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孔子家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相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始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王言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大婚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致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弟子行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物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在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入官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困誓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德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执辔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本命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论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郊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刑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刑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礼运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冠颂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庙制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乐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玉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屈节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本姓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正论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卷三》含注解译文

《孔子家语·卷三》含注解译文

《孔子家语·卷三》含注解译文《孔子家语.卷三》孔子家语.卷三观周第十一【原文】孔子谓南宫敬叔[1]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

"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

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2],始有国而授厉公。

及正考父[3]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

故其鼎铭[4]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5],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6]。

值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

"其恭俭也若此。

’臧孙纥[7]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

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

’属臣曰:‘汝必师之。

’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8],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

"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9]。

敬叔与俱。

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10]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

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

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

"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注释】[1]南宫敬叔:鲁国大夫,即孟僖子之子,原姓仲孙,名阋。

[2]弗父何:宋湣公共长子,孔父嘉之高祖,厉公兄。

旧注:"弗父何,缗公世子,厉公兄也。

让国以受厉公。

《春秋传》曰:‘以有宋而授厉公宜。

’"[3]正考父:弗父何的曾孙,曾辅佐戴公、武公、宣公。

生孔父嘉,即孔子的祖先。

[4]鼎铭:旧注:"臣有功德,君命铭之于其宗庙之鼎也。

描写睿智的词语

描写睿智的词语

描写睿智的词语真的是睿智吗?《将进酒》如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天下还一朝。

烹羊宰牛且为乐,可以须一饮三百杯。

道岑夫子,丹丘生,回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严重不足便宜,何况短醉酒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孤独,惟有饮者领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看看,李白对人答生看看的多细致啊!!这一类的诗词,打听那些官场不如意从而心向田园、归隐的诗人可以存有很多。

一、聪明才智1、读音:cōngmíngcáizhì2、释义: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3、原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例如存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抗拒统领君子,并助其严重不足。

”4、造句:(1)我们在自学和工作中,必须充份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2)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天生的,是用勤奋的汗水换来的。

二、聪明伶俐1、读音:cōngmínglínglì2、释义: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

聪慧:有效率、调皮。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开朗且调皮。

3、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原来这乐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学着便会;作事道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

”4、造句:(1)这个女孩儿聪明伶俐,大家都很喜欢她。

(2)聪明伶俐的妹妹唯一缺点就是顽皮。

三、冰雪聪明1、读音:bīngxuěcōngmíng2、释义:比喻人精明非凡。

3、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4、造句:(1)她看似冰雪聪明,其实不过只是外强中干罢了。

(2)她就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儿,在学校成绩也就是名列前茅四、聪明智能1、读音:cōngmíngzhìnéng2、释义:指智力过人,心思灵敏。

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孔子曰。君入廟而右。登自阼階。仰視榱桷。俯察机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 人。君以此思哀。則哀可知矣。昧爽夙興。正其衣冠。爽。 明也。昧明。始明也。
夙。早也。興。起也。平旦視朝。慮其危難。 一物失理。亂亡之端。君以此思憂。 則憂可知矣。日出聽政。至乎中昃。中。日中也。昃。日昳也。諸侯子孫往來爲 賓。行禮揖讓。慎其威儀。君以此思勞。則勞可知矣。緬然長思。出乎四門。周 章遠望。睹亡國之墟。必將有數焉。言亡國故墟非但一也。君以此思懼。則懼可 知矣。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可 知矣。既明此五者。而又少留意於五儀之事。則於政治乎何有失哉。
致思
季羔爲衞士師。士師。獄官。刖人之足。俄而衞有亂。季羔逃之。刖者守門 焉。謂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 彼有竇。季羔曰。君子不隧。 隧。從竇出。又曰。於此有室。季羔入焉。既而追者罷。季羔將去。謂刖者曰。 吾不能虧主之法而親刖子之足。今吾在難。此正子報怨之時。而子逃我。何故。 刖者曰。斷足。故我之罪也。無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後臣。欲臣之 免也。臣知之。獄决罪定。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於顏色。臣又知之。君豈
大婚
孔子侍坐於哀公。公問曰。敢問人道誰爲大。孔子對曰。夫人道政爲大。夫 政者。正也。君爲正。則百姓從而正矣。君之所爲。百姓之所從也。君之不正。則庶物從之矣。内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也。出以治直言之禮。足 以立上下之敬也。 夫婦正則出可以治政言禮矣。 身正乃可以正人矣。 物耻則足以 振之。耻事不如禮。則足以振教之也。國耻則足以興之。耻國不如禮。則足以興 起之。故爲政先乎禮。禮其政之本與。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 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故君子無不敬 也。敬也者。敬身爲大。身也者。親之支也。敢不敬與。不敬其身。是傷其親。 傷其親。是傷其本也。傷其本。則支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言百姓之所法 而行。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修此三者。則大化愾於天下。愾。滿 也。

