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培训课程
生产计划员初期培训内容

生产计划员初期培训内容一、生产计划工作概述
1. 生产计划工作任务与责任
2. 公司产品与生产流程简介
3. 生产计划与其他部门工作关系
二、生产计划制定流程
1. 收集生产指令与生产需要
2. 确定生产目标与期限
3. 计算所需原料和人力成本
4. 确定生产顺序与生产计划表
5. 会签生产计划表
三、生产计划调整与监控
1. 生产进度监控与异常处理
2. 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计划
3. 监控成本与质量指标
4. 记录与总结培训经验
五、练习与答疑
本内容从生产计划工作任务开始,着重介绍生产计划制定的流程和重要环节,同时关注生产计划的调整与监控工作。
内容浅显易懂,初次接触该工作的人员可以快速掌握生产计划员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流程。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学生)

品 产量 品台时 算 表产品的 占全部产 为计算单位 体产品单
名 (台) 定额( 系 计划产 品的比重 表示的生产 位的生产
称
台时/台 数 量(台) (%)
能力(台) 能力
)
①②
③
④ ⑤=②× ⑥=⑤/∑
⑦
⑧=⑦ ×
④
⑤
⑥ ×1/ ④
A 180
180
B 150
120
C 20
200
D 50
250
合 400
1 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数量
●设备数量: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含①处于运行 的机器设备;②正在和准备安装、修理的设备;③ 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 。不含①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②不配套的设 备;③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④封装待调的设备
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参 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
2、装配车间的装配面积为1200平方米,其中通道面积为200平方米, 按二班制,每班8小时,每月22天计算。已知装配车间月度计划产品 品种、数量、单产装配面积、装配周期如下表:
品种 A
计划产量/台 单产装配面积/平方米 单产装配周期/小时ຫໍສະໝຸດ 1080520
B
1800
4
15
C
1200
5
24
要求(1)计算该车间以A为代表产品的月度装配面积生产能力 (2)计算装配车间的装配面积负荷率。
⑧=⑦ × ⑥ ×1/ ④
练习
设某企业A\B\C\D四种产品,计划年产量 各为180、150、20、50台,在车床上加工的 工时分别为180、120、200和250台时,车床 组共有20台车床,两班制生产,设备计划停 工率为10%,假定选定B产品为代表产品, 用图表计算年生产能力和负荷系数
生产计划人员培训教程

生产计划人员培训教程第一章:生产计划基础知识1.1 生产计划的定义生产计划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排程,确保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同时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生产计划包括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和短期生产计划。
1.2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生产计划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
它能够有效安排生产资源,避免生产过剩或废品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供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1.3 生产计划的目标生产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平衡,确保生产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尽可能减少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1.4 生产计划的基本原则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精确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1.5 生产计划的类型生产计划可以分为基于预测的生产计划和基于需求的生产计划。
预测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需求生产计划是根据客户订单或实际销售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第二章:生产计划的制定流程2.1 生产计划的目标设定制定生产计划的第一步是明确生产目标,包括生产数量、产能利用率、交货期限等。
2.2 生产需求的分析分析市场需求、库存状况、销售订单等,确定实际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和类型。
2.3 生产能力的分析评估生产设备的能力、人力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2.4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目标和需求分析,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生产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协商确定。
将生产计划转化为生产排程,并监督执行,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实际情况。
第三章:生产计划的关键指标3.1 生产计划的关键指标生产计划的关键指标包括生产周期、生产成本、库存周转率、生产效率等。
3.2 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指的是从订单接收到产品完成交付的时间。
合理的生产周期能够保证客户及时收到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
3.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
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生产成本,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生产计划培训课件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生产计划概述 • 生产计划制定流程 • 生产计划优化方法 • 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 • 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管理 • 生产计划案例分析
01 生产计划概述
生产计划定义
生产计划: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导 下,根据市场需求、产品需求、销售 预测、库存状况和生产能力等因素, 制定出的具体的生产和作业计划。
详细描述
主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预测和销售计划,确定各产品、各车间的生产 任务和生产进度。在制定主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生产能力、库存情况、采购周 期等因素,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总结词
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确定各产品所需原材料、 零部件的采购和库存管理计划。
详细描述
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确定各产品所需原材料、 零部件的采购和库存管理计划。在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时,需 要考虑采购周期、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等因素,以确保生产 的顺利进行。
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的协调挑战
应对市场变化、协调不同部门利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等。
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定义
供应链风险是指对整个供应链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潜在因素 ,包括供应商破产、运输延迟、自然灾害等。
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持续监控和 调整。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05 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概述
01 02
供应链定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与 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 网络将产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04
市场风险应对
通过市场调研和预测,及时调整生产 和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06
生产风险应对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可靠性;同时 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和 效率。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调整
总结词
生产计划调整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某制造企业通过合理 调整生产计划,实现了生产线的优化配置和产能提升。
指企业新建或改扩建后,设计的最大年产量。
查定生产能力
指企业经过技术改造或管理改革后,重新审查核 定的生产能力。
计划生产能力
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根据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和技 术水平等因素所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
02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满足市场需求
预测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助于制定合 理的生产计划,确保产品供应。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目录
• 生产能力概述 •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 生产能力的优化 • 生产计划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 案例分析
01
生产能力概述
生产能力的定义
01
生产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或生产设备在一定技术组织 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02Biblioteka 生产能力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参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价格风险
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影响利润。
竞争风险
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可能影响市场需 求和市场份额。
供应链风险
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的产能不足、质量不稳定或延迟交货可能影响生产计划的执 行。
物流风险
运输延误、仓储问题或物流成本增加可能影响产品交付和生产效率 。
生产计划 培训

