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Analysis Techniques (A)

课程编号:11399009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4

学时:64(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 )

适用专业:材料物理

开课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是为材料物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微观形貌、缺陷等方面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其有关理论基础的科学。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检测、产品质量监控以及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材料分析测试的手段,也是材料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是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材料现代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应用,掌握常见分析测试技术所获信息的解释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专业分析测试人员一起)拟定材料分析测试方案,进行材料分析和研究工作,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材料生产、检测、研发以及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总体要求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1.掌握电磁辐射、电子束和离子束等探针信号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及根据这些信息建立的分析测试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主要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3.熟悉俄歇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主要功能和应用;

4.了解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子自旋共振谱分析、场离子显微分析、原子力显微分析、质谱和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应用。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前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等。

后继课程:材料物理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前言(1学时)

[知识点] 本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

[重点]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及其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第一章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2学时)

[知识点] 电磁辐射与物质波:电磁辐射与波粒二象性,电磁波谱,物质波;材料结构基础:原子结构与电子量子数,原子能态与原子量子数,原子基态、激发、电离及能级跃迁,分子总能量与能级结构,分子轨道与电子能级,分子的振动与振动能级,原子的磁矩,原子核自旋与核磁矩,固体的能带结构,干涉指数,倒易点阵,晶带。

[重点] 物质波,分子总能量与能级结构,分子轨道与电子能级,分子的振动与振动能级,干涉指数,倒易点阵,晶带。

[难点] 原子能态与原子量子数、原子的磁矩,原子核自旋与核磁矩,干涉指数,倒易点阵,晶带。

[基本要求]

1、识记:波数、分子振动、伸缩振动、变形振动(或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晶带。

2、领会:描述电磁波的波动性与微粒性的物理参数,电磁波的波动性与微粒性的关系,电磁波谱的分区及各区电磁波的波长范围、能量范围、频率范围及产生机理,物质波的德布罗意关系式,多电子原子中电子与电子相互作用和偶合方式,分子轨道的形成与分子轨道的类型,分子总能量的构成和能级结构,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模型——弹簧谐振子模型,多原子分子振动的类型(模式),核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及原子序数的关系,能带的形成,能带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相关概念,用能级示意图表示光谱项的光谱支项与塞曼能级。

3、简单应用:电子波波长的计算,干涉指数与晶面指数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晶带轴指数与晶面指数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倒易矢量的基本性质与立方晶系晶面间距与晶面夹角的计算。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3学时)

[知识点] 概述:辐射的吸收与发射,辐射的散射,光电离;各类特征谱基础: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核磁共振谱等;X射线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的产生与X射线谱,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的衰减,X射线的防护。

[重点] 辐射的吸收与发射,分子光谱和电子能谱基础,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难点] 辐射的散射,X射线的衰减。

[基本要求]

1、识记:辐射的吸收、吸收光谱、辐射的发射、荧光、磷光、发射光谱、荧光(磷光)光谱、辐射的散射、散射基元、瑞利散射、拉曼散射、X射线相干散射、X射线非相干散射、光电效应、光电子能谱、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红外活性与红外非活性、K系特征辐射、Kα射线、Kβ射线、短波限、吸收限、线吸收系数、质量吸收系数。

2、领会:辐射吸收的本质和条件、辐射发射的前提、辐射激发的方式,拉曼散射的本质,晶体中的电子散射,光电离,光电子发射过程及其能量关系,俄歇电子的产生(俄歇效应),核磁共振现象,连续X射线谱的特征,特征X射线的产生机理和莫塞菜(Moseley)定律,X射线谱系,X射线的衰减,X射线的防护。

3、简单应用:光谱法的分类,原子光谱的常用类型,分子光谱的常用类型,红外光谱的光谱选律(选择定则),光电子能谱图的表示方法,俄歇电子的标识,俄歇电子能谱图的表示方法。

4、综合应用: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第三章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2学时)

[知识点] 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溅射与二次离子。

[重点] 电子的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难点] 离子散射,溅射。

[基本要求]

1、识记: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散射角(2θ),电子吸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流(电子),透射电子,溅射,二次离子。

2、领会:物质对电子散射的基元、种类及其特征,二次电子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

3、简单应用:入射电子产生的各种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范围。

4、综合应用: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第四章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概述(2学时)

[知识点] 衍射分析方法概述: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光谱分析方法概述: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分子磷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概述: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电子显微分析方法概述:透射电子显

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色谱、质谱及电化学分析方法概述。

[重点] 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用途。

[基本要求]

