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一、利用现代汉语既存的构词法创造新词语1、利用汉语词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在原有语素基础上加词缀或准词缀构成新词语:多: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等。
炒:炒股、炒明星、炒新闻、炒外汇等。
准:准新词、准词缀、准规范等。
感:手感、质感、群体感、失落感等。
热:留学热、汉语热、寻根热、文凭热等。
2、利用汉语句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词根复合法创造新词语:联合式:评估、帮教、网络、音像。
主谓式:自测、自营、自销、空调。
动宾式:寻根、扶贫、打工、扫黄。
偏正式:共建、立交桥、朦胧诗、反思文学。
动补式:搞活、走红、理顺、走俏。
3、利用汉语修辞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不要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这里由“人格”仿出“国格”。
又如:由“文盲”仿出“科盲”“舞盲”,由“国手”仿出“国脚”,由“妇科”“儿科”仿出“男科”,由“晕船”仿出“晕镜头”等,均是利用了修辞学造词法中的仿词法来创造新词。
二、旧词新组合而成新词语,即利用已有词语进行重新搭配,组合成新词语。
如“试管婴儿”“拳头产品”等等。
三、缩略语如:倍增、科普、委培、家教、环保、成教、超市、待业、微机、影视、三讲、三个代表等等。
四、吸收方言词及港台词语而成新词语这类词语的结构类型与汉语语汇既存的结构类型基本一致。
如,源自北京方言的新词语:帅、棒、大款、练摊儿、火、宰人;源自港台词语的新词语:看好、资深、连锁店、服装城、写字楼、传媒、共识、运作、纯情、认同等等。
五、旧词新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转移。
如“她是女强人”中的“强人”一词,旧指“强盗”,后旧义消失,被新义“强者”“能人”取代,属词义转移现象。
同类的现象还有“班子”“持平”等等。
2、词义扩大。
如“亮相”一词,原义是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静的姿势,现已扩大为表示各种形式的公开露面或表演。
浅议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途径

项 , 用 所 买 房 产 作 抵 押 , 向银 行 贷 款 的 行 为 , 由于 房 产
( )外 来词 五
的 持续 升温 , “ 按揭 ”一 词如 今 已是家 喻 户晓 。 同类 的 还有 “ 贫 ” 、 “ 联 网 ”、 “ 女 ”、 “ 扶 互 超 信用 卡 ” 、 “医托 ”、 “ 黑客 ”、 “ 黑哨 ”、 “ 牙 ”、 “ 市 ” 蓝 熊
“ 寓”。 公
可 以说 “ 们 去 忽 悠 忽 悠 他 ” 。 比如 还 有 ,几 个 人 要 “ 我 戏
虐 、耍 戏 、戏 弄 ”某 人 , 也说 “ 咱们 忽 悠 忽悠 他 ”。
( )缩 略 词 四
以上 四 种 原 因催 生 了 新 词 新 语 的产 生 和 发 展 及 传 播 。 那 产 生 新 词 新 语 的途 径 是 什 么 呢 ?笔 者 认 为 产 生 新 词 新 语
9 年代 以后 ,建 立 了 市 场经 济 体 制 ,做 生 意 的 人逐 渐 多 O
起 来 ,这 些 生 意 人 被称 为 “ 板 ” 一 大 批 行 政单 位 职 工 纷 老
纷 “ 薪 留职 ” ,去 东 南沿 海 寻 找 机会 ,称 之 为 “ 停 下海 ” 。
随 着 电 脑 的 普 及 , 很 多 有 关 电 脑 的 新 词 新 语 进 入 人 们 的 生 活 , 如 “ 网 ” 、 “ 字 ” 、 “ 度 ”、 “鼠标 ” 上 打 百
“ 卦”原是 《 八 易经 》中的八个卦象 ,后来被用来 占 卜 ,
音 译 加 意译 外 来 词 , 即整 个 词 音 译 之 后 , 再加 一 个 表
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 - -..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一、生态语言学的开展Development, ecological Linguistics生态学是生物学家Haeckel〔1866〕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该词来自希腊语Oikos〔房子〕,意思是整个地球就像个大房子一样,人类在这所房子里具有和其它有机物一样的地位,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都取决于其它物种的存在。
所谓生态系统就是一种相互和谐、相互依存的关系。
Ecology is a biologist Haeckel ( 1866 ) proposed a concept according to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the word es from the Greek Oikos ( house ), mean the whole earth is like a big house, human beings have the same and other organic matter status in this house, any kind of life form depends on the other the presence of species. The so-called ecological system is a kind of mutual harmony,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受达尔文的影响,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A.Schleicher〕认为:“语言和生物一样,也要经历生、长、老、死的生物生命过程〞〔裴文,2003〕。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Haugen〔1971〕最早提出并使用“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
之后,Haugen在?语言生态学?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作隐喻类比。
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途径归纳与总结

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途径归纳与总结2019-07-28摘要: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些充满新意⼜代表着现代汉语的与时俱进性的词汇总是能在⼈们的学习⽣活中出现,研究其产⽣途径与意义作⽤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发展⼗分重要。
本⽂从其产⽣途径及⽅式⼊⼿进⾏阐释与分析。
关键词:新词汇产⽣途径⽅式1 汉语词汇学定义概述“词汇⼜称语汇是语⾔的建筑材料,也是⼀种语⾔中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单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
