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案教师内分泌系统版

合集下载

最新PBL教案教师内分泌系统版

最新PBL教案教师内分泌系统版

案例学习目的 1. 意识障碍的分类、常见病因 2. 体液调节因素 3. 不同类型的脱水 4. 湿啰音的产生和特点 5. 酮体的代谢 6. 酸碱平衡紊乱(酮症酸中毒) 7. 高渗性昏迷 8. 胰岛素的结构、分泌、调节因素及生理作用 9.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10.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 11. 糖尿病预防 12. 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 13. 社区医生的角色
水、钠调节因素包括: (1)渴感 渴 感 中 枢 在 下 丘 脑 视 上 核 侧 面( 有 认 为 在 第 三 脑 室 前 壁 )。渴 感 的 生 理 性 刺 激 为 : ① 血钠增高,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产生渴感。 ② 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和血浆血管 紧张素 II(AGT II)水平增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 )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或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的八肽,存储于神经垂体血管
周围神经末梢内。 ADH 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 加,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 ADH 合成、分泌的生理性刺激有:
渗透性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在视上核和颈内动脉附近,该感受器的阈值为 280mmo l/L。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ADH 释放增加。
非渗透性刺激:血容量和血压的变动,通过左心房与胸腹大静脉处的容量感受器和 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影响 ADH 的释放。当机体血容量明显降低时, AD H 分泌增多。
参考教材 《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指导课 1
(T 1 – P 1)
汤阿姨今年 72 岁,老伴已过世多年,子女都定居国外,她一个人住在上海。今年 的冬天特别冷,汤阿姨感冒咳嗽了好长时间。春节长假里邻居发现她好几天都没出过门, 敲门也没人应,于是通知了楼组长和居委会。居委会找人撬开门后发现汤阿姨躺在床上, 叫也叫不醒,赶紧把她送到就近的医院。

2. 潘大彬PBL教学

2. 潘大彬PBL教学

基于问题学习(PBL)教案题目:2型糖尿病(消渴)的中西医诊治方案和步骤撰写者:蔡嵩单位: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类型:教师试用(内分泌系统)关键词:多饮、多食、消瘦;乏力;辨证施治,诊断/治疗日期:2017 年 1 月25 日二〇一七年一月目录前言 (3)案例 (5)学习资源 (11)参考资料 (12)前言一、学生知识储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渴;《内科学》2型糖尿病二、学习目标:一)基础医学1.胰腺的解剖结构及位置2.胰腺B细胞的生理特点3.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因及发生部位、病理变化及其后果4.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变化5.相关治疗药物的药理机制二)临床医学1.糖尿病的鉴别诊断2.糖尿病的种类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方案3.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4.糖尿病的急性及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5.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6、2型糖尿病(消渴)的辨证论治.三)医学心理、人文、伦理学1.与患者的交流以及与患者家属的交流需分开进行,尽量安抚患者,并与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及其危害2.了解2型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以及如何做好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3.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及其预防的药物和非药物措施二、案例摘要:本案例为2型糖尿病的病例。

患者是一位50岁中年女性,进行性消瘦半年余。

病程中伴有乏力、心悸、潮热,情绪波动,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不典型,患者由于处于绝经期前后,故一直认为自己是更年期表现,未予重视,后半年来体重下降约20斤,遂来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

四、关键词:多饮、多食、消瘦、乏力,辨证施治;诊断/治疗五、课堂安排(时间分配):见各页六、注意事项:请各位指导老师仔细阅读,并请严格执行1.请勿将此教师用教案交于学士使用;2.在使用学生使用的教案时,请按页码顺序逐一发放,讨论完一页后才能发放下一页;3.请注意将学习目的、参考资料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时发放;4.讨论中使用的辅助材料如检查资料、图片在适时使用后及时回收;5.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逐层深入,避免跑题;6.需要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做出相关的记录,以便最终给予评价;7.把控好讨论的进展,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有异常如人格或对社会、家庭等问题需要及时与辅导员等相关人员联系。

内分泌PBL案例一

内分泌PBL案例一

内分泌PBL教学案例一马××,女性,67岁。

主诉:多饮、多食、消瘦十余年,视物模糊一年,下肢浮肿伴麻木一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每日达4000ml,伴尿量增多,主食由6两/日增至1斤/日,体重在6个月内下降5kg,在某县医院门诊查血糖12.5mmol/L,尿糖(++++),诊断为“糖尿病”,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好转。