1、识记:比较名词、术语:元素定性分析与物相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与物相定量分析;物相定性分析与化合物结构定性分析;化合物结构定性分析与结构分析;化合物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元素分析与组分分析;晶体结构分析与物相定性分析;表面结构分析、表面结构缺陷分析与表面化学分析;微区结构分析与微区形貌观察。

2、领会:熟悉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用途;了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色谱、质谱及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用途。

3、简单应用:为材料的某一分析项目选择较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

4、综合应用:为某一材料或某类材料的多个分析项目拟定分析测试方案、选择分析测试方法。

第五章 X射线衍射原理(3学时)

[知识点] 衍射方向:布拉格方程,衍射矢量方程,厄瓦尔德图解,劳埃方程;衍射强度:一个电子的散射强度,原子散射强度,晶胞衍射强度,小晶体散射与衍射积分强度,多晶体衍射积分强度,影响衍射强度的其它因素。

[重点] 布拉格方程、晶胞衍射强度。

[难点] 衍射强度理论。

[基本要求]

1、识记:掠射角(布拉格角)、散射角、衍射角、结构因子、系统消光、点阵消光、结构消光。

2、领会:布拉格方程的导出,衍射矢量方程、厄瓦尔德图解和劳埃方程,X射线衍射强度的处理过程,

3、简单应用:布拉格方程的意义与应用,简单结构的结构因子的计算方法,X射线衍射的充分必要条件。

4、综合应用:影响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的因素。

第六章 X射线衍射方法(3学时)

[知识点] 多晶体衍射方法:照相法,衍射仪法;单晶体衍射方法概述。

[重点] 照相法,衍射仪法。

[难点] 衍射矢量方程,单晶体衍射。

[基本要求]

1、识记:选靶,滤波,衍射花样的指数化,连续扫描法,步进扫描法。

2、领会:X射线衍射方法的种类,德拜(Debye)法成像原理与衍射花样特征,多晶X射线仪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测角仪的聚焦原理,多晶体衍射仪计数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单晶衍射的方法。

3、简单应用:德拜(Debye)法样品制备方法,靶和滤波片的选择方法,摄照参数的选择,测量参数的选择。

4、综合应用:衍射花样的测量、计算和指数化。

第七章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2学时)

[知识点] 物相分析,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宏观应力的测定,晶体取向的测定等。

[重点] 物相分析分析、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

[难点] 物相定量分析宏观应力的测定、晶体取向的测定。

[基本要求]

1、识记:X射线物相分析、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物相鉴定)、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

2、领会: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物相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简单应用:影响点阵常数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或减小的方法,点阵常数精确测定的方法及用途。

4、综合应用:混合物相的鉴定,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方法。

第八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6学时)

[知识点] 透射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及构造:工作原理,构造,选区电子衍射;样品制备:间接样品(复型)的制备,直接样品(粉末、晶体薄膜)的制备;透射电镜基本成像操作及像衬度:成像操作,像衬度;电子衍射原理:电子衍射基本公式,多晶电子衍射成像原理与衍射花样特征,多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单晶电子衍射成像原理与衍射花样特征,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典型应用及其它功能简介。

[重点] 工作原理与组成,选区电子衍射,样品制备,成像操作像衬度,电子衍射基本公式,多晶电子衍射成像原理与衍射花样特征,多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单晶电子衍射成像原理与衍射花样特征,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典型应用。

[难点] 单晶电子衍射成像原理,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复杂电子衍射花样。

[基本要求]

1、识记:电子透镜、明场像,暗场像,中心暗场像,复型,质厚衬度,衍射衬度。

2、领会: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的导出,选区电子衍射的操作程序,透射电镜的成像操作方式,质厚衬度和衍射衬度原理,电子衍射的类型与特点,复杂电子衍射花样的类型及其特征。

3、简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要求及制备方法,多晶电子衍射花样的特征

及标定方法,单晶晶电子衍射花样的特征及标定方法。

4、综合应用:利用多功能透射电镜解决材料成分、物相、结构与组织结构等问题。

第九章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与电子探针(3学时)

[知识点] 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及构造:工作原理,构造与主要性能;像衬原理与应用:像衬原理,应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能谱仪,波谱仪,电子探针的基本工作方式。

[重点] 工作原理与组成,主要性能指标,二次电子像衬原理及特点,背散射电子像衬原理及特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波谱仪和能谱仪的应用特点,电子探针的应用。

[难点]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

[基本要求]

