故障分析 (16)8.2.2 设备故障预防策略 (16)8.2.3 设备故障预防实施方法 (16)8.3 设备维护与保养 (16)8.3.1 设备维护与保养内容 (16)8.3.2 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 (16)8.3.3 设备维护与保养实施要点 (17)第9章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 (17)9.1 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的构成 (17)9.1.1 硬件设施 (17)9.1.2 软件系统 (17)9.1.3 网络通信 (17)9.1.4 数据资源 (17)9.2 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的功能 (17)9.2.1 生产计划管理 (18)9.2.2 生产过程控制 (18)9.2.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8)9.3 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的实施 (18)9.3.1 需求分析 (18)9.3.2 系统设计 (18)9.3.3 开发与实施 (18)9.3.4 运行与维护 (19)第10章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业指导案例分析 (19)10.1 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践 (19)10.1.1 背景介绍 (19)10.1.2 生产计划编制 (19)10.1.2.1 市场需求分析 (19)10.1.2.2 生产能力评估 (19)10.1.2.3 主生产计划制定 (19)10.1.2.4 物料需求计划编制 (19)10.1.3 生产控制流程 (19)10.1.3.1 生产进度监控 (19)10.1.3.2 生产异常处理 (19)10.1.3.3 产能调整与优化 (19)10.1.3.4 交货期管理 (19)10.1.4 作业指导 (19)10.1.4.1 生产计划制定步骤 (19)10.1.4.2 生产控制关键环节 (19)10.1.4.3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9)10.2 案例二:某家电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优化 (19)10.2.1 背景介绍 (19)10.2.2 生产计划与控制现状分析 (19)10.2.2.1 生产计划存在的问题 (19)10.2.2.2 生产控制存在的问题 (19)10.2.3 优化方案 (19)10.2.3.1 生产计划优化 (20)10.2.3.1.1 引入高级预测技术 (20)10.2.3.1.2 优化排产策略 (20)10.2.3.2 生产控制优化 (20)10.2.3.2.1 建立实时监控体系 (20)10.2.3.2.2 引入生产执行系统 (20)10.2.4 作业指导 (20)10.2.4.1 优化方案实施步骤 (20)10.2.4.2 生产计划与控制优化策略 (20)10.2.4.3 注意事项与挑战 (20)10.3 案例三:某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挑战与对策 (20)10.3.1 背景介绍 (20)10.3.2 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的挑战 (20)10.3.2.1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20)10.3.2.2 供应链协同问题 (20)10.3.2.3 生产过程复杂性 (20)10.3.3 对策与措施 (20)10.3.3.1 精细化生产计划 (20)10.3.3.2 强化供应链协同 (20)10.3.3.3 引入智能制造技术 (20)10.3.4 作业指导 (20)10.3.4.1 针对性对策实施步骤 (20)10.3.4.2 生产计划与控制关键成功因素 (20)10.3.4.3 持续改进与优化方向 (20)第1章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1.1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组织和调度企业生产资源,以实现生产目标的高效达成。
生产运作管理工管08习题与答案

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一、概念题1、生产运作管理2、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4、加工装配型生产5、流程型生产6、备货型生产7、订货型生产8、大量生产9、单件生产10、成批生产1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12、生产过程13、产品生产周期14、生产过程的组成二、简答题1、简述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2、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有哪些特征?3、试述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4、简述工艺专业化及其优缺点。
5、简述对象专业化及其优缺点。
三、选择题1、生产管理是销售管理的前提,也是销售的_____和后盾。
A)要求B)手段C)保证D)条件2、新产品开发、成本、_____、交货期是企业的四大竞争优势。
A)合同B)质量C)计划D)资金3、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__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质优的产品(服务)。
