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网的IPv4向IPv6过渡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IPV4/IPV6共存与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研究与部署

IPV4/IPV6共存与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研究与部署

IPV4/IPV6共存与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研究与部署本文主要研究IPv4/IPv6共存与过渡的3种主要技术,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结合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现状,阐述了这几种过渡技术在IPv6校园网中的具体部署情况。

标签:IPv4IPv6过渡技术校园网0引言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同时,随着纯IPv6技术架构的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的正式开通,可以为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1Gb/s~10Gb/s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国内高校网的IPv6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考虑到IPv6替代lPv4这个必然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网络建设的部署实施以及如何共存后平滑过渡就成了近期高校非常关心的问题。

1IPv4和IPv6的共存和过渡技术1.1双协议栈技术双协议栈技术是每个节点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栈。

工作方式是:如果目的地址是IPv4地址,则使用IPv4协议;如果是IPv6中的IPv4兼容地址,则同样使用IPv4协议,但将IPv6封装在IPv4中;如果是一个非IPv4兼容的IPv6地址,则使用IPv6协议:如果使用域名,则首先解析域名得到IP地址,然后根据地址按上面的分类进行处理。

其优点是互通性好,便于理解;缺点是需要给每个新运行的IPv6网络设备和终端分配IPv4地址。

1.2隧道技术隧道技术是IPv4与IPv6共存的最主要技术,解决lPv6孤岛之间的互相通信问题。

IPv6主机A要和主机B通信,主机A只是简单的把IPv6头的目的地址设为主机B的IPv6地址,然后传递给路由器M,M对IPv6包进行封装,然后IPv4头的目的地址设为路由器N的IPv4地址,若路由器N收到此IPv4包,则首先拆开包,如果发现封装的IPv6包是发给主机B的,路由器N 就将此包正确转发给主机B。

其优点在于隧道的透明性,技术实现比较容易:缺点是它并不能实现IPv4主机与IPv6主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研究

