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任务一:深入研读,感受形象【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一些重点词句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时分析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形象。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初步认识了周瑜和诸葛亮,请你谈一谈。

(周瑜嫉贤妒能,诸葛亮顾全大局、神机妙算)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1)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课文第6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我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

(板书:知天文)4.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预设:课文第7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

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预设: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

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预设:鲁肃想:前两天天气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预设: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2课
时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讨论,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确定主题取舍,听懂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锻炼逻辑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课文相关图片及素材
3.白板、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故事背景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10分钟)
–教师或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情节。

3.分析课文(15分钟)
–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结构,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4.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5.展示成果(15分钟)
–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6.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故事要点,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材料。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使学生在沟通和协作中学到了更多。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堂课中有所收获。

部编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关键语句,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特点2.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故事,扫清阅读障碍。

3.通过学习,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故事,扫清阅读障碍。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语句,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特点教学过程:一、回顾主线,加深印象。

师: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生答)主板书:草船借箭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情节发展,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个阅读名著的小妙招,谁来给大家回顾一下?(生答)副板书:联系上下文弄懂情节感知人物回顾初步感知的诸葛亮形象,引出本课学习主线。

导入语:通过上一节课学习的这两个阅读方法,我们初步感受了诸葛亮的形象,谁来简单谈一谈?生答师: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故事,进一步感受诸葛亮。

二、走近诸葛亮1、导入:请同学们回顾快速浏览课文的方法,用两分钟勾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内容。

与诸葛亮无关的内容我们可以怎么做?预设生答:“跳过。

”师:“好的,计时开始。

”(大约两分钟后)2、师:“再次细读你们勾画的内容,从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你可以感知到怎样的诸葛亮,就在旁边做好批注。

”3、学生批注的同时,教师巡视,有学生勾画出重点语句,就拍照上传到电子白板。

4、全班交流,引导鼓励畅所欲言,老师做好板书。

把诸葛亮形象具体化丰满化。

交流的时候相机引导:预设重点句一: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所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引:这个是哪个孩子做的批注,非常值得大家欣赏,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句子和批注。

生读句子和批注,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引:对这句话和与之有关联的句子,有没有同学有补充或者是不同意见?(预设有学生答到这一句)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和刚才那句话连起来,说明诸葛亮三天前就知道江上会有大雾了。

基础教育精品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精品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能大致读懂“阅读 链接”中的原著片段 ,并能找到 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2.通过交流,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环节四
总结全课
布置作业
1.总结全课。
2.读三国演义,感悟人物。
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知天时、晓地理,识人心)
4.全班交流,归纳看法。
能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说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环节三
拓展阅读
走近原著
活动一
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默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与课文对应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
2.原著与课文比较阅读,谈谈自己读后的发现或感受。
3.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
周瑜 心胸狭窄
鲁肃 忠厚老实
曹操 谨慎多疑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3.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中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能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2. 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实际,能说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阅读《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草船箭》(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参照授课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授课目的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胸襟、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表达序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授课重点、难点1.认识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结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详尽事情领悟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三、授课过程(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经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认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依照事情的发展序次给课文分了段。

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1.检查读生词:忌妒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既然延迟胶漆诱惑调动水寨轻易支援甘受处分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秒术2.认识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犯难和诬告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愧疚、叹服。

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详尽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虑以下的问题。

①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领悟出来的?由于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忌妒,第 2 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

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经过读书认识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窄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赞成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今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

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被骗时”便显得很“快乐”。

)② 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露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故事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背景。

–熟练掌握相关词语和诗句。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掌握相关词语和诗句。

•难点:理解背景知识与历史文化,理解箭的借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相关实物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利用图片或诗句让学生感受氛围
•背景介绍:介绍故事背景及历史背景
2. 学习与体会(40分钟)
•第一遍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故事讲解,重点词语解释
•学生互相讨论并分组合作
3. 拓展应用(30分钟)
•学生分组表演故事片段
•小组讨论箭的借用方法
•与生活联系,思考并展示
4. 总结与评价(15分钟)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故事主题
•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与思考能力。

•对于历史文化部分,教师要有深入了解,引导学生全面发掘。

六、课堂延伸
•辅导阅读相关材料
•组织课外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草船借箭》这一古代典故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希望通过本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学生汇报交流)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割据一方,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亲自率兵来进攻孙权,势单力薄的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刘备派诸葛亮帮助孙权作战,孙权的爱将,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周瑜遇到了刘备的智囊诸葛亮,大战之前,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⑴复习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⑵分析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⑶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⑷评价书中人物。

二、完成目标1、在自主学习平台测试区完成填空题、单选题和多选题:⑴师提出要求:为完成目标,请同学们先到校园网学习平台测试区口答填空题。

⑵师小结并过渡: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之中,我们弄清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成了第一个学习目标。

接下来,继续做单选和多选题,学习方式是由两个人一组合作完成,电脑操作快的同学做题,操作慢的协助答题,时间五分钟。

⑶学生独立做题,师查看。

⑷辩析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过渡:老师在查看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做的一个多选题出现的问题很多,下面请看一个同学的答案。

辩析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①亮懂天文,知三天内必有大雾,使借箭能实施。

②亮知地理,在对面不见人的大雾中,能把船停在江中最佳位置受箭。

③亮有一种通神的能力,能预测未来。

④亮知人,利用曹操谨慎多疑性格,使曹只放箭,不敢出兵。

⑤亮谋划周密,安排船只、配置、行船及受箭方式等非常巧妙。

⑸小结:正确答案是a、b、c、d,通过分析,知道草船借箭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上网浏览,获取信息:⑴关于《草船借箭》,同学们还想了解什么?关于诸葛亮及文中其他人物形象,相信大家一定很有兴趣探讨。

下一个环节就是上网浏览,获取你想要的信息。

时间8分钟。

⑵网站提供:育才校园网──学生作品集──参赛作品──孙泽西的《三国风云》网页。

教师机e盘──言莉文件夹──三国视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Biblioteka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发现自己的智慧才能远远不如诸葛亮,
(6)继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顺风顺水--图示说明
看图示,你能发现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了解风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神机妙算。
诸葛亮早就算定天亮之前定能如期交箭;早就算定周瑜会败在他手下-。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1:
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
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2、随着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智慧过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地上长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想知道吗?真想知道吗?--〈诸葛亮全传〉、三国演义46回。
板书设计:7、草船借箭
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
顺风顺水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这就是超人的智慧,惊人的才干,这就是神机妙算。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2: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5)前后联系的方法继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7、8自然段。
*在这篇文章中前后有11处诸葛亮说话,只有这一处与众不同,发现了吗?你能想象出这是诸葛亮在笑谁吗?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还在笑谁?--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贤能,气量狭小。
再读:
*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会放箭如雨;这就是神机妙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