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合集下载

常见压铸件缺陷解决方法

常见压铸件缺陷解决方法

常见压铸件缺陷解决方法
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零件生产方法,其中常见的缺陷包括气孔、气泡、冷隔、热裂、热蚀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压铸件缺陷的解决方法。

1.气孔:气孔是压铸件常见的缺陷,主要由于铸件内部的空气未能完
全排出导致。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铸件设计中的浇口和通气孔,增加浇注压
力和速度,增加模具的散热能力,增加浇注温度,减小合金的含气量等。

2.气泡:气泡是指由铸件中的气体引起的表面或内部的空洞。

解决方
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提高浇注速度和压力,使用合适的合金成分,减小
金属液中的气体含量等。

3.冷隔:冷隔是铸件中金属流动不畅导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局部充
填不良或填充不均匀。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增加浇注温度和压力,增加金属液的流动性,提高模具的加热温度等。

4.热裂:热裂是因为压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强
度而导致的裂纹。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采
用合适的冷却方式,控制模具的冷却速率等。

5.热蚀:热蚀是因为金属在高温下与模具相互反应而导致的表面缺陷。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和压力,增加模具涂层的
抗热蚀性能,减小模具与铸件的接触面积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缺陷,压铸件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尺寸偏差、变形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模具结构,调整压铸工艺参数,控制压铸机的力和速度,使用合适的合金材料等。

总的来说,解决压铸件缺陷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模具设计、工艺参数等多个因素,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来提高铸件的质量。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1、尖角缺陷:表现为在压铸件的边缘和表面出现尖利的角,其
原因是模具的固定不牢,模具合模前没有铂精加光等操作,模具和表
面间的空隙较大,导致铸件连续流和溅射的金属物料的冷凝无法完全
填充到模具内。

解决办法是在压铸件的模具制作中要注意模具的固定,还要在合模前进行铂精加光,使模具缝隙尽量控制在最小。

2、翘曲缺陷:表现为铸件胚体过大或模具设计不当,导致部分
孔表面被填充的金属物料过度凝固后发生变形。

解决办法是提高铸件
的成型质量,在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做到模具中高低正常,同时要增加
相应的引流装置,降低铸件表面在压铸过程中的温度,减少物料凝固
时间。

3、凹槽缺陷:表现为压铸件内壁或内孔出现浅深不均、粗糙凹槽,一般出现在内壁与模穴孔面间,其原因是模具合模时并未完全排
除空气,另外铸件内孔口位、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过大,空气中的熔
融物料的细沙子难以充分清除也会导致此缺陷的产生。

解决办法是采
取真空压铸成型,即采用真空室和真空阀将空气真空,以消除空气;
另外应改变合模方式和模具设计,减少内孔口位与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

常见压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

常见压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

常见压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常见的压铸件缺陷包括疏松、气孔、烧结、裂纹、砂眼等。

下面将对这些缺陷进行逐一解释,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疏松:疏松是由于熔融金属凝固时形成的气体或未熔化的固体杂质在压铸件内部形成气孔而导致的。

疏松不仅会降低压铸件的强度和硬度,还会引起气门席位不密封、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选择冷料铸造工艺、提高铸型制备技术、优化压铸工艺参数等。

2.气孔:气孔是由于熔金属在充型过程中,未排出液态金属中的气体而形成的。

气孔通常呈现为孔洞状,会严重影响压铸件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

解决方法包括改善金属液的质量、提高模具排气性能、优化压铸工艺参数、采用真空压铸等。

3.烧结:烧结是指在压铸过程中,由于金属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模具接触过久而发生的表面热蚀伤。

烧结会引起表面孔洞、氧化和金属元素丢失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使用合适的模具材料、降低模具温度、缩短冷却时间等。

4.裂纹:压铸件中的裂纹可以是细小的微裂纹,也可以是较大的结构性裂纹。

裂纹会导致压铸件的破坏、漏气和泄漏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浇注系统的冷却时间、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刚度、优化压铸工艺参数等。

5.砂眼:砂眼是因为铸件表面存在颗粒状材料,如砂粒等而形成的凹陷或凸起。

砂眼会影响压铸件的美观性和表面质量。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型腔冷却系统、提高浇注系统的冷却时间、改善铸型制备工艺等。