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研究
摘 要: v I 6已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 网络协议核 心标准之 一。本文首先从 Iv P P 4的缺点和 Iv P6的优 点出发分析 了 Iv P 6网络取代 Iv P 4网络的 必然性 : 然后研究 了 Iv P 6及 Iv P 4向 Iv P 6过渡的技 术; 最后提 出了基 于现有技 术的校 园网从 Iv P 4到 Iv P 6的过渡策略和相 应的升级 方案。 关键词 : I P地址资源 ; v ;P6; I 4 Iv 双协议 栈 ; P 隧道
Iv 。 P 6
2 P4的局 限 l与 Iv v I 生 P 6的优 点
随着 新应用的不断涌现, 传统的 Iv 协议已 P4 经难以支舡 联网的进一步扩张和新i g 的特 眭, k- 比 如实时应用和服务质量保证等。 其不足主要体现 在: 有限的地址空间; 由选择效率不高; 路 缺乏服务 质量保证; 配置复杂, 对移动l 生支持不好等几方面。 与 Iv 相比, v P4 I 6有以下几点优势: P 提供更大 的地址空间; 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 提供更强的网 络安全保障 主机 自动配置 I P地址 , 从而支持即插 即用 和移动性 ; 简化报头的格式 , 提高了网络的整 体吞吐量。 3Iv P 4到 Iv P 6的过渡技术 Iv P 6与 Iv 不兼 容 的 , 实施 Iv P 4是 要 P 6网络 , 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的网络条件, 充分利用现有 的条 件构造下—代互联网, 以避免过多的投资浪费。实 现 Iv 向 Iv P 4 P 6的平稳演进 , 以 可 通过双协议栈技 术、隧道技术和纯 Iv 链路混合组网技术来实现 为单 一 的 Iv P6 P 6网络 。 在 Iv P 4的环境 里组 建 Iv P 6网络 。 4 校 园 网的 Iv 解 决方 案实 例 。 _ 3 P6 下面介 绍 以 3 . 1双协议栈技术 。路由器和主机 同时运 行 上述策略为基础 的某校园网 Iv P 6升级解决方案实 Iv Iv 两套协议栈, P 4和 P 6 分别支持独立的 Iv P 4和 侈I I 圈 Iv 路由 P6 协议。 主机使用 Iv 协议栈和 Iv 站点 P4 P4 一 数据 进fi 信 , 亍厦 使用 Iv p6协议栈和 Iv P 6站点通信。 采用 霸 — 簟 #层 0 双协议栈技术的优点是互通陛好 , 易于理解。缺点 是每个 Iv 节点都需要使用一个 内嵌 Iv 地址 P6 P4 、一 的 Iv 地址, P6 由此浪费 Iv 地址 P4 。 垂 一 - , \ 、~ 3 2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提供 了一种 以现有 Iv P 4路由体系来传递 Iv P 6数据的方法 , Iv 包 将 P6 图 1 一阶 段 Iv 第 P 6改造 的 某校 园网示 意 图 作为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 I 4 中, Iv P 包 v 被 P4 图1 为校 园网第一阶段的 Iv P 6改造示 意图。 网络传输。 其优点是只要求在隧道的人 口和出口处 校园网中 Iv P 6改造区的汇聚层交换机升级为支持 进行修改 , 对其他部分没有要求 , 因而非常容易实 Iv P 6的交换机。核.层除了交换机升级外, 还增加 现。酰 是不能实现 Iv 与 Iv 间的直 P 4廿| P6 个 Iv oe P 6cr,以增加对数据中心的 Iv P 6数据流 接通信日 。 的支持。在设置上, 考虑到此时的校园网主体仍是 3 3协议转换技术。N T P (ew r d rs Iv “ A - TN tokA des P 4海洋”为了保证对 Iv 的兼容, Iv 改造 , P4 在 P6 Ta s t n Po cl rnlt n rnl i - rt o asa o)是一种纯 Iv ao o T i P 6网 区的交换机和主机上设置双协议栈 , 同的 Iv 在不 P6 络节点 和 Iv P 4网络节点 主机 之间 的互通方 式。 改造区之间则架设隧道。在第一阶段中, 如在校园 N TP A - T最大比 是 Iv Iv P 6和 P4节点不需要进行 网中增加纯 Iv P 6网( Iv 试验床 )若要实现该 如 P6 , 改造, Iv 协议不加改动就能与Iv 协议互 纯 Iv 网与校园网其他部分的通讯 , 原有 P4 P6 P6 可在该 网与 通, 解决了备用全局 Iv 地址池分配地址不足的 P4 问题 。 但其块 也很 明显, v 节点访问 Iv 节点 I4 P P6 的实现方法比较复杂 : 网络设备进行地址转换和协 议转换处理开销较大 。 4 校园从 Iv 过渡到 Iv 的策略与方案 P4 P6 41 .校园网的 Iv P 6的需求分析。P ̄3k I _ 资源极 a 图 2D T 体 系结构 SM 其有限是在校园网中采用 Iv P 6的急迫和现实 的需

校园网从IPv4向IPv6过渡策略的研究与探讨

校园网从IPv4向IPv6过渡策略的研究与探讨

校园网从IPv4向IPv6过渡策略的研究与探讨叶建辉【摘要】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lobal IPv4 depletion, the superiority of IPv6 protocol as the new generation core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obvious.The upgrading of China's campus network from IPv4 to IPv6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howeverto achieve the goal of a full scale upgradation in a short time is not possi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applicable environment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面对全球IPv4已经枯竭的现状,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IPv6协议的优越性逐渐体现,我国校园网从IPv4向IPv6的升级也将是大势所趋,然而在短时间内全面升级成IPv6网络是难以实现的,本文简要分析了校园网从IPv4向IPv6过渡时期几项技术优缺点及适用环境,并给予校园网过渡时期的案例分析。

【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18-21,41)【关键词】校园网;IPv4;IPv6;过渡技术【作者】叶建辉【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务处,福建福清 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丰富,带给用户多样化的体验,各种移动设备,平板电脑等互联设备的普及,加快了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速度。

试论校园网由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实现

试论校园网由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实现

试论校园网由 IPv4向 IPv6过渡的技术实现摘要:本文主要针对IPv4和IPv6的共存以及相关的过渡技术进行了研究,在Linux系统中通过对双协议栈等技术的充分利用,使得IPv4和IPv6实现了共存和过渡,该共存策略以及过渡技术的应用,使得一直以来制约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地址空间问题以及路由表等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关键词:校园网;IPv4;IPv6;过渡技术引言从2012年开始,APNIC的IPv4地址池基本枯竭,亚太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无法再获得批量IPv4地址。

