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关于鸦片战争的正面影响

关于鸦片战争的正面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仅是中英两国之间一次战争的问题,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极其深刻的。
在正面影响方面,以下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第一、增强了民族意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全面与外国列强进行的斗争,虽然结局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期望,但是它却让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国家现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宣扬,而且鸦片战争也让广大中国人民加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耀,为保护祖国、捍卫民族利益而奋斗不息。
第二、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捩点。
尤其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崛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加速、科技进步等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启了和西方接触、学习和竞争的历程,激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持续地推动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开始步入现代化的轨道。
第三、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开展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地接触西方文化智慧,其中就包括女性解放思想的观念,女权运动在中国许多城市开展,逐渐积累了经验,推动了女性地位的进步。
在之后的社会中,中国社会对待女性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于性别平等的认可。
第四、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大力推进教育的发展,母校文化在这个时期有着长足的发展,而教育则开始普及化,包括中小学和大学等,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学生抨击旧教育、提倡新教育,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建立了新的学校和机构,大力推进了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虽然是中国的一场战争,在当时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痛苦和损失,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教育、文化、民族意识、女权运动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正面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的影响

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的影响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也被称为鸦片战争,是一场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的历史事件。
这场战争对清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鸦片战争对清朝政治体制产生了冲击。
它揭示了清朝的军事和政治衰退。
在这场战争中,清朝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明显不及英军,这使得清朝政府和统治者认识到了其军事领导力的薄弱。
此外,战争还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削弱了统治者的威信。
战争胜利后,《南京条约》强迫清朝政府对外交政策做出改变,并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四个港口。
这对当时的政治体制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其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战争期间,中国输掉了大量的财富和领土,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其中最重要的是《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了赔款、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内容。
尽管这些条约在经济上给了西方国家更多的权利和特权,但它也迫使清朝政府开始接触西方的贸易和商业制度。
这种接触无疑对清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
另外,鸦片战争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战争导致大批中国人因战事而失去生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战争的苦痛和破坏。
此外,战争期间,外国侵略者的种种行为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愤怒和反抗,这也催生了一股新的爱国主义情绪。
从长远来看,这种爱国主义情绪为中国近代的反帝斗争提供了动力,促使中国社会逐渐觉醒并开始对抗外来势力。
总而言之,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清朝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对清朝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尽管战争本身是中国的失败,但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鸦片战争为中国历史上的后续事件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先驱作用。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国家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两次战争及其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鸦片战争的起因。
19世纪初,英国通过贸易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鸦片市场,而鸦片的流入导致了中国人民的药瘾问题。
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和人民健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鸦片贸易,这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港口,并赔偿大量赔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家地位大幅下降。
其次,中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不仅失去了重要的贸易港口,还需要支付巨额赔款。
这导致中国的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也被暴露无遗,引发了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更为惨烈,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北京的圆明园也被洗劫一空。
中国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更多领土,并进一步加大了赔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军事技术已经无法抵御外敌的侵略,于是开始探索新的途径。
这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清朝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试图加强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改革的局限性和内部的阻力,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
除了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外,鸦片战争还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些中国人开始怀疑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开始寻求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与现代化,历史中的很多事件和故事再次浮出水面,其中最为著名的之一就是鸦片战争。
那么,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又对中国社会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一、鸦片战争的原因在19世纪初期,随着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他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亚洲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
为此,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口一些商品,例如红绸、玻璃制品和银器等,但是中国当局并没有太多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开始贩卖鸦片到中国,这种药物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尽管随着时间推移,清朝政府对鸦片出现了一些反感,举国上下禁烟令,然而这并没有阻止贩毒者的行为。
事实上,在英国定期向中国出口鸦片的支持下,贸易层面的不满和日益严峻的政治危机浮出水面。
中国的毒品依赖形成,并影响了社会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导致了数百万志愿者的放纵药物成瘾,并使社会动荡不安。
久而久之,鸦片贸易所带来的流动资金,也让西方国家对中国形成了威胁。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1. 经济上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财政支出的增加,造成政府钱庄的大量亏损;加上清朝相继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在贸易和关税上面临了很多不利的限制。
这些举措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限制了其发展。
但其同时也开启了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互动的大门,这对中国未来的加入世界贸易体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政治上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创造了前提条件,并导致孟夏封建政府及其社会结构的剧变。
经不起外部压力下的中式政府,在极端困境下迫不得已签定了各种赔款、割地和取缔行业协定。
此次签订的天津条约,不仅割让中国大量领土,而且涉及到清政府对中国前苏伊士管辖的苏门答腊岛割让给英国,这又进一步削弱了清朝这个朝廷的权威,加深了清政府与中国人民之间的隔阂。
3.文化上的影响此次鸦片战争同时也揭开了中国的闭关锁国和东方扭曲的历史。
红线与绿鬓,弥杀之声;大炮与战船,冷兵器的严峻挑战。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思想观念的变化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到国家的危难;一些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显示了“向西方学习”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西学东渐”的趋势,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
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
