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找空气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找空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特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塑料袋、气球、瓶子、水、剪刀、绳子。

2.环境布置:实验操作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2.探索空气的特点(1)教师出示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让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塑料袋里面有什么吗?”(3)教师将塑料袋展开,让幼儿触摸,感受空气的存在。

3.实验活动(1)教师将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倒过来,让幼儿观察水是否会流出来。

(2)教师提问:“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3)教师解释:因为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把水堵住了。

(4)教师将气球吹大,然后放开,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5)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吗?”(6)教师解释:因为气球里的空气受到压迫,把气球吹大了,一放开气球,空气就跑出来,把气球推高了。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有什么作用吗?”(2)幼儿回答:空气让我们呼吸,让气球飞起来,让水不会流出来。

5.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玩“捉空气”的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空气的存在。

(2)教师提问:“你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3)幼儿回答:我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6.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4)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5)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寻找空气》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寻找空气》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寻找空气》及教学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中班。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幼儿园的老师都盼望自己讲的课同学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预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关心同学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

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查找空气》及教学反思”,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活动目标】1.幼儿喜爱空气的试验活动,乐观探究空气的隐秘。

2.幼儿通过试验操作和生活联想,进展其观看力、探究力、说明性语言叙述力量以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3.幼儿了解空气是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的作用。

4.通过实际操作,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力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幼儿喜爱空气的试验活动,乐观探究空气的隐秘。

幼儿了解空气是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的作用。

【活动预备】幼儿已有阅历:幼儿仅仅了解空气的存在,但不能全面了解空气的特点,也不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更不能够用规范、精确、简洁明白的语言叙述空气的特点。

物体材料预备:幼儿每人提前收集一袋空气、餐巾纸、一盆水、一个大的透亮的缸、10个玻璃杯、10个塑料杯、10支蜡烛,课件PPT。

【活动过程】一、沟通争论和试验操作,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同时了解空气的无处不在。

《3-6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爱好。

”所以奇怪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久保持探究学习的热忱。

因此,老师利用好玩的科学操作活动,激发幼儿探究空气特点的欲望。

1.老师提问,幼儿沟通共享。

师:我们小伴侣每人收集了一袋空气,想请教大家是从哪里收集的空气?师:除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那空气还会藏在哪里呢?老师出示玻璃杯:杯子里有什么?老师小结:原来空气随处可以收集到。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难点:让幼儿用各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玻璃杯、吸管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吹气球、吹泡泡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吹气球的方式引起幼儿对空气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2. 探索空气: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用塑料袋、玻璃杯、吸管等工具,让幼儿亲身体验、观察空气的存在。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强调空气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4.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空气的特性,如:空气的压力、空气的流动等。

2. 学习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风等。

七、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知空气的特性。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空气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讲解法:教师讲解空气的特性和应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吹气球、放风筝等实例,引起幼儿对空气特性的兴趣。

2. 探索空气的特性: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如:吹灭蜡烛、吹胀气球等,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和流动。

3. 观察空气的应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空气的应用,如:呼吸、吹泡泡等。

科学教案《找空气》教学反思范文

科学教案《找空气》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背景1. 教材分析:《找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其特性和重要性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空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2. 空气的性质3. 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4. 空气的重要性5. 环保意识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作用。

3. 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空气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空气的措施。

5.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增强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空气的性质和组成。

2. 学生能通过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3. 学生能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空气的措施。

4. 学生能在生活中践行环保意识,珍惜空气资源。

六、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教学课件:空气的性质和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

3. 参考资料:有关空气的科普文章、环保知识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呼吸、植物生长等,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不可见等,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作用。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1、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一活动目的:1.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孩子绿化树木可以净化空气。

3.培养孩子主动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能够大胆实践,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准备:塑料袋、充气玩具、空玻璃瓶、两支蜡烛、火柴等。

三活动过程: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

(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总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认识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总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就会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实验3)实验操作和探索活动。

