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

合集下载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上的意义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上的意义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上的意义信息由:xx空压机(http:润滑油的质量指标主要有黏度、闪点、凝固点、酸值、水分、机杂、水溶性酸和碱、残碳、灰分、腐蚀、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抗乳化度等。

1.黏度的使用意义黏度是润滑油的首要指标,是大多数油品划分牌号的主要依据。

黏度也是在机械设备润滑中选用油品的主要考虑因数和掺合、代用油料的主要指标。

2.闪点的使用意义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在高温下的安全性,它是安全生产、贮存、运输、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

闪点是区别易燃与可燃品的主要依据。

闪点<45℃为易燃品,闪点>45℃可燃品。

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含轻质油品量多少,即挥发性大小,闪点低易挥发,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3.凝固点的使用意义凝固点表示油品的低温流动性,特别是在低温下工作的机械及冷冻设(特种润滑油脂生产厂家深圳合诚)备。

凝固点对发动机润滑来说,凝固点高低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关系到发动机的磨损和燃料的消耗。

4.酸值的使用意义酸值表示油的精制程度和精制时残留油中酸的多少。

酸值过高,对机械设备造成腐蚀。

酸值大小可以判定油品中有机酸的含量和油品的废旧程度,酸值大说明氧化分解严重,需要更换。

5.机械杂质的使用意义机械杂质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

机械杂质可破坏油膜,增加磨损,堵塞油路及过滤器。

变压器油中的机械杂质则会降低油的绝缘性。

6.水分使用意义水能使油品变质,增加腐蚀性。

水分汽化后形成气泡,产生气阻,中断供油。

变压器油中若有水分可降低绝缘性。

水分对含添加剂的油品会使其分解沉淀。

冷冻机油含水分则会结冰堵塞油路。

7.残碳使用意义残碳含量高,会加速机件磨损及堵塞油路系统。

如空压机油含碳量高,易在空压机汽缸中涨圈上形成积碳过多,增加摩擦、磨损,使温度急剧增高,当达到—定程度时可引起爆炸。

8.灰分的使用意义灰分主要是用来评定润滑油、燃料油的质量指标。

灰分大可形成积碳和结焦增加机件磨损。

灰分越高,残碳值亦高。

润滑油主要质量指标定义

润滑油主要质量指标定义

润滑油主要质量指标定义1.粘度:粘度是润滑液体的内摩擦阻力,也就是当液体在外力的影响下移动时在液体分子间所发生的内摩擦。

粘度可以用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表示动力粘度:液体中有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和相距1厘米的两层液体,当其中一层液体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与另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

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液体密度的比值条件粘度:用各种粘度计所测得的粘度,以条件单位表示,如用恩氏粘度计测得的恩氏粘度动力粘度的单位为:Pa·s 或MPa·s·运动粘度的单位为:平方米每秒或平方厘米每秒,条件粘度的单位为:平方厘米每秒。

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不能流入配合间隙很小的两摩擦面之间;粘度大,承压大,润滑油不易从摩擦面挤出来而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

因此,它对机械润滑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选择或掺配润滑油时,粘度是主要依据之一2.粘度指数(粘度比):表示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能,通常用50摄氏度粘度和100摄氏度粘度的比值来判断粘温性的好坏。

一般希望粘度指数大一些,即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粘度变化小些,使摩擦表面之间具有稳定状态。

(粘温曲线越平稳越好)3.凝点(傾点):将润滑油放在试管中冷却,把试管倾斜45度,管中油面经过1分钟后,润滑油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表示润滑油耐低温的性能,在低温情况下工作的机械应选用低凝点润滑油。

4.密度和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内油品的质量称为油品的密度。

一定体积的油品在某温度时的质量m与同体积纯水在某温度时的质量m之比称为相对密度(比重)。

计算油品的重量说明产品的纯度,判别油品的组成及质量均需密度指标。

5.酸值:中和1克润滑油中的有机酸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称为酸值。

在润滑油贮存及使用中,可以用酸值指标变化情况来判断油品的氧化变质情况。

6.闪点:润滑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蒸发成气体,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焰就开始燃烧闪光,此时的温度称闪点。

