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综合治疗经验分享

严重副作用: 肝功能异常、
骨髓抑制等
处理方法:调 整剂量、更换 药物、辅助治
疗等
胃肠道间质瘤(GIST) 的手术治疗经验
手术适应症:肿瘤位于胃、小肠、结肠等部位,直径小于5cm,无转移迹象,患 者身体状况良好。
手术禁忌症:肿瘤位于重要器官附近,如心脏、肺、肝等,手术风险较大;肿瘤 已经转移,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手术风险。
展望:新型药物、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等方法的发展
挑战:肿瘤的异质性、耐药 性、复发性等问题
综合治疗策略:多学科协作、 个性化治疗、全程管理
未来研究方向:生物标志物、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在 GIST治疗中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GIST) 患者的心理支持与 护理
评估方法:使用心理量表进行评估,如SCL-90、SDS等 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 支持方法:心理辅导、家属陪伴、病友交流等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03
监测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报告 医生
04
协助治疗: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药物注射、伤口 护理等
05
提供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胃肠道间质瘤 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06
协调医患关系:促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 情绪调节: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积极心态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放松训练: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阿帕替尼:用于治 疗伊马替尼耐药的 胃肠道间质瘤,疗 效尚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如PD-1/PD-L1抑制 剂
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20例临床体会

平均为 ( 6 0 . 5±3 . 0 ) 岁 ; 临床 表 现 : 1 2例 患 者 为消 化道 出 血 伴 贫血 、4例 患者 为 中上腹 部 饱胀 和疼 痛 、3例患 者 为腹 部 包块 、 1 例 患者 为没有症 状 。肿瘤 位置 : 贲门 2 例、 胃底 1 O例 、 胃体 5例 、幽 门 1例 、空 肠 1例 、回肠 1 例 。随机 将这些 患 者分 组 为试 验组 和对 照 组 ,每组 各 为 1 0例 ,比较 和 分析 两 组患 者 的年龄和 性别 等资料 , 差 异没有 统计学 意义 > 0 . 0 5 ) , 具有 一定 的可 比性 。
后 翻 起 胃后 壁 。如 果靠 近 小 弯 的患 者 ,对 患者 进 行肝 胃韧 带 游 离 之后 ,将 患 者 的 胃 向后 和 向下进 行 翻转 ,之后 使 用 直 线切割 吻合器 楔形切 除肿瘤 ,之后进 行两层 缝合 】 。 小 肠 间质 瘤 : 将 小肠段 切除 ,让患者处 于仰 卧位 ,医生 站 在患者 的右 侧 ,助 手则站在 患者 的左侧 口 】 。使 用无损 伤肠 钳 自屈 氏韧 带 对 患者 的小 肠 到 盲肠 进行 探 查 ,同时 将小 肠 周 围 的粘 连进行 分离 ,并进行 切除手术 。 试 验组 : 对患 者采用全 胃端切 除手术 。对患 者采用 气管 插 管全麻 。步 骤如上 ,将患者 的全 胃端切 除。
1 . 1 一 般 资 料
2 O例 胃肠 间质 瘤 患 者 为我 院在 2 0 0 9年 2月 至 2 0 1 2年 5月 收 治 。对 患 者行 胃镜 , ,上 消 化 道 钡餐 ,MR I 等检查, 确诊 为 胃肠 间质瘤 。肿瘤 的 直径在 3 . 0 ~8 . 5 c m之 间 ,平 均 为 ( 5 . 5±0 . 2 ) c m。男 1 2例 , 女 8例 ; 年 龄在 5 0 —7 6岁之 间 ,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疗效评价与预后分析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疗效评价与预后分析赵玉生,郑新,刘俊,朱委,王威,王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胃肠外科442000[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术后对患者随访8-12个月,统计其Matta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36例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总体效果显著,Matta 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优,26例;良,8例;可,2例;差,0例。
优良率为94.4%,同时36例患者术后VAS结果明显好于术前。
结论: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采用适宜的外科手术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胃肠间质瘤的病情,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治疗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valu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sis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f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of the treatment of 3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12 months, the statistics of the Matta scores and VAS pain score changes. Results: 36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microsurgery after treatment the overall effect was significant, Matta function standard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ellent, 26 cases good, 8 cases; 2 cases; but, poor, 0 case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4.4%, while 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VAS result was better than preoperativ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using appropriate surgical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disease, it can be used as a therapeutic measure to promote.【Keywords】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异常膨出,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胃肠道间叶组织有小的凸起,部分肿瘤较大的患者可触及腹部活动肿块、表面光滑、结节或分叶状[1]。
