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名人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贝多芬成长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贝多芬成长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贝多芬成长的故事贝多芬成长的故事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著名德国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古典音乐中最伟大的之一。

他的成长经历非常不平凡,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深沉而激情的音乐才华。

贝多芬生于1770年12月17日,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中。

他的父亲是一位歌唱家,母亲也是一位音乐家。

在他非常年轻的时候,贝多芬就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他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很快成为一个年轻的钢琴演奏家。

在他14岁时,他的母亲因病去世,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贝多芬的父亲很快沉溺于酒精,无法继续他的音乐教育。

贝多芬被迫要从事演奏和教学来维持生计,并照顾他的两个弟弟。

尽管如此,他决心要发展自己的音乐才华。

贝多芬在维也纳拜师于著名的作曲家约瑟夫·海顿,海顿对年轻的贝多芬的才华印象深刻,他成为贝多芬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之一。

贝多芬开始在维也纳演奏和创作,并很快获得了一些成功。

他的生活并不容易,他常常感到自己孤独和失望。

在贝多芬30岁时,他开始逐渐失去听力。

这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他无法再听到他自己创作的音乐。

他并没有放弃,相反,他更加专注于创作,并开始写作更加复杂和深沉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的音乐逐渐变得充满激情和独创性,他的作品对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囊括了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及钢琴奏鸣曲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和赞赏。

尽管生活中的困难和身体上的不利影响了贝多芬的生活,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创作。

他用自己的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成为了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贝多芬在1827年3月26日去世,享年56岁。

他的遗作包括了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许多人认为这部作品代表了他对音乐的无限憧憬和创造力。

贝多芬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逆境,我们应该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用自己的才华去创造美和希望。

他的音乐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让我们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并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名人贝多芬的故事【优秀9篇】

名人贝多芬的故事【优秀9篇】

名人贝多芬的故事【优秀9篇】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

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

”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

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

”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

这决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篇二在贝多芬的一生中,贫穷、疾病、挫折、孤独等磨难折磨着他,最大的灾难是耳聋带来的痛苦。

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

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

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

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

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

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

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了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几乎迫使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

"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战胜了一切不幸。

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贝多芬励志故事篇三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氛围最浓厚的城市。

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贵时尚的事情。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贝多芬的一生充满奋斗和抗争,他的作品中也反映出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就是英雄主义精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贝多芬的奋斗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1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

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规定,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虽然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

”父亲在一边快乐的说。

贝多芬的奋斗故事精选2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困顿毫无改观。

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凡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

”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

名人贝多芬的故事

名人贝多芬的故事

名人贝多芬的故事导读:贝多芬在 5 岁时患有中耳炎,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贝多芬很小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贝多芬成为一位神童,约翰很早就教贝多芬弹奏钢琴。

贝多芬在8岁(1778年)时就能在科隆登台演出,11岁就在剧院乐队演出,13岁就成为风琴师,并发表了3首奏鸣曲,约翰有时会在深夜将贝多芬从床上拉起,要他在朋友面前演示其音乐才能。

贝多芬因此在上学时显得注意力不够集中。

11岁的时候,他因父亲财力不济而被迫辍学。

由于约翰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所以有同行说服了约翰,让贝多芬另请老师以进一步发掘其潜能。

1781年(一说1782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Christian Gottlob Neefe)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Franz Anton Ries)学习小提琴,这些新老师的努力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奈弗是一位好老师,他不但看出了贝多芬的优势所在,也能察觉其弱点:缺乏自制力、修养和纪律。

他要求贝多芬研习前辈的作品,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同时代音乐家的名篇,如莫札特的作品。

1782年,奈弗发表了贝多芬的第一部作品《以戴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

贝多芬在1783年(一说1782年)代表奈弗出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

1783年,奈弗在一音乐杂志撰文,称只要他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

贝多芬在1827年1月3日立下遗嘱,3月份健康明显恶化。

这一年他为肝硬化动了4次手术。

在他卧床之时,医生安德雷阿斯·瓦乌希给了他75瓶药。

虽然后世并不知道药方是什么,但辛德勒说到,正是瓦乌希“用药物摧残贝多芬”,而贝多芬也对医生失去信心。

当时一位德国指挥家费迪南·希勒,年方15岁,去看访弥留之际的.贝多芬。

他说道,3月20日时贝多芬曾说:“我想我得准备上去了。

[名人故事]贝多芬的励志故事:不向命运低头

[名人故事]贝多芬的励志故事:不向命运低头

[名人故事]贝多芬的励志故事:不向命运低头贝多芬的励志故事:不向命运低头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写了9部交响乐和32首钢琴奏鸣曲,此外,还有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一二百部作品,其中有许多是在耳聋以后写成的。

1798年,28岁的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力发生了问题,继而感官日益复苏。

1822年,因为丧失了听力,贝多芬统一指挥歌剧《费德里奥》预奏失利,他拿走指挥棒,一口气跑回家里,好像在椅子上,绝望了很久很久。

耳病的转差并使贝多芬非常痛苦,他的消极情绪达至了极点,曾写出遗书,陈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与意外。

但是,贝多芬并没一蹶不振,他再次践行起至与聋疾斗争的信心,全心投入音乐创作中。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仍然由他亲自担任指挥。

