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中物理光现象简答题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答:地面上积水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迎着月光走时,人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积水反射光强,看上去比较亮,地面较暗应该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人不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上,看上去积水处是暗的,应该走明处。

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答:手电筒发岀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平行,集中的向上射出,人在旁边观察时,镜面反射的光几乎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镜面是暗的。

而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散乱的射向各个方向,人在旁边观察时,漫反射的光能够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白纸被照亮了。

3.简述日食的形成原因(可画图帮助说明)答: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形成了长长的影子。

当地球处在月球的影中时,地面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从而形成日食现象。

4.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里却是黑洞洞答:当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此时观察者正处于反射光的方位,感觉刺眼,若窗户打开,光射到室内,室内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人眼的光很弱,因此看上去黑洞洞。

5.为什么夜间行车驾驶室里一般不开灯答: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些光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答: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枝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中物理光现象简答题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答:地面上积水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迎着月光走时,人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积水反射光强,看上去比较亮,地面较暗应该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人不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上,看上去积水处是暗的,应该走明处。

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答: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平行,集中的向上射出,人在旁边观察时,镜面反射的光几乎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镜面是暗的。

而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散乱的射向各个方向,人在旁边观察时,漫反射的光能够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白纸被照亮了。

3.简述日食的形成原因(可画图帮助说明)答: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形成了长长的影子。

当地球处在月球的影中时,地面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从而形成日食现象。

4.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里却是黑洞洞?答:当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此时观察者正处于反射光的方位,感觉刺眼,若窗户打开,光射到室内,室内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人眼的光很弱,因此看上去黑洞洞。

5.为什么夜间行车驾驶室里一般不开灯?答: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些光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答: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枝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发射、辐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进行总复。

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速度为常数,即光速。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 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 反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即改变传播方向。

2.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某些介质或物体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使得光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包括彩虹和棱镜分光。

3. 光与镜子镜子是由光滑的金属或玻璃表面构成的,光在镜面上发生反射。

根据镜面形状的不同,镜子可以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镜面呈平面,反射图像与物体大小、位置相等。

- 曲面镜:镜面呈曲面,根据镜的形状可分为凸镜和凹镜,反射图像有变大、变小以及正立、倒立的特点。

4. 光的折射与透镜透明物体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

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常见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

光在透镜上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 凸透镜:使光线向透镜中心聚焦,成像特点有实像和虚像。

- 凹透镜:使光线分散,成像特点有虚像。

5.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更多光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案的现象。

常见的光的干涉现象有干涉条纹和薄膜干涉。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小孔或细缝后,在背后形成干涉现象的现象。

常见的光的衍射现象有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

6. 光的照明与景深光的照明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在我们眼睛中形成图像的过程。

根据光线照射的特点,我们可以了解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从摄像机或眼睛前景到背景中景物能够保持清晰的范围。

景深受光圈大小、焦距和物距影响。

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进行了总复,涵盖了光的传播、色散、与镜子、折射与透镜、干涉与衍射以及照明与景深等内容。

希望这份文档对于您的物理复有所帮助。

【图片素材来源:Unsplash】。

最新初中物理光学简答题练习

最新初中物理光学简答题练习

光学简答121.(09二模)夏天,在海面上方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现象,请解释这个3现象。

42.(10一模)从燃烧的火炉一侧,通过火炉上方的空气看另一侧直立的静止5物体,看到的物体在“晃动”。

请解释这个现象。

63.(11二模)小明将写着“F”字的白纸,放在装有水的饮料瓶后面,眼睛在7饮料瓶的正前方某位置向饮料瓶方向观察,看到了“F”字的像是水平方向颠8倒、竖直方向不颠倒且在水平方向比白纸上的“F”字大,如图12所示。

请分9析说明像的产生原因及观察点的大致位置。

1011121314154.(12一模)一块厚玻璃砖和钢笔的位置如图13(甲)所示,1617玻璃砖与钢笔有一定的距离。

眼睛在偏右的位置玻璃砖方向观18察,看起来被玻璃砖挡住的这段钢笔出现了“向左偏移”的现19象。

请解释这个现象。

〔注:如果需要,可在俯视图(乙图)上20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212223242526275.(12二模)杯壁很薄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多半杯水,将一28只铅笔斜插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如图12 29(甲)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注:如果需要,可在水面处横30断面的俯视图(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