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下面请看店铺带来的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狴,狱牢也)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夫子赦之焉。

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

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

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夫慢令谨诛,贼也。

征敛无时,暴也。

不试责成,虐也。

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

”(庸用也,即就也。

刑教,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当谨之。

自谓未有顺事,且陈道德以服之,以无刑杀,而后为顺。

是先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

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

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毗辅也。

俾使也。

言师尹当毗辅天子,使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

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

(陵迟犹陂池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踰乎?”【大意】孔夫子当鲁国大司冠时,有父子争讼于公堂,夫子就把他们关在一个监狱中,三个月不审讯,他的父亲请求终止诉讼。

夫子赦免他们了。

季孙听说这事后,不高兴了,说:“孔司寇欺骗了我,过去他告诉我说,国家必须以孝为先,我现在杀戮一个不孝的来教化使民孝顺,不是很好吗?而又赦免了他,为什么呢?”冉有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唉!上层领导失去正道,而杀他的'下层人民,是没道理的。

三恕文言文翻译

三恕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匡,曰:“吾闻之也,君子有三恕:恕己以与人,恕人以与人,恕天下之不仁也。

是以能成其德,而教化天下。

”孔子游于匡,见匡人皆恭而有礼,乃叹曰:“吾闻之也,恭而不慢,敬而不傲,礼而不失,斯为君子之行也。

”于是孔子以礼教化匡人,匡人皆感其德,归而称孔子为“圣师”。

孔子之弟子颜回,性温良,有仁德。

一日,颜回问孔子曰:“夫子之道,何以为恕?”孔子答曰:“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之所以难恕者,以其心不欲恕也。

若能恕己以与人,恕人以与人,则天下无不恕之人矣。

”颜回又问:“恕己以与人,恕人以与人,其道如何?”孔子曰:“恕己以与人,则己之过也,人得而恕之;恕人以与人,则人之过也,己得而恕之。

是以己之所恶,人亦恶之;己之所喜,人亦喜之。

如是,则天下无怨矣。

”孔子曰:“吾闻之也,君子有三恕:恕己以与人,恕人以与人,恕天下之不仁也。

是以能成其德,而教化天下。

”译文:往昔,孔子周游列国至匡地,曾说:“我曾听闻,君子有三种宽容之道:宽容自己以对待他人,宽容他人以对待他人,宽容天下之不仁者。

因此能够成就其道德,并教化天下。

”孔子周游列国至匡地,见匡地之人皆谦恭有礼,便感叹道:“我曾听闻,谦恭而不傲慢,尊敬而不高傲,有礼而不失礼节,这就是君子的行为。

”于是孔子以礼教化匡地之人,匡地之人皆感念其德,归而称孔子为“圣师”。

孔子的弟子颜回,性格温和善良,有仁德。

一日,颜回问孔子道:“老师的教诲,何为宽容之道?”孔子回答道:“宽容之道,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他人。

人们之所以难以宽容,是因为他们心中不愿意宽容。

若能宽容自己以对待他人,宽容他人以对待他人,那么天下便没有不能宽容之人了。

”颜回又问:“宽容自己以对待他人,宽容他人以对待他人,其道究竟如何?”孔子回答道:“宽容自己以对待他人,那么自己的过错,他人得以宽容;宽容他人以对待他人,那么他人的过错,自己得以宽容。

因此,自己所厌恶的,他人也厌恶;自己所喜爱的,他人也喜爱。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恕①: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

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②矣。

【注释】①恕:儒家的伦礼范畴之一,即推己及人。

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②端身:正身,使行为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恕:有国君而不能侍奉,有臣子却要役使,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孝敬,有儿子却要求他报恩,这也不是恕;有哥哥不能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这也不是恕。

读书人能明了这三恕的根本意义,就可以算得上行为端正了。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①,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

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注释】①教:指教育自己的子孙。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虑,是不能不深察的。

小时候不爱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技能;年老不教导子孙,死后就没人思念;富有时不愿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救济。

所以君子年少时想到长大以后的事就要努力学习,年老了想到死后的事就要好好教导儿孙,富有时想到穷困就要致力于施舍。

【原文】孔子观于鲁桓公①之庙,有欹器②焉。

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③。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④,中⑤则正,满则覆。

