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ppt5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37张PPT)

作 者 曹 雪 芹 如果不 是家道 中落,看 透了人 情冷暖 、世态 炎凉,他 写不出 《红楼 梦》, 作 者 把 他 对 人生的 看法和 感悟,都 融于小 说里,他 用心写 了一部 不朽的 名著,我 认为 《 好 了 歌 》 是作品 的中心 思想,人 生只有 一世,到 生命的 尽头,名 、利 皆是空 ,不要为
自主学习
一、传统工业区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交通: 便利的水陆交通
运入铁矿
钢铁工业
发展特点:结构单一 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
充足的水源 化学工业
自然环境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阅读P67活动 辽中南工业区,5分钟独立完成,3分钟小组讨 论并整合答案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①煤、铁、石油、海洋盐业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接近市场。
2、辽中南工业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和体制单一,②资源枯竭,③污染集中,三废排放 量大。④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⑤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 备陈旧⑥水资源严重短缺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整治前的发电厂
整治后的发电厂
4、美化环境
寂静街道
清澈河流
自主构建
一、传统工业区 结合以上所学,及参考课本,自主完善下列思维导图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自主构建1、阅读课本P65——67,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
一、传统工业区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交通: 便利的水陆交通
运入铁矿
钢铁工业
发展特点:结构单一 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
充足的水源 化学工业
自然环境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阅读P67活动 辽中南工业区,5分钟独立完成,3分钟小组讨 论并整合答案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①煤、铁、石油、海洋盐业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接近市场。
2、辽中南工业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和体制单一,②资源枯竭,③污染集中,三废排放 量大。④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⑤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 备陈旧⑥水资源严重短缺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整治前的发电厂
整治后的发电厂
4、美化环境
寂静街道
清澈河流
自主构建
一、传统工业区 结合以上所学,及参考课本,自主完善下列思维导图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自主构建1、阅读课本P65——67,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公开课)(课堂PPT)

3、综合整治措施(20世纪60年代开始)
•5
根据课本P65案例3和P67活动,回答 以下问题
1.阅读P65--66,试分析德
国鲁工业区有哪几方面优越的
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离铁矿区较近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水陆交通
E、广阔的市场
•6
(四)、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鲁尔区 地理位置
•43
工业小区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专业分工明确 密切协作 规模生产
独立经营
增强竞争
•44
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
•47
高技术工业主要包括哪些?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 核工业、航天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 激光工业等。
•48
与传统工业比较,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高
低
快
慢
短
长
多
少
•49
讨论:
刺激美国硅谷发展的 区位条件是什么?
分析: 结合课本的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图,与传统
工业区比较,意大利新工业区具有哪些特点?
•40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轻工业 分散 低
重工业 集中
高
分散
集中 •41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 展模式有何特点?
•42
以萨斯索罗为例:意大利新工业区 以__中__小__企__业__集__聚__的__工__业__小__区__ 为特征的发展模式。
•9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便利的水陆交通
鲁尔河上的 铁矿运输
•10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5
根据课本P65案例3和P67活动,回答 以下问题
1.阅读P65--66,试分析德
国鲁工业区有哪几方面优越的
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离铁矿区较近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水陆交通
E、广阔的市场
•6
(四)、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鲁尔区 地理位置
•43
工业小区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专业分工明确 密切协作 规模生产
独立经营
增强竞争
•44
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
•47
高技术工业主要包括哪些?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 核工业、航天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 激光工业等。
•48
与传统工业比较,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高
低
快
慢
短
长
多
少
•49
讨论:
刺激美国硅谷发展的 区位条件是什么?
分析: 结合课本的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图,与传统
工业区比较,意大利新工业区具有哪些特点?
•40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轻工业 分散 低
重工业 集中
高
分散
集中 •41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 展模式有何特点?
