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9
CH9合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10级)教程

2018/10/19 11
授课 朱世杰
合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 • 晶粒大小与金属屈服强度的定量关系,即著名的霍尔-配 奇(Hall-Petch)公式。该公式描述了晶界强化的基本规律,其 1 形式为
s 0 Ks d
2
• 式中 σs—屈服强度; σ0—单晶体中位错运动的摩擦阻力(派纳 力);d---晶粒直径。 • Hall-Petch公式实质上表示了晶界给多晶体塑性变形所带 来的阻力,克服这种阻力依靠晶体内部位错塞积群所形成的 应力集中效应。 • 细化晶粒不但是重要的强化机制,还是理想的韧化方法。 因此工业生产中常常采用控制铸造、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细化 晶粒,以达到强化金属材料的目的。
2018/10/19 13
授课 朱世杰
合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
(三)第二相强化
•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合金大都是复相或多相合金,其显微组
织为在固溶体基体上分布着第二相(过剩相)。第二相强化亦称 过剩相强化,一般为强硬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它们在合金中起 阻碍滑移和位错运动的作用。 • 第二相强化是指弥散分布于合金基体组织中的第二相粒子 可成为阻碍位错运动的有效障碍,是一种用于强化金属材料的 有效方法之一。 • 第二相强化的出发点是利用第二相粒子阻碍位错运动。 • 第二相强化的机制:运动着的位错遇到滑移面上的第二相 粒子时,或切过或绕过,使滑移变形继续进行。该过程要消耗 额外的能量,故需要提高外加应力,所以造成强化。
2018/10/19 12
授课 朱世杰
合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
• 细晶强化是通过向合金中加入微量合金元素,或改变加工工艺 及热处理工艺,使合金基体及沉淀相和过剩相细化,既提高合金的 强度,还会改善合金的塑性和韧性。 • 如在变形铝合金结晶过程中,若采取一些强冷措施,如在连续 浇注铸锭时向结晶器中通水冷却、向热的铸锭上多次喷水激冷等, 可以提高铸造的冷却速度,增大结晶的过冷度,结晶时一般不会开 裂,但可以有效的细化晶粒,改善合金的性能。 • 铸造铝合金通过改变铸造工艺(如变质处理)及加入微量元素 (如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的方法来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强度和韧 性。变质处理对不能热处理或热处理强化效果不大的铸造铝合金和 变形铝合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变形铝合金中添加微量钛、锆、铍以及稀土等元素,它们能形 成难熔化合物,在合金结晶时作为非自发晶核,起细化晶粒作用, 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ch9安全用电技术

×
触电急救
ch9 安全用电技术
§9.3
教学目标:
安全用电
1. 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用电隐患,树立安全用 电理念。 2.强化建立健全各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的 重要性。 3.掌握一些安全用电防护措施和漏电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健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难点: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和漏电保护措施。 教学学时:2学时
触电急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2 触
电
四、触电急救
1. 急救方法 (2) 紧急救护 ☺轻症患者,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存在者。让伤员 就地平卧,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同时给予严密观察。 ☺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的 尽早在现场使用AED进行心脏电除颤。
触电急救
§9.2 触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人体触电情况。 教学难点:简单的触电急救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内容要求
§9.2 触
电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触电: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承受过高的电压而导致死亡 或局部受伤的现象。触电依伤害程度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 伤两种。 电击:指电流触及人体而使内部器官受到损害,它是 最危险的触电事故。当电流通过人体时, 轻者使人体肌肉 痉挛,产生麻电感觉,重者会造成呼吸困难,心脏麻痹, 甚至导致死亡。 电击多发生在对地电压为220V的低压线 路或带电设备上,因为这些带电体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 中易接触到的。 电伤: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 在电流的作用下使熔化或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 使皮肤局部发红、起泡、烧焦或组织破坏,严重时更能危 及人命。电伤多发生在1000V及1000V以上的高压带电体上。