1、识记:像衬度,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

2、领会: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表征扫描电镜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方法,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的像衬原理、特点、分析方法及应用,其它电子像的像衬原理、特点、分析方法及应用,波谱仪和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特点

3、简单应用:利用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等扫描电子显微像分析断口形貌、颗粒形态与大小、材料组织结构,电子探针的点分析、线分析和面分析的应用。

4、综合应用:综合应用多功能扫描电镜解决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问题。

第十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3学时)

[知识点] 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电子光谱的类型,光吸收定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与组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样品制备;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光吸收定律。

[难点] 影响电子光谱吸收带(峰)的因素。

[基本要求]

1、识记:σ-σ*跃迁、π-π*跃迁、n-σ*跃迁、n-π*跃迁、d-d跃迁、f-f跃迁、n 电子(或P电子)、生色团、助色团、反助色团、蓝移、红移、浓色效应、浅色效应、电荷转移光谱。

2、领会:有机、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类型,无机固体的电子光谱类型,光吸收定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样品制备方法

3、简单应用:光吸收定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用途。

4、综合应用: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解决材料的结构问题。

第十一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4学时)

[知识点]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红外光谱的形成和红外区的分类,红外光谱选律,

分子的转动光谱,分子的振动光谱,分子的振-转光谱,红外光谱峰位影响因素,常见基本概念;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干涉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分析的样品制备;红外光谱的应用:特征振动频率,红外定性分析,红外定量分析,应用实例。

[重点] 基本原理,干涉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峰位影响因素,特征振动频率,红外光谱的应用。

[难点]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带(峰)位置的因素。

[基本要求]

1、识记:运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简并与分裂,倍频峰(或称泛音峰),组频峰,振动耦合,费米共振,特征振动频率,特征振动吸收带,内振动,外振动(晶格振动),红外活性与非活性。

2、领会:影响红外吸收带位置(频率)的因素,红外光谱仪的类型、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红外光谱的样品制备方法及适用范围,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和步骤

3、简单应用:红外光谱的选择定则,特征振动吸收带与频率,红外光谱定性与定量分析。

4、综合应用:应用红外光谱解决材料的结构问题。

第十二章电子能谱分析法(4学时)

[知识点]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基本原理,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方法与应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基本原理,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方法与应用;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简介。

[重点] 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与应用。

[难点] 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1、识记:电子能谱的化学位移,伴峰,谱峰分裂。

2、领会:俄歇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俄歇电子能谱的表示方法,俄歇电子能谱仪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俄歇电子能谱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范围,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示方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范围,紫外光电子能谱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3、简单应用: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光电子能谱的应用特点对比。

4、综合应用:在解决材料表面成分与结构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电子能谱方法。

第十三章热分析法(4学时)

[知识点] 差热分析:基本原理,差热分析仪,影响差热曲线的主要因素,差热分析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基本原理,差示扫描量热仪,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的主要因素,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热重法:基本原理,热天平,影响热重曲线的主要因素,热重

法的应用

[重点] 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重点] 差示扫描量热法。

[基本要求]

1、识记:热分析,热重法,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程序控制温度,外推始点。

2、领会:热分析方法的分类;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差热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影响差热曲线的因素;差热曲线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热重法的基本原理;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基本原理;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天平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和热重曲线的因素

3、简单应用:应用差热分析曲线、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和热重曲线分析材料的热效应及产生原因。

4、综合应用:应用多种热分析方法对材料的热性质与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第十四章其它分析方法简介(4学时)

[知识点] 核磁共振谱法、穆斯堡尔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场发射、场离子显微镜与原子探针等方法原理及应用简介。

[重点]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主要功能与用途。

[难点] 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1、识记:核磁共振,穆斯堡尔效应,隧道效应等基本概念。

2、领会:了解核磁共振谱、穆斯堡尔谱、拉曼光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场发射、场离子显微镜与原子探针的基本原理、仪器及应用。

3、简单应用:在解决相关材料成分与结构问题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

4、综合应用:在解决比较复杂的材料问题时,能够选择多种合适的方法。

(二)实验学时部分

[实验教学环节作用及目的]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实验是材料物理本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仪器设备的结构、组成、功能和用途,运用所学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标准]

1、了解所实验的分析测试仪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

2、熟悉所实验的分析测试仪器对样品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掌握一般的制样方法,了解特殊的制样方法;

3、初步学会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学会1~2种分析测试方法的计算机检索方法;

5、掌握常用分析测试方法的主要用途;

6、初步学会分析测试方案的拟定和综合应用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解决实际材料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及实验类型]