•42
以萨斯索罗为例:意大利新工业区 以__中__小__企__业__集__聚__的__工__业__小__区__ 为特征的发展模式。
•9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便利的水陆交通
鲁尔河上的 铁矿运输
•10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PPT

(案例二)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 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 地区,这类型工业的分布多以飞机 场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中心, 被称为“临空型”工业布局。
39
高技术工业主要包括哪些?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 核工业、航天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 激光工业等。
钢铁工业
12
煤炭工业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 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 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 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 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 酒。
与传统工业比较,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高
低
快
慢
短
40
长
多
少
41
英特尔公司
42
惠普公司
43
刺激“硅谷”崛 起的主要因素?
(1)地理位置 优越、环境优美
优背 美山 恬面 静海
44
(2)气候宜人
温地
40°
暖中
N
湿海
润气
候
30°
N
45
(3)交通便捷
高临 速近 公旧 路金 贯山 穿航 全空 境港
46
(4)人才高地
31
新工业区 1.新工业区特点
时间新(第三次技术革命后)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区走向衰
落的同时,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
地区新
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 组织形式新
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32
2.分布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ppt讲课文档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案例与活动探究
3.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 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 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第十三页,共27页。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工业部门以重工 业为主,并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具体如下图所 示:
第十四页,共27页。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能源构成变化图
世界能源构成变化特 点
煤炭的比重下降,由 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 以上,下降到20世纪
第十七页,共27页。
(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第十八页,共27页。
案 请同学们阅读P65—67“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并自主探究P67“活动”。
例
与 1.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活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动
探 2.归纳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究 ①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
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 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北 海)
广阔的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 市场 了广阔的市场
第十一页,共27页。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区较近 3、充足的水源 4、便捷的水地区变化其
第四页,共27页。
英国 中部 工业
区
第五页,共27页。
德国鲁尔区
第六页,共27页。
辽中南工业区
第七页,共27页。
问题探究1:分析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案例与活动探究
3.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 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 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第十三页,共27页。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工业部门以重工 业为主,并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具体如下图所 示:
第十四页,共27页。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能源构成变化图
世界能源构成变化特 点
煤炭的比重下降,由 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 以上,下降到20世纪
第十七页,共27页。
(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第十八页,共27页。
案 请同学们阅读P65—67“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并自主探究P67“活动”。
例
与 1.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活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动
探 2.归纳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究 ①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
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 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北 海)
广阔的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 市场 了广阔的市场
第十一页,共27页。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区较近 3、充足的水源 4、便捷的水地区变化其
第四页,共27页。
英国 中部 工业
区
第五页,共27页。
德国鲁尔区
第六页,共27页。
辽中南工业区
第七页,共27页。
问题探究1:分析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精PPT课件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
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最新课件
23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最新课件
24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最新课件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25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以__中__小__企__业__集__聚__的__工__业__小__区__ 为特征
的发展模式。
最新课件
41
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其 发展中小企业的模式被日本学者誉为 “新世纪工业发展模式之一”。
最新课件
42
意大利传统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
意大利是当今世界工业大国之一,也是中小企业 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欧洲委员会的资料,在制造 业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99.87%。意大利中小 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的 意大利皮革、服装、玻璃、家具、卫生陶瓷、大理 石、鞋类等,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以家具 行业为例,家具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该行业约有 34000家企业,其中10人以下的达6000多个,以生 产床为主的福络公司仅有50多名员工,1996年营业 额达3600万美元。
28
二、新工业区
1、 含义: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时间新:50年代后形成 地区新:乡村地区、不接近原料地、不接近市场 形式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最新课件
29
2、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
美国的“硅谷” 、日本的“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课件(第1课时)图文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活动: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特别 是它的综合整治对我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
辽中南工业区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 些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 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 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 位条件的异同。 主导因素:资源条件
煤炭、钢铁、机械、化 工业部门
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
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 生产规模
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
域。
工业分布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 富的地区 以纺织、钢铁、机械、 煤炭、化工为主
大型化,生产大批量 标准化产品
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 和能耗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包 括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比较 有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 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 四通八达。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成本增高
铁矿来源方便 生产结构单一
水源充沛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交通便利
煤炭地位下降
市场广阔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