A)最经济的B)最有效的C)最合理的D)最有用的4、订货型生产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订货组装型、订货制造型和_____等三种生产方式。
A)订货加工型B)订货工作型C)订货销售型D)订货工程型5、在生产周期的时间构成中还包含着大量的等待、_____等无效时间。
A)休息B)闲置C)交流D)访问6、工序间在时间上结合的移动方式,主要有三种(当一批零件的加工数量等于或大于2时),即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和_____方式。
A)平行顺序移动B)连续平行移动C)连续顺序移动D)交叉连续移动7、“5S”活动,是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_____的活动。
A)提高水平B)提高素养C)提高文明D)提高文化答案:一、概念题(略)二、简答题(略)三、选择题:1、C 2、B 3、A 4、C 5、B 6、A 7、B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一、概念题战略管理二、简答题1、简述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2、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有哪些3、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设计策略有哪些5、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第二章工作研究一、概念题1、工作研究2、过程分析3、产品工序分析4、人—机联合分析5、动作分析6、时间分析7、六何分析法8、既定时间分析9、工作环境二、简答题1、简述工作研究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进早出 晚进晚出
发
37
(二)常用的生产计划制定方法
1. 年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方法
线性规划是合理利用资源、合理调配资源的一种应 用数学方法,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满足一定约束的条 件下,使预定目标达到最优。在基于效益原则的产量 (多品种)年度生产计划制定中,可采用线型规划模 型求得最优解。
St[2])
(3)
21
例 3-2 某木材公司最近12个月木材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试用二次指数平滑预测6个月后木材的销售量(α=0.6)。
周期t(月) 实际销售量x(万元立米)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6
8
17
9
15
10
14
11
16
12
17
St[1](α=0.6) (一次平滑值)
11 11.6 12.44 14.58 14.83 15.53 15.81 16.52 15.61 14.64 15.46
则有预测公式
Yt+T=at+btT
(4)
其中:
at
2M
[1] t
M
[2] t
(5)
bt
N
2
1
(M
[1] t
M
[2] t
)
(6)
16
例3-1某商品连续12月需求量如下表,试用二次移动平均法 预测5个月后的市场需求量(令N=5)
周期数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需求xt(千吨) 50 50 53 56 59 62 65 68 71 74 77 80
按预测时间分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按预测方法分
定性预测(qualitative forecasts)
定量预测(quantity forecasts)
8
三 预测的步骤
确定预测的目的 决定预测的时间跨度 选择预测模型 收集预测所需的数据 计算并分析预测结果 将预测结果付诸实际应用
9
四 预测的方法
预测未来的 环境与条件
确定计 划方案
实施计划 评价结果
结果
反馈
32
三 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
(一)产品战略决策 (二)常用的生产计划制定方法
33
(一)产品战略决策
▪产品组合
组合有三种 多样化
系列化
关联性
品种区别 系列 一套 用途有区别 同一流水线
2021/3/5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范叶 email:fy_blue69@
客户要求的三要素 “交期、品质、成本”
寻找一种生产率 既能满足客户需 求、又能使生产 过程的成本最低
生产的三要素 “材料、人员、机器设备”
1
生产计划
——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方案 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
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 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 生产进度的安排。
一般取初始预测值=初始实际值
20
(2)二次指数平滑法
记t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 xt为St[1] ,记二次 指数平滑值为St[2] ,则有公式
Yt T -1at bt T-1
同时设线性变化规律
at
2S
[1] t
S [2] t
(1)
M
[1] t
xt1 xt2 xt N N
(2)
bt