O为圆心〕3132333435363738396.(13二模)如图13(甲)所示,渔民在平静的海面上叉鱼时,40鱼叉要对准所看到的“鱼”的正下方才可能叉到鱼,请分析说明41其原因。

[注:如果需要,可在图13(乙)上画光路示意图,以辅42助说明]434445464748495051527.(13中考)海上有风时,海面出现波浪,某区域海面呈圆弧53形,O为圆心,圆弧形海面正下方的水中有一条鱼(用箭头AB 54表示),如图13所示。

此时,从圆弧形海面上方看到了水中的55这条“鱼”。

看到的“鱼”是鱼的缩小的虚像,请分析说明其原因。

5657(注:可在图上画光路示意图,以辅助说明)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答案:72731.夏天,空气温度高,海水温度低,导致低空气体密度大于高空气体密度(1分)。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中物理光现象简答题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答:地面上积水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迎着月光走时,人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积水反射光强,看上去比较亮,地面较暗应该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人不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上,看上去积水处是暗的,应该走明处。

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答: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平行,集中的向上射出,人在旁边观察时,镜面反射的光几乎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镜面是暗的。

而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散乱的射向各个方向,人在旁边观察时,漫反射的光能够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白纸被照亮了。

3.简述日食的形成原因(可画图帮助说明)答: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形成了长长的影子。

当地球处在月球的影中时,地面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从而形成日食现象。

4.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里却是黑洞洞答:当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此时观察者正处于反射光的方位,感觉刺眼,若窗户打开,光射到室内,室内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人眼的光很弱,因此看上去黑洞洞。

5.为什么夜间行车驾驶室里一般不开灯答: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些光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答: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枝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光学》经典简答18题答案

《光学》经典简答18题答案

《光学》经典简答、探究18题答案1、(1)依次跳起解析:农夫看到牛跳起,是牛跳起时反射的光进入他的眼睛,因为三头牛距离农夫的远近不同,所以对农夫来说三头牛是依次跳起的.(2)2S1 /C解析:由图知,当在A位置的农夫合上电源开关起,电流以光速向奶牛的方向运动,当B牛受到电击跳起的景象回到农夫眼前所用总的时间为:2S1/ C ,其中C为光速(3)对于在农夫对面E点的爱因斯坦来说,由于光和电传播的速度相同,因此,他看到的是三头牛同时跳起.(4)对于同一类事件,由于观察者的位置不同,看到其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2、红因为通过三棱镜的折射之后,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3、(1)刻度尺解析: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光屏便于找到焦点,刻度尺测出焦距(如图)。

(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和凸透镜的原焦距相等,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测量多个碎片的焦距,然后总结结论.(3)上解析:凸透镜成像能呈现在光屏上是实像.实像在光屏的上方,要么烛焰太低,要么光屏太低,所以使蜡烛上移或使光屏上移.(4)连接AO并延长,过A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焦点F并延长,与AO的延长线交于一点A′,该点是物体AB的A点像的位置,作该点垂直于主光轴,即为AB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致位置.如上图所示。

4、2解析:表中快门一行每格中的数值大约总是左边相邻数值的2倍,这表示镜头进光时间只有左边相邻一挡的一半.为了保证光照能量一定,镜头进光量应该是左边一挡的2倍.这就是说,镜头的进光面积应该是左边一挡的2倍。

从圆面积公式S=π(d/2)2这表示,要使进光量扩大为原来的2倍,镜头的直径应该扩大为原来的2倍,即1.4倍·由于和"光圈"值的16实际是指镜头焦距的1/16〈依此类推〉,所以光圈一行每个数值的它右侧数值的1.4倍.用表中的数值验证一下这个关系:16/11=1.45, 11/8=1.38, 8/5.6=1.43, 5.6/4=14,4/2.8=1.43,这与我们的推断相符.所以,光圈一行最右一格的数值应该是 2.8/1.4=25、虚凸近解析:近视镜从前面观察,会由于光的反射成像,镜片是有弧度的,从前面看向外凸,与凸面镜成像是一样的,成的是虚像,离镜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大.6、sini/cosr=1.497、(1)红花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红色光的热效应较强;(3)白色花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很少吸收色光。

