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如下: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2.清朝政府意识到了中国现代化的迫切性,开始推行洋务运动,以抵抗外敌侵略。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引进西方技术: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国家学习科学、军事等知识,引进西方技术。
2.兴办洋务工厂:清政府设立洋务工厂,引进西方机器设备,生产现代化的军火和工业产品。
3.创建新式军队:洋务运动致力于建立现代化的军队,改革军制,引进西方军事战术和武器装备。
4.修筑现代化设施:洋务运动推动修筑铁路、电报、灯塔等现代化设施,提升国家的交通和通信能力。
5.改革学制:推行新式学制,开设西方科学、军事等课程,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与局限1.成果:洋务运动使中国接触到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2.局限: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官僚腐败、技术落后等,最终未能取得较大成果。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1.启蒙思想:洋务运动使中国人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思想,对中国的启蒙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工业化进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改革意识的觉醒:洋务运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改革意识觉醒,为后来的维新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讲述了清朝推行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兴办洋务工厂、创建新式军队、修筑现代化设施和改革学制等措施,试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虽然洋务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最终未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然而,洋务运动仍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启发了中国人的思想觉醒和工业发展,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4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ຫໍສະໝຸດ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由于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6.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同年设立台湾省。
第4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口号:前期(19世纪60年代)“自强”、(19世纪70年代)后期“求富”
3.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4课 洋务运动(共45张PPT)

第二单元
洋
务
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务,
它包括军事、民用工业的创办、
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后
又扩展到修路、开矿、办厂等。
洋务派
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 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 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的开明官员。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 “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兴起
2.目的:
3.代表人物: 4.领导者:
5.时间:
6.口号:
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②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一位晚清官员的日记——
第二单元
李鸿章日记(二)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我的一家军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制造 枪炮,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 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 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 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 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 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内忧外患陷困境
战争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 争
太平天国 运动
1856——1860 1851——1864
对中国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 民地化程度
第4课 洋务运动

恭亲王奕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执行者: 中央到地方的洋务派。
奕 恭亲王
曾国藩 直隶总督
李鸿章 两江总督
左宗棠 闽浙总督
中央
地方
目的: 挽救危亡,自强求富。 【探究一】洋务派有哪些主张? 创办了哪些企业? 目的是什么?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 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统筹全局折》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 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二、内容
1. 创建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简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地址
3.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探究三】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有哪些特征?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简表 企业名称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电报总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创办时间 1872年 1பைடு நூலகம்78年 1880年 1880年 创办人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 郑观应等 地址 上海 唐山 天津 上海
汉阳铁厂
1890年
项目 目的 资金来 生产 源 方式 劳动 力 作坊 主和 帮工 学徒 雇佣 工人 生产 规模 手工 作坊 产品类型 产品 分配 日常生产 自给 生活用品 自足 为主 为主 机器和武 分配 器装备 军队 (炮、舰) 管理方式 作坊主管 理
传统手工 自给 自筹资 手工 自足 金 生产 业 近代军事 求强 政府拨 机器 款 生产 工业企业
②官 督商 办
4.民族工业的兴起 【探究四】讨论近代民族工业有哪些特征?
