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8.肥皂的制备
肥皂的制备实验报告

肥皂的制备实验报告导语:肥皂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洗涤用品,具有清洁、消毒和保湿等功能,并且可塑性强,广泛应用于洗手、洗脸、洗衣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探究肥皂的制备过程以及其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肥皂制备的了解。
实验材料:1. 植物油2. NaOH3. 酒精4. 臭氧5. 水6. 乳化器7. 醇类试剂实验步骤:第一步:制备皂基首先,我们需要将适量的植物油倒入乳化器中,然后加入少量的酒精和NaOH。
利用乳化器进行充分混合,并保持温度在50-60℃之间。
搅拌至反应完全进行,形成皂基。
第二步:添加附加成分在制备好的皂基中,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和醇类试剂。
继续在温和的条件下搅拌,使所有成分充分混合,并形成均匀的乳液状。
第三步:臭氧处理将制备好的乳液状物质置于臭氧中进行处理。
臭氧能够增强肥皂的抗菌能力,并增加其稳定性。
第四步:冷却和固化经过臭氧处理的乳液状物质放置在室温下冷却固化。
在固化过程中,物质内部的结构会逐渐改变,形成固体肥皂。
第五步:切割和包装当固体肥皂完全固化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并进行切割,按照所需大小和形状切割成均匀的肥皂块。
最后,对切割好的肥皂块进行包装,以便后续使用。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出了固体肥皂。
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肥皂的最终形态可以发现,制备肥皂主要是通过皂基的形成和添加附加成分来实现的。
其中,植物油提供了肥皂的基本结构,NaOH和酒精则促进了皂基的形成。
添加水和醇类试剂后,通过乳化过程使得各种成分得以充分混合,形成均匀乳液状的物质。
臭氧的处理能够增加肥皂的抗菌性能和稳定性,使其具备更好的洁净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重新认识了肥皂的制备过程,并深入了解了肥皂的原理及其在洗涤中的作用。
肥皂的制备包含多个步骤,需要合理控制温度和物质比例,以确保最终制备出的肥皂具有良好的品质。
同时,臭氧处理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肥皂的性能。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肥皂制备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肥皂的制作的实验报告(共10篇)

肥皂的制作的实验报告(共10篇)实验一:肥皂的制作实验目的:掌握肥皂的制备方法,理解肥皂的制作过程及其化学原理。
实验原理:肥皂是通过油脂和碱溶液的反应制得的。
脂肪酸在碱性介质下水解成为石碱盐和甘油。
石碱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实验仪器:量杯、三角瓶、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试管、滴管、玻璃棒、平衡杆、温度计。
实验材料:食用油、NaOH、水、酒精、酚酞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1.在天平上精确称取随意确定的食用油20g,并将其倒入三角瓶中。
2.称量NaOH 4.25g,并在试管中加入30mL的蒸馏水中,搅动至NaOH溶解。
3.将NaOH溶液倒入三角瓶中的油中搅动,使其完全混合。
4.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5min。
5.用滴管滴加些许的酚酞指示剂,得到淡红色的混合物。
6.不断搅拌,加入适量的酒精,颜色逐渐变浅。
7.冷却后剥离肥皂,用水冲洗,待风干。
实验结果:得到了白色的肥皂。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成功制备出白色肥皂。
肥皂的制作是一种化学反应,它的原料是食用油和NaOH溶液。
这是非常有趣的实验,可以让人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NaOH是一种腐蚀性化学物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实验二:肥皂的表面张力实验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间和固体表面(容器壁)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张力,仅存在于液体和气体接触面上。
表面张力的大小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实验仪器:容器、水、肥皂碎、纸片等。
