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

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

“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意思模糊,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它们处于的位置是: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

“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缩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缩句

缩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讲解
缩句,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语法训练之一,通过去除句子中不必要的修饰成分,让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掌握缩句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一、缩句的基本原则
1.保留主语和谓语,确保句子结构完整。

2.去掉多余的修饰词,让句子更加简洁。

3.保持句意不变,避免改变原句意思。

二、缩句技巧
1.去掉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修饰成分。

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可以
缩为“蝴蝶飞走了”。

2.去掉时间、地点等状语。

例如,“小明在公园里踢足球”可以缩为“小明
踢足球”。

3.保留主语、谓语和宾语,去除其他多余成分。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可
以缩为“我喜欢苹果”。

4.去除“在”、“得”等不必要的介词。

例如,“小鸟在树上唱歌”可以缩
为“小鸟唱歌”。

5.去除数量词、指代词等不必要成分。

例如,“五只小鸟飞走了”可以缩为
“小鸟飞走了”。

三、练习与提高
1.多读多写,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培养语感。

2.通过练习缩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缩写句子,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4.注意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确保句子通顺、无语病。

总之,缩句技巧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练习和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缩句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缩句就是把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换句话说,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一、基本原则:1. 原句的意思无法发生改变;2. 原句的结构不能改变;3. 缩句后仍然就是句子。

二、缩句的方法:1、换成形容词语,“的”字前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有修饰的形容词语都放在名词前,“的”字前面的词语就属于这样的词语,可去掉,例如:漂亮的女孩唱出美妙的歌声。

形容词语就有”漂亮的“、”美妙的“,这两个词语可去掉,缩句为:女孩唱出歌声。

2、换成润色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都有很多修饰的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可去掉,例如:小花猫高高兴兴地晒太阳。

副词表示状态的词语,“高高兴兴地”,这个词语可去掉,保留了主干。

缩句为:小花猫晒太阳。

3、换成补足表明词语,“得”字后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补充说明的词语,也就是补语可以删去。

“得”后补充说明的词语可删掉。

例如:运动员高兴得锻炼。

补语是”高兴得“,可删去。

缩句为:运动员锻炼。

4、换成状语,例如时间、地点等状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很多状语,如时间、地点等状语都可以删去。

例如:上个星期六,女孩在图书馆看书。

时间状语是”上个星期六“,可删去。

地点状语是”在图书馆“,可删去。

缩句为:女孩看书。

5、换成数量词语,留存中心词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数量词语,如一批、一群、几百只、几盆等数量词语是可以删去的。

例如:女孩找到了两盆花。

句子中的数量词语是”两盆“,可删去。

最后缩句为:女孩找到了花。

三、技巧1、找出句子主谓宾。

“欢乐的女孩拿着手提袋,准备工作至超市回去购物。

”这就是一个比较短的句子,大家可以先找到主语”女孩“,谓语就是”购物“。

有的句子没宾语,但必须存有主语和谓语。

此句变小句为:女孩购物。

2、比较主要词语,找出中心词语。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

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

兼语句,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

①周总理昨晚陪着西哈努克亲王看戏。

②冯有梅引着徐国梁走出村东。

兼语句缩句,两个主语都要保留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缩句就是把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换句话说,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一、基本原则:1. 原句的意思无法发生改变;2. 原句的结构不能改变;3. 缩句后仍然就是句子。

二、缩句的方法:1、换成形容词语,“的”字前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有修饰的形容词语都放在名词前,“的”字前面的词语就属于这样的词语,可去掉,例如:漂亮的女孩唱出美妙的歌声。

形容词语就有”漂亮的“、”美妙的“,这两个词语可去掉,缩句为:女孩唱出歌声。

2、换成润色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都有很多修饰的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可去掉,例如:小花猫高高兴兴地晒太阳。

副词表示状态的词语,“高高兴兴地”,这个词语可去掉,保留了主干。

缩句为:小花猫晒太阳。

3、换成补足表明词语,“得”字后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补充说明的词语,也就是补语可以删去。

“得”后补充说明的词语可删掉。

例如:运动员高兴得锻炼。

补语是”高兴得“,可删去。

缩句为:运动员锻炼。

4、换成状语,例如时间、地点等状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很多状语,如时间、地点等状语都可以删去。

例如:上个星期六,女孩在图书馆看书。

时间状语是”上个星期六“,可删去。

地点状语是”在图书馆“,可删去。

缩句为:女孩看书。

5、换成数量词语,留存中心词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数量词语,如一批、一群、几百只、几盆等数量词语是可以删去的。

例如:女孩找到了两盆花。

句子中的数量词语是”两盆“,可删去。

最后缩句为:女孩找到了花。

三、技巧1、找出句子主谓宾。

“欢乐的女孩拿着手提袋,准备工作至超市回去购物。

”这就是一个比较短的句子,大家可以先找到主语”女孩“,谓语就是”购物“。

有的句子没宾语,但必须存有主语和谓语。

此句变小句为:女孩购物。

2、比较主要词语,找出中心词语。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缩句是指在写作中对句子进行简化或者删减,以达到更简洁和流畅的表达效果。

