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名言

合集下载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曰:“何谓也?”(曾子问:“为什么呢?”)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知其人,视其友;(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生长就可以了。

)故曰:与善人居,(与:和。

居:交往。

)如入芝兰之室,(室:房间。

)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化:同化。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鲍bào鱼:盐腌的鱼,咸鱼。

肆:店铺。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丹之所藏者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漆之所藏者黑。

(漆:油漆。

)(藏红色东西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必:一定,必定。

慎;谨慎。

)(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概括本文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诫人们:必须要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

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弟子规》也有云:“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用一生去品悟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用一生去品悟

孔⼦、孟⼦、⽼⼦、庄⼦,四⼤圣贤60句经典名⾔,⽤⼀⽣去品悟孔⼦、孟⼦、⽼⼦、庄⼦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和主要代表⼈物,他们的思想理论道尽⼈⽣哲理,饱含聪明智慧。

⼀、孔⼦经典语录:1、君⼦不器。

出⾃《论语·为政篇第⼆》。

【译⽂】君⼦不要像定型的器⽫⼀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

出⾃《史记·孔⼦世家》。

【译⽂】国君要像国君的样⼦,⾂⼦要像⾂⼦的样⼦.⽗亲要像⽗亲的样⼦,⼉⼦要像⼉⼦的样⼦。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论语·为政篇第⼆》。

【译⽂】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4、唯仁者能好⼈,能恶⼈。

出⾃《论语·⾥仁篇第四》。

【译⽂】只有有仁德的⼈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恨别⼈。

5、君⼦,俞于义。

⼩⼈,俞于利。

出⾃《论语,⾥仁篇第四》。

【译⽂】与君⼦谈事情,他们只关⼼合不合道义。

跟⼩⼈谈事情,他们只关⼼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论语·⾥仁篇第四》。

【译⽂】古代⼈不轻易把话说出⼝,因为他们以⾃⼰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则野,⽂胜质则史。

出⾃《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品质多于⽂采,就会粗野;⽂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

出⾃《论语·述⽽篇第七》。

【译⽂】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不厌倦。

9、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论语·述⽽篇第七》。

【译⽂】不仁义的⼈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样。

10、以⾔取⼈,失之宰予;以貌取⼈,失之⼦⽻。

出⾃《史记·仲尼弟⼦列传》。

【译⽂】我只凭⾔辞判断⼈品能⼒,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品能⼒,结果对⼦⽻的判断⼜错了。

11、不患⼈之不⼰知,患不知⼈也。

出⾃《论语·学⽽》【译⽂】不怕别⼈不解⾃⼰,就怕⾃⼰不了解别⼈12、有朋友⾃远⽅来,不亦乐乎?【译⽂】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13、⼰所不欲,勿施于⼈。

孔子关于家的名言警句

孔子关于家的名言警句

孔子关于家的名言警句1. 《孔子家语》名言绿孔子家语名言天下有大恶者有五: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

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多文以为富。

……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德而处。

……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业;逊接者,仁之能也;理解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野;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民之所以生者,礼伟大。

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cu)之交焉。

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

(国家)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

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

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

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

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

惜其腐錜(nie),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

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

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业。

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孔子春秋名言名句

孔子春秋名言名句

孔子春秋名言名句1.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名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2.春秋时期有哪些名言警句太多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S226;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S226;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S226;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S226;外篇&S226;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注释】审:明察。

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

孔子家风家规名言名句

孔子家风家规名言名句

孔子家风家规名言名句1.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3、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4、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5、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6、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7、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8、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9、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10、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扩展资料:家风家规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和规矩。

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古文名句有:1、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出处:宋代朱熹《朱子家训》释义:对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我也应当尊敬他;对那些素行不端者,虽年纪比我大,我们也该离他远点。

2、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出处: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释义: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

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2.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关于家风家训家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增广贤文》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未来。

和风细雨谋家事,坦诚相待家平安。

构筑爱心长城,托起明日之星。

少打麻将少玩牌,多读书刊多看报。

栽树让后人乘凉,遇事为他人着想。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茁壮成长的一半。

拓展资料1)“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2)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孔子家语里告诫我们孝顺父母趁现在,还不是以后的句子

孔子家语里告诫我们孝顺父母趁现在,还不是以后的句子

孔子家语里告诫我们孝顺父母趁现在,还不是以后的句子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孔子告诉我们两个观点:
第一,所有的优良品质里孝顺是最重要的。

第二,要孝顺父母一定要及时,让他们多多享受儿女的关心,不要等到时候后悔。

孔子的关于孝顺父母的名言:
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

孔子家语原文与解析

孔子家语原文与解析

孔子家语原文与解析孔子家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解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

一、《孔子家语》原文《孔子家语》是孔子的学生及后继者们整理而成的一部书,记录了孔子言行和他对人生、道德、政治等重要议题的思考。

下面是《孔子家语》中的一段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是孔子家语中的经典之一,意思是说,无论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人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从中我可以选择他们身上的优点来学习,而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则可以引起我对自己的反思,通过改正自己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二、《孔子家语》解析1. 孔子家语的创作背景:《孔子家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后继者整理而成的,反映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家语》正是记录了他的言行和思考,被后人奉为经典之作。

2. 孔子家语的思想核心:《孔子家语》的思想核心是亲仁治国,强调了仁爱、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例如上面提到的那句话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选择师承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方式。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成长的养分。

3. 孔子家语的时代意义:《孔子家语》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文化瑰宝。

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诸侯割据、社会不稳定,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意义寻求道德准则的需求日益迫切。

孔子的思想给予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强大的凝聚力和道德向导,为后世不断追求进步和改善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孔子家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孔子家语中的智慧和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中,都要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

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诫我们要善于选择我们的榜样,从优秀的人身上学习并致力于不断改正自身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名言(节选)
姓名: 1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2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

3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

4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5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6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

7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8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9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业。

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10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

11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12恭而敬,可以慑勇;宽而正,可以怀强;爱而怒,可以容困;温而断,可以抑奸。

13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

14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15与小人处而不能亲贤,吾殆之。

16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智者知人,仁者爱人。

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17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无义。

18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

19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20君子而强气,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则弄戮荐蓁。

2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22明镜所以查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23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必成,无所行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不闻,神将伺人。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绵绵不绝,或称罗网。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口试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25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26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27匿人之善,斯谓蔽贤。

扬人之恶,斯为小人。

28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29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30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31不慎其初,而悔其后,何嗟及矣。

32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3夫礼,生死存亡之体。

34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

35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3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7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38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3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0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

41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42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43防怨犹防水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44(五不祥):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

45富而不好礼,殃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