25

25 25 25 25

3、主要仪器设备

日本理学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蔡司Libra200FE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TM-1000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热电Nicolet-38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谱仪、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TGA/SDTA851型同步热分析仪、德国耐驰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等仪器及相关附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理论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并辅以课堂讨论。本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较多,有些分析方法的理论较深,讲授时,建议以“够用,兼顾一定的深度,重在实际应用”为原则,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演示、黑板板书与实物谱图相结合。

2、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应尽量安排在相关理论讲授之后。

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要求:应覆盖大纲70-80%章节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环节。

考核形式:考查与考试相结合。

成绩评定:结构评分,百分制记分,建议成绩评定方式如下:

课程考核成绩=考查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40%

其中:

考查:百分制记分。以出勤、回答问题、作业、小测验等情况为依据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者方能参加考试。考查不合格者,需阅读授课教师指定的参考书,并提交5000~6000字的读书报告,教师审阅合格后方能参加考试。

期末考试:百分制记分。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实验:百分制记分。所有实验成绩的算术平均值,主要考查实验纪律与态度、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学生应做所有实验,如有缺席,必须补做。

授课教师也可采用其它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如面试、开卷笔试、专题报告、课程论文等。

六、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理论课教材推荐: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左演声等,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应尽量选用最新版本。

实验教材:自编讲义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实验指导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实验中心编,2014

2. 主要参考书

1.《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第二版),周玉等,哈尔

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材料分析方法》(第三版),周玉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第二版),常铁军等,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王富耻等,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非金属矿产物相及性能测试与研究》,万朴等.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6.《材料研究方法》,黄新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7.《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杨南如.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8.《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方法》,郭立伟等,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8

9.《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王斌等,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10.《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实验指导》,邱平善等,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1.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2nd ed. Williams D B, Carter C B. New York: Plenum,

2009

七、大纲说明

本大纲制定的主要依据是2009版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的发展现状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

本大纲起草者:张宝述

本大纲首次制定时间是2012年2月。本版本为第一次修订版,修订时间是2014年5月。

八、审核意见

课程负责人签字:张宝述专业负责人签字:曾敏

教研室主任签字:刘敬松分管院长签字:廖其龙

执行日期:2014年07月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口腔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前 言 口腔预防医学是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治结合的原则而建立的一门学科,为口腔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全民健康,广泛开展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并贯穿到临床各科的实际工作中去,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纲是按“三基”的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写的。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保健,口腔医学实践中的感染与控制等。教学时数18学时,包括课论课12学时及实验课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动态。 预防口腔医学教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 课程内容 理论课 实验课 第一章 绪论 0.3 0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0.5 0 第三章 龋病的病因学 0.2 0 第四章 龋病的预防 1 0 第五章 氟化物与龋病 1 1 第六章 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1 2 第七章 牙周疾病病因学 1 0 第八章 牙周疾病的预防 1 0 第九章 刷牙 1 0 第十章 口腔癌的预防 1 0 第十一章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1 0 第十二章 口腔健康教育 1 3 第十三章 口腔卫生项目管理 1 0 第十四章 口腔医学的感染与控制 1 0 合计 12 6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口腔三级预防 2、熟悉WHO规定的口腔健康标准 3、熟悉 2000年全球与我国口腔卫生保健目标 4、了解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历史发展 5、21世纪口腔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教学内容: 1、口腔预防医学简史 2、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原则及特点 3、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前景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用龋病指数和牙周病指数 2、掌握龋病流行特征、影响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3、掌握牙周病流行特征、影响牙周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4、熟悉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和用途 5、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方法 6、了解口腔流行病的三种研究方法 7、了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定义、作用和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2、龋病流行病学 3、牙周疾病流行病学 4、口腔健康调查 5、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 1、口腔流行病调查表的设计 第三章 龋病病因学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 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 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 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 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 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 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54 5.课程学分数: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 同时培养1 2 指三、学时分配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2 3 4 1 2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权。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健康管理的定义。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口腔预防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口腔预防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I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6学时讲课学时:24学时见习学时:12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口腔、预防 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 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CT、 MRI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窒息 1、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每次擦洗只能夹一个棉球。 2、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是否有活动假牙,如有提前取出至有标记的冷水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选择在安静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时取卧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取侧卧位;用弯血管钳夹取棉球,棉球不宜过湿,以免误吸。 4、迅速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采用一抠:用中食指或血管钳直接抠出异物。二转:病人倒装180度,面朝下,用手拍击背部。三压:病人仰卧,用拳头向上推压其腹部。四吸: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出阻塞的痰液或液体物质。 5、如异物已经入气管,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二、吸入性肺炎 1、昏迷病人口腔护理,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棉球需拧干,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病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合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三、口腔黏膜损伤 1、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不要使用血管钳或棉花签尖部直接接触患者口腔黏膜。 2、正确使用开口器。 3、选择温度适合的漱口液。 4、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 5、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2%的利多卡因喷雾止

