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监测与评价.ppt

合集下载

第七章土壤质量监测

第七章土壤质量监测

Li 32.5 15.48 29.1 1.62 11.1~76.4
Na 1.02 0.626 0.68 3.186 0.01~2.27
①A层指土壤表层或耕层。
元素
算术 均值 标准差
几何 均值 标准差
95%置信度 范围值
K 1.86 0.463 1.79 1.342 0.94~2.97
Ag 0.132 0.098 0.105 1.973 0.027~0.409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Cr 61.0 31.07 53.9 1.67 19.3~150.2
Cu 22.6 11.41 20.0 1.66 7.3~55.1
F 478 197.7 440 1.50 191~1012
Hg 0.065 0.080 0.040 2.602 0.006~0.272
Mn 583 362.8 482 1.90 130~1786
生物类污染物:病原微生物 放射性污染物:90锶、137铯
五、土壤质量标准
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 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
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 量指标(GB/T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 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NY5020—2001);有的省(市) 还制定了这类地方标准。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资源与环境)绪论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岀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壤调查。

为研究土壤分类而进行的土壤考察。

为测绘或编制土壤图,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在进行制图方法的研究时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如为航片建立标准方案。

为进行专项土壤性质研究或某一单项目的而进行土壤调查二类:为宏观或区域上解决生产布局。

1. 全球资源评估进行全球发展决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 : 500万世界土壤图。

2. 为评价、估算全国土壤资源生产潜力,从全国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岀发,而进行的全国土壤调查。

3. 为国土整治,区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改良、培肥土壤,调整生产结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制图(区域)。

如为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为南方丘陵红壤利用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为沿海滩涂开发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

4. 为建设项目、进行的调查5. 为单项种植业或开垦荒地所进行的土壤调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关注土壤资源的同时,还须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

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2. 特点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土地资源,量大面广,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研究宏观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之于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研究。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 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危害;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环境土壤学》课件

《环境土壤学》课件
时维持土壤结构和肥力。
土壤结构包括土壤颗粒大小、孔隙度和团聚体等,影 响水分和空气的流动,以及养分的保持和传递。
土壤生态系统由土壤生物、土壤环境、土壤结 构和土壤养分等组成,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氧化还 原电位和土壤气体等,对土壤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产生影响。
交通运输
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 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
壤。
土壤污染的类型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富集。
有机物污染
如石油、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化合物污染 土壤。
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
污水灌溉和垃圾填埋等导致病原菌和寄生虫 在土壤中滋生。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土壤生态保护与修复
通过生态工程和生物修复等技 术手段,恢复受损土壤生态功 能。
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 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

环境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环境土壤学开始萌芽,主要关注土壤污染问题。
20世纪中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土 壤学得到快速发展。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其中微 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植物包括根 系和地衣等,动物包括蚯蚓、蚂蚁和蜘蛛等。
土壤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地区的土壤生物群落存在差异。
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等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有 重要影响。
特点
环境土壤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环境 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 个领域;同时,环境土壤学强调实践 应用,旨在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汇报PPT模板框架

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汇报PPT模板框架

1.调查方法——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记录表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地块:
现场踏勘图
XXXX有限公司 23
XXXX Co. Ltd