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采用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你所需要了解的事项于冬

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采用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你所需要了解的事项于冬发布时间:2021-10-22T03:48:33.544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7期作者:于冬[导读] 伴随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对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获取了一定的治疗效果[2]。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绵阳621000)一、胃肠间质瘤是什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
Mazur 等于1983 年首次提出了胃肠间质肿瘤这个概念,GIST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周围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细胞相似,均有c-kit基因、CD117(酪氨激酶受体)、CD34(骨髓干细胞抗原)表达阳性。
胃肠间质瘤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胃肠间质瘤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症状,但伴随肿瘤的不断发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恶性特点,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1]。
传统上采用开腹胃肠间质瘤切除术治疗,但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
伴随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对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获取了一定的治疗效果[2]。
二、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方案肠胃间质瘤治疗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是否局限,有无转移等,综合评估后决定治疗方式,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肿瘤,提高治愈率。
(一)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主要通过血行转移扩散,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非常少见,所以手术中不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这使得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目前,腹腔镜切除间质瘤成为首选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能够维持胃肠道正常的解剖位置和结构,最大程度的减少病灶周围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在特殊部位的小GIST胃肠小间质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且基本可以达到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胃间质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胃间质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胃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最佳的治
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恶性程度和患者的整体情况。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对于小而局限的GIST,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提供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和分期信息。
对于大型或恶性的GIST,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以减
轻症状或控制疾病进展。
靶向治疗:对于高危或转移性GIST,靶向治疗是关键。
口服
给药的分子靶向药物,如Imatinib(吉非替尼),可抑制
GIST细胞生长和扩散。
多数患者对Imatinib有良好的反应。
对于不能耐受或进一步进展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Sunitinib (舒尼替尼)或Regorafenib(雷帕替尼)等其他靶向药物。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相对有限,但可用于术
前或术后辅助治疗,减少肿瘤的复发风险。
随访及监测:对于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验和相关检查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对于特殊情况下无法手术切除或对药物治疗抗药的患者,个体化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例如,可以考虑尝试其他靶向药物或参加临床试验。
总之,胃间质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取决于多个因素,并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定。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预后至关重要。
31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