电力系统的基本要素
CH9 字符串-数据结构与算法-张瑞霞-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章关键词:“学习经典”和 “知己知彼” 关键词“学习经典”。在线性表的查找运算时,定位某个元素是否存在,如果 存在返回真或者返回其位置,而在本章中的查找定位的不是某个元素,而是一个 整体,在这里叫做“模式”。模式匹配的应用相当广泛,例如我们这word中查找 某个单词是否存在,而不是某个字母。本部分主要介绍的是经典的KMP算法,该 算法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经典的总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试想某人苦苦钻研 以为发现了某个规律或算法,而其实这个规律或算法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我们学 习经典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关键词“知己知彼”。提高匹配效率的措施首先是知己的过程。KMP算法的核 心是next数组的构造,也就是对模式串进行匹配前的预处理。可以把这个过程称 为“先了解自己,再和别人比较。”这里需要读者用心体会。复杂算法学习的最 好方法是通过具体实例跟踪算法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妙处。
模式匹配定义:给定两个串S和串T,在主串S中查找子串T的过程称为模式匹配,T 称为模式。如果匹配成功,返回T在S中的位置,如果失败返回-1。
模式匹配的应用场景:比如编辑软件中进行查找替换操作,病毒检测软件检测病毒 码,垃圾邮件过滤等等。不同的应用需求不同,在编辑软件中查找特定的字符串, 需要确定是否存在该串以及出现的次数和位置,而在病毒检测软件中检测病毒码, 只需要确定是否包含特定的字符串。在本章中关注的是是否匹配以及成功匹配的位 置信息。
A B A B A B A 4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目标串t[j] A B A B C D A B B A B A B A B A D
模式串p[i] A B A B A B A t[4]!=p[4] A B A B A B A t[4]!=p[2] A B A B A B A t[4]!=p[0] A B A B A B A t[5]!=p[0] A B A B A B A t[8]!=p[2]
ch9质量管理

产质量量特性(tèxìng)的描画
性能 耐久性 可靠性 安全性 经济性 外观
产品满足运用目的所具有的技术(jìshù)特 性 产品在规则的运用条件下完成(wán chéng)规 则功用的任务总时间
产品在规则的时间和规则的条件下完成规 则义务的才干
产品在操作或运用进程中对运用者、周围财富或 环境平安、卫生的保证水平
第十三页,共61页。
外部损失本钱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能满足(mǎnzú)规则的质量 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返修损失费、产品升 级损失费、停工损失费、事故剖析处置费等。
外部损失本钱是指
产品出厂后,因未满足(mǎnzú)
质量(zhìliàng) 本钱
规则的质量规范而招致
C
索赔、修缮、改换及信
产品寿命周期总费用的大小
产品的外观质量特性
第四页,共61页。
第一节 质量(zhìliàng)与质量(zhìliàng)管 二、质量(zhìliàng)管理的理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完成质量目的,而停止的一切管理性质的活 动(huó dòng)。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的以及质量筹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良。
1. 大环套小环,小环报大环, 相互促进
2. 循环往复,螺旋(luóxuán)上 升
3. 处置阶段〔A阶段〕是关键
AP CD
AP
AP
CD
CD
AP
AP
CD
CD
AP CD
AP CD
第十二页,共61页。
第一节 质量(zhìliàng)与质量(zhìliàng) 八、质量(zhìliàng)本钱及其管特理性曲线
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白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 关系;
ch9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

ch9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第一部分氧化还原平衡一.是非题1.电极反应Cu2+ + 2e⇔Cu和Fe3+ + e⇔Fe2+中的离子浓度减小一半时,E(Cu2+/Cu)和E(Fe3+/Fe)的值都不变。
2.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氧化剂,若它们都能被某一还原剂还原,一般说来,电极电势差值越大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越先反应,反应也进行得越完全。
3.在电极反应Ag+ + e⇔Ag中,加入少量NaI(s),则Ag的还原性增强。
4.电极电势大的氧化态物质氧化能力大,其还原态物质还原能力小。
5.电对的E和Eθ的值的大小都与电极反应式的写法无关。
Cl2+e =Cl-时6.电极反应为Cl2+2e =2Cl-的电对Cl2/Cl-的Eθ=1.36V;电极反应为12 Eθ(Cl2/Cl-)=1/2×1.36=0.68V。
7.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方式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
8.电对MnO4-/Mn2+和Cr2O7/Cr3+的电极电势随着溶液pH值减小而增大。
