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ASF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年月日时分,市畜牧兽医局接到###养殖户关于其饲养得生猪集中意外死亡得报告,接到报告后,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立即带领动物疫控中心与动物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于15时35分抵达###养殖户生猪饲养地。经专家组现场调查、剖解诊断,初步判定不能排除发生非洲猪瘟得可能性。年月日时10分,$$市畜牧兽医局接&&市畜牧兽医局报告,请求$$市派相关专家给予技术支持。$$市畜牧兽医局立即派出总畜牧师&&、疫控中心副主任&&、业务干部&&与动物卫生监督所科长&&组成专家组12月5日晚8时30分抵达&&市。对该起意外死猪事件开展调查与临床诊断,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疫情基本情况

(一)发病场点概况

1.基本信息

&&省$$市&&市&&街道办事处&&村(经度纬度)养殖户###,58岁,&&市万镇张家沟村人,高中文化,家里现有人口2人,系###与其8岁得二儿子。已在&&市城区生活30余年,主要以打工为生。该养殖户地处一个独立山峁之上,周围1公里范围内无住户与养殖户,天然屏障较好。周围13公里没有野猪。

2.养殖情况

从2017年1月开始发展生猪养殖,养殖地址位于&&市&&街道办事处&&村&&小组,距离&&城区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距城中心区约5公

里。养殖地址为一废弃砖厂,以破旧工房为圈舍,卫生条件极差,没有任何防疫设施设备,并且人、猪混居。养殖从购进4头育肥猪、3头母猪与1头公猪开始,始终坚持自繁自养。本次生猪发病前,饲养生猪33头,其中母猪8头,公猪1头、育肥猪8头、青年猪6头、小猪10头。

该养殖户自2017年养殖生猪以来,自行进行过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病免疫,同时也未发生过疫情。

3.饲养管理情况

该养殖户饲养条件差,环境卫生恶劣,圈舍破旧导致猪混群现象时有发生。其所饲养得33头猪分3个圈舍饲养,1号圈舍17头,2号圈舍14头,3号圈舍2头。

日常饲喂主要以豆腐渣、玉米面与烂菜叶为主。烂菜叶全部由&&农贸市场捡拾所得。偶尔还会从市场上捡拾一些碎肉、烂肉(猪肉为主)等下脚料饲喂较大一点得猪与母猪。11月30日,###曾给1号圈舍得17头猪饲喂过捡来得碎肉、烂肉。至12月5日,死亡得猪除了包含2号圈舍得2头小猪外,其余均为1号圈舍饲养得猪。其她饲养情况一切正常。

全场生猪饮用水采用深层地下水,猪饮用水与人饮用水均来自同一口水井,发病前后饮水一直未曾变化。多年饲养过程中,该养殖户一直不采用泔水饲喂,不属于泔水猪。

(二)发病经过

该养殖户所饲养生猪于12月3日起开始发病,症状表现为咳嗽,

口吐白沫(略带绿色),但体温基本正常。另部分猪出现拉稀、便血等现象。当天病死1头母猪(体重250斤左右);12月4日病死7头,其中母猪6头(体重250斤左右),小猪1头(体重约30-50斤);12月5日病死10头,其中青年猪5头(体重100斤左右),育肥猪4头(体重250斤左右),公猪1头(体重300斤上),另有1头青年猪处于病危状态,&&市疫控中心将其处死后进行非洲猪瘟采样,并送$$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检测。随后对19头已死亡生猪立即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截至12月5日晚,死亡得19头生猪包含1号圈舍死亡17头,2号圈舍死亡小猪2头。

1.时间分布

死亡曲线

2.空间分布

不同圈舍死亡情况表

3.群间分布

大猪得发

病风险就是小猪得11、33倍

(1、859-69、

082)。 圈舍 存栏数 死亡数量 1号 17 17 2号 14 2 3号 2 0

群间分布表

(三)临床症状、病理剖解采样与临床诊断

1、临床症状

部分猪皮肤、耳朵、鼻子、四肢及下腹部可见出血点发绀。咳嗽持续几小时后开始呕吐,呕吐物呈现淡绿色并带有白色泡沫,腹泻拉稀,部分病猪死前伴有便血现象。所有病死猪发病症状大致相似。

2、病理剖解采样

意外死猪现象发生后,先后开展了两次剖解采样工作。第一次由&&市疫控中心进行,现场共剖解了病死猪1头(死亡约6小时)与病危猪1头,两头猪死前均在1号圈舍饲养,前者病理变化不明显,后者剖解发现病理变化比较明显。具体剖解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病死猪有肺出血,部分病死猪肺脏、心包及胸腔有出血点;肾脏肿大且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软,无明显梗死;淋巴结有明显出血;大肠、小肠肠内壁出血。剖解过程中仅对其中得1头(病危猪)进行了样品采集并送$$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检测。

