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课件

腐食性
部分农业昆虫以腐烂有机物为 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分 解者的角色。
寄生性
部分农业昆虫寄生于其他生物 体内或卵中,对寄主造成危害
或影响其生长发育。
04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与防治
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破坏农作物生长
01
农业昆虫通过啃食、刺吸等方式破坏农作物,影响其正常生长
,导致减产。
传播疾病
06 农业昆虫学的应用与发展 前景
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学为害虫防治提供了 科学依据和方法,通过研究害 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和种群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 策略和控制措施。
0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进行害虫防治,是农 业昆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 过研究天敌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利用和保 护天敌资源,实现害虫的可持 续控制。
农业昆虫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农业昆虫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 列措施。例如,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推 广生物防治等。
此外,为了实现农业昆虫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农 业昆虫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规律和种群动 态,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案。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农业昆虫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 段防治农业昆虫。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种植抗虫品种等农业 措施减少农业昆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
天敌昆虫
病原微生物
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寄 生性天敌,可有效控制农业昆虫的数量。
如细菌、真菌等,通过侵染农业昆虫使其 死亡。
农业昆虫学重点考题

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研究农业害虫及其环境、害虫防治的理论及技术、,是防减虫灾的科学2.农业昆虫:能引起农作物或农产品受害或对农业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小动物,多指有害昆虫和螨类,也包括蜗牛和蛞蝓3.虫害:当害虫危害农作物、农产品及农业生产时就构成了虫害4.虫灾: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某阈值,造成的损害或损失超过一定水平时,就形成了灾害,即虫灾。
5.经济阈值:害虫种群达到某一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防治害虫密度继续增加到经济受害水平。
6.防治指标:通常我国把经济阈值作为防治指标,常用害虫密度和损害率来表示7.经济损害水平: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损害允许的虫口密度8.IPM: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将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9.植物检疫:为预防和延迟植物病虫害在它们未发生的地区定殖而对货物的流通所进行的法律限制10.农业防治:建立最优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根据害虫作物环境天敌间关系,综合利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天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抑制或杀灭害虫,以达经济安全有效控害,获得优质高产作物的目的。
11.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生物、天然产物及其它生物技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使之不成灾的防治方法。
1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除害虫,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13.物理防治:利用物理因子和器具机械防治害虫的方法14.害虫生态对策:害虫种群进化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15.危险生育期:最有利于害虫入侵危害,作物自身抵抗力最弱,受害后对其生长、产量影响较大的作物生育期。
16.地下害虫: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近地面根茎的一类害虫。
17.杂粮作物:除稻类、小麦之外的其他粮食。
18.害虫种群密度:作物上单位样方的发生量。
19.偶发性害虫:个别年份因自然控制力量被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治理措施不当致使害虫种群数量爆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20.关键性害虫: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损害水平,对资源产量造成相当损害的害虫。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虫害发生的原因
一、虫害形成的条件 1、害虫、虫害和虫灾
所谓害虫,是与人类争夺某些资源,降低人类对资源
的利用率、质量或价值,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利益的昆虫。 害虫为害作物,造成了经济损失就构成了虫害。当某种 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和超过某个阈值,由此造成的损害 和损失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就形成了虫灾。
获成功。从国外引进日光蜂与我国日光蜂杂交,提高了
防治苹果绵蚜的效果;1983年自美国引入欧洲玉米螟赤 眼蜂防治蔗螟、玉米螟;1979年自英国、瑞典引入丽蚜
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大红瓢虫在我国从浙江移殖至湖北后又移殖至四川防 治柑桔吹绵蚧。
