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教案(已上过)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_24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什么是给予?生: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5、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习导读,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
(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
(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
)2、那么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指名回答: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生齐读这个句子。
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
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指名学生讲故事。
)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5、交流:⑴出示: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体会睁大眼睛和惊叹,为什么男孩会感到惊讶。
小男孩吃惊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这样的新车吗?让我们替小男孩说出心里的话。
(指名回答。
)是啊!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想当这样的一个哥哥。
男孩从小就立志要在圣诞节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多么了不起啊。
-人教版四年级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三,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三,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出示)漂亮吗?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汽车,还带来了一个跟汽车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
(同时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出示)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3、过渡: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到142页,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5、全班讨论●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三、精读课文1、A、(出示):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指名读。
评价指导。
(读出“羡慕”)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分角色读。
2、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
我们来看这几句话?A、(出示第二次对比):● 指名读● 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错在哪儿?B、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节日是什么?谁知道这个节日?(出示“圣诞节”)C、师: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
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
小学语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激发孩子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老师自制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爱的名人名言或古诗。
课前展示:小组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关于爱的名人名言或古诗)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1.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导语:生活中,当我们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的,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快乐的。
美国作家XXX说“给予是快乐的”。
2.板题,读题,提醒“给予”的读音,明白给予的意思。
(板书:奉献、付出)3.请孩子们观察课题,知道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4.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汇报本节课的研究要求。
5.老师归纳出示研究目标: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看看男孩的哪些举动让XXX产生了误解,然后误解化为感动,最后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活动2【讲授】1.出示目标一,请学生带着目标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抽个别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件出示概括讲了什么事,请学生填空检查。
5.解决目标二。
6.小组合作研究,勾画出相关语句,找出是小男孩的哪些表情或动作让XXX对他产生了误解。
7.抽小组汇报。
8.出示课文的1、4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
9.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或体会,可加上表情和动作读。
8、9段品读。
10.过渡:XXX又错了,小男孩不是想在朋友面前,而是……11.师:XXX被眼前这一幕感动了,眼睛都湿润了,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2.想象、汇报:他们三个人因为什么而快乐,所以难忘。
(师总结填空)活动3【活动】1.说一说: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而感到快乐吗?2、老师说:“人间处处是真情,因为我们都在奉献爱。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都愿意付出爱。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给予是快乐的》 优质课教案_1

——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喜悦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寒的小男孩,在短促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剧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喜悦。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俭朴,人物对话集中;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
全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致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例外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他们往往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很多喜悦,但是给予别人的喜悦不多。
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体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例外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难度。
2.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对文本感知、感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优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详尽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喜悦”的显露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策略: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解放的心理环境。
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到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饶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
2.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在学生活动体验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相对隐性的点拨和引导。
并敏锐地把握住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喜悦和给予的喜悦”两个过程。
在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阐述见解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给予是喜悦的”,在例外层次、例外方法的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加深情感体验。
24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
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时候你是最快乐的?(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看看文中的人物对快乐有什么新的认识。
大家齐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课题:给予是快乐的]看到“给予”两字,我们会想到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给予树》,你们还记得“给予”是什么意思吗?明确:“给予”就是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作出奉献。
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给予?谁又在接受别人的给予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男孩、保罗、保罗的哥哥在给予;男孩的弟弟、保罗、男孩在接受给予。
