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碱工操作安全技术要求(三篇)
化工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安全技术(三篇)

化工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安全技术1引言化工生产是以化学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点,因此安全生产在化工中尤为重要。
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因其反应特点不同,潜在的危险性亦不同,生产中规定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要求。
一般情况下,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脂化反应较少危险性,操作较易控制;但不少化学反应如氧化、硝化反应等就存在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操作较难控制,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2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其安全技术2.1氧化反应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作为氧源的氧化剂具有助燃作用,若反应物与空气或氧配比不当,反应温度或压力控制失调,就易发生燃烧爆炸。
因此,对氧化反应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配料比,投料速度也不宜过快,并要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装置,以防温升过快、过高。
尤其是沸点较低(挥发度则较大)的有机物,存在高火险,如乙醚、乙醛、乙酸甲脂等具有极度易燃性,其闪点<0℃;乙醇、乙苯、乙酸丙脂等具有高度易燃性,其闪点<21℃。
大多数化学溶剂属于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1-55℃。
闪点和爆炸极限是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即闪点越低,越易起火燃烧,燃烧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对氧化剂和反应物料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必须控制氧含量<9%,其产物环氧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为3%-100%,工业上采用加入惰性气体(N2或CO2)的方法来缩小反应系统的爆炸极限,增加其安全性。
在使用高锰酸盐、亚氯酸钠、过氧化物、硝酸等强氧化剂时,为安全起见,应采用低浓度或低温操作,以免发生燃烧和爆炸。
对具有高火险的粉状金属(钙、钛)、氢化钾、乙硼烷、硼化氢、磷化氢等自燃性物质,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火灾或爆炸,同样在加工时必须与空气隔绝,或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操作。
绝大多数氧化剂都是高毒性化合物,会造成氧化性危险,有些是刺激性气体,如硫酸、氯酸烟雾;有些是窒息性气体,如硝酸烟雾、氯气,所以在防火防爆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毒。
酸、碱罐清理作业安全监护范文

酸、碱罐清理作业安全监护范文为了确保酸、碱罐清理作业的安全进行,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监护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操作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酸、碱罐清理作业的安全监护范文。
一、作业前的准备阶段1. 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在酸、碱罐清理作业之前,必须针对该工作安排专门的安全员进行安全监护工作,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 安全会议在作业前,必须召开安全会议,向作业人员明确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
会议内容应重点强调防止酸、碱泄漏、防火、防爆等重大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充分的讲解。
3. 装备和设备检查在作业前,必须对作业所需的装备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酸碱耐腐蚀手套、防毒面具等,以防止事故发生。
4. 环境风险评估在作业开始之前,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酸、碱罐的安全工作区域,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检查,清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护措施1. 作业区域设立警戒线在作业现场设立明显的警戒线,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和秩序。
2. 酸、碱罐安全排气在清理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对酸、碱罐进行安全排气,排除罐内积存的气体,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3. 严格遵守作业规程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安全步骤,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专注力,避免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4. 防止酸、碱泄露和喷溅在清理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酸、碱泄露和喷溅的措施,如使用密闭容器和抽吸装置等,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 使用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在清理罐内酸、碱物质时,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如酸碱耐腐蚀手套、防毒面具等,以防止酸、碱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6. 灭火器材的配置在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材,并对作业人员进行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培训,以便及时应对火灾风险。
化碱工操作安全技术要求范本(2篇)

