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砜类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综述膜分离技术的分离机理、特点、种类,介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联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生化产品;微生物制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精密分离技术,它是材料科学与介质分离技术的交叉结合,具有高效分离、设备简单、节能、常温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尤其在食品、医药、生化领域发展迅猛。

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1] 。

笔者在此综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 膜分离技术1.1 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

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其中在食品、药学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3 种。

1.2 特点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2]: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

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的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都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4)膜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1.3分类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0之间,选择某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膜可以将杂质与目标产物分离。

超滤技术在生化产品分离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分离、浓缩。

聚砜平板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聚砜平板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图象分析软件进行两色处理和分析,分别获得膜孔 降,小于 14%时,截留率急速下降。
径、膜孔密度及膜面孔隙率等膜结构参数的统计值[3]。
这是因为聚合物含量过低或过高将导致形成较
2 结果与讨论
大的网络孔或聚合物聚集体,从而引起膜孔径变大,
ÂÃÄÁÁÂÂÃÄÁÁÂ 2.1正交试验
首先采用正交试验确定 PSF 平板超滤膜制备
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化制膜条件为:PSF 和 PVP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13.5%和 3%,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
酰胺混合物且体积比为 1:5,蒸发时间为 10 s。在此条件下,膜将保持原有高截留率并使纯水通量得到较大提高。
关键词:聚砜;超滤膜;制备;膜通量;截留率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砜(PSF)平板超滤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佳制膜条件和各影响因素对膜性能的影
响程度(PSF 含量 > 溶剂种类 >PVP 含量 > 蒸发时间)。在综合考虑经济性和膜性能优化的前提下,由单因素试验探
讨了 PSF 含量、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含量及第 2 种溶剂 N- 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的添加量对膜性能
比正交试验所制备膜的纯水通量提高 10 L·m-2·h-1。 原有的截留性能大于 90%,并且比正交试验所制备
ÂÃÄÂÃÄÁÁÂÂÁÁ对其膜表面进行SEM扫描及利用图像软件分析可
得,膜孔密度和孔隙率相应减少,平均孔径有所增 大,结果见表 2。
综合考虑 PVP 投加量和膜性能的优化,则以该 值为标准选择最佳 PVP 质量分数为 2.5%。 2.2.3 第 2 溶剂、PSF 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
的较佳条件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按 4 因素 3 水平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定的膜材料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分离,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各类膜材料的性能特点,探讨膜分离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膜分离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特点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用于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中的不同组分的高效分离技术。

根据其分离机制和操作原理,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微滤(Microfiltration,MF):微滤膜通常具有较大的孔径,能够有效截留溶液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细菌等。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高通量、低能耗,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制药等领域。

超滤(Ultrafiltration,UF):超滤膜的孔径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和胶体物质。

超滤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对热敏性物质损伤小等优点,常用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纳滤(Nanofiltration,NF):纳滤膜的孔径较小,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和无机盐。

纳滤技术具有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高效分离能力,且能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实现较高的分离效率,适用于水软化、废水处理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能够截留溶液中的绝大多数溶质,实现高纯度水的制备。

反渗透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产水水质高、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首选技术。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原理,实现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分离。

聚砜膜的制备及在含pvp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聚砜膜的制备及在含pvp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聚砜膜的制备及在含pvp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聚砜膜是一种优良的分离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能和疏水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
应用。

本文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聚砜膜,并考察了其在含PVP工业废水中的处理效果。

实验方法
对含PVP工业废水处理实验的过程是,先将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过滤掉,然后将聚砜
膜放入废水中,经过一定时间静置后取膜。

实验结果与分析
制备得到的聚砜膜形状规则、表面光滑、色泽透明。

使用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膜表面均匀、无毛刺或裂纹,呈现出典型的平滑表面结构。

应用实验中,含PVP工业废水的COD污染物浓度为650mg/L,PH=7.2,空气温度为25℃,湿度为70%。

将聚砜膜放入废水中,经过24小时的静置,取出膜进行COD测定。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聚砜膜处理后,含PVP工业废水的COD污染物去除率为92.3%。