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1、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细致,尤以凝血机制差的病人。 2、正确使用开口器,由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张口。 3、口腔及牙龈出血者,立即止血。

内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使用)分析

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内科学 适用专业(方向)预防医学专业 适用年级2010级 二级学院临床医学院 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制(修)定时间

广东药学院教务处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健。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 内科学教学总课时为9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是72/18。

《美容口腔学》理论教学大纲(美容)

《美容口腔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 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使用) Ⅰ前言美容口腔学是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医学与美学互相渗透、 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研 究的主要对象是维护、修复再塑人体口腔颌 面部及牙的形态、结构、功能之美,以增进 人类牙颌系统健美的各种医学技能、设施和 有关的基础理论。美容口腔学的主要内容是 侧重临床和审美意识,利用美学规律指导口 腔医学临床实践,以满足患者对功能与美观 的双重需要,并强调从美学角度来研究牙齿、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 疗和预防保健。通过美容口腔学的教学,要 求学生能全面了解美容口腔学的业务范围、 发展趋向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熟 悉有关牙齿、口腔颌面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 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 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 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患者

服务。在美容口腔学的教学中,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阐明局部与整体、功能与形态对立统一的规律;为了增加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教学中还应介绍和讲授一些国内外有关的最新成就,反映现代美容口腔医学的新水平,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美容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教学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0学时,均为理论课。四教材:《美容口腔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刘琪,1版,2004年。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主要介绍国际和国内美容口腔学的发展史(包括我系、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章绪论 1.口腔预防医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 的科学与艺术。 2.三级预防的原则 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的措施等。 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口腔检查,高风险人 群的发现和早期龋齿充填等。 ③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作用及其发展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 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指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二)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及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检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二、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 1.概念: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分布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病因假设。 2.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较短时 间内)的情况。 3.纵向研究:疾病监测。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 变化。 4.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检测记录作分析总结。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由果到因) 1.病例-对照研究 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 的疾病。 2.群组研究(准确性高) (三)实验流行病学 1.特点:有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 2.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对象等特点:临床试验(以人体作为对象,以临床为研究 场所)。现场干预(特定现场)。社区干预实验(社区开展的干预性试验)。 三、龋病流行病学 (一)龋病常用指数 1.恒牙龋、失、补指数 “龋”(D)代表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齿。 “失”(M)因龋而丧失的牙齿。 “补”(F)因龋已做填充的牙齿。 2.乳牙龋、失、补指数 九岁以下儿童丧失不该脱落的乳牙称为龋失。 3.龋均、龋面均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及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及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及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及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及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及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 单元 理论实验 1.绪论1- 2.环境及健康2- 3.生活环境及健康41 4.食物及健康42 5.生产环境及健康41 6.心理社会因素及健康1- 7.初级卫生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1-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重点 1、口腔预防医学定义: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 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延续口腔健康和提高生命质 量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2、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过程,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诊断治疗。三级预防:是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 3、WHO提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中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4、疾病发展史:病理形成前期,病理形成期。 5、爱牙日:九月二十 6、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作用:定义: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展、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为制订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它是流行病学一个分支.作用:①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因素③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④用于疾病监测⑤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和评价 7、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特点:观察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法,理论研究 特点:观察法(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实验法(实验者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理论研究(是对疾病的病因,宿主,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作假设得到反复验证后用数学公式阐明疾病流行规律)。 8、龋病常用指数:恒牙,乳牙龋失补指数,龋均,龋面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 龋均(RCI)=龋失补牙数之和(DMF)/受检人数(dmf) 龋面均=龋、失、补牙面数之和/受检人数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 龋病发病率=新发生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 无龋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龋人数/受检年龄组人数×100% 根龋指数=根面龋数/牙龈退缩牙面数 9、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十二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10、影响龋病流行的的危险因素:地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11、牙周健康指数: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②菌斑指数③牙龈指数④龈沟出血指数⑤社区牙周指数(CPI)⑥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 12、牙周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区别:WHO以十五岁年龄组的少年牙石平均 检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13、牙周病流行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吸烟、营养、系统性疾病。 14、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是在芽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突出表现。 15、Dean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面积来确定损害程度,从每个人的牙裂中找到受损害最严重的两颗牙计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计分,将氟斑牙分为六度即正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 16、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1mg/l为适宜浓度,我国0.6-0.8mg/l 17、龋病四连致病因素:细菌宿主、时间、饮食。 18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属,放线菌属 19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致龋特征:黏附,产酸,耐酸 20无菌斑则无龋而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 21龋斑在临界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脱矿 22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发生的重要因素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 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1.掌握学习的原理: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的特点和规律。 2.了解学校作息制度卫生及教学卫生。 第五章学校体育锻炼卫生 1.掌握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2.了解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五项体育锻炼基本要求。 3.了解体育锻炼的卫生监督。 4.了解游泳卫生。 第六章学校膳食卫生 1.掌握营养对儿童青少年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2.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 3.了解学校膳食管理要求、掌握提高营养水平的途径 第七章学校的疾病预防和急救 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掌握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4.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一)人体解剖学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目的与要求(一)通过课堂讲授,实地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二)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 本大纲供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及护理学专业使用,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将讲授内容分为两个等级。1.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2.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四)教学方式(法)与课时数: 1.本大纲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人体标本与模型示教、尸体解剖、活体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结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录相、图谱等手段进行学习。2.根据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理论考试2学时;学分为3.5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及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学时分配: 7.5学时 骨学学时分配: 4.5学时 掌握: 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和肋骨的分部。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颅的组成和分部。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数目。新生儿颅的特征。颅的主要骨性标志: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枕外隆突、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舌骨等的位置。上肢骨的组成及配布。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 1.人类与环境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生态系和生态平衡。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三)生活环境与健康 1.大气 空气环境及其卫生意义 空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及空气离子等。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二章绪论与口腔流行病学 1、由于牙牙合面存在点隙裂沟,窝沟龋患率较高,以1995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为例,12岁年龄组窝沟龋占龋患的90.35%。 2、标准一致性检验是在正式调查前,为避免检查者偏性而设置的,用Kappa值来计算。Kappa值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 0.4以下可靠度不合格 0.41~0.60可靠度中等 0.61~0.80可靠度优 0.81~1.0完全可靠 3、CPI是社区牙周指数,检查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用于描述牙周状况。DMFT是恒牙龋失补指数,DMFS为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为乳牙龋失补牙面数,它们是龋病常用指数;Dean指数为氟牙症诊断标准。 4、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5~6岁:龋均90%无龋 12岁:龋均(DMFT)不超过1 15岁:至少有5个牙周健康区段,其余CPI记分为1或2 18岁:无因龋病或牙周病而缺失的牙 35~45岁:无牙颌不超过2%;90%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1个区段 65~74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5个区段 5、龋均(DMFT)等级