词汇和词的关系式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其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由此可见,词汇不是单⼀的,是由许多单位组成的。
如词语⼭、⽔、⽇、⽉、风、⽕、⾼兴、快乐、努⼒、运动、休闲、喝茶、等等都是词汇⼤军中的⼀员。
2 汉语词汇学分类:基本与⼀般词汇汉语词汇根据其囊括范围可以分成基本词汇和⼀般词汇。
2.1 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使⽤频率最⾼,意义最明确,最基本通⽤的词语,这些词语⼀般不需要释义便可以为⼈们所理解和使⽤。
如⼭、⽔、⽕、⼟、风、⽇、⽉、吃、睡觉、拿、我、你、他等等。
这些词语意义⾮常明确,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也不会产⽣歧义。
如上这些词汇便被称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基本词,基本词汇集⽽成的词汇集合体叫做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
其特点是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作为构造新词的基础。
2.1.1 基本词汇的全民性指的是其不会因为民族差异性或地域性差异⽽有不同的解释,如基本词汇我、你、他不会因为使⽤语⾔的⼈们处于寒冷的漠北或者炎热的南沙⽽有不同的释义和解释。
也不会因为使⽤该词汇的⼈们是汉族同胞或者彝族同胞或其他少数民族。
当然因为民族、地域差异产⽣的语⾳差异不在本⽂的讨论范围之内。
2.1.2 基本词汇的稳定性是指其词汇状态稳定。
尽管词汇整体是向前发展变化的状态,但是基本词汇作为基础,其状态是稳定的。
如⽇、⽉、⽔、⽕、⼟等词汇,⼏千年以来尽管沧海变迁,有些词汇消亡了,有些词汇产⽣了,但是这些基本词汇⼀直保持较稳定的状态。
新词产生的主要途径

新词产生的主要途径:一、创新——创造新词语“名以物出,词随事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首先要有与之相应的词来,命名,这些词除了借用、引申旧词之外,更多的是新造。
国家提倡计划生育,于是出现“计生委”(计划生育委员会);党中央狠抓反腐败,于是就有“反腐倡廉”等新词语的产生。
“两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国两制”、“回归”成了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
如计划经济时的“待业”,到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下岗”、“再就业”,再到市场竞争下的“失业”,记录了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
“打假”、“扫黄”、“超生”、“空嫂”、“扶贫”、“三角债”、“希望工程”、“豆腐渣工程”等等,则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的资源、产业、消费需求等方面情况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做到“双赢”,这是思想和观念的改变。
“商城”、“中心”、“广场”集购物、饮食、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与传统的单一的小规模纯销售性的商店已有本质不同。
成功的影视文学作品和流行的歌曲以及电视广告等对新造词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词语的创新中,很多词语是仿照出来的,即按照一些原有词的格式,换上新的词或语素,就变成新词语了。
如“氧吧”即吸氧的店铺,“网吧”即供人使用入网电脑、按时收费的铺子。
还有诸如此类的“话吧”、“水吧”、“餐吧”等等。
这些显然是仿造“酒吧”而产生的新词。
仿造新词新语是造词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产生新词新语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的新词语的出现并不纯粹是因为新事物引起的,往往跟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心理追求有关,比如人们在现代口语中喜欢使用“信息”这个新词而不说“消息”,喜欢说“感情投资”而不说“互相帮助”,喜欢说“派对”而不说“家庭舞会”,洋腔洋调地说“拜拜”而不用“再见”以示不落俗套,故意信心十足地来一下“搞定”而不说“一定完成”。
另外在商标用词或广告用语上,有意地夹上几个外语词汇或一句洋话,文字上故意写几个已经废止不用的繁体字。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途径及特点述要最近几年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人们用语也在快速进步和变化,新词语不断产生出来,充实着现代汉语的词汇量。
针对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及其特点,本文会进行讨论。
总的来说,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外文语言引入;二是直接借用或借词法;三是复合及合成法;四是缩略及简略化;五是拆分组合法。
外文语言引入是指从外国文化中汲取语言直接投入汉语使用,可以说是把外语带入汉语系统里的词语,由于许多外国语言曾或正在渗透中国的文化生活,因此,外文语言词汇的引入成为新词语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西瓜”,“橘子”等等,都是从西班牙、意大利等语言中引入的;比如“coffee”就是由英语词语“coffee”引入的,“咖啡”则是其读音拼音化音“kāfēi”。
直接借用或借词法是受到文化渗透影响,汉语从其他语言借用词语直接使用,比如“冷饮”,它源自英语词语“cold drinks”;再比如“比萨”,就源自意大利词“pizza”,由于它是专有名词,因而在汉语中直接使用其外国名称,而无需改写,成为新词语。
复合及合成法是指将汉语词语组合成一个新的词语,比如“流口水”,就是由“流”和“口水”拼接而成的新词;又如“因特网”,它是“internet”的拼音“yīntèwǎng”合成而成的新词。
缩略及简略化是指从拼音转录中把汉语中音节数较多的词汇变成音节少的词汇,通常以字母组成,这样口语中使用较为便利;比如“普及”改写成“PJ”;“QQ”就是“QQ号”的缩写;“NBA”就是“美国男子篮球联赛”的缩写。
拆分组合法是将汉语中的词语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词语,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词语,以复杂简单,短长来满足特定语境;比如“一体化”,就是由“一”和“体”组合而来;“社会主义”就是由“社会”和“主义”组合而来。
新词语的特点主要有:一是词形与原有词语有所不同,可以说是新词语本身;二是意义上比原有词语更加具体,具有更丰富的表达意义;三是更容易掌握和使用。
浅议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途径