序号 1 2 3 4 5
污染识别
访谈对象
1.调查方法——人员访谈
访谈内容
人员访谈一
人员访谈二
人员访谈记录表
XXXX有限公司 24
XXXX Co. Ltd
三 污染识别
2.调查地块关注区域
现场照片
XXXX有限公司 10
XXXX Co. Ltd
一、项目概况 二、地块概况 三、污染识别 四、初步采样分析 五、结果分析评价 六、结论与建议
XXXX有限公司
Contents
目录
二 地块概况
1.调查地块区域地形地貌
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图
XXXX有限公司
12
XXXX Co. Ltd
二 地块概况
2.调查地块地层岩性
调查地块关注区域图
XXXX有限公司 25
XXXX Co. Ltd
三 污染识别
地块
3.关注污染物
地块内潜在污染源分析
不同历史时期
类别
可能产生的污染物
废水
废气 固废
废水
固废
XXXX有限公司 26
XXXX Co. Ltd
一、项目概况 二、地块概况 三、污染识别 四、初步采样分析 五、结果分析评价 六、结论与建议
二 地块概况
2.调查地块地层岩性
钻孔柱状图
地质剖面图图
XXXX有限公司
14
XXXX Co. Ltd
二 地块概况
3.调查地块水文地质情况
水文地质图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城郊农田重金属污染形势更加严峻:
浙江某地小型铜冶炼过程及其污染
含铜原料
研磨
浮选
铜矿粉
铜球制作 废气排放
铜冶炼
废水排放
矿业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
锦州市由于铬废渣 的堆放,使地下水 严重污染,1800 眼水井由于污染而 报废
12
10
阜新
02 沈阳
铁岭
沈阳冶炼厂铬渣堆放 量达25万吨,经降水 淋滤渗入地下,使地 下水中六价铬含量达 到87.1mg/L,超饮用 水标准 1140倍, 14
2.2 采样准备
项目类别 项目 重点项目 监控项目与频次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 常规 基本项目 监测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监测频次 每3年一次