较低( 。我国属 于结肠 癌低发 区, 1 ) 但近几 年我 国结肠癌 患者 逐年增加。一方面与医院规模扩大 , 医疗条件改善有关 ; 另一
方面亦与生活水平 、 饮食结构及生 活方式 的改变有一定联 系。 据统计 J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率 由 19 , 90年的 2 ./ 0万上 821 升至 20 00年 4 ./ 0万 。本调查表明男性 比例略高 于女性 , O8 1 男女之 比 12 :1与其它报道结果相似 j .3 , 。 本研究对肿瘤病理类 型及肿瘤生发部位分布情况作 了相 应的分析。大肠 癌病理类型 以中、 高分化腺癌为主 , 粘液腺癌
2 3 肿 瘤 部 位分 析 在 16例 大 肠癌 患 者 中 , 肠 癌 7 . 3 直 7例 , 结肠癌 5 , 9例 直结肠癌之 比 1 3 : l . 1 。升结肠癌 2 , 3例 乙状
结肠癌 1 , 8例 横结肠癌 1 , 0例 降结肠癌 8例 ( 见表 1 。各年 ) 龄组均 以直 肠 癌 为 主 , 老年 组 乙状 结肠 癌 的 比例 ( 9 但 1. 1% ) l 显著 高 于 中年 组 ( . 3 ) 9 4 % 。男性 降结 肠 癌 比例 ( . 1 3% ) 3 显著低于女性( 14 %) 横结肠癌 的比例 ( .3 ) 1 .8 , 5 3 % 亦
组 构 成 比分 别 为 5 % 、8 9 % 、 10 % , 中 老 年 组 人 数 较 0 3 .7 1 .3 其
多。
差异有关。本研究显示男性结肠癌在降结 肠与横结肠 的发病 率 比例小于女性 , 并且有 统计学意义 。提 示临床 医师使 用结
肠镜诊查应考虑一些结肠癌易发部位。 随着肠镜检查的广泛 应用 , 不仅使大肠 癌的诊断更 为准 确及时 , 而且 由于癌前病变 一腺瘤 的发现与摘除 , 使大肠癌危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分析_盛卫忠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12月 第19卷 第6期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2.Vol.19,No.6 ·论著·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分析盛卫忠 刘寒 吴海福 楼文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32)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1年9月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6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应用内镜下线型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27例,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
7例手术采用术中胃镜行双镜治疗。
无患者中转开腹手术。
手术平均时间91.8(60~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7.5(10~200)mL,肿瘤平均直径34.5(10~60)mm;术中冷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4~14)d;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
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6~4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是安全、微创、有效的。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 腹腔镜; 外科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Gastric Resection for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HENGWeizhong LIU Han WU Haifu LOU Wenhui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gastric resection in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36 patients with gastric GIST underwent laparoscopic gastric resection from Mar.2008toSep.2011 was reviewed.Resul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gastric resection successfully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surgery.Among them,27 case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partial gastric resection with an endoscopic linear stapler,3 case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gastric wedge resection,3 cases underwent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and the other 3 casesunderwent laparoscopy-assisted proximal gastrectomy.Gastroscopy was used intraoperatively in7 patients.The mean operativetime was 91.8(60-160)min;the mean quantity of blood loss was 40.3(10-300)mL;the mean tumor diameter was 34.5(10-60)mm;the negative surgical margins were confirmed by both frozen and final pathologic evaluation;the mean time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6.1(4-14)d.No operative complication occurred in any cases.After a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22(6-48)months,there was no case of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Conclusions:Laparoscopic gastric resection is a safe,effectiveand minimally invasive type of surgery for gastric GIST.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astric; Laparoscopy; Surgery通讯作者 吴海福,E-mail:Wu.haifu@zs-hospital.sh.cn;楼文晖,E-mail:Lou.wenhui@zs-hospital.sh.cn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间叶源性肿瘤,其组织形态与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类似。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现状