总的来说,要解决常见的压铸件缺陷,需要从改善熔融金属的质量、优化模具设计和制备工艺、调整压铸工艺参数等多个方面入手。

此外,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如金相分析、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对压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缺陷。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 (完整版)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 (完整版)

产生原因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1、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2、合金成分不符合标准,流动性差;3、金属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4、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5、填充速度低或排气不良;6、压射比压偏低。

1、产品发黑,伴有流痕。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2、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3、烫模件看铝液流向,金属液碰撞产生冷隔出现一般为涡旋状,伴有流痕。

改进浇注系统,改善内浇口的填充方向。

另外可在铸件边缘开设集渣包以改善填充条件;4、伴有远端压不实。

更改浇口位置和截面积,改善排溢条件,增大溢流量;5、产品发暗,经常伴有表面气泡。

提高压射速度,6、铸件整体压不实。

提高比压(尽量不采用)。

缺陷1 ---- 冷隔缺陷现象: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呈不规则的线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

其他名称:冷接(对接)缺陷2 ---- 擦伤其他名称:拉伤、拉痕、粘模伤痕缺陷现象: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甚至产生裂纹。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型芯、型壁的铸造斜度太小或出现倒斜度; 2、型芯、型壁有压痕; 3、合金粘附模具;4、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5、型壁表面粗糙;6、涂料常喷涂不到;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于0.6%; 8、合金浇注温度高或模具温度太高;9、浇注系统不正确, 直接冲击型壁或型芯 ; 10、填充速度太高;11、型腔表面未氮化。

1、产品一般拉出亮痕,不起毛。

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2、产生拉毛甚至拉裂。

打光压痕、更换型芯或焊补型壁; 3、拉伤起毛。

抛光模具; 4、单边大面积拉伤,顶出时有异声修正模具结构; 5、拉伤为细条状,多条。

打磨抛光表面; 6、模具表面过热,均匀粘铝。

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7、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

适当增加含铁量至0.6~0.8%;8、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尤其是内浇口附近。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原因与解决方法分析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原因与解决方法分析
11
浇不到
由于金属液未完全充满型腔而产生的铸件缺肉。
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不要断流和防止跑火。
壁间连接处尽量减小热节,尽量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4
渣气孔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
提高铁液温度。降低熔渣粘性。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增大铸件内圆角。
5
砂眼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
严格控制型砂性能和造型操作,合型前注意打扫型腔。
6
热裂
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减少砂粒间隙。适当降低金属的浇注温度。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
9
夹砂
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物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
严格控制型砂、芯砂性能。改善浇注系统,使金属液流动平稳。大平面铸件要倾斜浇注。
10
冷隔
在铸件上有一种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界边缘是圆滑的。
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改善浇注系统。浇注时不断流。
2
缩孔
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壁厚小且均匀的铸件要采用同时凝固,壁厚大且不均匀的铸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顺序凝固,合理放置冒口的冷铁。
3
缩松
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冷隔
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接处是圆滑的
①浇注温度太低,合金流动性差;②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有断流;③浇注系统位置开设不当或内浇道横截面积太小;④铸件壁太薄;⑤直浇道(含浇口杯)高度不够;⑥浇注时金属量不够,型腔未充满

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2. 提高压射比压,缩短填充时间 3.提高压射速度,同时加大内浇口截面 积 4.改善排气、填充条件
5.填充速度低
5.正确选用合金,提高合金流动性
6.压射比压低
1.不合适的脱模剂
2. 脱模剂用量过多,局部堆积
1.更换优质脱模剂
7
变色、斑点
铸件表面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及斑点
3.含有石墨的润滑剂中的石墨落入铸 件表层
阻,尖角位形成应力
6.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
7. 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1.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 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 量;或在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 高硅含量 2.改变铸件结构,加大圆角,加大出模 斜度,减少壁厚差 3.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 匀 4.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 5.提高模温,模温要稳定
1.锁模力不够
1.检查合模力和增压情况,调整压铸工
2.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峰过 艺参数
11
毛刺飞边
压铸件在分型面边缘上出现金 高
属薄片
3.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2. 清洁型腔及分型面 3.修整模具
4.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4.最好是采用闭合压射结束时间控制系
5. 镶块、滑块磨损与分型面不平齐 统,可实现无飞边压铸
金属液与模具产生焊合、粘附 致合金液产生粘附
4.调整合金含铁量
而拉伤,以致铸件表面多肉或 5.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
缺肉
6. 铝合金成分铁含量低于
5.控制合适的浇注温度,控制模温 6.修改内浇口,避免直冲型芯型壁或
7.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对型芯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气泡
1.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
卷气,压射速度过高