镉、铬、汞、砷、铅、铜、锌、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镍、六六六、滴滴涕 特征项目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 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氮、磷、钾
固体土壤(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粒间孔隙(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土壤是四(或五)种物质组成的三相多孔体
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物质交换
土壤的八大功能
• • • • • • • • 1、土壤的生产功能; 2、土壤的环境功能; 3、土壤是生物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 4、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根基; 5、土壤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6、土壤具有保存自然文化遗产的功能; 7、土壤是景观旅游资源; 8、土壤的材料和功能支撑。
土壤环境监测
• 对土壤中各种无机元素、有机物质及病原 微生物的背景含量、外源污染、迁移途 径、质量状况等进行监测的过程。 • 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 ②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 • ③环境应急监测; • ④研究性监测; • ⑤特定项目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二、评价标准
• 根据土壤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评价标准。 由于土壤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很多,不能划定统一 的评价标准.可结合实际选用如下的各类标准。 • (1)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为基本标准,该标推未规定者按下列标准。
• (2)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区域土壤背 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 无明显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 均含量。 • (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 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采用与污水灌 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同一类 型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评价包括土壤环境质 量现状调查、参数选择、评价标准确定、 选取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分级和土 壤环境质量评价等。通过评价,掌握土 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 一、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土壤调查包括从资料调查和现场实测。资料调查主要是 从有关管理、研究和行业信息中心以及图书馆和情报所 收集材料,内容包括: • 1自然环境特征,如气象、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资料; • 2土壤及其特性,包括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类 型);土壤类型、组成、特性; •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城镇、工矿、交通用地面积等; • 4水土侵蚀类型、面积及分布和侵蚀模数等; • 5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 • 6当地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
• (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 照点含量是针对末污染地区内自然条件、 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大致相同的土壤作对 照点的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 • (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的相关 数量作为评价标准;以作物积累污染物而 遭受不同污染程度时土壤中相应污染物的 含量,作为标准评价土壤质量等级。
土壤有如下特点
• ①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 • 土壤和水、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之间以及土壤内部系 统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是土壤环境 发展、并随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而演变的主要原因。土壤 具有吸水和储备各种物质的能力。 • ②土壤具有生产植物产品的功能。这些植物产品的数量 和质量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来决定。而土壤环境通过植 物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社会福祉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兼顾社会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合理规划 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5 土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保护
01
确保土地资源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需求。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评价方法与技术
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技术手段
土地生态评价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 获取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和生态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02 土地生态现状评价
02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土地资源生态修复
03
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
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平衡维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 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境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 染,降低污染物排放,保 护环境质量。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土地 利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其生态和经 济效益。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价值
01 02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资源现状
01
02
03
土地类型与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土壤矿物质大部分由氧、硅、铝和铁等元素组 成。这些土壤矿物质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岩石圈 元素的平均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相似。氧、硅、 铝、铁、钙、钠、钾和镁八大元素在岩五圈中 的含量约占99.64%,在土壤中约占96.89%, 其余诸元素含量甚微,低于十万分之一甚至百 万分之一,统称为微量元素。
9
ii土壤有机质 占土壤比重的1%~10%。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
土壤矿物质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按 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7
原生矿物质是经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 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这类矿物质主要 有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 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次生矿物质是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后形成 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 这类矿物质包括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 铝硅酸盐类。
1 n 1`
n
(xi
i 1
x)2
23
②对元素测定值呈对数正态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的元素,用几何
平均值(x)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几何标准
偏差(D)表示数据分散度,用 M 表示95%置信度数据
的范围值。
D 2 MD 2
M n x1 x2 xn
式中M——土壤中某污染物的背景值;
xi——土壤中某污染物的实测值; n——土样数量。
12
4.土壤的基本性质 吸附性 酸碱性 氧化-还原性
13
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1.土壤污染源 自然污染 人为污染
化肥、农药的污染: 污水灌溉: 大气、水体污染物质的迁移: 固体废弃物污染:
15
2.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16
i土壤污染物的性质 土壤污染物的性质与其存在的价态、形态、浓度、
第四讲 土壤的监测与评价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土壤环境的监测 第三节 土壤环境的现状评价 第四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2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一、土壤的组成 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3
一、土壤的组成
1.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物质: 液体物质: 气体:
4
2.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
D
n i 1
(lg
xi
)2
n i 1
lg n
xi
2
n1
24
上节课内容回顾
土壤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背景值
25
4.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区域的环境容
22
①对元素测定值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元素,
用算术平均值(x)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算 术平均值标准偏差(s)表示数据的分散度,用(x 土2S)表示95%置信度数据的范围值。
x
1 n
n i 1
xi
式中x——土壤中某污染物的背景值;
xi——土壤中某污染物的实测值; n——土样数量。
S
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分解有机质 分解矿物质 固定氮素
iv土壤水分 土壤水是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的总称。
毛管孔隙:由于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 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 0.1mm的土壤孔隙。
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植物直接 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元素,包 括扩散污染物质(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影响土 壤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9
3.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
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 背景值是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
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产物、土壤、 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 在环境科学中,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 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 素的含量。
颗粒的相对含量。
土壤的机械组成的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度 颗粒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
国际制采用三级分类法,即根据砂粒 (0.02~2mm)、粉砂粒(0.002~0.02mm) 和黏粒(<0.002mm)
5
表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砂土 壤土
黏土
粗砂土 细砂土 面砂土 砂粉土 粉土 粉壤土 黏壤土 砂黏土 粉黏土 壤黏土 黏土
20
有关背景值的调查研究,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做了许多工作。 美国
1961年 1984年 日本 1978~1984年 中国 1982年 1990年:《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于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国内外没有统 一的规定,常用表达方法有下列几种:用土壤 样品平均值x表示;用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 表示(x士S,x土2S);用几何平均值(M) 和标准偏差(D)表示(M士D)。
18
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的8种是农业上 使用的杀虫剂,即艾氏剂、氯丹、DDT、狄氏 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和毒杀酚。
虽然目前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但以往的 长期、大量地使用,使这些污染物在土壤和水 里残存了几十年。因此,这类污染物还会在很 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影响着土壤质量,值得特 别的关注。
质和腐殖质。 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胶
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5%以上, 是具有多种功能团、芳香族结构的酸性高分子化合物, 呈黑色或暗棕色胶体状。
腐殖质作为土壤有机胶体来说,具有吸收性能、缓冲性能以及 与土壤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等。
10
iii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
砂粒 (0.05-1mm)
>70 60-70 50-60 >20 <20 >20 <20 >50
-
颗粒组成% 粗粉粒
(0.05-0.05mm) -
>40
<40
-
黏粒 (<0.001mm)
<30
>30
30-35 35-40 >40
6
3.土壤的化学组成 i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 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
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 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可以通过各种化
学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污染物的存在价态不同,其毒性也往往不同。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取决于
环境的地球化学条件。
17
ii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比较隐蔽: 土壤被污染后很难恢复: 土壤污染后果严重: 土壤污染持久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