9.在一定温度下,电动势εθ只取决于原电池的两个电极,而与电池中各物质的浓度无关。
10.同一元素有多种氧化态时,不同氧化态组成的电对的Eθ值不同。
11.在设计原电池时,Eθ值大的电对应是正极,而Eθ值小的电对应为负极。
二.选择题1.已知Sn4++2e=Sn2+Eθ=0.15V Sn2++2e=Sn Eθ=-0.14VFe2++2e=Fe Eθ=-0.41V Fe3++e=Fe2+ Eθ=0.77V则下列离子各1mol/l不能共存的是A.Fe3+Sn4+B.Fe3+Sn2+C.Fe2+Sn4+D.Fe2+Sn2+2.原电池(-)Fe∣Fe2+‖Cu2+∣Cu(+)的电动势将随下列哪种变化而增加A.增大Fe2+离子浓度, 减小Cu2+离子浓度B. 减少Fe2+离子浓度, 增大Cu2+离子浓度C. Fe2+离子和Cu2+离子浓度同倍增加D. Fe2+离子和Cu2+离子浓度同倍减少3.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εθ1和εθ2,(1) 12H2 +12Cl2 =HCl ;(2)2HCl=H2+Cl2 ,则εθ1和εθ2的关系为A. εθ2=2εθ1B. εθ2= -εθ1C. εθ2= -2εθ1D. εθ1=εθ24.已知Eθ(MnO4-/Mn2+)=1.51V,计算当pH=2及pH=4时电对MnO4-/Mn2+的电势各为多少,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A.1.51V 1.51V,氢离子浓度对电势没有影响B.1.13V,1.32V,pH越高,电位越大C.1.13V,1.10V,氢离子浓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D.1.32V,1.13V,酸度越高,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5.半反应CuS + H2O→SO42- + H+ + Cu2 ++e 的配平系数从左至右依次为A. 1,4,1,8,1,1,B. 1,2,2,3,4,2C. 1,4,1,8,1,8,D. 2,8,2,16,2,86.反应MnO4-+ SO32-→ MnO42- + SO42-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反应式配平后。
水文学原理 CH9 流域产流

第Ⅰ类
第Ⅱ类
Rs+Rint+Rg
第Ⅲ类
Rs
第Ⅳ类
冲积平原
Rsat+Rg
流量过程线上的主要尖峰都是由槽面降水形 成的直接径流(Rs) ,或者由逐步扩大的 饱和地面径流(Rsat)所造成的,而过程线 总量则主要是由壤中水径流(Rint)组成 的。
第三节 流域产流特征分析
一个大流域是由许多小流域构成的,而小流域又是由更 小的集水单元(山坡流域)所组成的。由于流域内地形地貌、 地质条件、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包气带厚度、地下水埋 深、土壤湿度及降雨等存在差异,所以流域各点的产流特征 必然存在差异。流域产流的特点: 流域产流由不同的产流模式组成; 流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产流模式决定了流域产流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非主导产流模式可以转化为主导型产流模 式。
A1 A2 A3
A6
A5
A4
三、水源划分 前面所求的为总径流量R:R=Rs+Rg 。这里所 讲的是两水源划分方法。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的规律是不相同的。 因此,由已知 PE 求得径流量 R 后,还需再分成地 面和地下两部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 按照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面积上,包气带缺水 量已经满足,产流量 R 按稳定下渗率 fc 下渗,下 渗的水量形成地下径流 Rg ,超过稳定下渗率的部 分形成地面径流 Rs 。(只有在产流面积上才有地 下径流产生)
流域产流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流域的气候及下垫面特征
长年气候干燥的流域,常以超渗模式产流; 长年气候湿润的流域,常以蓄满模式产流。 若下垫面土壤颗粒细小、结构密实、植被差,地下水埋 深大,则常以超渗方式产流; 若下垫面土壤颗粒较粗、结构疏松、植被好,地下水位 高,则常以蓄满方式产流; 我国长江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蓄满产流 区;西北干旱地区的一些内陆河流,属典型的超渗产流 区;其余地区属于混合产流区。
ch9滑动轴承

剖分式 结构较繁 间隙可调
广泛采用
间隙可调式 自动调心式
中间比压大 实心式
空心式
单环式
多环式
3
剖分式滑动轴承
4
第三节 轴瓦结构和轴承材料
一、 轴瓦的结构
1. 向心轴承
(1) 轴瓦的结构要素 壁厚 定位唇:防止轴瓦在轴承中移动 油孔和油沟:将油引入轴承 油室:存油
(2) 结构型式
整体式 剖分式
润滑油的粘度随压力的升 高而增大,当压力不高时(小 于100个大气压),变化极小。
润滑油的运动粘度通常 是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的。
18
工业上广泛应用的矿物油,是从石油中 经过提取燃油后剩下的重油,再经过减压蒸馏 精制而成。
国家标准中按用途不同分有机械油、汽轮 机油及齿轮油等。
根据粘度的不同,每种油又分为不同的牌 号,油号越大粘度越高。
假设
油按层状流动 油不可压缩 忽略压力、温度的影响
油层在Z方向无流动
(pdp)dydz
( d)dxdz
pdydz
dp d dx dy
du dy
dp d 2u dx dy 2
对
y
积分:
u 1 dpy2
2dx
C1yC2
边界条件:
y o y h
uv uo
u21 d dp x(yh)yh v(hy)
无粘度
各油层无速度
两板间油无流动
不能形成油膜压力
33
讨论之三: 向心滑动轴承动压油膜形成过程
(1) 停车
n0
金属直接 接触
n
(2) 启动
n0
摩擦力使 轴颈右移
油膜压力
偏心距 e
(3) 随着 n
CH9 多式联运经营人及其责任