化碱工操作安全技术要求范本第一节一般规定一、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的操作证书方可从事化碱工作。
二、严禁未经允许单独作业,一切操作必须找安全员指导和监督。
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勿违章操作。
四、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作业现场必须做到安全、整洁、通风,保持正常的工作环境。
第二节物料储存要求一、严格按照物料的性质分类储存,避免不同性质的物料混存引起事故。
二、存放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有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并保持设施完好。
三、化学品储存区必须远离火源、静电源及其他易燃物品。
四、各类物料必须存放整齐、稳定,切勿堆放过高过大,以免引起倒塌。
第三节操作设备要求一、使用的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和维修合格方可使用。
二、设备运行中,必须保持设备的稳定状态,不得超负荷使用。
三、设备周围不允许放置杂物,保持操作空间的整洁和通畅。
四、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工作安全防护装备。
第四节作业操作要求一、操作前必须检查设备和工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二、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变动操作程序。
三、操作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操作过程的准确性。
四、操作时,要保持警惕,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第五节废物处理要求一、废物必须分类储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环境安全。
二、废物处理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设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三、废物储存和处理场所定期清理、消毒,保持整洁和卫生。
第六节应急处理要求一、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必须紧急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二、应急处理必须使用合适的安全装备和设备,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三、应急处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和知识。
四、应急处理后,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确保环境的安全性。
第七节安全检查要求一、定期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整改。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1. 规程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酸碱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规范酸碱作业操作行为,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酸碱作业操作人员以及其他参与酸碱作业的相关人员。
3. 安全准备3.1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掌握酸碱的性质、防护措施和急救方法等知识。
3.2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经过体检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3.3 在进行酸碱作业前,应对操作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操作区域的安全和环境的稳定。
4. 操作准则4.1 在进行酸碱作业前,应将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整齐,并确保装备的良好状态。
4.2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动作,确保操作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4.3 进行酸碱作业时,应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接触,以免产生不可预知的反应。
4.4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4.5 禁止私自更改酸碱作业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4.6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在作业结束后清理操作区域,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齐。
5. 应急措施5.1 在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撤离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5.2 在发生酸碱溅入眼睛等急救情况时,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5.3 在发生酸碱灼伤或其他伤害事故时,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并通知相关部门。
6. 责任与监督6.1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2 相关管理部门应对酸碱作业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
6.3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7. 附则本规程的制定和修改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并经过相关人员的讨论和批准。
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应熟知本规程的内容,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酸碱作业。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相关部门应通知所有酸碱作业操作人员,并加强对其宣传和培训。
特殊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三篇)

特殊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化工企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生产连续性强。
在生产和检修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必须立即进行设备的补焊堵漏,否则可能导致有毒物质扩散、爆炸、环境污染、人员伤亡或中毒等影响面很大的公众伤害事故。
连续生产设备的补焊堵漏需要进行特殊动火作业,危险性很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事故。
本文以合成氨生产为例,介绍特殊动火作业的分类及安全技术要求。
在生产运行状态下,涉及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装置、储罐、容器、管道等部位,以及无法置换或很难置换的部位、无法拆除或很难拆除隔绝设备的动火作业,属于特殊危险动火作业。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动火证,除按一类动火办理审批手续外,还需由动火点所在单位中提出施工方案的主管领导负责初审签字,再经安全主管部门、保卫消防部门复查签字后,报公司负责人、总工程师或生产主管终审批准签字。
分类及应用范围在连续生产中,塔、槽、管道、反应釜等突然发生泄漏,又无法进行排空、清洗、置换时,只能进行特殊危险动火作业。
泄漏时动火危险性很高,必须有严密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首先要查清设备、管道泄漏的根本原因。
如果管道、设备等容器壁大面积减薄、设备运行温度很低、泄漏处缺陷过大,就不能采用特殊危险动火作业。
因为即使暂时修复,不久后泄漏仍会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经检验分析,能够断定泄漏是由于单位的点腐蚀或微波裂纹所致,修复后可恢复原安全性能的,才能动用特殊危险动火作业。
(一)正常生产时设备管道的补焊堵漏方法是:对漏点处进行堵漏处理→打卡子、塞塞子或模具堵漏→打包箍焊接。
各类盛有可燃气体、加热不分解液体的管道和设备,只要介质成分含量不在爆炸范围内,均可采用此法动火,具体见表1所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低压部分设备管道的修补应急处理,如洗氨塔、变脱塔、洗气塔(脱硫、变脱的再生槽,脱碳的常解再生塔除外)等设备的损伤,或连接管道出现的点腐蚀。
动火情况要详细记录在案,以便停车检修时作进一步的更换处理。
化学清洗作业安全规定范文

化学清洗作业安全规定范文一、前言化学清洗作业是一项常见但也存在一定风险的工作。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订以下《化学清洗作业安全规定》。
二、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培训1. 作业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接受过相应的安全培训;2. 每位作业人员应熟悉并遵守本规定,了解化学清洗作业的危险性以及应急处理措施;3. 作业人员应时刻保持警觉,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
三、个人防护措施1. 作业人员在进行化学清洗作业时,应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2. 个人防护装备应经常检查,如发现有破损或失效的情况,应立即更换;3. 作业结束后,个人防护装备应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妥善存放。
四、施工场所准备1. 施工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通明、整洁、干燥;2. 在需要的地方设置警戒线或警示牌,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3. 施工场所周边应设置灭火器材或其他灭火设施,并保证易于操作;4. 施工前应清除杂物,防止引起意外事故。
五、化学品存放与管理1. 化学品应储存在指定的存放区域,标有相应的标识,避免和其它物品或化学品混放;2. 禁止将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性的化学品置于明火附近;3. 储存的化学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分类和整理,避免混淆;4. 禁止将过期化学品继续使用,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六、化学清洗作业操作规程1. 在进行化学清洗作业前,应对待清洗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制定相应的操作方案和安全措施;2. 清洗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并确保手套无漏洞;3. 清洗时,禁止直接用手接触有毒或腐蚀性的化学品,应选择适当的工具;4. 清洗过程中,应及时清除产生的废液,防止其溢出;5. 清洗完成后,应将使用的化学品、工具和其他物品归放到指定的位置,妥善收拾、清洗和消毒。
七、紧急事故应急处理1. 如发生化学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首先确保自身安全,迅速向管理人员报告;2. 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如关闭泄漏源、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等;3. 在紧急情况处理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相关记录。
化工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篇)