转移/ 复发GS 疗效显著 .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的应 用目益 受到重视。 I T I sr c 1 at it t a s o Iu r G S ) s mo r i t egs o tsn lrc mee c y a t se C r n t am n ic d s Ab ta t G s o e i l t ma tmo ( I T i at r i n e i t at i et a t t sn h m li u . ur t r t e t n l e r n sn r u o g a dnh r n i a s e e u
段 ,根 治 切 除 术 后 5 生 存 率 可达 3 % ~6 % ,但 年 2 3
如 何 降 低 根 治 性 切 除 术 后 的 复 发 率 一 直 是
不 能 切 除 或 切 除 边 缘 肿 瘤 细 胞 残 留 者 , 中 位 生 存 GI T 疗 领 域 的 难 点 和 热 点 。 目前 学 者 们 对 于 S 治
叶组织 的肿 瘤 ,占消化 道 间叶肿瘤 的大部 分 。 目 需行 根治性 切除 。任何 术式 的切缘 都必须 无肿瘤 5 S 前 治 疗 方 法 主 要 有 两 种 :手 术 和 伊 马 替 尼 分 子 靶 累及 。术后 8 %的患者最终 会复发 、转移 ,GI T
向 治 疗 。手 术 切 除 是 局 限 性 GI ST的 主 要 治 疗 手 对 放 疗 、化 疗 均不 敏 感 。
作 者 简介 :尹 承 倩 ,主 要 从 事 各 种 恶性 肿 瘤 的 综合 治疗 。E r, -ni a l
ynh0 6 1 5cm。 i q 1 @ .0 c 2 6 收 稿 日期 :2 1 0 —2 ;接 受 日期 :2 1 0 —2 0 6 5 2 02 7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与体会,寻求合理的手术治疗胃肠问质瘤(gist)的方法。
方法:44例cdll7或cd34阳性的gist 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其中胃间质瘤24例,小肠间质瘤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直肠间质瘤3例,小肠系膜间质瘤2例,结肠系膜间质瘤1例,腹膜后间质瘤l例,盆腔间质瘤1例。
分别采取胃部分切除、胃大部切除、小肠肠段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加胃部分切除、直肠切除、后腹膜肿块切除、盆腔肿块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等术式。
结果除l 例盆腔巨大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外,其余肿瘤均能肉眼观无残留切除,中高危患者术后辅以靶向治疗,生存中位数超过2年。
结论: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完整切除。
小于2 cm的胃间质瘤疑似病例是否手术应视肿瘤位置而定。
某些部位如十二指肠的间质瘤,手术时既要考虑足够的切缘边距,又要规避手术的巨大风险和尽量保留器官的功能。
gist复发后是否再次手术,应根据肿瘤对靶向药物治疗的反应而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zhangcaiyun【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ethod: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44 gist patients with positive dd117 or cd34 expression. the patients included 22 men and 22 women. regarding tumor location, 24 were located in the stomach, 8 in small intestine, 4 in duodenum, 3 in rectal, 2 in small bowel mesentery. segmental gastric resection, subtotal gastrectomy, segmental resection of small intestine, local exision of whipple were performed. results: curative resec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43 patients, 1 patient could undergo curative resection because of pelvic metastasis. imatinib mesylate was administered for high-risk patients.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2 years. conclusion: surgical resection including en bloc resection of locally tumors remains the only curative treatment of gist, adjuvant treatment with imatinib mesylate following surgical resection can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ce.【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urgical treatment【中图分类号】r5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25-02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gist手术难度及风险各不相同,手术的对策及方法也因具体情况而异。
认真总结和分析不同类型的gist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我科于2003年12月至2010年6月对收治的44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行手术治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4例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
年龄27~80岁。
平均年龄为50.7岁。
病种分布见表l。
肿瘤大小:小于2 cm 6例;~5 cm l0例;~10 cm 21例;10cm以上7例。
44例中41例cdll7阳性,40例cd34阳性。
表1 病种分布病种例数转移侵犯情况胃间质瘤 24 1例并后腹膜转移瘤小肠间质瘤8 1例侵犯直肠十二指肠间质瘤 4 1例侵犯胰头及横结肠直肠间质瘤 3 1例为术后复发并左输尿管侵犯小肠及结肠系膜间质瘤 3 无后腹膜间质瘤 1 无分腔间质瘤 1 全盆腔侵犯1.2 手术方法:1.2.1 胃间质瘤本组24例患者中,肿块小于2 cm者10例均行局部切除术,不需行消化道重建。
肿块3~4 cm者4例,行胃部切除,需行消化道重建。
6~10 cm者8例,行远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大多切除大小网膜,不行淋巴清扫。