1
a
a(St[1]
378.29万元
1994年销售总额预测值为:
x1994 x1 x2 x3 x4 1257.8(万元)
28
第二节 生产计划及其方法
一、生产计划系统的层次及相关指标
29
(一)相关指标
长期计划:产品战略、生产战略、投资战略销售和市场 竞争战略等
中期计划:年生产计划,包括产品品种、质量、产量、 产值及利润
作业
某公司去年12个月的盈利数据如下:
月
1
2
3
4
5
6
盈利 51.3 35.7 27.9 32.3 48.2 54.6
月
7
8
9
10
11
12
盈利 52.0 47.5 42.3 45.8 43.9 47.2
试用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预测今年1月份和 6月份的盈利。
25
3 季节系数(因子)法
市场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需求变化,季节系 数法就是根据这一规律进行预测的方法,其一般步骤 是:
0.525
根据公式 (4)
Yt+T=at+btT
得线性平滑预测模型:Yt+T=80+4.5T,
已知 t=12,T=5,
Yt+T=Y12+5=80+4.5×5=102.5(吨)
19
2. 指数平滑法
(1)一次指数平滑法 其预测公式为:
xt axt1 (1 a)xt1
xt 为t期的预测值, α为平滑系数 ,0≤α≤1 , xt-1 为t-1期的实际值, xt-1 为t-1期的预测值 为计算方便
38
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组成
(1)变量,如以X1,X2,……,Xn等表示年计划 中不同品种产品的产量;
(2)目标函数,系统目标的极值,如利润极大、 效率极大,或成本极小、费用极小等;
(3)约束条件,生产力约束、原材料、能源约 束、库存水平约束等;
(4)非负限制,线型规划的变量应为正值。
39
例3-3某企业生产A、B、C、D四种产品,由材剪、冲压、 喷漆车间顺序加工而成,生产数据和经营资料如下表所 示。要求拟定一个最大利润的年生产计划。
对一次移动平均值xt,可记为M t[1]。 一次移动平均公式可改写为:
M
[1] t
xt1 xt2 … xt N N
(2)
二次移动平均公式为
M
[2] t
M
[1] t 1
M
[1] t2
…
N
M
[1] tN
(3)
15
设时间序列中,t为目前时间周期,T为需要预测 的未来周期个数,Yt+T为第t+T周期的预测值,at 为当前的样本值水平(即趋势线截距),bt为单 位周期的变化量(即趋势线的斜率)。
71
M [2] 12
M [1] 121
M [1] 122
…
M [1] 125
5
62
18
根据公式(5)、(6)有
at=2×71-62=80
a12
2S1[12]
S [2] 12
2 15.46 15.11 15.81
b12
a 1 a
(S1[12]
S [2] 12
)
0.6 0.4
(15.46
15.11)
制定生产计划需要了解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 求,因此,通过市场调查对需求进行科学预测是合 理制定生产计划之基础。
一 预测
指在具有大量资料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 过定性的概率分析和定量的科学计算,对未来可能 发生事件的预计或推测。
7
二 预测的分类
按预测内容分 经济预测(economic forecasts) 技术预测(technological forecasts) 需求预测(demand forecasts)
季度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 xt 季节系数ft
一
180 165 230 314 889 222.25 1.05
二
159 144 211 247 761 190.25 0.90
三
157 152 198 203 710 177.5 0.84
四
∑
191 184 259 280 1014 253.5 1.20
第一步,收集历年各月或季度的时间序列资料; 第二步,求出同月(或同季度)的算术平均数xt; 第三步,求出月(或季度)的总体算术平均数x; 第四步,求出同月(或同季度)的季节系数 ft = xt /x; 第五步, 做预测 xt =x1.ft/f1 (t=1,2,3,4)。 x1为初期实际值
26
例3-3 某副食品公司1990~1993年各季度销售额统计见 下表。已知1994年第一季度实际销售额为331万元,试预 测1994年第二、三、四季度的销售额及全年销售额。
短期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短 期作业计划、生产控制与反馈
30
(二)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
1.编制生产计划的准备 2.确定各项计划指标
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 3.生产能力的核算与平衡 4.确定产品出产进度 5.组织和检查生产计划的实施
31
二 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确定 目标
评估当 前条件
产品的工时定额
其数中 据设x中t有为选n第择个t期连时的续间数的序据N列个(样,t本=计1值,2算,x…1第、,tx期n2,)的…,移,从动xn平n个;均
数如下:
xt
xt 1
xt2 …
N
xt N
(1)
一般x可t作以为采第用t期不的同预的测N对值预,测N称对为象移进动行跨实距际。试 验,从中选择最佳者。
14
(2)二次移动平均法
687 645 898 1144 3374 X=210.875
27
现在已知1994年第一季度实际销售额x1=331万元,根据
xt
x1 •
ft f1
可得到第二、三、四季度销售的预测值为:
x2
33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