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经典总结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1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注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释义】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3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注释】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
炎炎:猛烈;这里借猛火炎燎之势,比喻说话时气焰盛人。
詹詹:言语琐细,说个没完。
【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注释】毫末:细小的萌芽。
累土:堆土。
【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释义】厨师虽然不做祭祀的饭菜,祭祀官也决不能越位来代替他。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注释】恢恢:宽广。
游刃:运转的刀刃。
【释义】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1.诸子百家的名人名言孔子名言(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27)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注释】审:明察。
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
诸子百家思想总结及例句

诸子百家思想总结及例句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流派,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
下面将对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孝道、尊敬长辈等价值观,追求仁爱和和谐。
经典《论语》中有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强调个人修养和成全他人的核心观念。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主张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反对规范和约束。
《道德经》中有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表示道不可言传,强调超越言语和概念,在追求自由和无为中实现自我境界的提升。
墨家思想注重公平和兼容,主张以爱为核心的社会秩序。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所有人都应受到平等的爱和保护。
《墨子》中有一句“以乐为事”是他们追求人类福利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法家思想认为政治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家主张严格的法治和明确的奖罚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韩非子》中有一句“得其法则,兴其职业,而国家治矣”,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对人民行为的规范。
阴阳家思想注重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探求宇宙的运行规律。
阴阳家主张阴阳互补、相互转化的观点,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阴阳的不断转化而来。
《易经》中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天地运行的不息,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以上只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部分总结,每个学派都有更为复杂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影响,塑造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这些思想也对当代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和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活、社会和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思想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
它们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如璀璨的明珠的句子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解语: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
一个“正”字讲明了德的核心。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高管、孩子家长,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带好队伍,教育子女。
这个“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正则流清也。
2、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子路》解语:使近处的人高兴,时远处的人归附。
这句话可以说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
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能使身边的员工受益,是员工所乐见的;企业不忘社会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信誉,是大众所乐见的。
这一近一远,恰恰体现了受人尊重的企业的社会效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解语:君子与人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与人和谐。
为人处世中,讲究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体现。
在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态与人合作,这是一种包容、尊重。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解语:想要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譬如学习之道,必须脚踏实地,从解答一个个难题入手;又如辅导孩子,不要天天琢磨着让孩子的先天禀赋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凡事须慢慢来。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语:做好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做坏事多了,就有没有人帮你。
这个就是“道”的体现。
有人经常说,道太虚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来,“多助”的便是顺应了道,“寡助”的便是违背了道。
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语:“反求诸己”就是说凡事多问问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
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会降临。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论语·子路》)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诸子百家

1儒家(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名叫孔丘/孔仲尼,孔子被称为至圣、万世师表(康熙皇帝亲手题匾,挂于孔庙之上)。
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典故:众星拱北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官学垄断,提倡和兴办私学、民间教育。
(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典故:韦编三绝)、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
《乐》后来失传,剩下五经。
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
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战国时期,名叫孟轲,被称为:亚圣。
典故——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三次迁家。
孔子活了73 岁,孟子活了84 岁,于是中国人把73、84 岁视为人生的一个槛。
1.思想:(1)仁政:针对统治者提出。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义:强调道义,君王的道义是要实行仁政,臣民的道义是要忠心不二。
①“得道者多助”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指骄奢淫逸,“移”指改移节操,“屈”指屈服意志。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各种情况下要坚守道义,才是大丈夫。
(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指同情、怜悯之心人人都有。
(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果用仁德称霸,可以让人们对其心悦诚服。
诸子百家哲学思想要点整理

诸子百家哲学思想要点整理儒家儒家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社会规范的遵循。
孔子是儒家最著名的代表。
- 仁爱思想: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 五常思想:这包括了人际关系中的忠、孝、节、仁和义。
- 教育思想:儒家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好。
道家道家强调的是顺应大自然,以及去掉对于权力和财富的追求。
老子是道家最著名的代表。
- 道思想:强调自然之道。
- 自由主义思想:主张更少的政府干预,让人们自行决定自己的命运。
- 谦虚思想:遵从大自然、遵循天道。
墨家墨家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以比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
- 对等思想:墨家认为社会和谐应该依赖对等原则。
- 兼爱思想:墨家主张对所有人都关爱平等。
- 非攻思想:主张不主动攻击他人。
法家法家强调的是对于法律规则的严格遵守和实施。
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
- 法治主义:主张依法办事,追求法律公正。
- 功利主义思想:通过达成特定目标来评价一项行动的价值。
- 威权主义思想:认为最优秀的统治是由具备权力的人实施的。
兵家兵家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方面是战争和军事领导。
孙武是兵家的代表。
- 谋略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运用智慧。
- 信息管理思想:要重视军事间谍活动。
- 以柔克刚思想:强调灵活性。
名家名家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劝诱技巧和思辩技巧。
公孙龙和商鞅都是名家的代表。
- 论辩思想:认为说服他人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有力的论证和分析。
- 言辞技巧:讲授如何使用言语说服他人的技巧。
- 学问的思想:认为通过研究和阅读可以获得更高的智慧。
墨尔本学派墨尔本学派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讨论本身,不强调具体的结论。
- 实验主义:主张通过实验来考量一个观点的正确性。
- 分析哲学:强调对逻辑和语言的分析。
- 杜绝歧义:认为使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至关重要。
逻辑思维学派逻辑思维学派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思考方式和理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都是逻辑思维学派的代表。
- 科学主义:建立在经验和实证基础上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儒家经典书籍
知识补充
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定位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内容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
2.道家经典书籍
《老子》、《庄子》
3.法家经典书籍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
4.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5. 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创始人: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6.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领袖称“巨(钜)子”。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7.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