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7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_图文.ppt
4.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系统)

送风系统的选择
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米的公共建筑、工 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米的住宅, 当前室或者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 统,且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者 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 楼梯间可采用 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 自然通风方式,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防烟 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将前室的 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将前室的 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顶部,目的是 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 而将机械 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而将机械 加压送风口设置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上, 是为了形成正面阻挡烟气入侵前室的效果。
2
一、 、系统组成 二、工作原理 三 操作方法 三、操作方法 四、送风系统的选择 五、维护保养
3
系统作用
随着大型功能复杂的建筑的发展,由于建筑条 件的限制 特别是对于地下室空间和单层的场 件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地下室空间和单层的场、 馆等建筑,疏散楼梯间无法在首层直接对室外 进行疏散 进行疏散,一些防火分区需经由专门的走道方 些防火分区需经由专门的走道方 可疏散至室外,需要经过一段安全疏散通道才 可以疏散到室外,各防火分区需要经由前室方 可进入此走道。此段走道和前室由于是人员紧 急疏散时的撤离通道,不允许烟气进入,对疏送风,使其压力高于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 而这些部位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 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 气进入楼梯间。 气进入楼梯间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作用是,为了在建筑物发 生火灾,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 场所。
11
维护保养 机械加压送风的维护保养是系统正常完好、有效使用的基本保障。 机械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的维护保养包括: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 风 维护保养 检 维修 保养 档等 1)系统日常巡查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应始终保持正常运行,不得随意断电或者中断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应始终保持正常运行,不得随意断电或者中断。 正常工作状态下,送风机等应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设置在手 动位置。 2)系统周期性检查 每月手动或自动启动风机试运转,检查有无锈蚀,检查供电线路 机试 转 供 有无老化等。 每半年对防火阀、送风口等进行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实验。 每年对系统进行1次联动实验和性能检测。 12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第一章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确保火灾中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组成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如图3-10-7所示。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
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从而影响疏散。
当火灾发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够及时开启,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以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疏散通道和环境,为安全疏散提供足够的时间。
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的设置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将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而将送风口设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为了形成正面阻挡烟气侵入前室的效果。
2)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3)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独立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四个安全区域:第一类防烟楼梯间,第二类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走道,第四类房间。
2、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1、高度小于等于50米的公建、工业建筑和高度小于等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的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其他情况一律采用机械加压。
3、高度大于50米的公共、工业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3、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独立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合用前室、独立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4、加压送风口:1、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分别每隔一层设置一个。
2、前室合用前室应每层设置一个常闭式的加压送风口,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位置,送风口风速不宜大于7米/秒。
4、设置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的外窗。
5、送风风速:金属管道不应大于20米/秒,非金属管道不应大于15米/秒,送风口不宜大于7米/秒。
6、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1、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房间、走道及中庭。
高层建筑。
2、人防工程。
高度超过50米的公建,超过100米的住宅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每段高度公建不超50米,住宅不超100米。
7、防排烟系统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15秒内联动开启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以及联动开启同一排烟区域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秒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1、应急照明的转换: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秒,其他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秒。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第一章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确保火灾中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组成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如图3-10-7所示。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
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从而影响疏散。
当火灾发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够及时开启,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以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疏散通道和环境,为安全疏散提供足够的时间。
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的设置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将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而将送风口设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为了形成正面阻挡烟气侵入前室的效果。
2)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3)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独立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和图文解析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图文解析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方式楼梯间示例前室示例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排烟系统>>>> 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 方式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中庭示例走道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附】防火阀与排烟防火阀的区别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
(建筑消防设施)防排烟系统

2、防排烟设施的分类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防烟设施
防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排
烟
设
施
机械排烟设施
排烟设施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依据
• 我国的现行的标准、规范: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板式排烟口
排烟阀(口)的设置部位
排烟阀(口)常 设置于机械排烟 系统各支管端部 (烟气吸入口), 常见的是设置在 顶棚上或靠近顶 棚的墙面上,且 与附近安全出口 (沿疏散方向) 的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1.5m。
1、对建筑设计的制约; 2、具有火势蔓延至上层的危险性; 3、影响自然排烟的因素多。
注意事项: 1、楼梯间顶部要设置外窗。 2、避难层设置不同朝向的外窗。
6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是利用排风机把着火区域中产生的高温烟 气通过排烟口强制排至室外。
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 排烟防火阀、排烟道、排烟风机、排烟出口及排烟 控制装置组成。
室; • 3、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
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4、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
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排烟设置要求
• 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 1、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
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 道;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 m2、室内净高度大于12.0m的丁类厂房; • 2、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丙类仓库; • 3、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 m2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 • 4、中庭; • 5、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 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 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 • 7、其他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
防排烟系统基本原理 PPT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1、烟气在着火房间内 遇到顶棚后水平扩散,受周围建筑围护结构的阻挡和冷
却,沿墙流动的,烟气不断产生,上部烟层逐渐增厚 到达门窗开口,通过开启的门窗向室外和走廊扩散。 门窗关闭,至室内温度升高到一般为200~300℃时,
门窗上的玻璃破裂,烟气从门窗外扩散。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2、 烟气在走廊内 从房间内流向走廊内的烟气,附贴在天棚流动, 速度一般为每秒0.5~0.8米,受冷却和空气混 合,烟层变厚。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烟气是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散发于空气中 能看到的燃烧产物叫烟雾。 ◆烟雾是由浮游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微小液 滴及气体和蒸气组成。 ◆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引起 的窒息、对人体器官的剌激、高温作用等。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可燃物质大都为有机物, 主要由碳、 氢、氧、硫、氮、磷等元素构成,燃 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 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例如 氰化氢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 二氧化氮对肺剌激性强,能引起即刻死亡以及滞后 性伤害; 氨气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 氯化氢是呼吸道刺激剂。
建筑防排烟系统
2、防烟分区
◆火灾发生时,为了控制烟气的流动和蔓延,保 证 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工作通道,需对建筑划分 防烟分区。
◆设置排烟设施的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 间,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 防烟 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
防排烟设置部位
2、高层民用建筑设防排烟设施的部位: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的房间。 (3) 中庭 (4)地下室:一个房间大于50平方米、总面积大于 200平方米 (5)封闭的避难层 (6)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第一章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确保火灾中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组成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如图3-10-7所示。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
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从而影响疏散。
当火灾发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够及时开启,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以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疏散通道和环境,为安全疏散提供足够的时间。
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的设置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将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而将送风口设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为了形成正面阻挡烟气侵入前室的效果。
2)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3)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独立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