l例肿块15 cm,行全胃切除术。
l例胃体后壁肿块4 cm,并有左侧后腹膜l0 cm实质性肿块,术中行胃部分切除加腹膜后肿块切除术。
1.2.2 十二指肠问质瘤本组4例中因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情况各不相同,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也各不相同。
l例女性患者,十二指肠降部上段3 cm x4 cm肿块,行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
1例女性患者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3 cm x 5 cm 肿块,行十二指肠降部切开肿块局部切除,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
另有两例女性患者,1例为十二指肠降部10 cm肿块,侵犯胰头及横结肠,行联合脏器切除(胰十二肠切除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术);另一例为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6 cm 实质性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3小肠间质瘤及小肠结肠系膜间质瘤本组8例小肠问质瘤,3例小肠及结肠系膜间质瘤,一般行肠段切除术及相应系膜切除。
其中1例女性患者,术前表现为直肠外盆腔肿块,术中发现空肠肿块侵犯直肠,行联合脏器切除一空肠肠段加直肠切除术。
1.2.4 直肠间质瘤本组3例患者,l例为盆腔包块,术中探查时发现直肠上段肿块,行直肠部分切除术。
l例男性患者为直肠下段距肛缘2 cm黏膜下4 cm×5 cm肿块,并瘤体内出血,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直肠切除,乙状结肠肛管吻合术。
l例女性患者为直肠间质瘤术后复发,合并左输尿管侵犯,术中切除直肠肿块及受累的输尿管,并行输尿管和消化道重建。
1.2.5 后腹膜及盆腔间质瘤本组1例腹膜后间质瘤行肿块切除术。
l例男性患者,巨大肿块占满盆腔,因与邻近脏器血管侵犯,无法完整切除,仅行肿块部分切除,术后服用格列卫靶向治疗。
2 结果除一例盆腔巨大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外,其余肿瘤均完整切除。
1例女性直肠间质瘤并输尿管侵犯患者,术后不到l年复发死亡。
本组28例高、中危患者中,20例术后服用格列卫靶向治疗。
能随诊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超过2年。
3 讨论3.1gist危险度的术中评估术中对肿瘤的危险度(良恶性度)应进行评估,以利于选择最恰当术式。
如胃肿瘤大于5 cm,肠肿瘤大于3 cm,黏膜面溃疡,肿块坏死出血及黏液囊性变,侵犯邻近器官等,均考虑为中、高危险度,手术范围应偏大。
如肿块较小,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孤立存在,则危险度低,术中切除应尽量考虑保留器官功能。
3.2 关于术前活检关于gist是否术前活检目前争议较大[1]。
笔者认为,经皮穿刺活检应尽量避免,以免内出血或肿瘤播散。
如肿块位于消化道黏膜下,可尝试活检。
3.3 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指征一般认为[2],gist不论大小都有恶性潜质。
凡是术前确诊为间质瘤均应手术,但gist往往术前难以确诊,多为“疑似”病例,大多数胃问质瘤的患者均是在胃镜检查时“意外”发现,所以小于2cm的问质瘤多见于胃。
对于胃镜发现的黏膜下肿块应常规行超声内镜检查。
如提示为黏膜下、肌层或浆膜下实质性肿块,边界较清晰者,应高度怀疑gist。
对于小于2 cm的疑似病例,只要肿瘤部位有利于用简单方法切除,可考虑开腹手术或腔镜手术。
如果肿瘤位于胃底、贲门或幽门管等部位,估计手术时要行创伤较大的消化道重建,这类疑似病例还是观察随诊为宜。
3.4 gist手术切除应强调“完整性”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边缘清晰时可行手术切除。
如果肿瘤边界不清估计难以完整切除,应术前行新辅助靶向治疗。
一旦出现明显边界时再手术切除。
如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其他器官时,不要强行分离粘连侵犯的部位,最好行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完整性[3]。
本组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l0 cm间质瘤,术中发现侵犯胰头及横结肠,采用整块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及部分横结肠,术后靶向治疗,术后2年未见复发。
另一例女性患者,术中发现空肠肿瘤侵犯直肠上段,行空肠上段及直肠整块切除,术后3年未复发。
如果手术中发现肿瘤巨大,侵犯重要器官,无法完整切除,是否行“减积”手术笔者认为最好不要强行“挖除”,以免造成肿瘤广泛播散,术中仅行活检术,术后靶向治疗。
如果靶向治疗有效,瘤体缩小,边界变清晰,可考虑行再次手术切除。
3.5 关于gist切除时切缘距肿瘤的距离gist切除时原则上要保证2 cm或以上的距离[4]。
某些低危的小肿瘤,如小于2 cm的胃问质瘤,术中为尽量简化手术,保留器官的功能和解剖形态,切缘可以小于2 cm,不至于影响疗效。
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十二指肠降部或低位直肠的gist,为了尽量避免行风险较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肛门功能,应视十二指肠肿瘤距十二指肠乳头的距离、直肠肿瘤距肛门的距离、以及肿瘤的大小和危险度来综合考虑切缘距离。
如十二肠降部肿瘤估计为中、低危险度,为避免影响十二指肠乳头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考虑行局部切除,切缘距离不必强求2 cm。
本组1例女性,肿瘤4 cm×2 cm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上段,术中行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上段切除和胃空肠吻合术,切缘略小于2 cm,却避免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另一例女性患者,十二指肠降部乳头上方前内壁一5 cm x 3 cm椭圆型包块,肿块基底宽位于黏膜下,大部分瘤体突出于肠腔内,如要保证2 cm 的切缘,势必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笔者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估计肿瘤为中低危险性,行十二指肠降部切开,肿瘤局部黏膜下切除,加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毕ⅱ氏吻合术、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
另外两例十二肠间质瘤,因肿块大,侵犯邻近器官,术中评估为高危性肿瘤,果断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 关于复发性肿瘤的手术gist复发为难治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