这说明,聚砜膜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分离和过滤能力,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了一种质量稳定、形状规则、表面光滑的聚砜膜,并验证
了其在含PVP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聚砜膜可实现高效、可靠的工业废
水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ZIF-8阵列-聚砜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2-N2分离性能研究

ZIF-8阵列-聚砜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2-N2分离性能研究

ZIF-8阵列-聚砜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2-N2分离性能研究ZIF-8阵列/聚砜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2/N2分离性能研究摘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CO2/N2分离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ZIF-8阵列纳米颗粒,并将其与聚砜混合制备成膜,并对其CO2/N2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ZIF-8阵列/聚砜混合基质膜具有较好的CO2/N2分离性能,CO2的分离系数达到了42.5,而N2的分离系数仅为2.5。

本研究可为CO2/N2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ZIF-8阵列,聚砜,混合基质膜,CO2/N2分离性能1.引言二氧化碳(CO2)是人类活动所排放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氮气(N2)则是空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分离与回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CO2/N2分离已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常用的CO2/N2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压力摩擦等渗法、渗透气法、非均相渗透法等。

其中,基于膜的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然而,传统的聚合物膜材料具有选择性较低、气体通量低等诸多缺点,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则具有孔径可调、表面积大、储气性能好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ZIF-8阵列纳米颗粒,并将其与聚砜(PSF)混合制备成膜,并对其CO2/N2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此探究ZIF-8阵列/聚砜混合基质膜的应用价值。

2.实验部分2.1 实验材料聚砜(PSF)、N-甲基吡咯烷酮(NMP)、氨水、乙酸铜、对苯二甲酸(H2BDC)等试剂均为优级试验试剂,供应商为天津博远化工有限公司。

2.2 实验方法(1)ZIF-8阵列的制备将H2BDC溶于NMP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储备。

随后,将适量乙酸铜和氨水加入以上混合液中,并调节pH至10,放置在水浴中反应1h,得到无色沉淀。

将沉淀离心、洗涤并干燥后,烧脱模板,得到ZIF-8阵列纳米颗粒。

聚砜类分离膜材料PPT资料优秀版

聚砜类分离膜材料PPT资料优秀版
它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①使用温度高,②p H 适用范围广, ③耐氯性好,④能制成各种构型和宽范围孔径的膜。
2 聚醚砜 ( PES) 聚醚砜是由苯基通过醚和砜基连接而成,有的文献也称为聚芳醚砜 。它在结构上与双酚 A 聚砜有着显著的差别,主链中不含脂肪链 C—C 结构和联苯结构,也没有任何酯类结构,因此,聚醚砜有着比聚砜更出 色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其 Tg为 225 ℃,被誉为第一个综合了高热 变形温度、高冲击强度和优良成型性的特种工程塑料。其结构式如图 2 。
大的改善,但是因为酚酞侧基易发生水解,使得材料的耐酸碱性能 聚醚砜是由苯基通过醚和砜基连接而成,有的文献也称为聚芳醚砜。
因其较强的亲水性,它主要用于制备超滤和微滤膜。 2 聚醚砜 ( PES) 聚醚砜主要用作超滤、纳滤膜材料,所制备的分离膜最高使用温度可达 70 ℃,可以在 120 ℃ 的高温下进行高压热灭菌。
聚醚砜主要用作超滤、纳滤膜材料,所制备的分离膜最高使用温 度可达 70 ℃,可以在 120 ℃ 的高温下进行高压热灭菌。因其优异的生 物相容性,在血液透析膜方面占有着主导地位。
3 聚砜酰胺 ( PSA)
聚砜和聚醚砜因为分子链上没有亲水性基团,所以材料有着很
强的疏水性。聚砜酰胺则与之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聚砜在现在的分离膜材料占有着主导地位由于该分子主链上含有砜基导致这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酸碱腐蚀性能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突出的抗蠕变性psf一般也简称聚砜是聚砜类聚合物最早的产品在1965年由ucc公司成功开发玻璃化温度tg195可在150下长期使用
聚砜类分离膜材料 主讲人:关丽涛
聚砜类膜材料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类膜材料,优点是刚性 强、耐化学腐蚀和耐高温,弥补了传统有机膜大多不耐高温、 酸碱的缺点。因此,聚砜类膜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已成为 了现代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膜材料。