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贝多芬却丝毫听不见如山似海的掌声和欢呼声,直到女歌手温葛尔把他的身子拉向观众时,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终场后贝多芬感动得晕了过去……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

贝多芬的一生就是意外的,做为一个音乐家却丧失了感官,为了挚爱的音乐他终身未育,但他却为这个世界缔造了欢乐。

【感悟】
在生命的历程中,谁也不敢确保自己一帆风顺。

当厄运来临时,我们可以责怪命运的不公,也可以为意外而悲愤,但不要使生活就此时光倒流。

坚定信念,即使人生的道路再多曲折,生命之光也必将大放异彩。

名人故事5篇

名人故事5篇

名人故事5篇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开展过程的描述。

有关名人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1贝多芬挑战命运的故事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

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

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

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

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

但凡误解贝多芬的人,假如认真总结归纳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

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

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2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

秘书不耐烦的拿起了听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的声音。

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照老习惯答复:“主人不在。

”“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是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答复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

我正要回家,可是我忘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秘书听了,忍不住笑起来。

身残志坚的名人贝多芬的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贝多芬的故事

三一文库()〔身残志坚的名人贝多芬的故事〕导语: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

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

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

请注意这个天生的音乐家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

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

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

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

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

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

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

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

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

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

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

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

关于贝多芬的故事(精选8篇)

关于贝多芬的故事(精选8篇)

关于贝多芬的故事(精选8篇)关于贝多芬的故事(精选8篇)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贝多芬的故事,欢迎阅读!贝多芬的故事篇1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贝多芬出生的故事),父亲是一个经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

艰苦的童年生活没有让贝多芬像莫扎特儿时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

一开始。

人生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悲惨而残暴。

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斌,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

未满四岁,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钉在钢琴前面。

或者和提琴被关在家里,幼小的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垮。

贝多芬也曾一度厌倦了音乐,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

少年时代,贝多芬过早地担当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

十一岁时,贝多芬加人戏院乐队,领取每月徽薄的工资来补贴家庭生活的开支。

十七岁那年,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

母亲是因肺病而死的。

贝多芬自以为也感染同样的病症。

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里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残酷的优郁。

这一年。

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

经常酗酒的父亲丧失了主持门户的能力。

同时,也挥祖尽了家里的积蓄,人们只好把父亲的养老金交给贝多芬管理。

这些可悲的事实给贝多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童年的贝多芬是如此的悲惨,青年的贝多芬更是痛苦万分。

二十五岁以后,疾病的恶魔就开始叩问贝多芬了,并且像鬼魂附体一样缠在他身上不再退隐。

1796年至1800年间,耳病开始显现出来。

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内心也受到剧烈痛楚的折磨。

听觉越来越衰退,最后他的双耳完全失聪。

这给贝多芬的生活、爱情已经音乐创作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好几年,他躲着不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耳朵失聪这个可怕的密码,隐忍着巨大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

晚年时,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

这期间,他没有经济来源,被逼得四处向好友求援,已解决生计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名人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

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

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请注意这个天生的音乐家
17XX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

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

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

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

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

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

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

他很欣赏贝
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

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

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

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

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

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绝望中,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

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

从此,维也那的官廷乐会少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弹奏家,但世界乐坛却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贝多芬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
索后,他终于创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音调跌宕起伏,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令人情绪激愤。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他听到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的消息时,怒不可遏,愤而涂去原来的献词,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贝多芬只有一个
18XX年10月,法军占领维也那,趋炎附势的奥地利贵族们争向占领者们献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强迫贝多芬为法军军官弹奏钢琴听,这使贝多芬忍无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当晚离开了伯爵家。

行前留下一张纸条,上书: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

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次,当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时,迎面撞见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

面对他们,歌德立刻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应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但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

结果太子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

那次,贝多芬
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严。

贝多芬54岁时,创造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他前后用了六年时间来创作、修改这部曲子。

18XX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首次在维也那卡德剧院演奏。

贝多芬亲自指挥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乐谱,也听不见丝毫的琴声。

他全凭自己的记忆来指挥这场演奏。

结果听众们兴奋若狂,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喝采声,鼓掌次数多达五次!而皇族成员出场也不过鼓掌三次。

贝多芬自励人格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上讲,贝多芬之所以会在极度困苦的状况下,一再创作出辉煌无比的音乐篇章,这与他的自励人格有极大关系。

自励人格的突出特点是能很快将生活中的压力转化为自我励志的动力,并在不断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自励人格的人还很善于升华个人的精神痛苦,他们会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当成个人成长的契机,从而磨练个人的意志。

贝多芬的可贵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时,都会在音乐创作中寻求内心的平衡。

例如,贝多芬因失恋而谱写出《致爱丽丝》,因向往自由而谱写出《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因失聪而谱写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的音乐创作都饱含对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满了激情。

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贝多芬的可贵还在于他永远傲视达官显贵,不因自己出身卑贱就去刻意巴结他们。

他在音乐创作当中也突出体现出他的傲骨,他谱写的旋律可比惊涛骇浪,可如气壮山河,充满了个性特征。

一个失聪之人,却能写出人类最动听,最振奋的音乐篇章,这是贝多芬自励人格的不朽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