在使用缩句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确保语义的准确传达和阅读体验的良好。

一、选择适当的主句缩句的第一个原则是选择适当的主句。

主句是句子的核心,是表达意思的重要部分。

在缩减句子时,要保证主句能够完整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

例如,原句“在昨天的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并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它们。

”可以缩减为“昨天的会议讨论了很多重要问题,并决定采取措施解决。

”这样更直接、简洁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二、删除多余的修饰语缩句的第二个原则是删除多余的修饰语。

修饰语是指对名词、动词或其他句子成分进行修饰的词或词组。

在缩减句子时,要考虑删除那些对句子意义不增加或重复的修饰语。

例如,原句“他那天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穿着一件蓝色的夹克,戴着一副黑色的太阳镜。

”可以缩减为“他那天戴着红帽,穿着蓝夹克,戴着黑太阳镜。

”这样减少了修饰语的重复,更简练地传达了同样的信息。

三、使用并列结构缩句的第三个原则是使用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指将同一级别的词、短语或从句放在一起,以表示平行的关系。

在缩减句子时,可以将一些并列的部分合并,减少句子的重复和冗余。

例如,原句“他喜欢跑步,他喜欢游泳,他喜欢骑自行车。

”可以缩减为“他喜欢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

”这样简化了句子结构,提高了表达的效率。

四、运用省略缩句的第四个原则是运用省略。

省略是指在句子中删去一些可以推断出来的内容,以减少冗余和重复。

在缩减句子时,可以省略一些非必要的成分,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例如,原句“我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在书店里买的。

”可以缩减为“我在书店里买了一本书。

”省略了重复的“这本书是”,使句子更紧凑。

五、避免歧义缩句的第五个原则是避免歧义。

在缩减句子时,要注意不要删减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确或模糊不清。

要确保减去的内容不会导致读者对句子意义的误解。

例如,原句“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

缩句基本原则

缩句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来源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构造,三是缩写后仍旧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纳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一定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比如:“大熊猫贪心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可以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由于“大熊猫”和“竹叶”是完好的观点,“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其实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存一些必需的附带成分比如:“我班先进学生常常主动热忱地帮助后进学生”。

假如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存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带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认句中的否认词要保存比如:“真实的革命者不可以低下尊贵的头”只好缩成“革命者不可以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好相反了.同理,“真实的共产党员不可以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益”只好缩成“共产党员不可以出卖权益”,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益”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存比如:“密密丛丛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当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可以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跑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当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可以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边的“着”“了”“过”应保存“着”字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很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从前兜,仍是此刻兜不理解。

“了”字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已经达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风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仍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旅游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旅游香山”,是正在旅游。

仍是以前旅游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边的“着”“了”“过”不可以去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X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X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缩句方法:1.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4.“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缩句注意事项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lúcí]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

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

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

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

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B句正确。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中不能删掉,应保留其最简内容。

例:柔软的淤泥把高大的黄河象陷了下去。

若按照一般地缩句原则,就缩为“淤泥陷了下去”,这明显不合情理和不符原句意思;若缩为“黄河象陷了下去”,从语意上看似乎恰当,但在原句中,“高大的黄河象”只是受事体,而施事体则是“柔软的淤泥”,在缩句中,施事体、受事体都是句子的主干,应保留。

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是:淤泥把黄河象陷了下去。

由此可见,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

同样道理,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二、“地”和“得”两个助词在句中的结构成分不同,缩句时应辨清。

在缩句中,大家对“+地”的成分比较容易把握,对“得+”的成分把握就难的多了,往往出现误改。

按照一般的语法结构,“+地”往往充当状语成分,“得+”往往充当补语成分。

在缩句中,状语、补语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例:“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

”应缩句为:“他跳起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得跳起来。

”应缩句为“他激动”。

三、缩句应合情理、应符合句子原意。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练习1.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2.我爱那一位胖乎乎的、披着金光闪闪头发的伦纳德夫人。

3.灰蒙蒙的天上飘着鹅毛般的雪花。

4.他俩蹑手蹑脚地走下台阶。

5.含羞草悄悄地开出了一朵朵圆的、粉红色的花朵。

6.粉红色的花慢慢地谢了。

7.X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8.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

9.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

10.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圆圆的、长满坚硬小刺的淡青色的板栗果。

1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12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一的硬刺,又短又密。

13.莲真正的茎是横卧到污泥里的藕。

14.我们吃的荸荠也是地下的一种茎。

15.老太太家里有一窝刚出生三个星期的小猪。

16..老母猪旁边正躺着二六十二只小猪。

17.富尔顿是美国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18.经过九年的试验,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克莱蒙特号”。

19.现在我们可以像埋在土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很长时间。

20.秋阿姨的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

21.秋阿姨日夜不停地忙着。

22.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23.清清的溪水缓缓地流着。

24.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25.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家。

26.屋子南面的墙上有几扇大玻璃窗。

答案:1这句话抚慰了心灵。

2.我爱伦纳德夫人。

3.天上飘着雪花。

4.他俩走下台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