聚砜类分离膜材料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聚砜类分离膜材料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用 ,可 以成膜 的有 机材 料很 多 ,一 般都 是具 有特 殊传 质功 能 的 高 分 子 材 料 ,主要 类 型 有 纤 维 素 及 其 衍 生 物 ,聚砜 类 ,聚 酰胺类 ,聚酰 亚胺 类 和其他 类别 。随
着科技 的发展 和 社会 的进 步 ,膜材 料不 断获 得 了新 的 发展 和新 的应 用 。
c s e . T e p l s l n ’ mo i c t n b l n i g, 0 oy r ai n a d g a t g p lmeiai n o h u - usd h oy u f eS o d f ai y b e d n c p l me i t n r f n o y r t n t e s r i o z o i z o
的改性 进行 了详细 的阐述 ,对 聚砜类膜 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 了展望 。
关 键 词 :膜 材 料 ;聚 砜 ;改 性
中图分类号 :T 36 5 ;T O 8 8 Q 2 .5 Q 2 .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0 5—57 (0 2 1— 0 5— 4 7 0 2 1 )O 00 0
的膜 。 1 2 聚 醚砜 ( E ) . P S
聚 醚砜 是 由苯基通 过 醚和砜 基连 接而 成 ,有 的文
械性 能 以及 突 出 的抗 蠕 变性 能 。但 耐 候性 和耐 紫外 线 稍 差 ,属 于疏水 性 膜材料 ,在其结 构 性能 方面 也还 需 要 改善 。典 型 的聚砜 类膜 材 料 主要有 以下 几种 结构 :
Po y ulo p r to e br n s a l s f ne Se a a i n M m a e nd The r M o i c to De eo m e t i d f a i n v l p i ns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真正得到发展是在 20 世纪中后期, 膜分离技术才开始真正的
应用于工业 [2] 。 膜分离不仅可以对固体的溶质进行分离, 也可
以对溶液中溶解的气体进行分离, 随着工业的发展, 膜分离技
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包括医药、 食品、 化学等众多行业中并发挥
举足轻重的作用。 膜分离技术与常规的蒸发和蒸馏相比, 膜技
摘 要: 膜分离技术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作为一种新型且高效的分离技术在当前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而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 目前膜分离技术日益成熟, 已在环保、 医药、 生物、 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与分离
原理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且分析了不同类型常用膜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的范围, 提出了膜技术发展研究中存在的
难去除, 丢弃时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2-13] , 给企业带来过高的
成本。
2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兴且高效的分离技术, 进而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 在日常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展。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
的选择透过性, 当前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普遍的膜技术包括; 微
滤、 纳滤、 超滤、 反渗透、 电渗析等。
泛的为有机膜, 但其机械强度差, 不耐酸碱, 无法在高温下作
业, 难以满足工业需求。 无机膜受限于制造水平、 技术、 材料
等方面, 也存在着质脆易损坏、 制造成本偏高等。 并且溶液中
可能存在的颗粒会划伤膜, 膜的微孔很小, 容易被污染物堵塞
和污染, 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在大多数情况下, 附着的污染物
备的膜具有较高的凝结温度可实现快速的相分离, 并具有大孔
径和疏松孔结构, 处理后纤维素膜的水通量增加了 7 倍。 猪油
和食品废水纳米乳的排油率高于 98% 。 纤维素微滤膜可以以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砜类分离膜的研究进展黄恒梅1,王孝军1,杨彬1,陈广玲1,杨杰1,2,李光宪1(1.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2.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Research advance of polysulfone membraneHANG Heng-mei1, WANG Xiao-jun1, YANG Bin1, CHEN Guang-ling1, YANG Jie1,2, LIGuang-xian1(1. College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2.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China) Abstract:PSF material is a kind of membrane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and is widely used in membrane separation. Research advances of PSF membrane of membrane 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embrane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An outlook for PSF membran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also is given.Key words:polysulfone;membrane;preparation;modification;advances摘要:聚砜类材料作为一类性能优异的膜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膜分离过程。