近一年来逐渐出现视物模糊,眼科检查"轻度白内障,视网膜有新生血管"。

近一个月来出现双下肢麻木,时有针刺样疼痛,伴下肢浮肿。

大便正常,睡眠差。

既往史:7年来有时血压偏高,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6℃,P 78次/分,R 18次/分,Bp 160/100mmHg。

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双晶体稍混浊,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可凹性浮肿,感觉减退,膝腱反射消失,Babinski征(-)。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Hb 123g/L,WBC 6.5×109/L,N 65%,L 35%,plt 235×109/L。

2.尿常规:尿蛋白(+),尿糖(+++),WBC 0-3/HP。

3.空腹血糖13mmol/L。

4.肾功能:Cr 138umol/L(参考值106umol/L),BUN 7.0mmol/L(参考值2.8-7.1mmol/L)讨论题(一)人体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哪些(升高血糖激素、降低血糖激素)?(二)食物中的糖是怎样消化吸收的?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有哪些?(四)2010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五)糖尿病昏迷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防治?(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和临床表现?(七)口服降糖药的适应症,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类(每类各举一例)?(八)医用胰岛素的的来源有几种?按作用时间分几种?适应症有哪些?(九)谈谈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PBL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BL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BL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通过PBL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设计,举例应用和应用后总结等几方面探讨了内分泌科PBL 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应用中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in clinical teaching of endocrinology was explored.Through PBL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endocrinology design,ap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after the summary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PBL teaching of endocrinolog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Key words:PBL;Clinical teaching;Endocrinology临床实习是以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的第一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之一,临床实习带教正是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纽带。

通过临床实习是以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的第一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之一,临床实习带教正是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纽带。

通过临床带教老师和亲自对患者进行医疗行为,使医学生了解医疗工作,更好将课本与实际相联合,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内分泌专业是医学专业中相对理论集中的专业,对理论知识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临床中且缺乏显而易见的模板,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医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促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探索内分泌科的临床教学与培训。

方法开展以案例教学法结合PBL 应用于内分泌科临床教学。

①教师选择当前病区中的住院患者,陈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②请床位医生查阅文献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③床位医生准备PPT,向本组医生介绍获得的新知识及新信息,并进一步应用这些新知识解释并解决原案例的问题;④教师对该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成功实施了案例结合PBL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医师在临床诊疗工作后不断学习的意识,建立完善的临床诊疗思维。

结论以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方法激发临床医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值得推荐的新型医学教育格局下内分泌临床教学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Methods Apply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PBL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Endocrinology.①Teachers chose the clinical case in the ward and list the main question.②Students prepare the slides to introduce the new knowledge,and apply the new knowledge to explain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original case.③Teachers introduced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more.④After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teachers organized th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 new knowledge.Results PBL case teaching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Conclusion PBL may stimulate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It should be recommended.Key words:Problem based learning;Cas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近年来,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尤其是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