第九章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及其责任、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一、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1.定义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其本人或通过其代表与发货人订多式联运合同的任何人代表与发货人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任何人,他是事主,而不是发货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也不是参加多式联运的承运人的代理人或代不是参加多式联的承人的代人或代表,并且负有履行合同的责任。
2.多式联运经营人的类型1)船舶运输经营者为多式联运经营人VO-MTO (Vessel Operating MTO)2)无船承运人为多式联运经营人NVO-MTO(1)除海上承运人以外的运输经营人(2)不拥有或不经营任何运输工具的货运代理人、报关经纪人以及仓储装卸公司。
(3)专门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专业多式联运公司。
二集装箱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类型二、集装箱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类型承运人责任类型全程运输责任制分段运输责任制网状责任制统一责任制1.分段责任制是指在运输全程中,承运人只对由是指在运输全程中承运人只对由自己履行的运输区段中所发生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担责任的责任类型2. . 全程责任制是指在运输全程中,由签发单据的经营人就全程运输对货主承担责任的责任类型。
1)统一责任制(同一责任制)在全程责任制条件下,由作为合同当事人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按同样的责任内容对货主承担全程责任的责任制度2)网状责任制(混合责任制)在全程责任制条件下,各个运输区段中所承担的责任内容并不相同,必须根据各个运输区段适用的法规所规定的责任来确定。
①在赔偿责任限制方面与分段责任制相同;②在责任范围方面与统一责任制相同;3) 修正统一责任制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损的责任, 不管是否能确定造成货损的实际运输区段,都将适用本公约的规定; 如果货物的灭失或损坏发生于多式联运的某一特定区段,而这一区段适用的国际公约或强制性国家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高于本公约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则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这种灭失、损坏的赔偿,应按照该国际公约或强制灭失损坏的赔偿应按照该国际公约或强制性国际法律予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111
R/2
7q
111
R
6.5q
111
6.5q
R
110
R
6q
110
R
5.5q
110
5.5q
R
101
R
5q
101
R
4.5q
101
4.5q
R
100
R
4q
100
R
3.5q
100
3.5q
R
011
R
3q
011
R
2.5q
011
2.5q
R
010
R
2q
010
R
1.5q
010
1.5q
R
001
R
1q
001
R
0.5q
001
电流型D/A
�
权电流型D/A
�
误差小
I0 I0
共2n-m-1分 支
VD D I0 2m-1I 0 2m-2I0 I0
Dm
Dm-1
D0 IO U T
二进制译码 二 进 制 ->温 度 计 码 译 码 器 Dn Dn-1 Dm +1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2
D/A的性能指标
�
分辨率
� � � �
4
DAC的结构
�
电压型DAC
� � � �
权电阻网络DAC 权电容网络DAC T型电阻网络DAC 树型开关网络DAC 倒T型电阻网络DAC 权电流型DAC
�
电流型DAC
� �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5
权电阻网络D/A
a0 a1 数字寄存器 a2 � an−1 a0 S0 2n−1R
RF
树形开关网络的应用
�
数字电位器(Digital Potentiometer)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0
电流型D/A
�
倒T型电阻网络
�
速度快
a3 a2 a1 a0 N -
RF
2R
vO
+
S3
S2 2R 2R
S1 2R
S0 2R 2R
I VR
R
R
R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1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24
间接比较型A/D
� � � �
V-F(电压-频率转换) V-T(电压-时间转换,如双积分) 优点——精度高、价格低 缺点——转换速度慢
S0
Vi
S1
R
C - + -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启 动
时 钟 逻 辑 电 路 计 数 器
VR
2012-5-24
转 换 结 果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3
数模转换器(DAC)
�
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
n −1
A = kD = k ∑ ai 2i
i
� �
以n=4为例,共可以表示16个模拟量等级 最高与最低模拟量之间差15个等级
寄存器 数字 模拟开关 电阻 解码网络
2012-5-24
…
…
…
基准电压 Ref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R