《物理光学》简答题

《物理光学》简答题

《物理光学》简答题第4章光的电磁理论1由“玻⽚堆”产⽣线偏振光的原理是什么?答:采⽤“玻⽚堆”可以从⾃然光获得偏振光。

其⼯作原理是:“玻⽚堆”是由⼀组平⾏平⾯玻璃⽚叠在⼀起构成的,当⾃然光以布儒斯特⾓(B)⼊射并通过“玻⽚堆”时,因透过“玻⽚堆”的折射光连续不断地以布儒斯特⾓⼊射和折射,每通过⼀次界⾯,都会从⼊射光中反射掉⼀部分振动⽅向垂直于⼊射⾯的分量,当界⾯⾜够多时,最后使通过“玻⽚堆”的透射光接近为⼀个振动⽅向平⾏于⼊射⾯的线偏振光。

2解释“半波损失”和“附加光程差”。

答:半波损失是光在界⾯反射时,在⼊射点处反射光相对于⼊射光的相位突变,对应的光程为半个波长。

附加光程差是光在两界⾯分别反射时,由于两界⾯的物理性质不同(⼀界⾯为光密到光疏,⽽另⼀界⾯为光疏到光密;或相相反的情形)使两光的反射系数反号,在两反射光中引⼊的附加相位突变,对应的附加光程差也为半个波长。

第5章光的⼲涉1相⼲叠加与⾮相⼲叠加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相⼲叠加(叠加区域内各点的总光强是各光波光强的直接相加);相⼲叠加(叠加区域内各点的总光强不是各光波光强的直接相加,有强弱分布)。

联系:相⼲叠加与⾮相⼲叠加都满⾜波叠加原理。

2利⽤普通光源获得相⼲光束的⽅法答:可分为两⼤类:分波阵⾯法由同⼀波⾯分出两部分或多部分⼦波,然后再使这些⼦波叠加产⽣⼲涉。

(杨⽒双缝⼲涉是⼀种典型的分波阵⾯⼲涉。

)分振幅法:1)利⽤薄膜的上、下表⾯反射和透射,将⼀束光的振幅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再将这些波束相遇叠加产⽣⼲涉。

(薄膜⼲涉、迈克⽿逊⼲涉仪和多光束⼲涉仪都利⽤了分振幅⼲涉。

)2)利⽤晶体的双折射将⼀束线偏振光分为两束正交的偏振光,经过不同的相移后叠加(在同⼀⽅向的分量叠加)产⽣⼲涉(分振动⾯⼲涉)。

3常见的分波⾯双光束⼲涉实验有哪些?其共同点是什么?1)杨⽒双缝实验2)菲涅⽿双棱镜实验:d=2l(n-1)3)菲涅⽿双⾯镜实验:d=2l4)洛挨镜实验:d=2a(有半波损失)共同点:1)在整个光波叠加区内都有⼲涉条纹,这种⼲涉称为⾮定域⼲涉;2)在这些⼲涉装臵中,为得到清晰的⼲涉条纹,都要限制光束的狭缝或⼩孔,因⽽⼲涉条纹的强度很弱,以致于在实际上难以应⽤。

物理光学(简答填空)

物理光学(简答填空)
谱线加宽线性函数:∫−+∞∞ ���̃���(������, ������0)������������ = 1,线性函数性质:相对大小与发射功率的绝对大小
无关。���̃��� (������0
±
∆������ ,
2
������0
)
=
���̃���(������0,������0) 2
,其中∆������称为谱线宽度。
是非常光。故在双轴晶体中,不能不能采用 o 光与 e 光的称呼来区分两个正交线偏振光。 3、 什么是增益饱和现象?什么是粒子数反转密度饱和现象?
答:增益系数随光强增 大而下降的现象 称为增益饱和现 象。粒子数反 转密度饱和现象:
当入射的光强可以和比拟时,受激辐射造成的上能级集局数衰减率才可以和其它驰豫过
公式二:���������2������−���12������12
+
������22 ���������2���−������22
+
������32 ���������2���−������32
=
0;
公式一物理意义:他们决定了在晶体中传播的单色平面光波电磁波的结构。公式二物理
意义:该公式描述了在晶体中传播的光波法线方向 k 与相应的折射率 n 和晶体光学参量
i 等于棱镜底角θ。制作棱镜时,选择胶合剂的折射率 n 介于 n0 和 ne 之间并且尽量和 ne 接近。 6、 简述折射率椭球的两个重要性质?折射率椭球的方程是?
答:主要性质 a.与波法线方向 k 相应的两个特许线偏振光的折射率������′和������′′,分别等于这
个椭圆的两个主轴的半轴长,即:{���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初中物理光现象简答题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答:地面上积水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迎着月光走时,人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积水反射光强,看上去比较亮,地面较暗应该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人不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上,看上去积水处是暗的,应该走明处。