本文从膜材料、制备方法和膜应用3方面阐述了聚砜类分离膜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对聚砜类分离膜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聚砜;分离膜;制备;改性;进展中图分类号:TQ028.8;TQ4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31(2004)增刊1 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因分离效率高、能量消耗低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化工、食品、医药、生物、饮料和环保领域等。

分离膜是这一技术的核心,膜材料、制备技术是研究的重点。

膜材料的发展很快,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高分子分离膜材料,包括有纤维素衍生物类、聚砜类、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酯类、聚烯烃类、乙烯类聚合物、含硅聚合物、含氟聚合物、甲壳素类等;二是无机膜材料,包括致密金属材料和氧化物电解质材料、多孔材料等。

聚砜类材料是应用得很多的一类膜材料,是膜材料研究的热点。

聚砜类树脂是一类在主链上含有砜基和芳环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聚醚砜、聚苯硫醚砜等。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砜基的两边都有苯环形成共轭体系,由于硫原子处于最高氧化状态,加之砜基两边高度共轭,所以这类树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高温熔融稳定性。

此外聚砜类材料还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电性能、透明性和食品卫生性。

不同的膜有不同制备技术,目前大多数工业应用中还是以有机高分子非对称膜为主,主要包括两类:相转化膜和复合膜。

相转化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蒸发法、水蒸气吸入法、热凝胶法、沉浸凝胶法等;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分子溶液涂敷、界面缩聚、原位聚合、等离子体聚合等[1,2]。

2 聚砜类膜材料及膜的改性尽管聚砜类膜材料有着突出的分离性能,但在性能上还存在不足,如抗污染性差、对某些有机溶剂的抗溶剂性不理想等。

这些问题可通过对材料及膜的改性得以解决。

常用的方法有:共混改性、表面改性以及通过合成制备新型树脂。

2.1 共混改性共混改性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材料选择范围广、可调节参数多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改性领域。

通过改变不同的合金体系、制备的分离膜的抗污染性能、选择性、通透量、膜阻力、结构形态、机械强度等也随之变化。

通过实验确定各个参数的最佳组合,可以制得性能更优或者具有某些新性能的分离膜,因此共混改性正成为膜材料改性研究热点[3~9]。

陆晓峰等[10]对超滤膜的吸附污染研究表明:与其它膜材料相比,聚砜类分离膜接触角比较大,而受污染程度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加。

通过共混的方法得到聚砜类合金分离膜可以综合两种聚合物原有的优异性能,并减小分离膜的接触角从而可以改善聚砜类材料的抗污染的能力。

1977年,M.Xavier首先将PSF与SPSF共制备了PSF合金膜。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也开始PSF合金膜的研制,陆晓峰等对PSF类合金膜的成膜特性、共混体系相容性与膜的分离特性关系、膜形貌结构及孔径大小、分布的表征等进行了探讨[11]。

Hu,Keyan等[12]利用磺化聚苯硫醚(SPPS)/聚醚砜(PES)制备了异相离子交换膜,研究了SPPS的粒度和含量与膜的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表明,通过调节这两个参数可获得通透量大、选择性高、水分含量适当的异相离子交换膜。

Wilhelm, F.G.等[13]利用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与PES合金作为膜材料,通过调整合金中一定磺化度的S-PEEK含量和改变磺化度制备了两个系列膜。

当S-PEEK含量低于40%(质量分数)时,观察到离子交换官能度的渗滤临界值现象;离子交换容量(IEC)测试表明,并非合金中的所有官能团都起到离子交换作用;当S-PEEK含量在50%~80%之间时,随着IEC 的增加,离子通透量和共离子迁移数也增加,这是因为IEC增加,水分含量增加,每个固定电荷对应的水分子数增加。

Kapantaidakis等[14,15]用干/湿纺丝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组成比不同的PES/PI(聚酰亚胺)合金中空纤维分离膜。

SEM对膜的形态结构测试显示,这一系列膜都具有一层致密层和精细孔支撑层的非对称结构,只有当PES为80%(质量分数)时存在大孔结构。

CO2/N2的渗透率的变压测试发现,在膜表面涂上一层硅橡胶溶液后,得到CO2/N2选择性、且通量大,这种膜可作为性能优异的气体分离膜。

罗川南等[16~18]先后研究了PSF/PES、PSF/PC、PSF/SPSF、PSF/ER合金体系的相容性,以及体系相容性对合金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随合金体系相容性的下降,膜的平均孔径显著增加,水通量增大而相应的截留率下降。