4.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37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质课件共37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eabcca16fc700aba68fc9c.png)
运入铁矿
钢铁工业
发展特点:结构单一 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
充足的水源 化学工业
自然环境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生产结构单一
社会经济环境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革命技术的冲击
原有产业效益低、经济衰退
纺织工业
整治措施
优化美化环境 调整工业结构
控制三废排放,废弃物回收处理,植树造林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发展技术水平高的中小型企业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支柱产业 煤炭是基础 钢铁是主导
自主构建1、阅读课本P65——67,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一、传统工业区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交通: 便利的水陆交通
原有产业效益低、经济衰退
纺织工业
整治措施
优化美化环境 调整工业结构
控制三废排放,废弃物回收处理,植树造林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发展技术水平高的中小型企业
调整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 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0世纪60年代后)
自主学习
一、传统工业区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资源: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运入铁矿
开发条件 市场: 德国与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交通: 便利的水陆交通
运入铁矿
钢铁工业
发展特点:结构单一 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PPT课件

新兴 工业 区
现代交通 优美环境
利用廉价 劳动力
二、 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比较
传统工业 主要工业 部门 地域分布 钢铁、纺织、化学、机 械、食品等工业 相对集中 厚重长大,产品增加值低, 更新慢 低 低 原料、动力、交通、市 场、劳动力数量 新兴工业
微电子、通信、高分子、生物 技术、核工业、航天工业等高 新技术产业
产品特点
科技人员 比例 投入的研 发费用 区位因素
相对分散 轻薄短小,产品增加值高 更新快 高 高
技术力量、交通便捷、信息通 达、环境优美、政策扶持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调整工业结构 三 鲁 尔 区 的 综 合 整 治 调整工业布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 中小型企业
•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 •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科技和教育
49.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凭借的是当地的 、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50.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 取
51. 鲁 尔 区 的 重 化 工 业 给 环 境 带 来 的 污 染 主 要 包 括 (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5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 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
生产 结构 生产 特点 分布 特点 劳动 力技 术条 件 政府 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 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煤炭 、水源 、 交通 和 市场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石油 取代 煤炭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 煤炭 工业迅速衰落。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A.废气污染
在二战后,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平 衡状态,一方面,传统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日本、西欧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剧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使钢 铁、汽车、某些化工等基础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中的一些 部门停滞下来。另一方面,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 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部门,如飞机、导弹、电 子、原子能等得到巨大的发展,以洛杉矶为中心形成一个 高科技的电子工业区,号称“硅谷”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 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由于东北部工 业区工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交通拥塞、税收 增多、地价昂贵、生活费用高涨等原因,使被称为“阳光 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 了被称之为“夕阳工业”东北部地区。尤其是二十世纪中 后期,美国东北部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 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锈 带”。
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植树造林 、
建立治污设施 和 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等பைடு நூலகம்
措施。
例2 案例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绝对优势。美国工业在地 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美国东北 部工业区是欧洲移民首先开发的地方,也是美国资本主 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这里拥有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 重工业部门,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 布在这一地区,这里,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
3、传统工业区主要的区位条件
4、传统工业区衰落的重要原因
5、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B
A
D
E
C G
F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我国东北部
美国东北部
例1、分析“鲁尔区产 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 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 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 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 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 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 德国最大工业区。
3、你能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如何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吗? (1)调整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和交通布局 (3)环境整治
*规律总结
3、传统工业区主要的区位条件
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纵 贯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国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群——五大湖有运河相沟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伊利运 河和哈得孙河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许多优良海港,形成联系 全国主要地区的内陆水运网。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共 占全国内陆水运周转量的80%。五大湖及其周围地区对美、 加两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1、读案例和地图回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发展的 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1)丰富的煤炭、铁矿及水资源 (2)便利且廉价的水运条件 (3)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4)乳畜业产品产地,副食品供应方便 (5)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最早的地方
2、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陷入萧条 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1)工业结构单一; (2)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3)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 (4)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 (5)新科技和高新产业的冲击
B.水体污染
ABC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CD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
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
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大部分矿产品可以自 给。在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阿巴拉契亚山脉 是一条古老的褶皱山脉,经过长期的侵蚀,地势低缓。 这里丰富的煤藏,因地表受侵蚀,有些煤层直接出露地 表,开采非常便利。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 略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此地临近煤矿和五大湖西部铁 矿,容易获得煤、铁矿石的供应,背后又紧靠大西洋沿岸 的工业区,有利于钢铁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 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