通常作为润滑油的一个安全指标。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之欧阳科创编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之欧阳科创编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1、粘度黏度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

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是指黏度的大小。

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也因此,工业润滑油以黏度值作为润滑油的号数(ISO黏度级别)。

例如,ISO黏度级别VG 46 就是40℃的运动黏度值为46±10%。

黏度的测量方法是∶在规定温度下,规定量的油流经一个细管的时间来衡量。

(如左图)。

测量用的玻璃管和被测油置于恒温的水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玻璃管上有刻度,乘上时间,便可得出黏度,单位是mm2/s。

2、粘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温度则是影响黏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

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黏度也随著变化,温度升高则黏度变小,温度降低则黏度变大。

为了使机器得到良好的润滑,就需要润滑油在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合适的黏度。

因此,我们希望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就是所谓的黏温性能。

通常,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谓之黏温性能好;反之,则谓之黏温性能差。

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与其组成有关,由不同原油或不同馏份或不同精制工艺制得的润滑油之黏温性能会不相同,一般环烷基油的黏温性能差,石蜡基油的黏温性能好,而加氢裂化油的黏温性能更好。

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

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

黏度指数是用黏温性能较好(VI=100)和黏温性能较差(VI=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及100℃的黏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

黏度指数最简便、快捷的求取方法是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与100℃运动黏度从《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表》(GB/T2541-88)中求取。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


5)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水分小于0.03%, 认为是痕迹。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使润滑油油膜强度降低;产生泡沫使油品乳 化;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添加剂分解产生沉渣;降低绝缘 性能。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6)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这些杂质大部分是 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 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杂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动力粘度(η):是油品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内摩擦力量度,单位泊(P), 常用厘泊(cP)。
运动粘度(ν):是油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内摩擦力的量度,是动力粘度与 密度之比,单位斯(St),常用厘斯(cSt)。
条件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
粘度指数:是控制润滑油粘度性能的指标。越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酸值分强酸值和 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 指"总酸值(TAN)"。 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碱值亦分强碱值 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 指"总碱值(TBN)"。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说的"中 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2)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倾点是在规定的冷 却条件下油品能维持流动的最低温度。一般倾点比凝点高1-3℃,凝点比启动温度低 10℃左右,倾点更能代表低温流动性。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满意答案相关答案运动黏度,闪点,倾点,针入度,从这些数据上判定邮品的api质量等级和sae 黏度等级。

一般润滑油外包装上会标示,比如API SM SAE5w40,就表示该油品质量级别是sm,黏度等级是5w302010-1-16 16:49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粘度、粘度指数、倾点和凝点、闪点和燃点、灰分、残炭值。

1、粘度粘度就是在一定温度下润滑油流动的速度,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国际上采用40℃和100℃时的粘度作为标准。

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

2、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3、倾点和凝点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均以℃表示。

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4、闪点润滑油的闪点是润滑油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润滑油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润滑油,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差,润滑油挥发性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重质润滑油的闪点如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入事故。

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产品的安全性是根据其闪点的高低而分类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闪点在45℃以上的产品为可燃品。

5、燃点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

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6、润滑油的灰分润滑油的灰分,是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

润滑油的灰分主要是由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所组成。

润滑油性能指标

润滑油性能指标

润滑油性能指标((1)黏度:黏度大,要增加压缩机的功耗,黏度过小,则摩擦面之间不能形成必要的油膜,会加快磨损。

小型压缩机通常使用18号冷冻机油。

(2)浊点:润滑油中都含有微量石蜡。

当温度降低时,石蜡要从油中析出,使油变得混浊,开始析出石蜡的温度称为浊点。

析出的石蜡会沉积在毛细管内辟或膨胀阀节流孔处,使制冷剂流量变小,而影响制冷性能。

电冰箱压缩机使用的润滑油浊点应不高于-28℃。

(3)凝固点:润滑油的流动性随着温度降低而下降,在试验条件下冷却到停止流动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凝固点太高,会堵塞毛细管或膨胀阀,也会凝结在蒸发器内,影响传热效率。