由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对IP地址资源的需求异常旺盛,IPv4地址资源匮乏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面对IPv4地址短缺的现状,大规模部署IPv6 推进互联网向IPv6升级演进是解决IP地址问题的唯一根本性解决方案。

因此,学校必须积极对现有IPv4网络进行改进和升级,使IPv4过渡到IPv6以适应和满足当前网络应用不断普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

为加快校园网IPv4到IPv6的过渡,有必要对两者及其中过渡技术进行研究。

1基于IPv4协议产生的局限性自Internet诞生,确定TCP/IP协议,直至现今互联网进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领域。

在网络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IPv4难以满足当前互联网的发展。

研究分析就可发现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

1.1 IPv4资源逐步耗尽IPV4协议使用的是32b地址段,这个概念其实就是理论上的232-1的43亿个地址。

但是这个地址数量并不都是由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区域享有的,全球范围均可共享资源,同时在保留特殊地址和占用相应网段的时候,会造成网络地址浪费的现象,影响IPv4的正常运行。

而实际上,在全球的网络地址中,IPv4仅仅占据着非常小的空间。

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因素,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在2011年的时候,开始停止对外发行IPv4地址。

校园网IPv4向IPv6过渡方法研究与探讨

校园网IPv4向IPv6过渡方法研究与探讨

地址 18 亿 个 , 占所有可用 的地址总数的 59 。 .2 约 .%
() 4 服务质 量 ( o ) Q S 问题 。Iv P4设 计初衷 只是 用于 军事科研领域 , 没有想 到对外 部开放 , 以在 Q s及安 并 所 o
全性方面很欠缺 , 能满 足 当今 电子 商务等 一些有 加密 不
随着计算机技术 和通信技 术的飞速发展 , t t网 ie n me
高效性 问题

直没有得到根本 的解决 ; 而用户数 量的迅速增 加 , 网络
规模的不断扩大也 最终导致 了现在的 I P地址资源 的严 重 不足。 目前所 使用 Iv 议 中的地址 空 间即将 消 耗殆 P4协 尽, 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需要 ,P6的出现 有 Iv 效地解决 了地址不足 的问题 , 同时 Iv P6与 Iv P4相 比在 服
第3 0卷第 6期 21 00年 1 2月






学 、 报
V0 . O No 6 13 . D c2 1 e.O 0
Juq fHu ng n oma nvri o r a o a g ag N r lU iest l y
校 园 网 Iv P 4向 Iv P 6过 渡 方 法研 究 与 探 讨
务质量 、 可移 动性 、 全性 等方面都 有明显 的改善 , 于 安 基 Iv P6协议 的 网络 已成 为必 然 趋势 。然 而作 为 一项 新 技
术,v I 6网络也面临 着不 可能在短 时 间内迅速 普及 的状 P 况 , 是当前 网络 中运行 的 Iv 尤其 P4协议 已经相 当成熟 , 各 种软 、 件资源也都是基于 Iv 硬 P4协议设计的 。因此 , 整个

校园网由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浅析

校园网由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浅析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4.2.2高度自动化自动化是一切DevOps 项目的核心思维,开发、测试、运维需要一起优化交付过程,自动化构建、自动化部署、自动化测试、自动化运维。

从虚机创建、环境安装(EOS、Tomcat、JDK)、应用构建打包、应用发布、代码质量扫描到后续运维,一切皆自动。

4.2.3持续交付能力自动化是持续交付的基础能力,目标是加速代码提交到部署上线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自动化:构建、环境管理、应用部署、测试。

持续交付的源头是配置管理,源代码、依赖、应用、环境都应该实现配置管理。

不仅仅使用了Bitbucket 版本控制工具,像更加反向倒逼了Jira 项目管理的规范性,自建学校独立的依赖库Nexus、创建了应用制品仓库、统一了Maven 构建环境,使得试点项目能够根据版本定位Jira 问题单、关联源代码、准确知道线上环境版本号,统一的版本库统一的构建环境统一的制品仓库统一的依赖管理统一的代码质量管理统一的虚机资源管理统一的工具链自动化流水线。