第4课 洋务运动民办工业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
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 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 统治的开明官员。`
恭亲王奕 (中央)
曾国藩 (地方)
李鸿章 (地方)
左宗棠 (地方)
张之洞 (地方)
道光帝第六子。 1861年,奕与慈禧勾结, 发动政变。之后,奕 为议 政王,总揽清政府内政外交。
特点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备注
中国近代第一 家轮船公司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1878 李鸿章
汉阳铁厂
1890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 个近代化钢铁 工业
返回
返回
兴办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轮船招商局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小资料1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
创办时间 1862 1863 1866 1880 1885 1876 1880 学堂名称 京师同文馆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类别 外语 外语 军事 军事 军事 科技 科技
军 用 工 业
旗袍美女/qipaomeinu/旗袍大全
anj663ezo
国家使用
国家使用、获取利润
政府调拨
封建管理 封建性近代企业
多种渠道 近代色彩
带有资本主义性 质的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其他内容:
1、创办新式海军;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人才。
1902 年并入京 师大学堂 (后者于 1912 年更名为 北京大学)
北洋水师提督衙门 (山东威海市刘公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课件(共27张PPT)

【对应训练】
2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D ( )
①创办近代工业 ②筹建海军 ③兴办新式学堂
④变革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北洋舰队主力战定远舰四.洋务运动的失败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原 因
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扰
五、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 ①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工 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 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 ,
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
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A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B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开办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 一批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建立新式陆军 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建立新式海军 组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 军衙门统一指挥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梳理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称为“洋务派”2、洋务运动的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洋务运动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创建近代军事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1)、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5)、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
2、创建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求富民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和开平煤矿(1876);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3)和湖北织布局(1893)。
3、新式学校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
2、19世界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80年代,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评价洋务运动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统治阶级的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师此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经济B 发展资本主义C 维护封建统治D 抵抗外国侵略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C. 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D. 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C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D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四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奕
訢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张之洞
名称
创办人
创办 时间
1861年
地点 安庆
经营 范围 仿制洋 枪洋炮
枪炮、 弹药、 轮船
地位 第一家 近代军 事企业 近代最 大的军 事企业
近代最大 的船舶修 造厂 规模仅次 于江南制 造总局
安庆军 曾国藩 械所 江南制 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第4课:洋务运动
奕 訢
曾 国 藩
章李 鸿
棠左 宗
张之洞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一词由「夷务」而來。中国古代以「夷」 专指华夏以外民族,把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 「夷」字经逐漸演变而成为贬称,含有歧视之意。第二 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規定公文不用 「夷」字,从此「夷务」为「洋务」所取代,泛指与西 方国家进行的一切事务,如外交、商贸、传教、办新式 学堂、引先进技术等。 「洋务运动」又称「自強运动」,专指19世紀60年代 初期到90年代中叶,清朝一部分洋务派官僚提倡的全国 性运动,以学习西方科技,引进現代「大机器」为「自 強」的主要內容。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誉之为圣相,谳 建树功业、转移运 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 民族罪人、擅权滥 之为元凶” 之谜 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违朝廷大禁 纳妾” 之谜 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 有人斥其为“伪君 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 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仅中人,行步 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
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 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 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 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结果 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 动失败,没有实现富强目标。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清王朝的统治,布新而不除旧,坚持“中体西 用”,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局限于学习科技 和工艺,现代化仅停留在“器物变革”层次, 舍本逐末。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
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
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
问题: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 么?(6分) 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归纳完整。(6分) 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 举出身人员。 理由:(1)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 洋人的“术数”和“技艺”。(2)洋人未必真 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3)中国也有能胜 任此类课程的人才。
产生。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坚:洋务派 中央奕䜣、文祥--满族亲贵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汉族大员
恭亲王奕訢
军机大臣文祥
两江总督曾国藩
两江总督李鸿章
闽浙总督左宗棠
湖广总督张之洞
江苏巡抚丁日昌
广东巡抚郭嵩焘
机构:总理衙门
近代外交机构,反映天朝体制动摇
之强敌。
——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
器万不能及。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
我专设一科取士„„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破坏自给 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沿海地区商品经济 发展,为近代工业产生创造客观条件。同时, 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近代企业,刺激洋务企业