生产计划培训生产计划培训。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对生产计划进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制定流程和关键要点等方面展开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产计划的相关知识。
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生产目标和生产计划,以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达到生产效率最大化和产品质量最优化的管理活动。
生产计划的核心是确定生产的数量、时间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为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制定生产计划的流程。
首先,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为后续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情况,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
然后,确定生产目标,包括生产数量、生产周期、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为后续生产计划的具体制定提供目标。
最后,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排程、生产任务分配、生产进度跟踪等内容,确保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生产计划的关键要点。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是合理性,生产计划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制定,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
其次是灵活性,生产计划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和资源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执行力,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力,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结语。
通过对生产计划的培训,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制定流程和关键要点等内容,为今后的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生产计划的合理制定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生产计划的制定工作,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生产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产计划培训

生产计划培训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因此,对生产计划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的概念、编制流程、关键要素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培训。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制定出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安排和计划。
其目的是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
1.收集信息,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原材料供应情况、生产设备状况等。
2.制定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确定生产计划的目标和指标。
3.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和指标,制定生产计划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
4.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安排,组织生产活动的实施。
5.监督检查,对生产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生产计划的关键要素。
1.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制定,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被市场接受。
2.资源情况,包括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资源的情况,要根据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3.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要确保生产计划符合企业的生产能力。
4.时间安排,生产计划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时间,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解决方法是定期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调整。
2.资源短缺,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资源可能会出现短缺情况,导致生产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解决方法是加强资源管理,及时采购和调配资源。
3.生产环节延误,生产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延误情况,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解决方法是加强生产过程监督和管理,确保生产活动按计划进行。
五、结语。
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通过本文的培训,相信大家对生产计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L=∑NIKI/M0
=500/541=92.42%
14
结论:
若L <1,说明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有富裕,如果市场有 需求还可以增加产品数量;
若L =1,说明完成任务有保证; 若L >1,说明生产任务尚不落实,应采取措施提高生
产能力或修改计划任务。
15
② 以假定产品为单位计算设备组生产力 P83 t0表示假定产品的单位台时消耗,等于各单位产品台时
设备数量 技术水平 开动率 完好率
管理水平 工作态度
1
企业常用的生产能力指标
1、年初生产能力:指企业在报告年年初,全部设备的最大 年产量。即上年年末生产能力。
2、年末生产能力:指下年初生产能力。 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本年
减少的生产能力 本年新增生产能力:包括由于基建而增加的生产能力,
11
☆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的计算: M0=F·B/b·t 式中:M0——某生产面积生产能力; F——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小时); B——生产面积(平方米); b——单位产品占用的生产面积(平方米) t——单位产品的占用时间(小时)
☆ 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利用指标,即负荷系数为: L=N/ M0
式中:L——负荷系数; N——计划期的计划产量。
对原设备经过技术革新而增加的生产能力和由其他单位 调入设备的生产能力。 本年减少的生产能力:包括因调出设备、报废设备而减 少的生产能力。
2
3、全年平均生产能力:研究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重要指 标。
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 力-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
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设备的年生产能力× 自投入生产日到年底的日历天数/3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④=①×③
0.5
125
0.7
70
1.0
230
1.5
75
500
各种产 品占全 部产品 的比重
%
⑤
25 14 46 15
100
代表产品 表示的设 备组的生 产能力M0
⑥
529
各具体产 品表示的 生产能力
M
⑦=⑤× ⑥÷③
265 106 243 53
第五章 第一节
2.假定产品法 在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复杂,各品种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方面 差别较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使用假定产品法。 (1)计算假定产品台时定额(tm) tm = ∑ ti di ( i = 1,2,3,……,n ) 其中:ti——第i种产品单位台时定额