铸造缺陷及其对策

铸造缺陷及其对策
案例描述
某铸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具表面存在油污和杂质,导 致金属液中混入杂质,最终在铸件表面形成明显的夹渣。
解决方案
保持模具表面干净整洁,避免油污和杂质混入金属液;采 用过滤网或过滤器等措施,去除金属液中的杂质。
裂纹案例
裂纹
在铸造过程中,由于铸件结构不合理、模具温度不均匀或金属液冷 却过快等原因,导致铸件中产生裂纹。
夹渣
总结词
夹渣是由于铸造过程中熔渣混入金属液中,在铸件凝固时未能及时浮出而形成的 夹杂物。
详细描述
夹渣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块状或颗粒状,大小不一,对铸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 命有一定影响。夹渣的形成与金属液的净化程度、浇注系统和模具的设计等因素 有关。
裂纹
总结词
裂纹是铸造过程中由于金属液的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缝隙,通 常表现为细长的线性缺陷。
加强生产过程监控
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3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 识。
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引进现代化铸造设备
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铸造设备,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推行精益生产管理
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生产流程, 降低生产成本。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05
铸造缺陷的修复与处理
焊接修复
总结词
焊接修复是一种常见的铸造缺陷修复方法,适用于修复裂纹、断裂等缺陷。
详细描述
焊接修复通过将焊料熔化填充铸造缺陷,冷却后形成坚固的连接,实现对铸造缺陷的修复。焊接修复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等优点,但需注意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热影响区和焊接应力,可能导 致新的缺陷或变形。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改进措施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改进措施

渗漏
水、
合金选择不当
提高比压 改进浇注系统 选用良好合金
排气不良
改进排气系统
二十四、 化学成分 不符合要

经化学分析,铸件合 金不符要求或杂质太

配料不正确 原材料及回炉料未加分析即行投入使用
炉料应经化学分析后才能配用
炉料应严格管理,新旧料要按一定比例 配用 严格遵守熔炼工艺,熔炼工具应刷涂料
编制:
涂料不纯或用量过多 涂料中石墨含量过多
充型过程中由于模具 填充时金属分散成密集液滴,高速撞击
十四、麻 面
温度或合金液温度过 低,在近似于欠压条 件下铸件表面形成的
型壁
细小麻点状分布区域 内浇口厚度偏小
涂料使用应薄而均匀,不能堆积,要用 压缩空气吹散
减少涂料中的石墨含量或选用无石墨水 基涂料
正确设计浇注系统,避免金属液产生喷 溅,改善排气条件,避免液流卷入过多 气体,降低内浇口速度并提高模具温度
合金收缩率大 内浇口截面积太小
比压偏低
模具温度过高
合理设计浇注系统,避免合金液直接冲 击型芯、型壁,适当降低填充速度
修正模具
打光表面,保证粗糙度符合要求 涂料使用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适当增加含铁量至0.8-1%
改善铸件结构,使壁厚稍为均匀,厚薄 相差较大的连接处应逐步缓和过渡,消 队热节
选择收缩率较小的合金
合金液过热或保温时间过长
合金不宜过热,避免合金长时间保温
二十二、 碎性
铸件基本金属粒过于 粗大或细小,使铸件
易断裂或碰碎
激烈过冷,结晶过细 铝合金中杂质锌、铁等含量太多
铝合金中含铜量超出规定范围
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浇注温度
严格控制合金化学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铸件常见缺陷、修补及检验
一、常见缺陷
1.缺陷的分类
铸件常见缺陷分为孔眼、裂纹、表面缺陷、形状及尺寸和重量不合格、成份及组织和性能不合格五大类。

(注:主要介绍铸钢件容易造成裂纹的缺陷)
孔眼类缺陷
孔眼类缺陷包括气孔、缩孔、缩松、渣眼、砂眼、铁豆。

1.1.1气孔:别名气眼,气泡、由气体原因造成的孔洞。

铸件气孔的特征是:一般是园形或不规则的孔眼,孔眼内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带一层旧暗色。