第二次剖解采样时,圈舍内剩余得猪均比较正常,无病危猪。剖解采样工作由$$市畜牧兽医局专家组与&&市处置组人员共同开展,现场共采集猪全血与血清平行样品各7份,来自于7头猪,同时对这7头猪

进行体温测量,其中2头发烧(一头体温39、6度,另一头体温40度),其余5头体温均正常或偏低。从7头猪中选择体温最高得3头(包括1头大猪与2头小猪)进行处死、剖解与严格得无菌采样,每头猪采集脾、淋巴结、肝、肾等组织器官5~6份。所剖解得3头猪临床症状均不明显,剖解病理变化轻微,内脏与淋巴结等器官大多表现较正常,其中1头各部位与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另外2头具体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大多表现正常,脾脏未见明显肿大现象,个别脾脏内侧边缘出现带状淤血、出血,其中一条脾脏也表现为点状出血;肾脏边缘有斑状出血、质脆易碎,个别淋巴结偶有点状出血现象。其余器官外观表现与质地均未发现异常。

3、临床诊断

经专家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场临床诊断,病理剖解,对比《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诊断要点发现:死亡猪只虽未见典型非洲猪瘟病例,但仍有个别发烧、器官出血、质脆等现象,在未进行实验室诊断得情况下,临床上无法排除非洲猪瘟得可能性。

(四)实验室检测结果

12月6日临晨4时30分左右完成采样工作,并及时将样品整理后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市级实验室检测为核酸阳性后送省疫控中心,2018年12月8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为ASF病毒核酸阳性,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五)疫区、受威胁区情况

疫区:共有5个村民小组,共养殖160头生猪。2018年12月8日13:40开始扑杀疫区3公里范围内院海军饲养得160头生猪,18:50处

理完毕。

受威胁区: 共涉及有4个乡镇,99个养殖户,共存栏2170头生猪。其中&&街道办事处得3个村得19个养殖户,257头猪;店塔镇3个村得16户养殖户,199头猪;麟州得街道办事处7个村,无生猪饲养;西沙街道办事处6个村得64养殖户,1714头猪。

二、追溯追踪情况

1、调运与出售情况

该养殖户自开展生猪养殖以来,一直坚持自繁自养,除2017年1月起始养殖时引进8头猪外,再未调运与购进生猪。近一年内,只有在2018年5、6月间屠宰出售育肥猪5头,屠宰时未经屠宰场,自行选点进行屠宰与销售。

2、饲喂品市场调查

根据本次意外死猪现象得初步调查发现,该养殖户从&&农贸市场捡拾烂菜叶、碎肉、烂肉等进行饲喂。因此,2018年12月6日上午派出工作组,对&&农贸市场得烂菜叶、碎肉、烂肉得来源及去向进行了严格得排查。经排查,市场中有销售冷鲜肉得肉食品门市5家、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1个。5家冷鲜肉销售门市得冷鲜肉均来自于####$$区,每天得冷鲜肉调入量约14吨;冷鲜肉销售主要去向包括&&市城内市场得小贩销售点、餐饮企业、!!超市、&&市等。全部冷鲜肉相关得下脚料集中于市场公共垃圾设施,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集中处理。随后,经&&市场管理办公室核实调查,该市场内经常有老年人来捡拾烂菜叶用于喂猪。

12月7日专家组组织流调人员分两组分别对疫点、&&农贸市场

得猪肉销售门店开展了环境样品采集工作,其中疫点采集环境样品14份(棉拭子),&&农贸市场内对4个冷鲜肉销售门店(肉都汇、小许肉食门市、苏彩虾门市、迪红生肉门市)与1个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都进行了样品采集,共采集样品20份(其中棉拭子16份,猪肉样品4份)。两组采集得样品全部置于生物安全送样箱交由专家组成员杨文欢带回省动物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2018年12月9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送检得样品监测结果为:疫点环境样品、4个冷鲜肉销售门店与1个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都检测得ASF病毒核酸阳性。

3、屠宰场调查

&&市共有4个屠宰场,于2018年12月10日早上全部关闭。分别就是&&市&&屠宰有限公司、&&&&肉联、&&宰场、&&屠宰场。经调查,&&市&&屠宰有限公司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镇;&&&&肉联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市场、####市场;&&宰场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当地;&&!!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市场、&&驼峰市场、&&同丰市场、沙渠市场。流调人员分两组分别对四个屠宰场开展了环境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环境环境样品15份(棉拭子),经$$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室检测,未发现核酸阳性样品。