2.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了解词语意思。
教师点拨:宽裕,指宽绰富余;饶有兴趣,指兴趣很浓。
三、整体感知1.读文章后,找出课文中最快乐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明确:第5、第11自然段;湿润、喜悦、难忘。
2.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明确:两次;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3.当小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到底希望什么呢?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希望自己也能够当这样的哥哥。
4.小男孩说“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的目的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想当这样的哥哥?明确:像保罗哥哥一样给自己弟弟带来快乐;指出相关句子。
5.保罗以为开新车送小男孩回家,小男孩是想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下。
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明确:想告诉弟弟自己将来也会送他一辆新车。
6.保罗知道了小男孩的想法后,是怎样做的?学生发言,教师明确: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
24.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24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学习目标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
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
(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随机板书)新车坐车、停车承诺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
指名发言。
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
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
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
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给予是快乐的》 优质课教案_1

——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人物对话集中;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
全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致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他们往往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很多快乐,但是给予别人的快乐不多。
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体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难度。
2.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对文本感知、感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策略: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
2.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在学生活动体验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相对隐性的点拨和引导。
并敏锐地把握住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
在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阐述见解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加深情感体验。
《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优秀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优秀教案《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先板书板好快乐的1、同学们,今天袁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你们高兴吗?2、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高兴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3、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4、刚才同学们非常高兴,那么想一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呢?一、揭题解题(板书: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
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
(板书完成课题:给予)请大家来读课题。
1、“给予”正音,初步理解“给予”。
2、“给予”是什么意思吗?3、理解得很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什么东西,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什么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二、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简单地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汽车”。
)因为在圣诞节快到的时候,保罗得到了哥哥送给他的礼物,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一辆漂亮的新车,看到这辆新车,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2、是的,这样的礼物确实令人羡慕。
一个小男孩看到这辆新车,也是羡慕不已,由此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3、你从文中的哪句话感受到小男孩非常谢慕保罗的这辆新车呢为什么(自由读说:走来走去(多人说多人读师指导师读轻轻地摸一下(同上)满脸羡慕(同上)这辆新车真让人羡慕(做动作),齐读) 你还从文中的哪一段中看出小男孩很谢慕保罗的新车?男孩子睁大了眼睛:“你是说……1、从这些语言中,你感受到什么?2、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小男孩很羡慕(睁大眼睛(动作)读惊叹读哇读)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快乐情境,揭题解题。
孩子们,今天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课,高兴吗?
那高兴还可以说成?(课件出示:快乐)让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0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学习中肯定有很多令你快乐的事,请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了?
(自由汇报)
过渡:是呀,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总之:得到是快乐的,索取是快乐的。
其实,快乐不只来源于索取,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感受另一种快乐——(课件出示:给予)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两遍。
2、正音。
给jǐ读板书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3、解题。
在你的脑海中,给予是什么意思?那题目的意思呢?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
师:为什么说给予、付出是一种快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翻开书113页,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感知这种与众不同的快乐!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有几处令保罗感到意外?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师: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师:说得真完整,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3、填一填
课件出示: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三、重点研读,体会情感。
1.过渡
师:初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文中保罗有几次意外
生:
师:谁能简单地说说保罗有哪两次意外?
生:第一次
生:第二次
2.研读第一次意外
师:哎呀,所有的错都是因为那辆新车才让保罗有了错误的判断。
想不想看看这辆车,仔细看。
(课件出示1,汽车图片)
师:哇,看到有的学生嘴巴都张大了,我是保罗,你们是保罗的朋友。
嗨,朋友们,瞧!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你们会对我说什么?
生1:
生2:
生3:
师:猜一猜保罗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
生1:
生2:
生3:
师:恭喜你们猜对了,兴奋、快乐、自豪。
所以保罗以为——齐读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
师:事实上,保罗——错了。
那么保罗为什么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找出文中的句子并划出来,看看谁会读书。
(生默读课文找依据,教师巡查)
师:好,谁能给大家说说看,你找到了几个理由?
生:(预设:衣着、羡慕的表情、对话内容)
师:这么多的理由都让保罗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的确,小男孩见到这辆车,满脸羡慕,你能不能自己读读这句话,把小男孩那种羡慕的神情读出来。
(指名2-3人读)(课件出示:“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师:听出来了吗,真是满脸羡慕呀,他的羡慕同样表现在这段对话中。
(课件出示对话)
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
保罗点点头。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师:这样吧,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段对话,我当小男孩,你们当保罗,保罗此时此刻的心情你们还记得吗?