M1=M0×S (S — 设备组的设备数量) 3.工段的生产能力的计算 工段生产能力的计算在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工段 往往要包括几个设备组,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又往往不相等,这 就要进行综合平衡工作。 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第五章 第一节
120 100
80 60 40 20
0 钻床组
车床组
第五章 第一节
(二)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是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1.制度工作时间 (全部日历日数-节假日数) × 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2.有效工作时间 3.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为制度工作时间
(三)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1. 对于设备来说,它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
第五章 第一节
二、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产品的品种、数量构成、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质量要求、零部件 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设备的数量、性能及成套性、工艺加工方 法、生产面积的大小、工厂的专业化组织水平、生产组织及劳动组 织形式、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及劳动积极性等。 (一)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 是指企业在查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 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 1.包括: (1)正在运转的机器设备。(2)正在修理安装或正等待修 理安装的机器设备。(3)因生产任务不足、变化或其它非正常原 因暂时停止不用的机器设备。 2.不包括:(1)判定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2)不配套的 设备 (3)留作备用的设备(4)封存待调的设备
第五章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本章重点
▪ 1.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类型,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 素;
▪ 2.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负荷系数的计算; ▪ 3.企业生产计划中的主要指标和计算。 ▪ 4 .生产预测方法简介(主要是自学)
第五章 第一节 生产能力
一、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
1.生产能力的定义 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企业的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
镗床组
刨床组
铣床组
磨床组
1。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刨 2。以车代镗 3。钻床组则技术革新或加班加点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多品种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 1.代表产品法 (1)选定代表产品 (2)计算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 = T效×S / t0 (3)计算产品换算系数:Ki = ti / t0 (i=1,2, …. …,n) (4)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①将具体产品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 Q0i = Ki × Qi ②计算各产品占全部产品产量的比重: di = Ki Qi / ∑Ki Qi ③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Mi = di M0 / Ki
d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的% (2)计算假定产品生产能力
Mm = T效·S / tm (3)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的台时定额。 2.对于生产面积来说,是指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的大小及占
用时间的长短。
第五章 第一节
三、生产能力的核定
(一)意义
1.是一项基础性工作;2.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3.是实现企业经营目 标的基础;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发现生产中的薄 弱环节、富余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二)步骤
M(30 6=5-59)×2×8×(1-0.1)×12
100 = 529 (3)用表格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第五章 第一节
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换算表
产品 名称
A B C D 合计
计划 产量
Q
单位产 品的台 时定额
t
①②
250 50 100 70 230 100 50 150
换算 系数
K
换算为代 表产品表 示的数量
第五章 第一节
2.生产能力的种类 (1)设计能力:是指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与设计文件 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 年产量。 (2)查定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了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调查核定的生 产能力。企业的产品方向、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源条件、劳动状 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 力。 (3)计划能力:是指企业在年度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 实际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以现有生产条件,并考虑到在年度内 能够实现的各种技术的、组织的措施的效果来确定的。
第五章 第一节
[例] 某厂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250,100, 230和50台,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 50,70,100和1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2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 设备停修率10%,试求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每周按六天工作计算)
[解] (1)确定C为代表产品 (2)计算以C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2.思想、组织和资料的准备
3.计算核定
(1)设备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生产线和工段的生产能力
(3)车间的生产能力
(4)企业的生产能力
第五章 第一节
(三)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 1.单台设备及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1)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 (2)流水线的生产能力 各工序生产能力平衡的结果 2.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 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的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1)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 (2)生产能力是在企业可能达到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确定。 (3)以实物指标为计量单位 (4)综合平衡的结果 (5)一般以最大产品数量来表示,有时也以加工的原材料的最大数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