(3)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 生产天敌昆虫的公司已发展到80多家。 我国在研究赤眼蜂大量繁殖技术方面进展较快,创新 了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研制成功赤眼蜂人工卵 半机械化生产线; 利用人工卵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也取得成功。 肿腿峰——天牛
2、基本控制了历史上的灾害性害虫。
3、基本摸清了不同地区粮、棉、果、菜上的农业昆虫(包括
害虫和天敌)区系及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规律。
4、预测预报理论和水平大大改进,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业病、 虫调查测报网。 5、积累了丰富的害虫防治经验,害虫防治水平不断提高。
八、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早在1950年,我国就提出了“防重于治”的方针。
育场所等资源严重不足。 种植蜜源植物,果园生草技术。 c.合理用药 选择杀虫剂种类(选择对天敌低毒的药剂, 内吸剂),选择施药方法 (毒饵法,挑治的方法代替全
面用药)。
水稻田埂种植芝麻
果园生草技术
(2)天敌昆虫的引进和移殖 澳洲瓢虫是1888~1889年由澳洲引进美国防治吹绵蚧, 此后,苏联、新西兰、中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引进,都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一、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方法,从而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农业害虫发生特点:(1)种类多(2)数量大(3)危害中(4)成灾频繁二、农业害虫防治的历史:(1)、早期的综合防治阶段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 自然防治到综合防治(2)、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1939年滴滴涕谁发明的?),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三R”:①抗性resistance②再猖獗resurgence③残毒residue《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3)、综合防治(治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三、农业害虫新动态:(1)一些长期得到控制的历史性害虫再度猖獗。
(2)一些历史上的次要害虫如棉铃虫、稻飞虱、麦蚜、稻纵卷叶螟、菜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农业构成了新的威胁。
(3)以前未报道过或从国外传入的检疫性害虫不断出现。
(4)经济作物、园林花卉虫害问题突出。
四、农业害虫构成为害是害虫、环境和寄主作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植物相(农作物)单一化了(2)营养联系从而被削弱或消失(3)中断了部分物质和能量的自然交换过程(4)农业生态平衡不断被打破由以上总结可以说:农业生态系具有以下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在时、空变迁中是不连贯的,物质循环需要不断补充;由于作物种群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可以引起生态系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
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的含义: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消长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一门科学。
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害虫,农作物,环境。
昆虫的头部: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以膜质的颈与胸连接。
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等器官。
头部的基本构造与分区外壁坚硬,多呈半球形;有沟和蜕裂线,把头部分为若干区。
沟是头壳向内折叠而成的,蜕裂线是幼虫蜕皮时头壳裂开的地方。
两性生殖:雌雄交配,雌虫产出受精卵,经孵化,成为新个体。
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称为孤雌(单性)生殖。
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雌虫所生后代以幼体出现,这种生殖方式为卵胎生。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一般须经过一系列形态上和内部器官的显著变化的现象不全变态:成虫的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
全变态:幼虫在形态上与成虫很不相同。
羽化:昆虫从幼虫或蛹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性二型:指一种生物的雌雄二性除第一性征以外的形态上的差异。
多型现象:指一种生物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个体昆虫由卵(幼体)发育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的过程称为一个世代。
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时间称为世代历期。
生活年史:昆虫在一年内的个体发育过程休眠:是由不利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的中止,且当这种条件消除,便可很快复苏,继续发育。
引起休眠的环境因子:温度和湿度。
滞育:发生于不利环境出现之前,受外界环境和内部因子的调控,作为遗传特征固定在某一虫态的发育停滞现象。
滞育特点:在滞育期间,即使给予良好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解除滞育而复苏。
只有经过一定的滞育期,并有一定的刺激因素,才能恢复生长发育。
昆虫进入滞育后,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解除,转入积极发育状态,这个过程叫复苏。
食性: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食物形成一定的选择性假死性: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即恢复正常而离去的现象。
假死性是一种非条件反射,是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性。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对于农业专业的学生而言,农业昆虫学课程是必修的。
这门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关于昆虫种类、习性、分类以及它们对于农业产业的影响等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学分要求为三学分,以及为期16周的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分类方法,掌握昆虫的种类及习性,了解昆虫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和防治方法以及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分类方法2. 昆虫的分类及其习性3. 昆虫对于农业产业的影响4. 防治方法5. 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利用课件、图片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涵,使学生受益更大。