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 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 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美国的五大湖附近有波士顿、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 业中心和港口的纽约等大海港,还有匹兹堡、芝加哥、底 特律等大工业城市,纽约人口800多万,连同周围的卫星 城市,人口有1600多万,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联合 国总部也设在位于这里首都华盛顿。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以乳畜业为主。 为附近城市提供丰富的副食品。
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 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的特点。
★2、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考点: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一、传统工业区
1、分布地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中部工业区、 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特点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 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 起来的工业地域。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 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 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 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 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 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石油 取代 煤炭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 煤炭 工业迅速衰落。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A.废气污染
在二战后,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平 衡状态,一方面,传统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日本、西欧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剧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使钢 铁、汽车、某些化工等基础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中的一些 部门停滞下来。另一方面,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 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部门,如飞机、导弹、电 子、原子能等得到巨大的发展,以洛杉矶为中心形成一个 高科技的电子工业区,号称“硅谷”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 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由于东北部工 业区工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交通拥塞、税收 增多、地价昂贵、生活费用高涨等原因,使被称为“阳光 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 了被称之为“夕阳工业”东北部地区。尤其是二十世纪中 后期,美国东北部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 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锈 带”。
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植树造林 、
建立治污设施 和 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等பைடு நூலகம்
措施。
例2 案例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绝对优势。美国工业在地 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美国东北 部工业区是欧洲移民首先开发的地方,也是美国资本主 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这里拥有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 重工业部门,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 布在这一地区,这里,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
3、传统工业区主要的区位条件
4、传统工业区衰落的重要原因
5、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B
A
D
E
C G
F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我国东北部
美国东北部
例1、分析“鲁尔区产 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 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 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 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 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 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 德国最大工业区。
3、你能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如何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吗? (1)调整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和交通布局 (3)环境整治
*规律总结
3、传统工业区主要的区位条件
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纵 贯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国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群——五大湖有运河相沟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伊利运 河和哈得孙河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许多优良海港,形成联系 全国主要地区的内陆水运网。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共 占全国内陆水运周转量的80%。五大湖及其周围地区对美、 加两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1、读案例和地图回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发展的 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1)丰富的煤炭、铁矿及水资源 (2)便利且廉价的水运条件 (3)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4)乳畜业产品产地,副食品供应方便 (5)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最早的地方
2、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陷入萧条 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1)工业结构单一; (2)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3)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 (4)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 (5)新科技和高新产业的冲击
B.水体污染
ABC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CD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
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
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大部分矿产品可以自 给。在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阿巴拉契亚山脉 是一条古老的褶皱山脉,经过长期的侵蚀,地势低缓。 这里丰富的煤藏,因地表受侵蚀,有些煤层直接出露地 表,开采非常便利。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 略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此地临近煤矿和五大湖西部铁 矿,容易获得煤、铁矿石的供应,背后又紧靠大西洋沿岸 的工业区,有利于钢铁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 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
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 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 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美国的五大湖附近有波士顿、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 业中心和港口的纽约等大海港,还有匹兹堡、芝加哥、底 特律等大工业城市,纽约人口800多万,连同周围的卫星 城市,人口有1600多万,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联合 国总部也设在位于这里首都华盛顿。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以乳畜业为主。 为附近城市提供丰富的副食品。
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 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的特点。
★2、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考点: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一、传统工业区
1、分布地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中部工业区、 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特点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 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 起来的工业地域。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 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 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 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 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 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