对于冷藏、冷冻设备使用的机组,润滑油的凝固点应不高于40℃。

对于低温箱应选择凝固点低于其蒸发温度的润滑。

(4)闪点:加热润滑油,直到产生的油蒸气与明火接触能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标为闪点。

闪点越高,质量越好,冷冻机通常要求润滑油的闪点不低于160℃。

(5)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要与制冷系统中残留的微量空气、水分相接触,在较高的排气温度下,会产生氧化聚合反应。

润滑油氧化后生成有机酸,对金属和绝缘材料产生腐蚀作用,并产生阀门结炭、零件镀铜等现象。

轻者影响使用寿命,重者可能烧毁电动机,因此,要求润滑油要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以润滑油氧化后生成的沉淀物多少和氧化后的酸值来表示。

(6)击穿电压:是对润滑油电绝缘性能的要求,这对封闭式压缩机至关重要。

一般要求在保持2.5mm间隙的一对电极上施加电压25kV不致产生击穿现象。

(7)水分、机械杂质和溶胶:润滑油含水不大于15mg/kg。

但经过严格脱水的润滑油,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每1kg润滑油可从空气中吸收10g的水分,因此,在储运和使用过程,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与空气接触。

机械杂质会加剧摩擦副的磨损,润滑油中应无机械杂质。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1、泡沫特性: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泡沫的稳定性。

2、酸值:中和1克油品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被称为酸值,用mgKOH/g 表示。

3、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 表示。

20℃时的密度ρ20 被规定为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

4、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以mm2/s 表示。

5、粘度指数: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粘温性能。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小,反之亦然。

6、蒸发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蒸发而损失的量,用百分数表示。

蒸发损失越大,实际应用中油耗就越大。

7、氧化安定性:油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使用而引起油品的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检测指标

润滑油检测指标

润滑油检测指标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润滑材料,它能够减少机械运动部件的摩擦和磨损,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润滑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寿命,因此润滑油检测指标成为了评价润滑油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润滑油检测指标。

1. 黏度黏度是润滑油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润滑油的流动性和粘附性。

黏度过高会导致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无法充分润滑,造成摩擦增大和能量损失;而黏度过低则会导致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无法形成足够的润滑膜,无法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

因此,润滑油的黏度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2. 温度指标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会受到高温和低温的影响,因此润滑油的温度指标也是润滑油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温下,润滑油会发生氧化和分解,失去润滑性能;低温下,润滑油的流动性会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润滑效果。

因此,润滑油的温度指标应能够满足机械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低温流动性能。

3. 抗氧化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会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氧化的影响。

氧化会使润滑油产生沉淀物和酸性物质,导致润滑油的性能下降,甚至对机械设备产生腐蚀。

因此,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氧化性能好的润滑油能够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 清净分散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不仅要起到润滑作用,还要具备清洁作用。

清净分散性能是指润滑油对机械设备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分散和清除能力。

清净分散性能好的润滑油能够有效防止机械设备的积碳和沉淀物的产生,保持机械设备的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5. 极压抗磨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极压抗磨性能,以保护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副和机械零件。

极压抗磨性能好的润滑油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损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6. 氧化安定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长期使用会产生氧化反应,使润滑油发生变质和降解。

氧化安定性能是指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1、粘度黏度就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就是表示油品油性与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

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就是指黏度的大小。

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就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也因此,工业润滑油以黏度值作为润滑油的号数(ISO黏度级别)。

例如,ISO黏度级别VG 46 就就是40℃的运动黏度值为46±10%。

黏度的测量方法就是∶在规定温度下,规定量的油流经一个细管的时间来衡量。

(如左图)。

测量用的玻璃管与被测油置于恒温的水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玻璃管上有刻度,乘上时间,便可得出黏度,单位就是mm2/s。