最终实现了Code as a Service。

4.2.4规范化制定和落实代码管理规范:目录、版本、分支、提交等Jira 项目管理驱动整个持续交付能力的运行,倒逼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流程规范的改进,在原有的ITIL 基础上,增加轻量化的ITSM 实践,明确项目、版本、组件、代码库等维护流程和相应规范,支撑自动化流水线的运行,并使系统都可以快速升级及回滚。

直观的度量指标,对开发运维过程进行度量,内建质量。

包括构建通过率、代码质量扫描、发布成功率等,对每一个环节“完成”的标准进行量化,减少后续环节产生问题的概率。

5结语整个平台还有很多需要增强和优化的地方:自动化测试方面还需要提升,更高的单元测试覆盖率,补充自动化的UI 测试;应用安全方面需要补充,代码的安全白盒扫描,应用的安全风险评估等。

通过一年多DevOps 平台的建设,上海财经大学初步实现交付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

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演进策略与方案研究

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演进策略与方案研究

第18卷第2期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18 No.2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2005年6月 SCIENCE &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2005文章编号:1673-1549(2005)02-0037-05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演进策略与方案研究李琦(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首先分析IPv4的不足,然后介绍了IPv6及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

之后介绍了基于现有技术的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演进策略和相应的升级方案。

该升级策略和方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IP地址资源;IPv4;IPv6;双协议栈;隧道中图分类号:TP393.12 文献标识码:A1 背 景1.1 IPv4的不足随着互联网的继续发展,基于IPv4的互联网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如有限地址空间难以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路由效率不高妨碍进一步提高路由器的数据吞吐率,缺乏对新业务类型的有效支持等不足之处。

在这些不足之处中,地址空间有限尤其显得突出和紧迫。

基于IPv4的互联网地址空间的缺乏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是地址空间的绝对数量的不足。

IPv4协议中每一个网络接口由长度为32位IP地址标识,从理论上讲IPv4的地址空间可以容纳4,294,967,296(约42亿)个主机。

这个地址空间只能在目前勉强满足互联网对IP地址的需求,但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高速发展及未来移动设备和消费类电子设备对IP地址的巨大需求,IPv4的IP地址空间是无论如何不能满足需求的。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IPv4地址资源在全球分布也很不均衡。

美国是IPv4的发源地和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在IPv4地址资源和商业应用上占有先天优势。

以全球4.5%人口却拥有超过一半的IPv4地址。

例如IBM公司拥有3千3百万个IPv4地址而中国却只拥有2千9百万个IPv4地址。

浅析校园网IPV4向IPV6的过渡

浅析校园网IPV4向IPV6的过渡

浅析校园网IPV4向IPV6的过渡作者:李平荣来源:《硅谷》2011年第01期摘要:对IPv6技术作介绍,并对IPv6目前的状况及实现障碍做分析,最后提出利用隧道技术实现IPV4向IPV6的过渡的方案。

关键词:校园网;IPV6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110176-020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整个网络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各种应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但在这一片繁华背后却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其中32位IP地址即将耗尽是最为严重的.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所有的地址估计将在短短数年间分配完毕,互联网由此而面临网络IP耗尽,路由表爆炸,服务质量,安全性降低的危险。

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新版本的因特网协议,为了彻底解决在的问题,人们将开始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的IP协议,即IPV6,IPV6具有长达2128位的地址空间,可以彻底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IPV6还采用了分级寻址模式,高效IP头部,更好的 QoS支持,主机地址自动配置,认证和加密等许多技术。

另外,学校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也将面临着IPV4向IPV6过渡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叙述校园网IPV4到IPV6的过渡的相关问题及方法。

[1]1 IPv6实现的困难经过多年的发展,Ipv4遍布全世界,在全世界拥有了好几亿多用户,如此庞大的规模不可能立即完成过渡,相对与IPv4,IPv6只是沧海一栗,IPv6的实现只可能逐步推广,并且IPv4和IPv6网络将在长时间内共存。

当前的IPv6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因为IPv4拥有大量的用户,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而IPv6相对只有很少的用户,没有足够能与IPv4网络相媲美的信息资源。

因此,在IPv4网络非常成熟的基础上改造为IPv6网络,必须首先考虑新网络与现有网络相互兼容的问题,应该能够使现有网络的业务在新网络上同样可以运行,不能孤立地发展IPv6网络而不考虑现有网络对它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校园网的IPv4向IPv6过渡策略分析摘要:ipv4/ipv6过渡技术主要是指ipv4到ipv6的过渡期间内用以确保业务共存以及互操作的一种技术。