三、病因探索

由养殖户饲喂污染得碎肉、烂肉引起得可能性最大。

该养殖户经常去&&农贸市场捡拾烂菜叶,偶尔还会从市场上捡拾

一些碎肉、烂肉(猪肉为主)等下脚料饲喂较大一点得猪与母猪。11月30日,###曾给1号圈舍得17头猪饲喂过捡来得碎肉、烂肉。12月7日对&&农贸市场内得4个冷鲜肉销售门店()与1个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进行了样品采集,检测后均为病毒核酸阳性。该次疫病很可能就是因为养殖户饲喂污染得碎肉、烂肉引起。

四、下一步工作

1、就是尽快对全市生猪养殖场所再开展紧急摸排,摸清底数。

2、就是严格生猪及其产品得调运监管,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渡口等关键环节得关口把控,严防疫情得传出传入。

3、切实加强对餐厨废弃物得处置监管,坚决禁止泔水饲喂生猪。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 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

验室检验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 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 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 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叫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一、意义和任务: 1、意义: 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 (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 (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2、任务: (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二、步骤、内容、方法 到达现场后,要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马上进行调查。

(一)核实诊断:(临床、实验、流行病学)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脑炎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集中在一个地区发生。但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曾高度散发;这一点不符和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而类似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 (二)证实爆发: 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在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2、发病时期; 3、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 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 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 、接触者。 6 (三)、发现全部病人: 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四)、收集有关资料:() 1、现实情况: 爆发发生的日期:

售楼部暖场活动方案

售楼部暖场活动方案 精品文档 售楼部暖场活动方案 暖场活动一般是活动开场或中间观众疲劳期进行的活动,房地产售楼部如何策划暖场活动实施方案?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售楼部暖场活动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暖场活动方案一名城是一座集商品住宅和商业旺铺于一体的社区。为使名城的销售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的,特决定举办中秋晚会。现对本次中秋晚会实施方案详述如下: 一、活动时间 0XX年9月12日(中秋节)18:00—21:00 二、活动地点 名城中心广场 三、活动主题 望月 主题释义:该主题将开发商与中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渲染出一种家的温馨氛围,暗喻进入就是回到了家。 四、活动目的 1、为业主与开发商之间搭建近距离沟通的平台 、树立开发商企业形象和进一步宣传楼盘 、深度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五、活动预计参与人数 1 / 13

精品文档 中秋晚会:600人 中秋酒会:400人 合计:1000人 六、活动宣传语 “今晚回家吃饭吗?“ 活动宣传语释义:中秋佳节作为中国一个传统节日,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候,故活动宣传语以一种亲人的问询来触发本次活动,这句话也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同时也暗喻本次活动将为所有与会者以家的温馨感觉。 七、活动方案及创意构思 l活动前的推广措施: 1、在本次活动中推出当日购房可享受9.18折的优惠促销活动(注:可根据开发商情况酌情制定一些限制条件); 、制作并随机赠送本次活动文化宣传衫若干; 、制作“名城”字样的中秋印入场卷(造型可参考月饼造型); 以上活动的目的旨在达到强化活动宣传效果和彰显开发商人性化的经营理念。 l中秋晚会 为达到更佳的宣传效果和更广泛的认知,本次活动拟将晚会分为两部分:晚会部分和酒会部分,并通过一些活动 2 / 13 精品文档 和环节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晚会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docx

附件 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 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 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 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病例分析总结,为埃博拉出

房地产暖场活动方案

房地产暖场活动方 案 1

房地产暖场活动方案 【篇一:万科暖场活动方案】 苏南万科苏州项目全年暖场类活动竞标案 第一部分前言 就当前房地产市场情况来看,针对不同项目的定位、调性、客户人群,结合节日性营销运用不同主题的小型活动的推广方式深受欢迎。既周期长又主题性强、既小巧玲珑又简单大方,最重要的是低成本,却高回报。 在地产竞争中,为苏南万科苏州项目能够独占鳌头,大大的促进销售,特此,整理出一系列符合项目理念、主题风格多样的活动方案,以解客户之忧,充分备战! 第二部分活动方案活动一: 活动背景:浪漫的西方情人节,带上自己所爱之人来到万科,亲手体验巧克力diy之旅,一起动手共建爱的幸福回忆,情定万科。活动主题:“真爱之旅,温馨之家”情定万科活动活动时间: 02月14日13:00—16:00 活动形式: 浓情巧克力制作教学 +