此外,工作氛围也是员工离职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让 员工感到舒适和愉悦,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一个消极的工作氛围可能会导致员 工的流失。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员工离职还可能涉及个人职业发展、家庭因素等多个方 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企业可以尝试调整薪资待遇,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这可以通过建立 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等方式来实 现。
结论
总之,企业员工离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应对。 通过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提 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人才保障。
感谢观看
四、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新词新语将会继续产生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 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媒体传播等领域。我们应该积极这一现象,以便更好地理 解社会文化的变迁。我们还应该鼓励创新表达方式,推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参考内容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离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并非 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它还涉及到企业的战略、文化、员工个人等多个方面。 本次演示将对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 留住人才。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
1、社会进步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事物和现象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词汇可 能无法满足人们表达新概念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些新概念,新词 新语应运而生。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词汇,都是近年来随着科 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汇,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离职原因
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薪资待遇、工作压力、工作氛围等。这些 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试析现代汉语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及途径

试析现代汉语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及途径作者:申丽辉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3年第07期作者简介:申丽辉(1973—),女,湖南邵东人,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项目简介: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BYY103)的阶段性成果,研究同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740143)的资助。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时刻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最活跃的要素,近年来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了许多新词语。
文章阐述了新词语的内涵,分析了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并对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作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语;原因;途径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106—03一、新词语的内涵对于新词语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
如王德春先生认为:“新词语就是随着社会上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和人们对事物看法的改变而产生的词语。
这些词语一般是由于交际的需要,在一定时期、一定言语环境中产生的。
”王铁琨先生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所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
”陈原先生认为:“新的语词或者是新组合的、新引进的,或者是旧语词复活或被赋予新语义。
”新词语之所以新,是由于刚出现的时候,还不被人们普遍认知。
新词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一个时间的范畴,刘叔新先生将新词语存在的期限框定为15~20年左右。
过了这个年限,新词语新鲜的性质消失殆尽,不再是新词语,就转为普通的词语了。
综合诸多学者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认为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它至少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一定的时间段。
大多数学者都将新词语的时间界定为20年左右,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范围,就不能称之为新词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一、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与新词语的产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是一个分成三部分的线性过程: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