生:(自豪、兴奋……)
师:那咱们来读读吧
(师生对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的好还是这名同学读得好?为什么我读的好?
生:
师:把我真正的优点说出来了,真会听,我的语气比你们要到位,我还抓住了我特别有感悟的地方,你们觉得我读得好,那我刚才是怎么读的?
生: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读)
师:是啊,老师读出了羡慕之情,你们想不想试试?同桌之间互读,一个读保罗的话,一个读小男孩的话。
(学生对读)
师:好,这次老师要请一组同学对读一下。
(男女生对读)
师:怎么样,读的好不好?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男女生分组对读)
师:保罗以为这个省略号后面男孩是想说?
生:(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师:事实上男孩却说?
(课件分两次出示)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以为……,女生读,男孩却说……男生读,
3.解读第二次意外
这就是保罗的第一次意外,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保罗第二次的意外是什么?
师:当保罗听到小男孩说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的时候,保罗这时有什么反映?生:(吃惊)
师:他吃惊的说了什么?
(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师:小男孩非常高兴的坐进了保罗的车里保罗现在真正明白小男孩坐车的目的了吗?保罗什么时间才真正明白男孩的真正想法?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你从保罗的什么神情中真正感悟到小男孩的真实想法。
生:(保罗的眼睛湿润了。
)
师:是呀,这时他明白了,因为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给咱们大家读读这段话?(谁能找出是第几段?)
(课件出示——齐读)
“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孩子,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
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
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
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
师:看到这一幕,保罗才明白。
(出示插图,轻音乐伴奏)
师:瞧,这就是小男孩和他的弟弟,那个腿有残疾的弟弟。
圣诞节即将来临,当别的孩子在大街上奔跑、欢呼,在橱窗前挑选自己喜爱的圣诞礼物的时候,这个残疾的弟弟却只能……?
(出示课件)
这个残疾的弟弟只能_____________
生1:
生2:
生3:
师:外边的风景多美!此刻,他的心情应该是——(孤独的------)(可由学生说出其他答案)
可是此时此刻,这个,腿有残疾的小弟弟的脸上却是——
(课件出示放大小弟弟的面部图片,聚焦观察)
(提问两名同学想象画面)你说——(站到下面,让学生快速的说)
生:
师:是啊!那是满脸的幸福,有这样的一个哥哥,自己的生活将会丰富多彩,这一切都是哥哥带来的。
请你好好再读读这段话,谁来告诉老师,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为什么打动了你?请大家注意他突出了那个词,并想想为什么?
生:(提问2名同学,教师相机点评)
师:这是一个多么关爱弟弟的哥哥啊,让我们来读读这段对话。
生:(音乐起,配乐齐读小男孩对弟弟说的话,课件再次聚焦插图)
师:看到这一切,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你能明白为什么吗?
(出示课件:“保罗的眼睛湿润了。
”)
生:
4.情感升华
师:保罗被哥哥无私伟大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他下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课件出示第12段)。
师:也许保罗为此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约会,也许他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但是,凝望着兄弟俩,从兄弟俩幸福的脸庞上,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师:这个难玩的夜晚让老师也感动,老师送你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音乐起,课件出示,生齐读)
群星把光明送给夜空,
点点璀璨,
闪烁出永恒的美丽。
鲜花把芳香送给大地,
朵朵灿烂,
绽放出一春的明媚。
你听,你听啊,
它们在轻轻絮语——
给予,
是美好的;
给予,
是快乐的。
是呀,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请拿出小练笔,选择其中的一两处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
五、总结深化。
保罗的哥哥因为给予保罗圣诞礼物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给与弟弟希望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给予男孩帮助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帮助陌生人而感到快乐。
总结画线条
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
巴金说“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课件出示,学生读)
推荐书目《爱的教育》
师:同学们,起立。
在走出课堂之际,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
让我们轻轻地对自己说-- 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高声对身边的人说-- 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用自己的言行向所有人大声说-- 给予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