2、粘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温度则就是影响黏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

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黏度也随著变化,温度升高则黏度变小,温度降低则黏度变大。

为了使机器得到良好的润滑,就需要润滑油在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合适的黏度。

因此,我们希望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就就是所谓的黏温性能。

通常,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谓之黏温性能好;反之,则谓之黏温性能差。

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与其组成有关,由不同原油或不同馏份或不同精制工艺制得的润滑油之黏温性能会不相同,一般环烷基油的黏温性能差,石蜡基油的黏温性能好,而加氢裂化油的黏温性能更好。

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就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

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

黏度指数就是用黏温性能较好(VI=100)与黏温性能较差(VI=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及100℃的黏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

黏度指数最简便、快捷的求取方法就是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与100℃运动黏度从《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表》(GB/T2541-88)中求取。

需要说明的就是,黏度指数也不就是一个完美的表示油品黏温特性的参数。

例如它只能表示润滑油从40℃到100℃之间黏温曲线的平缓度,不一定能说明实用上极为重要的40℃以下、100℃以上的黏温特性。

3、倾点与凝点倾点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凝点就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均以℃表示。

倾点或凝点就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4、闪点润滑油的闪点就是润滑油的贮存、运输与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就是润滑油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润滑油,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差,润滑油挥发性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重质润滑油的闪点如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入事故。

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产品的安全性就是根据其闪点的高低而分类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闪点在45℃以上的产品为可燃品。

将油品加热使温度升高,其中的一些成分蒸发或分解便会产生可燃性蒸气,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可燃性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并与火焰接触时会发生瞬间闪火,这个温度叫,闪点的单位就是℃。

根据测定方法与仪器的不同,闪点可分为开口闪点(GB/T267-88法)与闭口闪点(GB/T261-83法)。

通常,开口闪点用于测定重质润滑油或者深色石油产品的闪点,闭口闪点用于测定蒸发性较大的燃料与轻质润滑油(一般闪点在150℃以下)的闪点。

闪点就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份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馏份越重,蒸发性越小,闪点也越高。

闪点又就是表示石油产品著火危险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根据闪点划分∶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

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油品受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黏度相同的情况下,油品的闪点越高越好。

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与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油品的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30℃才可保证安全。

5、燃点燃点又叫着火点,就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

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与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与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6、润滑油的灰分润滑油的灰分,就是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

润滑油的灰分主要就是由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与金属氧化物所组成。

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的灰分较高。

润滑油中灰分的存在,使润滑油在使用中积碳增加,润滑油的灰分过高时,将造成机械零件的磨损。

7、残炭值润滑油中的沥青质,胶质及多环芳烃的叠合物就是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

因此残炭就是油品中胶状物质与不稳定化合物的间接指标。

残炭越大,油品中不稳定的烃类与胶状物质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根据残炭的大小,可大致判定油品在压缩机中结炭的倾向。

对于润滑油料来讲,残炭值可间接表示润滑油的精制程度,精制程度越深的润滑油,残炭值就越小。

8、防锈蚀性:润滑油延缓金属部件生锈的能力称防锈性。

常用的锈蚀测定法就是GB/T11143-89。

该方法就是将一支标准钢棒浸入300ml试油中,并加入30ml(A)蒸馏水或(B)人工海水,在66℃的条件下,以1000r/min的搅拌使油乳化、经过24h后把钢棒取出冲洗,晾乾后观察,用目测评定试棒的生锈程度,分为无锈、轻锈、中锈、重锈四级。

水与氧的存在就是生锈不可缺少的条件。

汽车齿轮中,由于空气中湿气在齿轮箱中冷凝而有水存在。

工业润滑装置如齿轮装置、液压系统与透平装置等由于使用环境的关系,也不可避免地有水的侵入。

其次,油中酸性物质的存在也会促进锈蚀。

为了提高油品的防锈性能,常常加入一些极性有机物,即防锈剂。

9、抗腐蚀性:油品的抗腐蚀性测定采用油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紫铜片腐蚀的程度来评价润滑油的抗腐蚀性。