0.0~1.1很低 1.2~ 2.6低 2.7~4.4中 4.5~6.5高 6.6以上很高 6、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RT)原则为:随机、对照、盲法。受试者的依从性也很重要。 7、根据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观察期限,至少2年,一般为2~3年。 8、1986年我国对120多万围产儿的调查,男婴唇腭裂发生率为0.2%,女婴发生率为0.16%。 9、横断面研究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点上(较短时间)的情况;历史常规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作分析或总结;病例对照研究是了解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的暴露情况,从病例开始以追溯办法寻找疾病的原因,在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群组研究是在疾病出现以前分组,追踪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疾病,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10、信息偏倚有三个方面:(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 11、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 12、龋均=龋、失、补牙之和/受检人数龋面均=龋、失、补牙面之和/受检人数 13、记分标准: 0=龈上、龈下无牙石

预防医学教学教材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健康的新概念,三级预防内容。 熟悉第一次,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重点防治内容和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 1. 预防医学定义 2. 预防医学的发展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防治,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病防治。 3.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 4. 健康与疾病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5. 公共卫生措施预防性卫生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卫生服务和研究。 6. 三级预防的内容,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 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医学专业的关系。 2. 第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 3. 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 我国的卫生方针是什么? 5. 新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 6. 三级预防的内容与临床医师的关系。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目的要求】 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作用。 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制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及消除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保证人类健康生存重要性的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内容】 1. 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 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转。 3.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 4. 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 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常见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3. 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 4.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何防制环境污染? 5. 什么叫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富集、生物转化? 6. 何谓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7. 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8. 环境污染可引起哪些疾病? 第三章化学因素与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