2.动画视频:结合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示学科知识,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昆虫鉴定、标本制作等相关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更加深入了解昆虫的特性。
4.田间实训:现场观察昆虫种类和习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昆虫生态。
5.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寻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考核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作业:对于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和布置作业,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2.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点进行统一考核。
3.课堂小测和互动答题:在课堂内对某些知识点进行随机测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答题,以检测掌握情况。
总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征,认识昆虫对于农业产业产生的影响以及使用防治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也需要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重点总结

农业昆虫学要点总结植保 31201 班1、农业昆虫学: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征,种群数目改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反响,包含经济损失、赔偿能力和抗活力制,以及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配套举措,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良和保护优秀生态环境的目的的科学。
(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展望预告及防治技术的科学)2、昆虫防治方法:●植物检疫:由国家公布拥有法律效劳的植物检疫法例,并成立特意机构进行工作,目的在于严禁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外国传入国内,或从国内传入外国,或传入此后限制在国内流传的一种举措。
●农业防治:是在有益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农业种植管理举措,创建有益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的生殖,而不利于某些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克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数目,以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病害、杂草)的目的。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样物理因子和机械设施来防治害虫的方法。
包含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
包含协助剂和增效剂,激素。
3、农业防治的优弊端长处●主动举措,将害虫消灭在农田之外或为害以前;●联合作物丰收种植技术,不增添防治害虫的劳动力和成本;●利用越冬期、抗虫品种、改变耕种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对害虫完全控制,其他方法没法达到;●有益于天敌生计,无污染的环境。
弊端●某种举措对一些害虫有效,另一些害虫数目可能致使上涨;●举措有显然的地区性;●不可以作为应急举措,在害虫迸发时显得力所不及4、生物防治的优弊端长处:有效控制害虫;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成本,增添农业收入弊端:控制不快速,药效慢,难于应付迸发性害虫;制剂、天敌不易成批生产(相对化学农药),季节性强;使用方法不简易和成效不稳固。
5、化学防治的优弊端●长处:杀虫作用快,成效好,使用方便,不受季节性和地区的限制,适于搭面积机械化防治;●弊端:保存不慎,会惹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以及 3R 问题;即残留Residue 、抗药性 Resistance 、再猖狂 Resurgence。
农业昆虫学试题2

农业昆虫学(1)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基本方式有...... )、...... )、...... )三类。
2.桃蚜在我国东北的生活史类型为...... ), 其越冬虫态是...... ), 越冬场所是...... ), 夏秋季主要在...... )科和...... )科植物上为害。
3.确定害虫防治指标原则上应...... )经济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
4.利用粘虫成虫的趋化性和产卵的趋黄习性, 可用...... )和...... )诱集粘虫。
5.利用高频电流和微波加热杀虫的方法属于...... )法。
6.贮粮害虫依其取食粮食的程度分为...... )、...... )、...... )三类。
7.大豆食心虫在我国各大豆产区1年发生...... )代。
8.Agriote.fuscicolli.Miwa中文名是...... ),Loxosteg.sticticali.Linnaeus中文名是...... ),二化螟学名是...... ),大豆蚜学名是......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1.下列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 生活空间B 温度C 昆虫天敌D 食物数量2.防治中间型害虫的最有效方法是...... )。
A 化学药剂防治B 农业栽培技术防治C 生物防治D 物理机械防治3.下列害虫是迁飞性害虫的是...... )。
A 粘虫B 白边地老虎C 大豆食心虫D 菜蛾4.栽培抗虫品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
A 农业防治B 生物防治C 物理机械防治D 化学防治5.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含有毒化学物质“丁布”(DIMBOA)等抗螟素, 这种抗虫性属于...... )。
A 不选择性B 抗生性C 耐害性D 诱导抗虫性6.田间发现大豆幼苗植株被某地下害虫为..其为害症状是根部被咬断且断口整齐.则该地下害虫最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