2R
2R
VR
(a)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b )
8
树型开关网络DAC
VR R
7V R 8 低位 a0 a0 a1 a1 高位 a2 a2
R
6V R 8
R
5V R 8
R
� �
优点:直观 缺点:模拟开关数量大
4V R 8
R
3V R 8
vO
R
2V R 8
R VR 8 R
0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9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7
T型电阻网络D/A
0
R
1
R
…
R
n−3
R
n−2
R
n− 1
A
2R
n
RF
2R
2R S0
2R S1
2R Sn−3
2R Sn−2
2R Sn−1
-
vO
+
+ VR -
a0
a1
节点 0
an−3
an−2
节点 0
an−1
节点 1
� �
2R 2R 减小了对电阻品种的依赖 2R 提高了转换精度
VR 3
C6
C6 1 &
≥1
A0
R
9 V 14 R
C5 C4 C3 C2 C1
� �
速度快 比较器多
�
R
7 V 14 R
R
5 V 14 R
缓 冲 寄 存 器
C5
C4 1 C3 C2 1 & ≥1 & A2
2n-1个
R
3 V 14 R
A1
R
1 V 14 R R /2
2012-5-24
C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vI
17
量化方式
二进制 VR 编 码 量化 电平 7 V 8 R 6 V 8 R 5 V 8 R 4 V 8 R 3 V 8 R 2 V 8 R 1 V 8 R 0 等效量 化单位 二进制 VR 编 码 量化 电平 13 V 14 R 11 V 14 R 9 V 14 R 7 V 14 R 5 V 14 R 3 V 14 R 1 V 14 R 0 等效量 化单位 二进制 VR 编 码 量化 电平 13 V 15 R 11 V 15 R 9 15 VR 7 15 VR 5 V 15 R 3 15 VR 1 15 VR 0 等效量 化单位
0.5q 0q
R
000 0q
R/2
000 0q
R/2
000
(a)
2012-5-24
(b)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c)
18
量化方式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9
量化方式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20
并串型A/D(流水线型)
速度和复杂度的折中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21
� �
输入阻抗要求 前端放大器要求
� � �
D/A输出信号强度——后端放大器要求 信号极性——供电、参考源选择 功耗及环境适应性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28
2012-5-24
章节小结
� �
模数转换的四步骤:采样、保持、量化、编码 A/D、D/A类型
�
并行ADC、串行ADC和并串行ADC 分辨率 精度 转换时间
�
全并行、并串型(流水线型)、逐次比较型、Σ-Δ型 V-F转换、V-T转换(双积分)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5
�
间接转换型
�
2012-5-24
全并行A/D
温度计码输出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6
全并行A/D
VR R /2 13 V 14 R R
11 V 14 R + − + − + − + − + − + − + − C7 C7 &
� �
�
A/D、D/A参数指标
� � �
D/A: 电流型 < 电压型 A/D: 全并行 < 并串行 < 逐次比较 < Σ-Δ型<间接转换
�
A/D、D/A选择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29
2012-5-24� �增益误差 又称满值误差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4
模数转换器(ADC)
�
模数转换的四个过程
带宽受限 模拟信号 时间离散 模拟信号 幅度离散 数字信号 数字量 多位数码
模拟量 电压信号
抗混叠滤波
采 样 /保 持
量 化
编 码
� �
采样-保持 量化-编码 直接转换型
�
�
模数转换器的类型
25
几类常见ADC的比较
类型 量化算法 特点 全范围并 行搜索 两步粗细搜索 多步粗细搜索, 粗-细并 行搜索 二分搜索 预测搜索 转换 速率 超高 速 较快 较快 快 中等 较慢 慢 分辨率 功耗 适用场合
全并行 两步型 流水线 折叠 内插 逐次 逼近 ∑-Δ型
低 低 中低 低 中 高 高
大 中 中 较大 低 中 低
相对分辨率(%) 绝对分辨率(V) 数字分辨率(bit) 1 LSB=FSR/2n 量程百分比 最低位对应值
vO
满度电压 + 1 LSB 2 − 1 LSB 2
�
精度
� �
� �
线性度 建立时间
tset O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t
13
D/A的性能指标
�
转换误差
� �
失调误差 又称零点误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9 模数及数模转换技术 Ch Ch9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钟国辉 zhonggh@
内容提要
� � �
模数及数模转换技术概述 数模转换器原理及其性能指标参数 模数转换器原理及其性能指标参数
2012-5-2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2
模数及数模转换技术概述
� � �
数字系统无法脱离模拟电路而单独存在 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程序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