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郭沫若共30页文档
郭沬若ppt课件

PART 03
郭沫若的思想与哲学
REPORTING
郭沫若的民主主义思想
追求民主自由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积极倡导民主 自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言
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反对封建专制
郭沫若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 的批判,认为这种制度限制了人们 的自由和权利。
推崇科学理性
郭沫若认为科学和理性是解决社会 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和理性 的方法才能真正地解决社会问题。
郭沫若倡导新文学,主张文学应该反映时代精神,提出了 “文艺要为革命服务”的口号,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创作优秀作品
在新文化运动中,郭沫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诗歌、 戏剧等文学作品,如《少年中国》、《女神》等,对当时 的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
01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
以深邃的思想和优美 的语言,表达了对宇 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
《北伐》
以革命激情和细腻的 笔触,记录了北伐战 争的历史进程和民众 心声。
《屈原》
以历史题材反映现实 社会,表达了对民族 精神的热爱和对爱国 主义的追求。
《虎符》
以话剧形式展现了战 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 赵的历史故事,具有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 国情感。
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接受马克思主义
郭若在五四时期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解
决中国问题的最好方法。
强调阶级斗争
郭沫若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规律,只有通过阶级斗争
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推崇社会主义
郭沫若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类 幸福的最好制度,只有通过社会 主义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公平
《郭沫若》课件

艺术价值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 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 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 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 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 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 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 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 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郭沫若
图尔荪阿依 20101650231
简介
•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 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 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 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 “沫水”和“若水”)。四川乐 山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 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现代 著名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 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 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 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 历史学家和著名的革命、社会 活动家。
主题思想
一、个性解放、争取 圆满人格的强烈要 求。 二、反抗、叛逆与创 造精神的歌唱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时代精神
1.《女神》的反抗精神 《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坏和 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封建制度、 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2.《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 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3.《女神》的进取精神 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 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 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 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东京 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 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 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 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 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 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 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 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参加革命工作, 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历任政务院 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 协副主席。
《郭沫若》专题介绍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 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 《聂嫈》《高渐离》;
4、 回忆录:《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 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 等。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 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 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 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 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 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 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 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 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
保存的郭沫若的故居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沫若——精选推荐

第五章二十年代新诗(二)第一节郭沫若生平及创作历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党,四川乐山人,郭家原籍本是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学名开贞,“开”是排行,“贞”是本名。
一九一九年首次发表新诗时,自署笔名“沫若”。
并以此为号。
这是由其“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作家、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
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906——1913,郭沫若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梁启超的《意大利建国三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文学作品,初步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启蒙。
培育了他强烈要求冲破封建牢笼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
1911年初,国会请愿风潮波及四川,成都学界立即响应,郭开贞被推为分设中学出席会议的代表之一,监督叫他上课,他说“连监督都叫不动的,我怎么有那样大的魄力呢”,他几乎被斥退。
中华民国,剪辫子。
袁世凯窃取大权后,这期间不幸的纸事竟伴着伤的国事来,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1890——1980)结婚,郭沫若称她为“黑猫”,全靠一本《庄子》度过花烛夜,第二天“四门”又靠一部古版《文选》消磨了时光。
第五天,结束了这“结婚受难记”,乘船回成都中学堂,人虽然是从此跟她分开了,但这了一生“囚禁”在孤寂“洞房”的女人,不能不说是他五笔型的一块心病,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他总觉有难言的苦衷,说:“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
”二创作觉醒期和爆发期(1914——1920)1913年底,郭沫若怀着“救国济民”的抱负走出夔门,离国经朝鲜,于是1914年初抵达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三年毕业后考入福冈九洲帝国大学医科。
第三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 §2、 郭沫若

第三章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2、郭沫若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
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
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1、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课件