常用的GB/T5096试验,就是在试油中放入铜片,在恒定的温度下(按使用要求,如100℃、12l℃) 浸泡3小时,取出铜片,与腐蚀标准色板颜色进行对比来确定润滑油的腐蚀等级。

下图就是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制定的腐蚀标准色板。

腐蚀等级分为1、2、3、4级,每一级别又作a、b、c┅┅分级。

润滑油的腐蚀主要就是由于油中的某些酸性物质、氧化产物与金属反应的关系。

对于某些含有活性硫极压添加剂的油品来说,铜腐蚀在某些程度上反映硫化物的活性,这可以通过加入防腐蚀添加剂来抑制。

随著油品品种的发展与品质的提高,绝大多数油品中都加入了足够的多效添加剂。

但这些添加剂可能使铜片变色(常常就是一层砖红色的保持薄层),而在实际使用中,却有著很好的防腐蚀性能。

因此对铜片腐蚀试验应全面分析,不能以为腐蚀试验有变色就不合格以至不能用。

10、抗乳化性(分水性)乳化就是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充分分散形成乳状液的现象, 乳化液就是一个两相体系,它就是两种液体混合而非溶解、破乳化则就是从乳状液中把两种液体分离的过程、润滑油的抗乳化性就是指油品遇水不发生乳化, 或虽乳化,但在静置时油能与水迅速分离的性能。

两种液体能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取决于两种液体之间的介面张力。

由于介面张力的存在,两相体系总就是倾向于缩小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即分散相总就是倾向于由小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以减小液滴的总面积,乳化状态也就随之而被破坏。

介面张力越大,这一倾向就越强烈,也就越不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润滑油与水之间的介面张力随润滑油的组成不同而不同。

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以及某些成品油与水之间的介面张力相当大,约为(40~50)×10-5N/cm,因此,不会生成稳定的乳状液。

但就是,如果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不够,其抗乳化性也就较差。

尤其就是当润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时,如清净分散剂、油性剂、极压剂、酸质、沥青质及尘土粒等,它们都就是带有亲油基与亲水基物质,吸附在油水介面上,使油与水之间的介面张力降低,因此容易发生乳化。

液压油、齿轮油、透平油等用于循环系统的润滑油常常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一些冷却水,若抗乳化性不好,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使水不易从油箱底部放出,因此,这类油品一定要有好的抗乳化性。

油品发生乳化,不仅会降低润滑性能、损坏机件,而且易形成油泥。

油品的氧化,酸值的增加,杂质的混入,都会使抗乳化性变差,在使用、保管与贮运过程中亦要避免杂质的混入与污染。

抗乳化性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9、1 GB/T7305-86法(ASTM D 1401法)用于测定粘度不很高的油品的抗乳化性。

在量筒中放入等量(40ml)蒸馏水与试油,在规定的温度(54℃或82℃)恒温,以1500r/min的速度搅拌5min,静置到油水分离,记录量筒内分离的油、水、乳化层体积的毫升数与相应的时间(min)。

以油—水—乳化层的毫升数与油水分离的时间(min)表示抗乳化性,液压油通常要求油-水-乳化层分离到40—37—3ml的时间(即破乳化时间)作为抗乳化性指标,破乳化时间越短,油与水越容易分离开来,则该油品的抗乳化性就越好。

9、2 GB/T8022-87(ASTM D 2711法)对于高粘度的油品(工业齿轮油),试验精度等方面有缺陷。

可采用在一带刻度的专用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试油与蒸馏水在82℃温度下高速搅拌5min,静置5h之后,测定并记录分离出来的“乳化液毫升数”、“油中水的百分数”(用离心法分离)与“游离水的总毫升数” 表示抗乳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