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答: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平行,集中的向上射出,人在旁边观察时,镜面反射的光几乎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镜面是暗的。

而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散乱的射向各个方向,人在旁边观察时,漫反射的光能够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白纸被照亮了。

3.简述日食的形成原因(可画图帮助说明)答: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形成了长长的影子。

当地球处在月球的影中时,地面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从而形成日食现象。

4.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里却是黑洞洞?答:当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此时观察者正处于反射光的方位,感觉刺眼,若窗户打开,光射到室内,室内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人眼的光很弱,因此看上去黑洞洞。

5.为什么夜间行车驾驶室里一般不开灯?答: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些光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答: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枝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因为枝叶间的小孔数量太多,造成太阳的实像也太多,这些相互重叠,所以形状不规则。

7.自行车的尾灯有一种是利用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

说明这种结构的作用。

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这一问题是利用了“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构成的反射器,其入射光线始终与反射光线互相平行”这一结论(证明略)。

这样互相构成直角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尾灯能对光发生连续反射,能把任何方向射来的光“反向射回”。

8.阴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得多,通过相同的距离光用的时间很短,因此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9.小型汽车的挡风玻璃都是倾斜的,而大型汽车就不需要太倾斜?答:小型汽车的挡风玻璃位置较低,当车内光线比车外光线强时,由于光的反射,车内物体在挡风玻璃后所形成的像会干扰司机判断路况,若玻璃倾斜,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车内物体的像会成在司机的前上方,便于司机区分车内物体和车外物体。

大型汽车挡风玻璃位置较高,即使挡风玻璃是竖直的,车内物体成的像也会比地面上的物体高很多,司机不会把车内物体的像和地面物体混淆在一起,因此也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10.明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为什么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因为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而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

当人距离镜子的距离相等时,通过同样口径的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比通过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如右图所示。

所以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

11.观察夜景时,常常会看到对岸上的路灯在江中的像不是一盏灯,而是一条光柱,为什么?由于水面总是水波起伏,可以把水面看成是由许多法线方向不同的小平面镜组成的,岸上的灯通过每个小平面镜产生位置高低各不相同的许多虚像,这些像组合起来,看上去就像一条光柱.12.如图9是李阳把刻度尺直立在玻璃镜面上拍得的一张照片,请根据照片上的信息,估算一下玻璃镜的厚度,并说明估算的依据。

答:(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镜中刻度尺的像与刻度尺之间的距离等于镜子厚度的2倍.根据镜中刻度尺的像与刻度尺之间的距离,就可估侧镜子的厚度。

…(3分)(2)以图中的刻度尺为测量标准.测出刻度尺与其在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为()mm ,所以镜厚为()mm (误差在±0.5 mm 内均给满分)…(2分)13.显微镜承物台下的反射镜为什么采用凹镜而不用平面镜?因为凹镜对投射在镜面上的光束产生会聚作用,给放在载玻片上的被观察物体提供足够的照度,使被观察的物体更加明亮.而平面镜对光线没有会聚作用,不能增加被观察物体的照度.所以显微镜承物台下的反射镜采用凹镜而不用平面镜14.有人说“平面镜能成虚像,也能成实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放在平面镜前的实物点,它只能成虚像.这是因为实物点发出的光束总是发散的,经平面镜反射后,依然是发散的光束.当人眼逆着反射后的发散光束看去,便觉得发散光束是从这些光束的反向延长线上的交点发出的,这个交点便是物点的虚像点.如图(a)所示.(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平面镜应用在光具组中时,有可能接受来自前一光具的会聚光束.这些会聚光束在会聚前就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后会聚成最后的实像.如图(b)所示.但这里的实像并不是平面镜所成的,平面镜在这个过程中只起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换句话说平面镜只是改变了实像的位置)15.为什么汽车前灯的玻璃灯罩要用有一些横竖条纹的玻璃(如图10所示)制成。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