《内分泌PBL教案》PPT课件

《内分泌PBL教案》PPT课件
学科发展需求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内分泌学 科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 善,需要PBL教案不断更新和优 化以适应学科发展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PBL教案实施
实施前的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教案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通过 PBL教学方法掌握内分泌相关的知识和技
能。
分组与角色分配
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并分 配不同的角色(如医生、病人、护理人员
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选择合适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分泌疾病案例,确保 案例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能够引发学生的 兴趣和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综 合素质。
PBL教案的挑战与机遇
教师角色转变
PBL教案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
组织、引导和评估式感 到不适应,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
持。
01
03
02 04
资源与技术支持
高质量的PBL教案需要更多的资 源和技术支持,如专业培训、教 学软件等。
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它们分泌的激素通 过血液传递到靶器官,调节其生理功能。
内分泌细胞与神经系统共同构成机体的两大调节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内分泌疾病主要分为功能异 常和器质性病变两大类。
器质性病变则涉及内分泌腺 的炎症、肿瘤等疾病,如垂 体瘤、甲状腺癌等。
完整性
案例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 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全过程。
启发性
案例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内 分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PBL结合L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PBL结合L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 中发现 存 在一 些 问题 [ 4 1 : ( 1 ) P B L 教 学 法 需要 学 生 主动 参
与, 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 对于少数 自学能力较差 的学生 , P B L 耗时多但没有教师系
及 效果
P B L ( P r o b l e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教 学 法是 由美 国神经 病 学教授B a r r o w s 首先提出 , 目前在 国外 医学院校 已经较普遍
地实施_ 1 】 , 国内不少院校也在尝试使用[ 2 - 3 1 , 已成为国际上较 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P B L 教学是 以问题为基础 , 以医学生 为主体 , 以小组讨论为形式 , 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 围绕某
( 1 . 重庆市第三人 民医院内分泌科 , 重庆 4 0 0 0 1 4 ; 2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 4 0 0 0 5 4 )
摘要 : P B L 教 学是 当代医学教育的主流趋势 , 但其存在耗时 多、 学生学 习精 力不足 、 知识缺乏 系统性等缺 点, 阻碍其 广 泛应用发展。为进一步提 高教 学质 量,在 内分泌临床 医学专业 实习学生 中开展 了P B L( P r o b l e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L B L ( L e c t u r e —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 q ' c . 学方法相结合的尝试 , 增强 了内分泌临床教 学的效果, 提 高了教 学质量。 关键词 : P B L  ̄学法; L B L 教学法; 内分 泌; 临床 实习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4 文献标志码 : A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介绍“侏儒症”和“巨人症”。
3、胸腺
幼儿期胸腺的发育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建议用时15分钟
(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
1、组织好幼儿的睡眠。
2、安排好幼儿的膳食。
建议用时10分钟
探究研讨请学生们将课前调查 Nhomakorabea况分小组互相交流,归纳总结
幼儿肥胖和性早熟的现状及其原因。
建议用时13分钟
课堂小结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内对行为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一个重要系统,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体和组织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质就是激素,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幼儿的新陈代谢,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内分泌系统》教案设计
一、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对幼儿的护理能力。
3、情感目标:关爱所有的幼儿,特别是有异常的幼儿要多给予一些温暖和照顾。
二、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掌握幼儿主要内分泌腺的特点和作用及其卫生保健措施。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幼儿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及其易出现的问题。
3、教学准备: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分布图;调查幼儿肥胖和性早熟的现状,并写出简单的原因分析。
4、教学方法:老师分析讲解和学生调查交流讨论及探究学习相结合。
5、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三、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
教学内容
教学用时
组织课堂
师生互问好,准备上课
导课
观看肥胖儿童生活状态视频导入新课。
建议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第一章第二节 幼儿各系统特点与卫生保健
六、内分泌系统
(一)幼(一)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医院
PBL教案(教师版)
内分泌系统
病例一
教案名称:汤阿姨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四年级学生
教案主题:水电解质平衡和物质代谢
教案编写小组:
组长:内科学系XX
小组成员:药理学系XX
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XX
导言:
选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这一病例来介绍水电解质和物质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应处理原则。

同时也探讨空巢老人的健康和心理问题以及社区医生在医疗卫生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案简介
汤阿姨是位 72 岁的空巢老人,春节期间邻居发现她躺在床上,呼之不应,赶紧送往医院。

检查发现汤阿姨存在肺部感染,血糖明显升高,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

医生给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补钾、纠酸等治疗措施。

汤阿姨情况好转后,拒绝继续胰岛素治疗,也不愿和子女一起住。

此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医生和护理人员定期上门看望汤阿姨。

案例学习目的
1.意识障碍的分类、常见病因
2 .体液调节因素
3.不同类型的脱水
4.湿啰音的产生和特点
5.酮体的代谢
6.酸碱平衡紊乱(酮症酸中毒)
7.高渗性昏迷
8.胰岛素的结构、分泌、调节因素及生理作用
9.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10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
11 .糖尿病预防
12 .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
13 .社区医生的角色
顺序与进度
指导课1 以汤阿姨这样一个典型的空巢老人为例,引出老年人常见的意识障碍,讨论意识障碍的定义、程度分类、评判方法、常见病因,以及正常人的意识清晰是如何维持的。

以脱水引出体液调节因素以及不同类型的脱水表现。

简单介绍湿啰音的产生和特点。

指导课 2 给出汤阿姨的检查结果,切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介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情况下的各种生化检查异常,并引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指导课 3 介绍治疗后的效果,提出糖尿病治疗包括多方面内容,介绍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意义。