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

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

水中则正,满则覆。

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⑥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⑦之又损之之道也。

【注释】①鲁桓公:惠公子,名轨。

在位十八年,后被杀。

②欹(qī)器:容易倾斜倒下的器物。

旧注:欹,倾昃也。

③宥(y u)坐之器: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器物,相当于后来的座右铭。

④虚则欹:空虚的时候就倾斜。

《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

《孔子家语》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展开全文《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

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

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孔子家语.卷一始诛第二【原文】孔子为鲁司寇[1],摄行相事,有喜色。

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日'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2],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3]。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

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4],吾语汝以其故。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5],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6],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

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7],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8],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9],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10],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11],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

《诗》云:'忧心悄悄[12],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注释】[1]司寇:主管刑狱的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及译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
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
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
不施,窮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
其窮則務施.」
伯常騫問於孔子曰:「騫固周國之賤吏也,不自以不肖,將北面以事君子,敢問正道宜行,不容於世,隱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
身亦不窮,道亦不隱,為之有道乎?」孔子曰:「善哉子之問也.自
丘之聞,未有若吾子所問辯且說也.丘嘗聞君子之言道矣,聽者無察,則道不入,奇偉不稽,則道不信.又嘗聞君子之言事矣,制無度量,
則事不成,其政曉察,則民不保.又嘗聞君子之言志矣,〈罡寸〉折
者不終,徑易者則數傷,浩倨者則不親,就利者則無不弊.又嘗聞養
世之君子矣,從輕勿為先,從重勿為後,見像而勿強,陳道而勿怫.
此四者,丘之所聞也.」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歎曰:
「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
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對曰:「以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
則卑下,倨邑必修,其理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
百仞之嵠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子貢觀於魯廟之北堂,出而問於孔子曰:「向也賜觀於太廟之堂,未既輟,還瞻北蓋,皆斷焉,彼將有說耶?匠過之也.」孔子曰:
「太廟之堂宮,致良工之匠,匠致良材,盡其功巧,蓋貴久矣,尚
有說也.」
孔子曰:「吾有所齒,有所鄙,有所殆.夫幼而不能強學,老而
無以教,吾恥之;去其鄉事君而達,卒遇故人,曾無舊言,吾鄙之;
與小人處而不能親賢,吾殆之.」
子路見於孔子.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
「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子路出,
子貢入,問亦如之.子貢對曰:「智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
「可謂士矣.」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對曰:「智者自知,仁
者自愛.」子曰:「可謂士君子矣.」
子貢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臣從君命貞乎?奚疑焉.」孔子曰:「鄙哉賜,汝不識也.昔者明王萬乘之國,有爭臣七人,則主無
過舉;千乘之國,有爭臣五人,則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爭臣三人,則祿位不替;父有爭子,不陷無禮;士有爭友,不行不義.故子從
父命,奚詎為孝?臣從君命,奚詎為貞?夫能審其所從,之謂孝,之
謂貞矣.」
子路盛服見於孔子.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風則不可以涉,非唯下
流水多耶?今爾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子
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奮於言
者華,奮於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智,言
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智,行至則仁,既仁且智,
惡不足哉!」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披褐而懷玉,何如?」子曰:
「國無道,隱之可也;國有道,則袞冕而執玉.」
孔子说:“君子有三恕:有国君而不能侍奉,有臣子却要役使,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孝敬,有儿子却要求他报恩,这也不是恕;有
哥哥不能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这也不是恕。

读书人能明了
这三恕的根本意义,就可以算得上行为端正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虑,是不能不深察的。

小时候不爱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技能;年老不教导子孙,死后就没人思念;富有时不愿
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救济。

所以君子年少时想到长大以后的事就要
努力学习,年老了想到死后的事就要好好教导儿孙,富有时想到穷
困就要致力于施舍。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去参观,在那里看到一件容易倾倒的器物。

于是他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啊?”守庙人回答说:“这是国
君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欹器。


孔子说:“我听说国君放在座位右边的欹器,空虚时就倾倒,水不多不少时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

贤明的国君把它作为最高警戒,所以常常把它放在座位边。

”说完回头对弟子说:“灌进水试试。

”弟子把水灌进欹器,水不多不少时欹器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


子感叹道:“唉,哪有东西盈满了不倒的呢!”
子路走上前去问道:“请问保守成业有什么方法吗?”
孔子说:“聪明睿智的人,用愚朴来保守成业;功盖天下的人,
用谦让来保守成业;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来保守成业;富有四海的人,用谦卑来保守成业。

这就是退损再退损的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