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

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岔路口等。

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同时可以增加玻瑞罩的机械强度.使其更坚实。

16.图17的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漫画说明了人看到的水底并不太深,也就到人的胸部而已,可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一些,人跳下去可能会发生溺水事故。

解释:水底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向空气,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水底的虚像,由于虚像在实际水底的上方,所以人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浅,人跳下去可能会发生溺水事故.17.果蝇的每只眼睛都是由许多微型的“小眼睛”组成的,所以这种眼睛又称为复眼。

图7甲是果蝇眼睛的特写照片,图乙是果蝇眼球局部再次放大的特写照,图丙是其中一只“小眼晴”的示意图.请你把果蝇的眼睛与人眼相比分析它有哪些优势.为什么?答:从果蝇眼部的特写照片可以看出,它的每只眼睛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只微型的小透镜组成。

每个小透镜主光轴所指的方向各不相同:这样,几乎各个不同方向的景物均可通过不同的小透镜成清晰的像,所以它的视野是十分宽阔的。

而人的每只眼睛只相当由一个凸透镜构成,与之相比,其视野的范围就小多了。

18.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该如何调整照相机?答:要使人全部进入镜头,就应该使所成的像再小一些,可以同时做两个调整:(1)增大物距,被照人不动时使照相机后移,。

(2)减小像距,可以缩短暗箱长度,直到毛玻璃上的像清晰为止。

19.给你一个透镜,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答:法一:把透镜放在物体前,能放大物体的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

法二:看是否能聚光。

对着太阳,这面放一个光屏,光屏上能出现很小亮点的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

法三:利用成像。

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坐上,调整高度,移动蜡烛和光屏,能成倒立实像的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

20.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答:法一:取凸透镜、光屏、刻度尺,让凸透镜正对着远处的太阳光,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极小的亮点为止,亮点即是焦点,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法二:取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再调节三者的距离,当屏上出现与凸透镜口径一样大的光斑时,蜡烛恰好在一倍焦距上处,这样就测出了焦距。

当屏上出现等大实像时,蜡烛恰好在二倍焦距上处,它的一半就是我们要测的焦距。

21.空杯底部放一枚硬币,移动眼睛直到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答:现象是随着水面的升高,能看到硬币。

原因:这个现象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水位升高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由于虚像在实际硬币的上方,所以水位升高后看到了硬币。

22.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答: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物体上远离镜面的点,它的像也远离镜面,物体上靠近镜面的点,其像也靠近镜面,所以看上去是倒立的。

23.某同学用照相机对着水池内的一个物体拍照,拍完后,将池水全部放掉,照相机的位置不动,仍要拍到物体的像,应该怎样调节照相机,依据的原理是什么?答:应将照相机的镜头向后缩,以此来缩短暗箱,减小像距;原理: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像距都随物距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有水时,拍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变浅的虚像照片,水放出后,拍的是实物,物距比原来大了,而相机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清晰的像,物距变大,就要通过调节暗箱的长短来改变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使像距变小,所成的像才是清晰的。

2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物体在一倍焦距上,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是一束平行光,不成像;物体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但距离一倍焦距太近,像成在无穷远处,在实验室有限的空间内,不能把光屏移到无穷远处,找不到像;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25.电影银幕为什么用白色粗布来制做?因为白色表面的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银幕用白布使观众能看到彩色电影.而粗糙的布能使光线发生漫反射,保证观众在各个角度都能看清电影.26.雨过天晴,蔚蓝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

试说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雨过天晴,空气中充满了小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使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于是天空就出现了彩虹.27.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28.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下面两个题用极限思想解决)29.在相同条件下,频率高的声波和频率低的声波哪个传播得远?分析: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是次声波能传得很远,那么如果把频率低的波看成是接近次声波频率的声波,不就能传得很远了吗?反之,频率高的就传得不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