因为媒介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和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有所不同,新词语的传播也因之有所不同。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之间也存有着互推互抬的现象,所以纯粹的传统媒体和纯粹的网络媒体是不存有的,很多情况下,是以某一种媒体为主导,另一种媒体起到助推补充的作用。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网络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新词语产生网络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表现为以传统媒体为主导,以网络媒体为补充,现以“世博”报道的媒体议程设置为例实行说明。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核心主题,上海世博会第一个正式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
媒体自世博会开始前的2010年3月份始,通过对世博“低碳”、“环保”这些议题实行集中的、反复的报道,并把这些报道放在引人注目的位置,引导民众把注重焦点集中在这些议题上。
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中央重点新闻单位为主的平面传统媒体最早发起对这些议题的主导性报道,网络媒体报道紧随其后,除光明日报网络版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网易网、创业商机网等商业性网站也涉及到了“低碳”议题实行了补充性报道。
传统媒体主导、网络新媒体推动,使以“低碳”为关键词的环保节能话题提上了中国民众的议事日程,第一次深入地渗入到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当中,并由此产生了一批新词语。
围绕传统媒体“低碳”、环保的议程设置,2010年共产生14个相关新词语,包括低碳爱情、低碳达人、低碳哥、低碳谷、低碳交通卡、低碳客、低碳旅游、低碳人家、低碳信用卡、环保妹、低碳风、低碳日、低碳装、低碳名片等。
(二)网络媒体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互推互抬与新词语传播1.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实现的三种方式。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编辑主导的新闻网站中新闻专题的议程设置功能。
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有如下阐述:“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使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实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1]《网络新闻编辑学》中表述为:“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使用多种表现手段,体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总汇。
”[2]网络新闻专题利用涉及视觉和听觉的视频、音频、文字与图片等多种媒体的结合提升新闻效果,以信息集纳产生的报道数量提升某一单一事件的报道频率与强度。
以互动来调整报道节奏和内容,主动设置相对应议题,安排议程,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
二是编辑主导的网络新闻和评论的议程设置功能。
这些新闻报道或评论数量的多少、版面位置的排列,都能够影响网民对某一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三是网站平台的操控者主导的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自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在网络传播中,某一受众能够通过网络自我发布个人议程,或者对网络信息实行加工、修改和重组形成个人议程。
如果个人议程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的注重,进而引发社会的普遍注重,这个议程也可能影响媒体议程。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这些“小众传播”环境里并没有被消解。
它们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通过议程设置安排微博、博客首页页面的内容,以引起网名的注重和转发,或者将网络论坛中的帖子置顶,引发网名的注重和跟贴。
2.以媒体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为例。
在媒体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成为报道的两大主流,二者在议程设置中互推互抬、相互影响,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影响着新词语的产生。
从2009年2月的“躲猫猫”事件到2010年11月的“盖被死”,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借助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媒体议程,并进而形成网络媒体议程和传统媒体议程互推互抬的典型。
这从由相关事件产生的新词语中能够看出。
2009新词语(2个):躲猫猫、做梦死。
2010新词语(9个):喝水死、骷髅死、如厕死、睡觉死、洗脸死、盖被死、冲凉死(事件发生于2008年)、发狂死(事件发生于2009年)、针刺死(事件发生于2009年)。
还有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名称共24个。
这24个词包括了自2007年始发生的所有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
在这24个名称中,除了发生于2007“呼吸死”和2008“睡梦死”未收入新词语外,其余22个中有9个收入2009年汉语新词语,另有13个作为这些新词语的相关词语附录其后。
这些新词语的产生有其独特的一面:它们都与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相关,是二者互推互抬的产物。
在传播模式上,绝绝大多数事件发生后死者家属最先求助于互联网,在网上发帖申冤而将事件曝光于各贴吧、博客、网络论坛,热心网民通过跟帖、转发微博等方式,使事件引发强烈的网络热议,经由前文提到的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实现的第三种方式形成网络媒体议程:网站平台的操控者主导的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自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安排微博、博客首页的内容,以引起网名的注重和转发,或者将网络论坛中的帖子置顶,引发网名的注重和跟贴。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引起了传统媒体的持续注重,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广播通过版面的设置等引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介入相关事件的报道。