来宾巧克力diy+样板房参观 【篇二:房地产暖场活动策划方案】 房地产中秋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名城是一座集商品住宅和商业旺铺于一体的社区。为使名城的销售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的,特决定举办中秋晚会。现对本次中秋晚会实施方案详述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2日(中秋节)18:00—21:00 二、活动地点 名城中心广场 三、活动主题 望月 主题释义:该主题将开发商与中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渲染出一种家的温馨氛围,暗喻进入就是回到了家。 四、活动目的 1、为业主与开发商之间搭建近距离沟通的平台

2、树立开发商企业形象和进一步宣传楼盘 3、深度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五、活动预计参与人数 中秋晚会:600人 中秋酒会:400人 合计:1000人 六、活动宣传语 “今晚回家吃饭吗?“ 活动宣传语释义:中秋佳节作为中国一个传统节日,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候,故活动宣传语以一种亲人的问询来触发本次活动,这句话也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同时也暗喻本次活动将为所有与会者以家的温馨感觉。 七、活动方案及创意构思 l活动前的推广措施: 1、在本次活动中推出当日购房可享受9.18折的优惠促销活动(注:可根据开发商情况酌情制定一些限制条件); 2、制作并随机赠送本次活动文化宣传衫若干;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一个较为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是发现暴发或流行的前提条件。当报告的病例数量与疾病 监测系统资料相比较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际病例数量是否超过既往的正常水平,现时应分析引起报告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是否改变。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四项因素:即患者的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方案(试行)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指处理方案 一、目的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生育委员会通报我国上海、安徽、江苏发生3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目前已确诊7例病例,2人死亡,疫情还有进一步扩大可能。 虽然目前该病毒尚无人传人证据, 基于该病毒存在引起严重疾病的可能性,故应谨慎对待。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1、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确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类管理,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3、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依据; 4、为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提供研究线索。 二、工作内容 1、病例的个案调查 2、接触者追踪 3、资料管理和利用 三、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病例的个案调查 1、医院所在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调人员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原则上每例病人至少由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问题,对于不详或有可疑的地方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医生等其他知情者补充或核实。如病人病情较重或死亡,无法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3、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基本内容: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发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病例分析总结,为埃博拉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加入时间:2009-5-21 8:59:28 来源:点击:296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 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叫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一、意义和任务: 1、意义: (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 (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2、任务: (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二、步骤、内容、方法 到达现场后,要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马上进行调查。 (一)核实诊断:(临床、实验、流行病学)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脑炎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集中在一个地区发生。但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曾高度散发;这一点不符和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而类似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 (二)证实爆发: 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在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2、发病时期; 、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3 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 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 6、接触者。 (三)、发现全部病人: 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四)、收集有关资料:() 1、现实情况: 爆发发生的日期: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附件20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目的 (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臵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二、范围 出现以下情况时,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一)疑似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二)疑似或确认发生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或新发病病例的;

(三)疑似或确认发生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 (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等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五)局部地区或养殖场(小区)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的:(六)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形。 三、工作程序 (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和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相关分中心要派出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

2021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通篇使用!】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20__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 结合《20__年全省畜牧业工作要点》, 在县域内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 非洲猪瘟新发病, 小反刍兽疫外病等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掌握口蹄疫、禽流感发病与流行情况, 持续监视养殖、流通、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趋势发展, 严密监视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新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等外来动物疫病流行与发展情况。 二、任务分工 (一)县农业农村管理局主管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负责组织制修定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发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 组织和指导全县开展相关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必要时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工作。要细化制定本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 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查, 特别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评估范畴、巩固无疫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控制成果的调查, 配合国家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调查。

(三)各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专项专人开展本乡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及时上报调查、排查结果, 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有效。 三、动物疫病常规调查 (一)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乡镇和部门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调查要覆盖猪、牛、羊、禽各畜种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 覆盖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 动物诊疗机构(含兽药和饲料经销店), 屠宰场点、养殖户等风险场所, 全年要覆盖所有养殖场。依据全县所辖乡镇数量确定每次调查乡镇数量, 每次最低调查数量不少于2个乡(镇)4个村(屯)40个养殖户, 全年覆盖所有乡镇。 在开展常规调查同时, 要做好定点调查, 可选择辖区内个别养殖场点(包括禽、猪、牛、羊)了解畜禽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 记录信息(见附表1), 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23日前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集贸农贸市场和活畜禽交易点的回溯性调查由所在县疫控中心、畜牧站每季度调查1次, 发现异常情况, 要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边境乡镇在做好常规和定点调查同时, 要持续关注境外疫情发生情况, 特别是非洲猪瘟、口蹄疫疫情情况, 必要时可联合本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 掌握走私、野生动物发病情况。 四、动物疫病专项调查 (一)非洲猪瘟调查