(如照片)
气孔
照片1
产生的原因是:来源于气体,炉料潮湿或绣蚀、表面不干净、炉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炉体及浇包等修后未烘干、型腔内的气体、浇注系统不当,浇铸时卷入气体、铸型或泥芯透气性差等。

1.1.2缩孔
缩孔别名缩眼,由收缩造成的孔洞。

缩孔的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液体及凝固期间产生收缩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浇铸系统不适当,冷铁的大小、数量、位置不符实际、铁水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如含磷过高等。

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1.3缩松
缩松别名疏松、针孔蜂窝、由收缩耐造成的小而多的孔洞。

缩松的特征是:微小而不连贯的孔,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明显的网状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如照片2)
缩松
照片2
产生的原因同以上缩孔。

1.1.4渣眼
渣眼别名夹渣、包渣、脏眼、铁水温度不高、浇注挡渣不当造成。

渣眼的特征是: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里面全部或局部充塞着渣。

(如照片3)
渣眼
照片3
产生的原因是:铁水纯净度差、除渣不净、浇注时挡渣不好,浇注系统挡渣作用差、浇注时浇口未充满或断流。

1.1.5砂眼
砂眼是夹着砂子的砂眼。

砂眼的特征是:孔眼不规则,孔眼内充塞着型砂或芯砂。

产生的原因是:合箱时型砂损坏脱落,型腔内的散砂或砂块未清除干净、型砂紧实度差、浇注时冲坏型芯、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型芯表面涂料不好等。

1.1.6铁豆
铁豆是夹着铁珠的孔眼、别名铁珠、豆眼、铁豆砂眼等。

铁豆的特征是:孔眼比较规则、孔眼内包含着金属小珠、常发生在铸铁件上。

裂纹类缺陷
裂纹类缺陷包括:热裂、温裂、冷裂。

1.2.1热裂
热裂是在较高温度下产生的,常发生在凝固温度附近。

热裂的特征是: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呈弯曲形,开裂处表面氧化。

(如照片4)
热裂
缩松
照片4
产生的原因是:铁中含硫量过高或杂质过多、砂型的退让性能差、浇注温度控制不当、铸件壁簿厚转接处过渡剧烈、浇口、冷铁、收缩筋、排气孔的尺寸和位置不当等。

1.2.2温裂
温裂又称热处理裂纹由切割、焊接或热处理不当引起。

温裂的特征是: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开裂处金属表面氧化。

1.2.3冷裂
冷裂是铸件在较低温度下产生的裂纹。

冷裂的特征是: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呈直线形,开裂处表面未氧化。

产生的原因是:铸件结构不合理,厚簿不均、砂型或泥芯退让性能差、铸件各部分冷却不一致,合金自身应力倾向大。

表面类缺陷
表面类缺陷包括粘砂、结疤、夹砂、冷隔。

我们主要针对会造成铸件裂的冷隔做一介绍:
冷隔又称对火、接火等
冷隔的特征是:在制件表面有不规则的明显下陷线形纹路(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形状细小而狭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

从冷隔的特征看,它容易造成母体裂的危害。

冷隔造成的裂纹,不会马上出现,它是在运用时,在承载受冲击作用下产生疲劳裂。

(如照片5)
冷隔
照片5
产生的原因是:多浇包多点同时浇注,使两股金属流对接,但未完全熔合而又无夹杂存在其间,两层金属结合极弱;浇注温度太低、浇注速度过慢、浇注时间太长合金性能流动性差,碳、硅太低,硫量较高。

或多浇包顺序浇注,前后两包断流时间太长;铸件截面薄而长,铁水流不利,浇铸断流、砂型跑火、一次性浇注铁水不足、而补浇又不及时等。

尺寸形状和重量不合格类缺陷
尺寸形状和重量不合格类缺陷包括:多肉、浇不足、落砂、抬箱、偏芯、变形、错箱、损伤、形状、尺寸和重量不符等。

成分组织及性能不合格类缺陷
成分组织及性能不合格类缺陷包括化学成份不合格、金相不合格、偏析、过硬、物理力学性能不合格。

二、缺陷的处理
铸件缺陷处理较为关键,尤其在处理裂纹时,处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引发新的裂纹。