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
1842年7月下旬镇江失守后,英国军舰于8月间闯入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等赶到南京议和。
在英国侵略军的胁迫下,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一、背景自19世纪初叶开始,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英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禁止鸦片入口的禁令,贿赂清朝政府官吏,勾结中国走私贩子里应外合,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足迹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
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英之间的贸易由中国的出超变为英国的出超,导致中国境内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财政严重受损;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清朝政府开始颁布禁烟命。
图:为吸食鸦片的情形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
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
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二、鸦片战争的必要性1、清王朝的腐败。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①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②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
③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
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
④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鸦片战争既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又压迫和抑制了中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不得不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道路。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从社会性质上看。
中国丧失了主权,大量的财富被帝国主义攫取,中国的社会地位下降,清政府为偿还债务不得不大肆剥夺人民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但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人文知识,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经济和思想基础。
2、从经济上来看。
由于各大通商港口的重新开放,各大列强纷纷开始朝中国倾销他们自己的产品,而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件在外国也成为了抢手货。
就这样中国也进入了世界市场之中,中国日益也成为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事件从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的崛起,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十分有利。
3、从思想观念上来看。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众多读书人意识到了中国此时制度的腐朽无能,他们开始摒弃陈旧的封建观念,转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一大批先进分子寻求实业救国”、强军救国”等先进道路,萌发了一股对于西方先进思想学习的高潮,也为后来民国文化百花齐放”埋下了伏笔。
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众所周知,中英历史上一共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它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下面我就将着重讲的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发展。
而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也使得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
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率舰只40余艘、士兵4000多名,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由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式开始。
7月初,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
道光皇帝害怕了,连忙撤去林则徐的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
年底,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
英军却于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发动进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
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条件。
琦善私允英军条件,违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后来受到严惩。
但在26日,英军却不待中国政府同意就占领香港。
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立即对英宣战。
2月下旬,英军攻陷虎门炮台,水师提督、爱国将领关天培与守军数百人壮烈牺牲。
5月,英军逼近广州城外,清军全部退入城内。
下旬,新任靖逆将军奕山向英军乞和,与英国订立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广州和约》,规定由清朝方面向英军交出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
1842年7月下旬镇江失守后,英国军舰于8月间闯入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等赶到南京议和。
在英国侵略军的胁迫下,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一、背景
自19世纪初叶开始,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英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禁止鸦片入口的禁令,贿赂清朝政府官吏,勾结中国走私贩子里应外合,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足迹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
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英之间的贸易由中国的出超变为英国的出超,导致中国境内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财政严重受损;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清朝政府开始颁布禁烟命。
图:为吸食鸦片的情形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
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
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二、鸦片战争的必要性
1、清王朝的腐败。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①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②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
③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
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
④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⑥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
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2、列强的扩张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
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三、鸦片战争偶然性——虎门销烟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
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
林则徐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禁绝鸦片的决心。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2万多箱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
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
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六·三”销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四、战争经过
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却自己轻判了事。
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开进澳门,更进一步驱逐英人出境。
此事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
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
英军进逼虎门。
琦善妥协求和,英国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
1月8日英国“窝拉疑”号舰长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
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
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向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
4月,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reprisal),而非战争。
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
奕山等人丧魂落魄,举白旗投降。
5月27日,中英双方签订《广州和约》。
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
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
10日,镇海陷落。
13日,宁波陷落。
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
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吴淞口陷落;7月,镇江陷落。
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战争结果
寺内议约四次。
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
的要求。
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馆。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
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
终为英军所败。
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