实验材料:五种不同品牌的肥皂。
1.分别将五种肥皂放入容器中,并加适量的水搅拌。
2.在每个容器中,放入纸片,计时。
3.观察五种肥皂的表面张力,记录时间。
实验结果:不同肥皂的表面张力不同,表面张力最小的是排名第一的肥皂,最大的是排名第五的肥皂。
实验结论:通过表面张力实验,我们已经确定了五个不同品牌肥皂的表面张力。
我们发现,表面张力最强的肥皂较难在水表面上停留很长一段时间,而表面张力最小的肥皂则能停留很长一段时间。
肥皂的制备及其原理

肥皂的制备及其原理
肥皂的制作及其原理
⼀、实验名称
肥皂的制作及其原理
⼆、实验⽬的
1.了解肥皂的性质
2.懂得如何制备肥皂
3.掌握盐析的原理
三、实验原理
1.肥皂是脂肪酸⾦属盐的总称。
通式为RCOOM,式中RCOO为脂肪酸根,M为⾦属
离⼦。
⼴义上,油脂、蜡、松⾹或脂肪酸等和碱类起皂化或中和反应所得的脂肪酸盐,皆可称为肥皂。
肥皂能溶于⽔,有洗涤去污作⽤。
肥皂的各类有⾹皂,⼜称盥洗皂、
⾦属皂和复合皂。
2.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级脂肪酸的⽢油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解⽣成肥皂的主要成分
——⾼级脂肪酸的钠盐。
⽅程式如下
四、主要试剂及仪器
1.试剂:猪油(或其他动植物脂或油),NaOH,95%酒精,饱和⾷盐⽔。
2.仪器:150及300mL烧杯各⼀个,玻棒、酒精灯、⽯棉⽹,三脚架。
五、实验步骤
六、注意事项
1.皂化反应时要保持混合液的原有体积,不能让烧杯⾥的混合液煮⼲或者溅溢到烧杯外⾯。
2.加热时若不⽤⽔浴,则需⽤⼩⽕。
七、数据记录与处理
⼋、思考题
1.加热时为什么要慢慢加热?
答:使其能够均匀受热,反应能够更加充分。
制肥皂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肥皂的起源、制作原理及分类。
- 掌握肥皂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原料选择、工具准备、制作步骤等。
2. 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肥皂制作工具,如模具、刮刀等。
- 能够独立完成肥皂的初步制作,包括混合、搅拌、切割等。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生活中废弃油脂的再利用价值。
二、教学对象初中生,年龄约14-16岁。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准备肥皂制作所需工具和原料。
五、教学材料1. 原料:油脂(如植物油、动物油)、碱(如氢氧化钠)、水、香精、色素、模具等。
2. 工具:搅拌棒、量杯、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3. 辅助材料:黑板、投影仪、PPT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PPT展示肥皂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肥皂的兴趣。
- 提问:肥皂是如何制作的?它有哪些种类?2. 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肥皂的起源、制作原理及分类。
- 介绍肥皂制作的基本原料和工具。
- 详细讲解肥皂的制作步骤:油脂加热融化、碱液制备、混合搅拌、冷却成型。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制作肥皂所需的原料和工具。
-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肥皂制作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利用废弃油脂制作肥皂,实现环保。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合作意识、安全意识等。
2. 作品评价:评价肥皂的外观、气味、硬度等质量。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8.肥皂的制备

2、掌握普通回流装置的安装与操作方法;
3、熟悉盐析原理,熟练掌握沉淀的洗涤及减压过滤操作技术。
二、原理
动物脂肪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与碱性溶液共热下,可使油脂的酯基发生水解反应(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即肥皂)以及丙三醇(甘油)。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以降低水对有机酸盐(肥皂)的溶解作用,可使肥皂较为完全地从溶液中析出(盐析),从而分离出肥皂和甘油。
五、思考题
(1)肥皂是依据什么原理制备的除猪油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制备肥皂?
(2)皂化反应后为什么要进行盐析分离?