化工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化工动火作业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明火、电火花或热源等形式进行的焊接、切割、烘烤、燃烧等作业。
由于化工动火作业涉及到易燃易爆的物质,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进行化工动火作业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工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动火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动火作业计划,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人员培训。
2. 在动火作业现场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和无杂物。
3. 对动火作业现场进行彻底的检查,清除易燃易爆物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4. 准备好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并放置在易操作、易触及的位置上。
二、动火作业时的安全操作规程1. 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完好无损,并保证其使用安全可靠。
2. 务必严格遵守化学品仓储和使用管理规定,确保存放的化学品符合安全要求,并放置在防火间或专用储液柜内。
3. 动火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人员,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确保灭火设备的畅通和使用。
4.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5. 研磨、切割和焊接等动火作业必须选择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并设置防火附件,避免火花飞溅引起火灾。
6. 动火作业必须采取防火措施,使用化学防火剂或水膜等物质进行喷洒,以防止火势扩大。
7. 严禁在带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的设备附近进行动火作业。
8. 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确保现场的安全整洁。
三、动火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措施1. 动火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火衣、防火帽、防火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火星和火焰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2. 确保操作人员足够了解化工设备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火灾危险,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在动火作业现场设置警戒线,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矿井污水净化员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矿井污水净化员安全操作规程矿井污水净化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净化效果,特制定本《矿井污水净化员安全操作规程》。
一、工作准备和安全防护措施1. 操作人员应经过岗前培训,了解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持证上岗,未经培训和考核合格者不得操作。
2. 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滑鞋、防护手套,并着装整齐,不得穿着拖鞋、裙子、长发应盖住,以防卷入设备。
3.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确认设备完好,操作台面、通道、出口等应保持整洁、通畅。
4. 工作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牌,消防器材应放置在易取得的地方。
二、操作规程1. 污水净化设备应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安装和连接,检查选择正确,电源线路应符合安全用电标准,接地可靠。
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传动装置、电器设备、管道接口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由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3. 操作人员应了解设备原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要领,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改动设备参数。
4. 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如设备异常噪音、漏水、电源异常等),应立即停机检查。
5.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集中,严禁与他人闲聊、嬉戏,不得饮食,禁止吸烟。
6.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机,不得违反操作步骤。
7. 操作人员应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发现水质测试异常、设备运行异常等情况应立即上报,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8.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设备电源,清理操作场地,归位工具和设备,保持设备的整洁、干燥。
三、应急处理1. 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启动安全设施,迅速疏散人员,并报警求助。
2. 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应储备充足,如发生化学品溅入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 毒气泄漏时,应戴上防毒面具,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寻找安全的地方避难,并第一时间报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碱工操作安全技术要求(三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目录:
化碱工操作安全技术要求一
压力表安全技术要求二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要点三
- 1 -
化碱工操作安全技术要求一
1、操作人员必须持安全作业证、岗位合格证方可上岗。
2、到岗后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进入现场时除穿好工作衣外,必须戴好安全帽,扎好袖口。
4、操作或检查转动设备时严禁戴手套和围巾,女同志的长发不得露于安全帽外。
5、直接接触固、液NaOH时,必须戴好橡胶手套、防护眼镜、防酸雨鞋。
6、生产装置的安全附件及安全罩、防护栏杆、地沟盖板等一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安全、可靠。
7、严禁私自拆除、移动或停用。
8、在装置区内行走或巡检时,要防止运转设备、尖锐物、地沟和阴井伤人。
9、巡检时要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其安全可靠。
10、生产中遇到危及人身、设备安全,或可能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操作工有权先停车后汇报。
11、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和交接班制,生产中发现隐患或发生事故应认真处理,及时汇报,认真记录,交接班时交接清楚。
12、岗位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
13、剥固碱外包装铁皮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工器具伤害自身和他人的现象。
14、用生活水冲洗剥了铁皮的固碱时,人员要与待冲洗固碱保持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