如《云南信息报》是最早介入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传统媒体,又如《中国之声》(广播)是最早介入“从床上摔下死”事件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介入,加深了这个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和相关新词语的流行。
传统媒体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媒体的热炒。
网络媒体通过前文提到的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实现的第二种方式即编辑主导的网络新闻和评论。
这些新闻报道或评论数量的多少、版面位置的排列,进一步影响网民对某一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如媒体对2010年此事件相关词语“跳车死、摔跤死、自然死、递纸死、妊娠死、激动死、撞墙死、扯野菜死、螺丝钉死、从床上摔下死、睡姿不对死、鞋带自缢死、证据不足死”的报道就采用了这种议程设置功能。
除了第二种方式实现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以外,对有些影响特别巨大的事件如“躲猫猫、做梦死、喝水死、骷髅死、如厕死、睡觉死、洗脸死、盖被死”等新词语,网络媒体通过前文提到的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实现的第一种方式即编辑主导的新闻网站中新闻专题的设置,将来自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中的相关视觉、听觉的历时的、共时的全部内容汇集起来,并将之与受众实行即时的互动。
这些使事件迅速扩大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关涉多方利益的公共事件。
网络媒体的第二、三种媒体议程设置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热议,另一方面又更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媒体的继续、深入、持久的报道,不止报纸、广播介入相关事件实行议程设置,电视最终也会介入相关事件的报道。
如央视《新闻1+1》在对“躲猫猫”事件媒体报道数量高峰时期借用了平面媒体提供的材料对这个事件实行了评论,呼吁揭开男子看守所玩“躲猫猫”撞死真相。
这个传播途径大致如下: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广播、报纸)→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广播、报纸、电视)→网络媒体。
这种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互推互抬,最终形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事件的反复报道,由此催生了新词语和相关词语的产生。
在媒体共同的推动作用下,伴随新闻事件的“躲猫猫”新词语也同时扩散、流行。
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理论为人们理解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对详细考察媒体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不但传统媒体需要实行议程设置实施舆论导向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同样需要实行议程设置实施舆论导向功能。
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会影响新词语的产生,舆论导向同样能够影响新词语的产生。
因为媒体对事件的强调水准与受众的重视水准成正比。
媒体通过提供给公众议程来左右人们对某些事件的注重并引导舆论。
正如媒体2010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实行议程设置,在新词语的表现上就是2009年和2010年相继产生11个相关新词语。
这说明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舆论导向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从传播效果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水准与受众的重视水准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理解,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理论:媒体中的新闻是否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
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水准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媒体中的新闻是否报道某个议题,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水准的报道,这些都会影响到相关新词语的产生。
(四)三字词新词语占多数的传播学原因1.语词长从二字词占多数到三字词占多数的历时变化。
从表一中能够看出,媒体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中,2009年和2010年共产生11个新词语。
这些新词语均为三字词,没有一个四字词或五字词。
2010年共产生13个相关词语,其中包括7个三字词、2个四字词、4个五字词。
2010年词长统计数据:据《2010汉语新词语》调查,“对626条新词语统计结果显示,数量排前的依次为三字词、四字词、二字词。
三字词语约占54%,是全部年度新词语的一半多,且几年来一直走高。
四字词语占22%,二字词语占18%。
平均词长为3.20个字。
三字词语比例占优势,与近几年多用热门格式造词相关。
”[4]新词语的词长变化能够从历时来考察:以下对新词语的统计数据中,除1989年出自《新词新语词典》以外,其余出自2006-2010《汉语新词语》。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出几点结论:(1)在2006年,二字词新词语最多,其次为三字词,再其次为四字词;但从2007年开始,三字词新词语最多,其次为四字词,再其次为二字词。
(2)从2006年开始,三字词占新词语总数比例基本表现逐年递增趋势,四字词和二字词占新词语总数比例基本表现逐年递减趋势。
(3)从2009年开始,三字词占新词语总数比例约为50%及以上。
2.语词长从二字词占多数到三字词占多数变化的传播学原因。
除了前面提到的与热门格式造词相关以外,发生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播学因素:三音词多是口语形式,带有诙谐的含义和效应。
根据冯胜利的研究,三字词从韵律上说属于悬差律。
悬差律“是指如果轻重的比差过于悬殊,其音律结构则赋有诙谐的含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