(3)本次试验为什么要采用回流装ຫໍສະໝຸດ ?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总结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8.肥皂的制备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题
第十八讲肥皂的制备
课时
4学时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掌握皂化反应原理及肥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普通回流装置的安装与操作方法;
3、熟悉盐析原理,熟练掌握沉淀的洗涤及减压过滤操作技术。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酸酐酰化反应
重结晶操作
授课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目的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仪器:普通回流装置、减压过滤装置、电加热套、温度传感器
药品:猪油、氢氧化钠(40%)、乙醇(95%)、饱和食盐水
四、试验步骤
圆底烧瓶中加入5g猪油,15mL乙醇,5mL40%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回流,保持微沸40min,反应完成后,稍冷却,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装有150mL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静置抽滤,少量冷水洗涤沉淀两次,滤饼取出,压制成型,自然晾干。
实验三 肥皂的制备

实验三 肥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 了解肥皂的制取过程,认识油脂的重要性质——皂化反应;2.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操作技能;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脂肪或油脂和强碱在一定温度下水解产生脂肪酸钠盐和甘油的混合物,称为皂化反应。
若把氯化钠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可通过盐析作用,把产生的脂肪酸钠分离出来,即可得到肥皂。
皂化反应反应式如下:CHOCOR CH 2OCORCH 2OCOR + 3NaOHCH 2OHCHOHCH 2OH R 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 都可以做肥皂。
常见的R-有:C 17H 38-:8-十七碳烯基。
R-COOH 为油酸。
C 15H 31-:正十五烷基。
R-COOH 为软脂酸。
C 17H 35-:正十七烷基。
R-COOH 为硬脂酸。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 仪器150毫升烧杯2个,玻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量筒、托盘天平、药匙、纱布、冰箱。
2. 试剂药品猪油(或其他动植物脂或油),40% NaOH 溶液,95%酒精,50%酒精 饱和食盐水:称9g 溶于25ml 水中。
四、实验步骤1. 在150ml 烧杯里,盛8ml 植物油和8ml 95%的酒精,然后加7ml 40%的NaOH 溶液。
用玻棒搅拌,使其溶解。
2. 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加热,并不断用玻璃捧搅拌,直到混合物变稠。
当烧杯内的液体快煮干时,加入20ml 50%的酒精溶液。
3. 继续加热直到把一滴混合物加到水中时,在液体表面不再形成油滴为止。
4. 取25ml 加热后的饱和食盐溶液慢慢加到皂化完全的粘稠液中,边加边搅拌,使它们互溶。
置于冰箱冷却10分钟后,有固体物质盐析上浮,待固体物质全部析出后用药匙取出,用滤纸或纱布沥干,挤压成块,即为肥皂。
5. 用天平称量肥皂的质量,并计算产率。
产率=肥皂的质量/油脂的体积×100%。
五、注意事项1. 皂化时,边搅拌边加入乙醇,使油脂与碱液混为一相,加速皂化反应的进行,缩短反应时间。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肥皂之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肥皂之制备肥皂之製備⾷⼆丙第⼗⼆組梅婉如肥皂之製備⼀、實驗⽬的:瞭解油脂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瞭解肥皂之製備及其性質、本實驗是⽤⽜油和氫氧化鈉合成肥皂。
也可使⽤回鍋油製作皂基這樣也不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若把回鍋油製成肥皂就可解決廢油問題。
⼆、實驗原理:油脂與鹼(NaOH 或KOH)共熱⽣成肥皂和⽢油的反應,稱為皂化反應。
肥皂是(soap)為⾧鏈脂肪酸之鹼⾦屬鹽類。
肥皂可⽤RCOONa 或RCOOK 表⽰。
例如:C17H35COONa(硬脂酸鈉)、C15H31COONa(軟脂酸鈉)等這是⼀個皂化反應,由於⽜油是脂類,所以與氫氧化鈉⽣成硬脂酸鈉,這是肥皂的⼀種。
加⼊濃⾷鹽⽔的⽬的只是令肥皂溶解度降低,令它浮在溶液上,易於收集。
⾃然界中脂肪酸(Fatty acid)和⽢油(Glycerol)會形成脂肪酸之⽢油酯(Glycerides;Glycerin esters)常溫下因此若R = R' = R"簡單⽢油脂R ≠ R'≠ R"混⽢油脂簡單⽢油酯有:(1)軟酯Palmitin(三軟脂酸⽢油酯)﹣﹣(C15H31COO)3C3H5(2)硬酯Stearin(三硬脂酸⽢油酯)﹣﹣(C17H35COO)3C3H5(3)⽉桂酯Laurin(三⽉桂脂酸⽢油酯)﹣﹣(C11H23COO)3C3H5(4)⾁⾖蔻酯Myristin (三⾁⾖蔻脂酸⽢油酯) ﹣﹣(C13H27COO)3C3H5(5)花⽣酯Arachidin(三花⽣脂酸) ﹣﹣(C19H39COO)3C3H5上述為飽和酸酯(6)油酯Olein(三油酸⽢油酯)﹣﹣(C17H32COO)3C3H5(7)亞油酯Linolein(三亞⿇仁油酸⽢油酯)﹣﹣(C17H30COO)3C3H5(8)次亞油酯Linolenin(三次亞⿇仁油酸⽢油酯)-- (C17H28COO)3C3H5(9)花⽣油酯Arachidonin(三花⽣油酸⽢油酯)--(C19H30COO)3C3H5上述為不飽和酸酯依在空氣中之乾燥性,油脂分類可分為:1.乾性油:含⾼級不飽和脂肪酸脂較多之油脂,此類油脂含不飽和鍵較多,易和空氣⾏漸次氧化⽽凝結固化,故塗於物體表⾯在空氣中具乾燥性。