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
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 到。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
具体原因 客观上:保守势力强大,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大学士倭仁
窃为中国人心有不可解 者。西洋为害之烈,莫胜于 鸦片烟。„„中国士大夫甘 心陷溺,恬不为悔。数十年 国家之耻,耗竭财力,毒害 生民,无一人引为疚心。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教育事业正是从这里开始
的。„„无疑,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文”、
“广方言”之命名,其虚骄自大的意思还显 然可见。因此,这又是一种拖着根深蒂固传 统观念蹒跚而行的进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幼童留学之初,清政府就成立了驻美留学事务
局,设监督专门负责幼童们的学习、生活,定
筹办洋务最高行政机构,成为政府中枢
口号:“求强”、“求富”
内容
求强--练兵制器 求富--民用制造 求才--现代教育
企业
特点
经营
军事
企业
民用 企业
新式 海军
近代 教育
企业 1861曾国藩 军事 安庆内军械所
特点 时间最早
经营
官办
企业 1865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1873李鸿章 民用 轮船招商局 企业 1877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郭嵩焘
中国首位驻外外交官, 1877年起任清政府驻英 法公使,次年8月被清政 府召回,从此闲居。
„„一闻修造铁路、电报,
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
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
在那个时候的中国,顽固是一种社会病症, 仅仅把它归于守旧官僚的可恶是不够的。„„ 复杂的问题在于,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 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 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
同文馆之辩(1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
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由此,同文馆
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年,保 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 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 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 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 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 现代化运动。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诸如 此类开风气之先的业绩,铭刻着筚路蓝缕的开创 者的历史功勋。可是,从全局看,它是失败了的 实践。而这个现代化良机所以丧失,说到底是由
于历史积垢的重负,是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产生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 同 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统治 途径:政府主导,自上而下
措施:引进先进科技,创办近代企业、
编练新式军队、建立现代学校
性质:现代化运动
意义: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异
中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日 脱亚入欧
性
质
王朝自救
洋务派 (官僚) 局限于器物层面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中逐渐壮大。新的阶级力量形成,为中国近代改 革和革命提供社会基础。 国防军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编练新式军队, 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促进军队和国防近代化。
教育文化: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 养近代人才,传播西学,造就了一批具有资 产阶级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 外交:洋务运动的最高行政机构总理衙门实 际成为中国近代的外交机构,推动中国外交 走向现代化。分,因此Βιβλιοθήκη 更合乎实际一点儿。海外学者则多名以
“自强新政”,重在抉示其回应泰西逼迫的一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 清王朝内忧外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 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王朝振兴,抵 御外侮,进行变革以图自救。
洋务思潮的兴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一批廷臣疆吏在与列强交涉过程中认识到西方坚 船利炮的威力,主张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购
期给寄居美国家庭中的留学生讲授《四书》、
《五经》和儒学礼教。 1881年6月8日总理衙门 上奏称留美幼童“„„外洋之长技尚未周知, 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之初心。„ 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同 日,皇帝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折。当年8月,绝 大多数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结果 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 动失败,没有实现富强目标。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清王朝的统治,布新而不除旧,坚持“中体西 用”,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局限于学习科技 和工艺,现代化仅停留在“器物变革”层次, 舍本逐末。
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
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
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
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意义 1.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思想观念:提出“中体西用”指导思想,承认 中学有不足、西学有所长,是中国思想界一大 进步,促进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变革。
规模最大 封建衙门式管理
最早民用 官商合办 轮船运输 官督商办 最早机器 资本主义色彩 采掘煤矿
新式 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海军 北洋舰队 新式学堂 翻译:1862奕䜣京师同文馆 近代
1863李鸿章上海广方言馆
教育 军事: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派遣留学
幼童留美;福州船政学堂分赴英法学海军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 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个时间里,出现了最 初的洋务民用企业。 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 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 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 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 ,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 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比 之林则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命题,洋务派 的认识无疑已更深入了一层。
推动洋务的地方督抚缺少协调,互相倾轧,造
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洋务企业采取封建衙门式管理,贪污腐败、任
人唯亲、效率低下,经营管理存在很多弊端;
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严重依赖外国; „„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 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 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 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
(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 的观点?(8分) 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师夷长技,培养科技人才是晚清的时代要求,而 道德人心对于一个国家也非常重要。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可谓 “千古未有之变局”,师夷长技成为时代要求。 当时的洋务事业需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同文馆 的课程设置有其紧迫性。然而,道德人心亦是立 国之本,不重视道德人心,片面强调科技和科技 人才,虽有“长技”而不能真正自强。
经济结构: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
启动了中国工业化,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加速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
经济现代化。
阶级结构:随着民族资本企业的出现,民族资产
阶级产生,甲午战争后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推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中国无产阶级在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的发展
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
居优势,强迫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近代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