这表明改变相容性是调节膜结构、提高膜性能的有效方法。

2.2 膜表面改性膜的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如接枝、等离子体处理、离子束辐射[19]、超声波辐照、加入表面活性剂、臭氧处理[20]等。

通过表面改性改善膜的通量、亲疏水性质、抗污染性能和膜的微观结构形态,其效果比共混改性更加直接,因此表面改性的研究有超过共混改性的趋势。

2.2.1 接枝接枝是利用催化剂、紫外线诱导、等离子体活化表面等方法使膜的表面接上某种单体,因为单体上含有功能基团,使膜具有相对应的性能[21~25]。

Taniguchi, Masahide等[26,27]分别用6种单体对PES分离膜进行光诱导接枝。

这6种单体是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葡萄糖烯丙基酰胺单体(AA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SPMA)、丙烯酸(AA)。

对接枝后膜的亲水性能以及抗污染性能、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利用NVP、AMPS、AA 3种单体可以获得具有蛋白质保持率高、蛋白质溶液通量大、不可消除的膜污染低等优异性能的分离膜。

通过大量的实验,作者总结出了如何选择单体及进行光诱导接枝制备高性能超滤膜的一些规律.2.2.2 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是具有化学反应性的、表现出与其他质状态不同的特异性能的气体,也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等离子体对分离膜表面处理产生的作用有:产生自由基利于表面接枝;表面自由能、润湿性、黏接性变化等,膜被处理后亲水性增加,更容易黏接;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表面交联层的形成;刻蚀以及粗化面的形成等。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时间短、对材料本体性质影响不大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并可广泛应用的新工艺[28~31]。

Wavhal等[32~34]利用H2O、CO2、N2、Ar 4种等离子束处理的方法使PES微滤膜引入极性功能基团,结果发现经过H2O、CO2等离子体处理和接枝后的PES分离膜具有持久的亲水性能,且改性深度可达到整个膜厚。

2.2.3 离子束辐射离子束辐照改变聚合物表层的结构与性能。

Ilconich等[35]利用H+离子束处理PSF膜,发现从离子束到聚合物分子链的能量迁移可以明显改变聚合物致密膜的化学结构、微观结构、通透性能。

不同频率的H+离子束辐照之后,非对称膜的通量及选择渗透性都有很大的降低,这种变化不是由于聚合物膨胀引起的,而是因为离子束通过膜时,使膜中间部分孔基质产生瓦解,形成一层非选择性阻隔层。

2.2.4 表面活性剂利用含两种以上极性或者亲媒性不同的活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到分离膜的表面,能够达到改变亲疏水性的目的[36]。

Tsai等[37,38]在制备PSF中空纤维膜时加入表面活性剂Span-80、Tween-20,并研究空气段、纺丝溶液组成比等条件对膜的机械性能以及分离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Span-80含量的增加,膜的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杨氏模量也增加;当换成Tween-20后,随着活性剂含量的增加,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加,另两种性能却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Tween-20只改变了材料的塑性,而Span-80改变了膜的形态结构。

当PSF含量为23%(质量分数)、Span-80含量为15%(质量分数)、空气段距离为30cm时,中空纤维膜有最好的蒸发渗透性能,乙醇/水体系的分离因子为54.3,渗透率为75.6 g/m2h。

2.2.5 其他方法Masselin等[39]用超声波辐照置于水浴中的不同截留分子量的PES、PVDF、PAN分离膜进行表面处理,结果显示此方法对PES的孔密度、孔隙率、孔径分布有明显的改进。

2.3 通过合成制备新型树脂通过合成制备新型树脂获取性能更加优异的膜材料一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作者正采用自合成的聚苯硫醚砜(PPSS)树脂进行分离膜的制备探索。

PPSS具有PPS的一些优异性能,如优良的力学、电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耐辐射、阻燃性等,同时由于分子链中的砜基,使其具有聚砜类膜材料的性能,其玻璃化温度高达215℃,因而期望用PPSS 制得具有性能更为优良的膜材料[4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