1.体内的空气是以团的形式存在的。

让孩子将吸管插入水槽,用力吹气,感受体内空气的存在。

并在记录表上记录下你所看到的。

2、土里的空气。

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将少量的泥土慢慢放入水槽中,观察会发生什么。

并在记录表上记录下你所看到的。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依次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教师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找空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空气的存在,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特征,发现空气的存在。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塑料袋、气球、吸管、水、玻璃杯、剪刀、透明胶带。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吗?”(二)探索空气的特征1.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的吗?”3.进行实验一:用塑料袋抓空气,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4.进行实验二:用气球吹气,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了解空气的填充作用。

(三)发现空气的存在1.提问:“我们身边哪些物品中有空气?”3.进行实验三:用吸管吸水,让学生观察吸管内的空气。

4.进行实验四:用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让学生观察杯内的空气。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1.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二和实验四中,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2.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科学的兴趣,说明教学效果较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空气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积极,但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提醒。

5.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对话引导: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吗?”学生:“空气。

”教师:“那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没有颜色。

”教师:“那它有味道吗?”学生:“没有味道。

”2.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问他们是否感觉到空气的味道或颜色,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空气无色无味特征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找空气》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找空气》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找空气》及教学反思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找空气》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教案《找空气》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案《找空气》含反思!设计意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也给了我智慧和灵感,多彩的气球,充气彩虹门,让我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更找到了中班孩子活动的切入点,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去探索袋子,游泳圈,气球肚子里的秘密对中班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有趣新奇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皮球,粉笔若干,卡纸,蜡烛,玻璃杯,打火机,碎纸屑若干,一盆水,充气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气球一个,塑料袋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儿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他们猜猜它是谁?!.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空气)2.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空气)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想。

1.找空气: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将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让幼儿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探索活动,让幼儿实验操作。

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让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感知粉笔里的空气。

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

获奖教案中班主题《找空气》含反思

获奖教案中班主题《找空气》含反思

获奖教案中班主题《找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征,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2.通过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征,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气球,问幼儿:“你们知道气球里有什么吗?”(2)幼儿回答:“空气!”2.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无处不在。

(2)教师举例说明空气的重要性:我们呼吸的氧气就是空气的一部分,空气还帮助我们传播声音。

3.实验探索(1)教师演示实验一:将一个塑料袋mouth空气,然后扎紧口,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2)教师提问:塑料袋为什么会鼓起来?幼儿回答:因为里面装满了空气。

(3)教师演示实验二:将一个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让幼儿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4)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幼儿回答: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把水挡住了。

4.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与空气有关?(2)幼儿讨论后,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

(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幼儿回答:我学会了观察和动手做实验;我明白了空气的重要性等等。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验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能够主动思考,发现身边与空气有关的物品,体现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4.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简练,引导到位,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学习兴趣浓厚。

5.不足之处: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旁边指导。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幼儿认识空气的三个基本特征:无色、无味、无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找空气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找空气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找空气教案吧。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也给了我智慧和灵感,多彩的气球,充气彩虹门,让我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更找到了中班孩子活动的切入点,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去探索袋子,游泳圈,气球肚子里的秘密对中班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有趣新奇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
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皮球,粉笔若干,卡纸,蜡烛,玻璃杯,打火机,碎纸屑若干,一盆水,充气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气球一个,塑料袋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儿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他们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一时一刻离不了。

(空气)
2.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空气)
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想。

1.找空气: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将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让幼儿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
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探索活动,让幼儿实验操作。

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让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感知粉笔里的空气。

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

四、教师做实验,让幼儿感知空气存在及其特征。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

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各一名代表上来演示,通过对比,幼儿知道只有盖住卡纸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

幼儿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提问;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导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名幼儿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

让幼儿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五、游戏;找空气。

让幼儿一人一个塑料袋到外面找空气玩,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通过在实验中让幼儿操作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幼儿获得经验,玻璃杯中
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进来,把水倒入杯中用卡纸盖住,卡纸就会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添加了用杯子去盖住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

说明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了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

在活动中利用了启发提问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幼儿通过猜谜语一一寻找空气一一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整个活动的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理解了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培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