创意暖场活动

“清凉一夏”创意周末相约××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一个月的DIY系列活动,第一是展现企业的楼盘形象,推动更多的客户对项目的认知和了解,第二是起到一个销售和推广作用,能够使楼盘得到更好的传播,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以及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做到一个能够有很高的轰动效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及高效的推广作用。 二、目标群体 项目意向客户以及近期新购房业主 三、活动时间 8、9月份夏天周六周日 四、活动内容: 主题一:手机彩壳DIY活动开启打造个性自我 主题二:“妙笔生辉”彩陶DIY欢乐来袭 主题三:“冰雪盛宴甜蜜分享”DIY冰激凌 主题四:水果DIY清凉开启 五、具体活动内容: 主题一:手机彩壳DIY活动开启打造个性自我 现场diy手机壳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活动,在现场定做的过程,可以为顾客现场定制公司的名称、宣传语、logo、主推产品信息等,还可以现场为顾客拍照制作,立拍立做,现场diy手机壳策划活动气氛热烈,客户反映强烈,宣传效果非常好。 主题二:彩陶DIY欢乐来袭 石膏彩绘是具有DIY性质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由石膏爱好者亲自动手,利用画笔和防水颜料,参照样品或者图册,在储蓄罐、烟灰缸、脸谱等各种造型的卡通石膏像白坯上进行彩绘。彩绘者不仅能在彩绘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还可以将自己亲手彩绘的世上独一的卡通造型,作为自己收藏或者赠送亲人、友人、爱人的独特礼物。

主题三:“冰雪盛宴甜蜜分享”DIY冰激凌 通过精美diy活动。增强现场高尚品质生活气氛,让现场客户提前感受优雅高尚生活,喝出健康美丽。邀请专业果汁调制师现场制作精美、色彩的果饮,供现场广大客户引用,营造安逸舒适、品味高尚、充满生活情趣的生活氛围间接协助现场销售。 主题四:“果真有型”水果diy清凉一夏 水果扮演着重要的位置,不仅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更有增强提抗力,促进血液循环之功能。客户不但品尝到花色多样的水果拼盘,而且还能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水果拼盘。 备注:来访客户可以准备一些纪念品或者领取一张抽奖礼券,进行互动性的抽奖。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为阐明疾病的特征和规律、评估人际传播和流行风险积累证据。 (三)为制订疾病干预措施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二、组织与实施 (一)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接到疫情报告后 2 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指导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调查准备。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至少应当包括流行病学与实验室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和专业消毒人员。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个人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专项调查方案另行制定。 (一)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转归等情况。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环境,家禽、家畜饲养情况,病死家禽、家畜情况。 (三)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及暴露史。 1.发病前7 天内与禽畜接触及防护情况:饲养、贩卖、屠宰、捕杀、加工、处理禽畜,直接接触禽畜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与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触情况及防护情况。 2.发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触情 况:接触时间、方式、频率、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 3.发病前7 天内有无接触其他不明原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 4.若病例无上述三项接触史时,重点调查其发病前7 天内的活动情况,以了解其可能的环境暴露情况,如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或曾出现病、死禽畜的地区旅行,是否到过农贸市场及动物养殖场所等。 (四)病例发病后的活动范围及密切接触者。确定病例发病后的详细活动范围,追踪密切接触者。 四、调查资料的分析与上报(一)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各地完成个案调查后 1 周内将原始调查表(见附表1-1 、

(完整word版)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修改版)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本次疫情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疫情处置工作,根据卫生部和省有关文件与技术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处置目的 1.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 2.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 3.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4.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二、调查处置程序 (一)核实诊断 首先了解诊断是否明确,是否可靠。若诊断明确、可靠,则可明确疫情性质;否则需要进行初步调查来核实,与参与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就诊的病人情况,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并询问其发病经过、诊治过程、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应开展调查疫情 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下列手足口病疫情情况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⑴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 ⑵住院病例。 ⑶聚集性病例(学校与幼托机构一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 ⑷全县的首发病例。 2.调查内容和方法 ⑴个案调查 病人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流行病学史(活动情况、饮食饮水卫生情况、病前类似病人接触史等)、密切接触者。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手足口病发病及疫源地环境情况,病例发病前发病前7天内活动范围及暴露史与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