提出社区医生所起的作用和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

参考教材
《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
指导课1(T 1 - P 1 )
关键词:
空巢老人呼之不应
引导问题:
1. “呼之不应”代表什么?哪些情况可导致“呼之不应”?一一请参考《临床诊断学》
“呼之不应”是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

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中的刺激
具有有意义的应答能力,这种应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就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任何累
及脑干或双侧大脑皮层的病变,都可能引起意识障碍。

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临床上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局部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疾患
1 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炎症、血管病、肿瘤、中毒、外伤和脱髓鞘病变。

2 小脑幕以下病变:脑干或小脑梗死、出血、炎症和肿瘤等病变,都会直接影响脑干的上升性网
状激活系统,而导致意识障碍。

二.全身性原因:
1 多灶性、弥散性、代谢性脑病:各种代谢物质异常、离子异常、渗透压异常、营养
物质缺乏、体温过高或过低、毒物和药物过量或中毒、外伤等,都可以引起脑细胞功能异常,导致意识障碍;
2 缺血缺氧性脑病:常见病因有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内外出血、休克、窒息、中毒、麻醉和呼吸
肌麻痹等。

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如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3 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

2. 人的意识是如何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又是如何划分和评估?——请参考《临床诊断学》
意识状态( consciousness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与觉察能力,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清晰的意识活动有赖于大脑皮层、脑干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

人的意识状态可分为:清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谵妄。

(1) 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
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 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

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
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 昏睡: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

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
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 昏迷: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

按其程度可分为三阶
段。

a) 浅昏迷(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
尚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

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
反射等可存在。

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

b) 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

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生命体征轻度异常。

c) 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

深、浅反射均消失。

生命体征明显异
常。

肌张力低下,尿、便失禁或出现去大脑强直状态。

(5) 谵妄: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
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6) 其他还有几种特殊的意识障碍状态,如无动性缄默、去大脑皮质状态、木僵等。

临床上多采用 Glasgow 昏迷评分表 (Glasgow Coma Scale , GCS)来判定意识状态。

般9分以上为清醒,分数越高,意识状态越好。

7分以下为昏迷,3分为深昏迷。

(T 1 - P2 )
关键词:
休克(低血压、心动过速)脱水(眼眶凹陷、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浅昏迷(呼之
不应、压眶反射存在、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湿啰音
(学生列出诸如“低血压、心动过速、眼眶凹陷、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等关键词后,可试着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别归纳出“休克”和“脱水”)
引导问题:
1.请解释一下汤阿姨的各种阳性体征分别说明哪些问题?
低血压、心动过速、脉搏微弱说明汤阿姨已发生休克。

(有关休克的内容上学期已经学习
过,因此这次可简要带过)
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况、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体量多少有关。

正常情况下,
小孩及青年皮肤弹性好,中年以后皮肤逐渐松弛,弹性减弱,老年人皮肤组织萎缩,皮下脂
肪减少,弹性减退。

检查皮肤弹性的部位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用示指和拇指捏起皮肤,1-2
秒钟之后松开,观察皮肤皱折平复速度。

能迅速平复者为弹性好或正常;平复缓慢者为弹性减弱,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和严重脱水病人。

汤阿姨的脱水貌、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说明其存在脱水,因此很可能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结合之前对不同意识状态的描述,呼之不应、压眶反射存在、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说明患者的意识状态属于浅昏迷。

湿啰音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具体见后)。

2. 正常成人体液的组成及调节因素有哪些?(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生理学》中已经学习过,
可要求学生画图表示)体液可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人体重的 20% ,细胞内液则占体重的 40% 。

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占体重的 5% )和组织间液(占体重的 15% )两部分。

正常情况下不同个体之间体液量的差别相当大,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和肥胖程度。

血浆、组织间液及细胞内液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相互之间不断交换。

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隔着一层毛细血管壁,除蛋白以外的物质都可以自由通透,所以毛细血管两边的液体平衡主要靠胶体渗透压和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内的血压来维持。

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分隔。

细胞膜对水和一些小分子溶质(如尿素)可以通透,蛋白质等胶体不能通过,电解质如钠、钾等虽然可以出入细胞,但要受钠泵调节。

水、钠调节因素包括:
( 1 )渴感渴感中枢在下丘脑视上核侧面(有认为在第三脑室前壁)。

渴感的生理性刺激为:
① 血钠增高,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产生渴感。

② 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和血浆血管紧张素II (AGT II )水平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