四.《凤凰涅槃》文本分析
• (一)内容梗概 • 《凤凰涅粲》是《女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它
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 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 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 在对现实的谴责里,交融着深深地郁积于诗人心头 的民族的悲愤和人民的苦难。凤凰的自我牺牲、 自我再造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悲壮气氛。一场漫天 大火终于使旧我连同旧世界的一切黑暗和不义同 归于尽。燃烧而获得新生的不只是凤凰,也象征性 地包括了诗人自己。
• 诗人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和重叠反复的诗句,着意 渲染了大和谐、大欢乐的景象。这是经过斗争
冶炼后的真正的创造和新生。它表达了诗人对 “五四”新机运的歌颂,也是祖国和诗人自己开 始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炽烈的向往光明、追求理 想的热情。
• (二)具体内容:
• 1.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 和对现实反抗的强烈精神。
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恶嘴脸,鞭挞了楚怀王的昏 庸、腐朽和专横,控诉了他对屈原残酷的政治迫害。所 有这些描写,既符合我国战国时期历史的本质的真实, 又处处可以看出抗战时期(特别是“皖南事变后”)现实 生活的投影。它使想到许多爱国志士为挽 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联想到国民党反 动派与日伪汉奸相互勾结的丑恶行径、联想到蒋介石的 法西斯独裁,及其把许多仁人志士关进集中营的血腥罪
• 3、《女神》所表达的眷念祖国、颂扬新生的深情,既 是对“五四”的礼赞,也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 4、即使是歌咏大自然的作品,也往往带上了浓厚的 “五四”时代色彩。
• 5《女神》的基调虽然还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但已具备了明显的社会主义因素。而这一点也正是五 四时期的一个鲜明的历史特征。
人民大2024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四版)PPT第四章 郭沫若: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精神

16
郭沫若历史剧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色是通过历史人物来表达 现实主题,表达各种思 想,因此每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每个 人物独立性都很强。
《屈原》成功地塑造了一系 列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屈原、 婵娟、郑袖、宋玉等,其中屈原的形象寄托着作家的理 想,鲜 明生动,满怀激情,感人至深。郭沫若没有将笔墨过多地用于 描写屈原的悲痛、 绝望,而是强调了他的斗争精神,赋予他雷 电般的性格。虽然屈原形象也并不是完美 无缺的,他无法摆脱 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可贵的是,郭沫若在创作历史剧时,尽 管 将屈原作为一个理想化的人物来刻画,倾注了强烈的理想色 彩,但他还是有意识地注 意到史实的客观性,将屈原所固有的 各种局限性也揭示出来。如剧中对屈原虽凛然难 犯却屈从王权 的描写,就将屈原性格中恪守封建忠义伦理的一面展示给读者 和观众。
12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在一天之内分两次写成的,诗里倾 泻式的感情和急湍似的旋 律,充分地体现了诗人在创作上狂飙 突进的精神特质,即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精神,充满了 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和反抗现实的强烈精神。 诗中借凤 凰 “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出诗 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 求新生的精神。现实世界已经变 得陈旧腐朽,梧桐已经枯槁,醴泉已经消歇。四周 “冷酷如铁” 、“黑暗如漆”、“腥秽如血”,成了 “脓血污秽着的屠场”、 “群 魔跳梁着的 地狱”。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变得陈腐,失 去了生机,凤凰也失去了年轻时的 “新鲜”、“甘美”、“光华”和 “欢爱”。为了寻求新生,他们集香木自焚。
现当代文学 第四章 郭沫若

14
(二)从《星空》到《恢复》
目录
1.诗集内容概述 A《星空》:“五四”退潮期的苦闷和彷徨 B《前茅》:革命时代的“前茅”
上一页
C《瓶》:恋情的剖示
下一页
D《恢复》:第一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集 2. 诗风的改变 A 由泛神论到阶级论
B 由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退出
15
三、小说与散文
目录
(一)小说探索: 1.寄托小说:《牧羊哀话》
[例5]
影片《屈原》中的《雷电颂》场景及朗诵
19
必读书目
目录
郭沫若:《女神》、《星空》、《牧羊哀话》、 《屈原》
上一页
习
下一页
题 1.试论《女神》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2.评析《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3.论述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退出
20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返回
21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 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12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目录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上一页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 唱? 欢唱在歌唱! 欢唱在欢唱! 下一页 只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 退出 欢唱 欢唱
退出
返回
22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返回
23
特色之二:以情写戏
上一页
情节线索与情感线索双向推进,同步发展。第一幕交待 人物关系;第二幕出现冲突高潮,由郑袖陷害而激起屈原 愤怒情绪 ,接着是城外交锋,南后下毒,冲突层层推进, 下一页 情节推向高潮,感情也推向大爆发。这里,情节设置的目 的是为了让人物诗意地展现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