本文结合凯里学院校园网特点,简要介绍了三种典型的ipv6过渡技术(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协议转换技术),并表达了这是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最基本的过渡策略,而且,仅仅采用某种较为单一的技术并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应用时可采用多种技术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ipv4/ipv6过渡技术;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协议转换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在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网多数采用的都是ipv4协议的。

然而ipv4协议却有诸多缺点,比如:ipv4地址即将贫乏;ipv4地址格式导致路由表体积巨大;ipv4协议缺乏服务质量保证(qos);以及基于ipv4协议的internet安全性不高等等。

由于ipv4协议存在诸多缺点,而且这些缺点的存在,会造成该协议不能满足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不能满足网络的发展需要。

因此,ipv6协议的诞生和发展势在必行。

ipv4/ipv6过渡技术主要是指ipv4到ipv6的过渡期间内用以确保业务共存以及互操作的一种技术。

下面以凯里学院校园网为例,
简要介绍三种比较典型的,相对较为成熟的ipv6过渡技术。

1 双协议栈技术
凯里学院新校区主要由行政办公楼和实验教学楼、校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学生宿舍楼等多个功能楼组成。

学校校园网络需要满足办公、图书借阅、教学、实训等多个功能。

当条件成熟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将ipv6协议纳入到实验教学中,并教授学生该技术在网络中的实际应用,进而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组建网络实验教学中心,还可培养学生的开发以及研究该技术的能力,该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是学生学习网络实验的最优化平台,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凯里学院新校区校园网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校园网络连接好后,便可进行运行,运行时会有ipv4主机和ipv6主机,当ipv4主机和ipv6主机进行通信时,在ipv6主机数量不是较多的情况下,两种主机之间的通信信息量不是较大的情况下,在通信的策略上,则可以选择双协议栈模式。

双协议栈是指网络节点能够同时支持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同时也能够接收和处理以及转发ipv4或ipv6分组。

相对主机来说,双协议栈主要是指能够对业务产生的数据进行ipv4封装,同时,也能够对业务产生的数据进行ipv6封装。

从路由器方面来讲,双协议栈主要是指能够维护ipv4路由器协议栈和ipv6路由器协议栈。

因此,该路由器能够和ipv4主机以及ipv6主机通信。

ipv4
和ipv6的信息分别按照各自路由协议计算,并维护各自的路由表,同时也是按照各自的路由协议进行路由表转发。

2 隧道技术
凯里学院由两个校区组成,一个是洗马河老校区,一个是开发区新校区。

但老校区已没有学生,所以不存在老校区和新校区之间纯ipv6节点进行通信的问题,故短期内不会应用到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指在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会经常用到的技术。

隧道是指在传输数据时采用一种协议来传输另一种协议的数据技术。

当网络中ipv6的规模较小,而且,还需要进行通信时,就可直接利用隧道技术。

3 协议转换技术
双协议栈技术要求所有节点既安装有ipv4协议,又安装有ipv6协议,这样一来,就会存在节点的任务繁重问题。

此外,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节点,要求同时支持两种协议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双栈协议技术虽然解决了两个协议的共存问题,但在校园网过渡时期并不能完全要求所有的主机和终端都升级到支持双栈状态。

校园网同时还会存在两种主机并存进行通信的情况。

所以在处理双协议技术节点的任务繁重问题,通常都是利用网络设备来完成,网络设备可进行两种协议之间的转换,转换后再进行通信。

上述三种过渡策略是在ipv4到ipv6过渡过程中比较基本的过渡策略,如果单独只利用某一种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
使用时应该尽量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

参考文献:
[1]丙忠宁.基于校园网的ipv4向ipv6平滑过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7:29-33.
[2]郭红俊,马薇.部署ipv6校园网初探[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2):85-87.
[3]李淼.ipv4与ipv6网络互连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12-16.
[4]陈鹏.ipv6技术与ipv4的比较及过渡方案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9(11):58-60.
[5]陈静.基于校园网的ipv4向ipv6过渡策略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9:20-34.
[课题项目]以凯里学院为例浅谈高校校园网ipv4到ipv6过渡相关技术(编号:z1232)
[作者简介]张翠翠(1985-),女,山东平阴人,凯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