肥皂科学教案

肥皂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肥皂科学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肥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肥皂的制作过程和原材料。
3. 进行肥皂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肥皂样本或肥皂液。
2. 温水、冷水和热水。
3. 食用油、苏打粉和香精等制作肥皂的原材料。
4.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玻璃杯、搅拌棒等。
5. 实验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家中使用的肥皂有什么作用?2. 介绍肥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肥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将水和油融合在一起,使其变得可溶。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碱性物质和油脂,通过化学反应制成。
实验步骤:1. 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分配一种肥皂样本或肥皂液。
2.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法,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肥皂的特性和作用。
例如,可以尝试在不同温度下观察肥皂的溶解情况,或者比较不同种类肥皂的清洁效果等。
3.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肥皂的特性和作用,并进行讨论。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肥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拓展活动:1. 制作肥皂:介绍肥皂的制作过程和原材料,鼓励学生尝试制作自己的肥皂。
2. 肥皂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肥皂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领域,例如清洁、洗涤、美容等,并进行讨论。
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2. 实验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阅读扩展: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肥皂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2.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庭或社区中使用的各种清洁产品,了解其中的成分和原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对肥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是否有了初步的了解?3. 学生在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4. 是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熟悉盐析原理,熟练掌握沉淀的洗涤及减压过滤操作技术。
二、原理
动物脂肪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与碱性溶液共热下,可使油脂的酯基发生水解反应(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即肥皂)以及丙三醇(甘油)。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以降低水对有机酸盐(肥皂)的溶解作用,可使肥皂较为完全地从溶液中析出(盐析),从而分离出肥皂和甘油。
五、思考题
(1)肥皂是依据什么原理制备的?除猪油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制备肥皂?
(2)皂化反应后为什么要进行盐析分离?
(3)本次试验为什么要采用回流装置?
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总结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仪器:普通回流装置、减压过滤装置、电加热套、温度传感器
药品:猪油、氢氧化钠(40%)、乙醇(95%)、饱和食盐水
四、试验步骤
圆底烧瓶中加入5g猪油,15mL乙醇,5mL40%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回流,保持微沸40min,反应完成后,稍冷却,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装有150mL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静置抽滤,少量冷水洗涤沉淀两次,滤饼取出,压制成型,自然晾干。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题
第十八讲肥皂的制备
课时
4学时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掌握皂化反应原理及肥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普通回流装置的安装与操作方法;
3、熟悉盐析原理,熟练掌握沉淀的洗涤及减压过滤操作技术。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酸酐酰化反应
重结晶操作
授课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目的1、掌握皂化反应原 Nhomakorabea及肥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