因此我必须关注细节,严格执行工艺,确保质量。

1.铸钢件缺陷修补的原则:
缺陷的修补必须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修补依据应按相关标准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如所存在缺陷是否充许修补,及修补相关的技术要求。

参照标准:
TB1583-96机车车辆铸钢件补焊技术条件
TB1464-91铁道机车车辆用碳钢铸件通用技术条件
TB456-84车钩钩尾框技术条件
TB1400-91内燃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
2.铸钢件裂纹的处理方法
焊补是铸钢件的基本生产工序之一。

铸钢件上的铸造缺陷几乎都可以用焊补法修复。

电弧焊被广泛采用。

(1)铸钢的焊接性:铸钢的含碳量对焊接性影响极大,合金元素的影响亦相当复杂。

碳钢或低合金钢的焊接性通常用碳当量CE估计,近似计算公式颇多,大同小异。

(2)焊补要点:为了保证焊补品质(质量),应认真清理缺陷处的粘砂、氧化皮、夹杂物等;开出坡口;并根据钢的焊接性做好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打止裂孔及裂纹的消除
裂纹的消除可采用电弧气刨或角型砂轮打磨、风铣刀消磨的冷消除法。

建议重要件的裂纹消除尽量采用冷消除,尽可能的减少受热。

浅表性裂纹可不做止裂孔,裂的深度、宽度较大必须处理前在裂纹的终端10mm以内,预制5~8mm的止裂孔,防止裂纹的延伸。

预制坡口和间隙
我们在处理厂修车、构架拐壁座、轴箱拉杆座、旁承座等的裂纹时,焊缝要求焊透。

一般采用60度V型坡口,预留2mm间隙。

对于重要部位,裂纹较严重的T形接头或角接接头,建议对立板开30度V型坡口,这样才能保证熔合质量。

焊前准备处理
焊补铸钢件所用焊条应使熔敷金属的化学成份、机械性能与母材相当。

处理裂纹我们建议采用碱性焊条,提高抗裂性和韧性。

焊前要求对焊条预热200-250℃,使用温度不底于150℃。

环境温度不低于5度。

要求对坡口表面及施焊表面20mm区域内砂轮打磨。

坡口表面不充许存在2mm以上沟槽,金属表面无油污、氧化物、铁锈见金属光泽。

建议在施焊前对铸钢件母体进行预热。

最好采用整体预热,如不能整体预热时,可采用局部预热。

局部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至少各取焊缝处截面厚三倍的宽度。

各种牌号铸钢件的预热温度、焊后保温措施、焊后去除应力的热处理参照表1
表1
一些常用铸钢的焊接性
焊接过程
焊接操者须经平焊考试合格,具备焊工资质的人员操作。

在施焊时应该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

焊接引弧时,应防止电弧击伤铸件表面,禁止在非焊接区域引弧打火。

施焊部位应避免人为吹风与穿堂风。

对接焊缝不能一次填充过多,采用多层焊,不得少于三层。

第一层焊缝采用较小直径的焊条施焊,以较小的熔合比,防止产生热裂纹。

每焊完一层后,应彻底清除熔渣(发现裂纹及缺陷应清除)后,再焊下一层。

施焊中应保持焊缝层间不低于预热温度。

较长焊缝大于200mm的焊接,应采用分段法。

每层的起弧和收弧位要错开不少于20mm。

尽量避开死角位及终端起弧或收弧。

1.铸铁件的焊补
铸铁件上的气孔、砂眼、夹渣、裂纹、渗漏等缺陷,若不超过焊补的允许范围,可以进焊补修复。

但是,铸铁的焊接性能差,焊后常出现气孔、变形,易断裂,难加工,因此焊补铸铁时,应非常慎重。

(1)焊补方法:铸铁的焊补方法通常按工件的预热温度分类
(2)焊前不预热或仅预热到250℃以下,称为冷焊;焊前预热到250~450℃,称为半热焊;焊前预热到500~700℃,称为热焊。

铸铁常用焊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见表2.
(3)铸铁的焊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表2
2焊条的选用焊补铸铁缺陷应根据母材选用适当焊条,见表3。

表3根据铸铁材质选用焊条(日本焊接协会)
注:日本JISZ3252铸铁焊条(下列成分是焊缝金属成分%):
表4铸铝件常用焊补方法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