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

合集下载

《远处的星星》读后感450字五年级作文

《远处的星星》读后感450字五年级作文

《远处的星星》读后感450字五年级作文第1篇:三篇远处的星星读后感450字远处的星星读后感450字(一)《远处的星星》这本书让我真正的意识到了红*在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就是要经过“死亡之地”草地。

也让我感受到了红*前辈的艰*和不易。

看起来如仙境般美丽的草原,却处处充满了危险,许多红*战士在草地饿死,累死,被沼泽吞没,非常残忍,可是勇敢的红*战士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

一个个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远处的星星,远处的灯火,就是光明,就是希望。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还挑食,浪费粮食。

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战士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

我想只有在那个时候,也许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了粮食的可贵。

“那小小的青稞苗像指尖的太阳,将他们心的角角落落都照了个透亮。

一种力量从指间流淌到全身,那青稞苗在众人间传递。

他们都那么在指间捏着,专注地看,没人说话,草地上很安静。

”远处的星星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生命。

现在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生命。

好好生活!远处的星星读后感450字(二)《远处的星星》写的是红*收容队过草地的艰*历程和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困境胜利走出草地的故事。

如红*在路过一片沼泽地的时候,走着走着一匹马突然现进泥沼里,一名战士迅速跑过去救援,因为那匹马背上驮着两袋青稞面。

在这没有**的战场上没有粮食就如没有**一样预示着战争的失败,伴随着失败的就是死亡。

再如,在一次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远处的星星读后感《远处的星星》这本书让我真正的意识到了红*在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就是要经过"死亡之地"草地。

也让我感受到了红*前辈的艰*和不易。

看起来如仙境般美丽的草原,却处处充满了危险,许多红*战士在草地饿死,累死,被沼泽吞没,非常残忍,可是勇敢的红*战士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

一个个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远处的星星,远处的灯火,就是光明,就是希望。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还挑食,浪费粮食。

《山冈上的星》的读后感

《山冈上的星》的读后感

《山冈上的星》的读后感
夏夜里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在一阵热风儿吹过高高山岗的时候,高而巍峨的山岗仿佛挡住了吹来的热风,这时,山岗上聚然亮起了一颗新星,它又大又亮,盖过了夜空中的浩荡繁星,这是一部描写地质科学家探矿生活、工作的书,《山岗上的星星》的开篇,这富有浪漫色彩的意境描写,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们迫切的情不自禁的读下去。

这部描写地质科学家工作学习、生活的书《山岗上的星》,虽然没有曲折的故事,也没有好听甚至能让人记住的名字,有的是老张、小王、小李等等的科学家的称谓,是地质科学家的众生像。

这些科学家们根据卫星资料得知这座连绵数千里的山上有铁矿石,为了探明这一大山铁矿石的储藏量,这些科学家在山上搭起帐篷拉起发电机扯上电线,挂上了电灯,远远望过去,这电灯就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照亮四周的山野,也照在这一些紧张忙碌的男男女女科学家的身上,而这“光”源就是一台发电机在日夜轰鸣。

这些科学家们终于探明了铁矿石的储量、深度、面积,有一位漂亮的女科学家,大家都称呼她小李,只见她秀发一甩,展开了一张图纸,美丽的眸子跟着自己纤纤素手,在图纸上面凝视着,她移转目光,纤纤的素手又在计算机上按着键盘,一些数字就转化成了图纸上曲直的线条,旁边地质科学家老张按动电脑键盘,这些数据图形就输入了电脑,计算机存的这些数据、图形作为开采时的依据。

这颗明亮的山岗上的星,只有夜晚时才放射出万丈光芒,并且由南向北移动着,但人们不觉得,只是细细读《山岗上的星》的有心读者才感觉到。

就这样,这颗岗上的星一路移动,搭起的帐篷也随着一路移动,探测下一个测绘点,建议大家读一读这部反应中国地质科学家工作、生活的书吧,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们像蜜蜂般辛勤的劳动,才探得祖国大地上的无尽宝藏,开采出无尽的宝藏,使祖国强大、人们生活富足!。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高原上的小星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藏族著名作家白玛娜珍新作。

这部纪实少儿图书是白玛娜珍经过几年的采访,撰写的生活在西藏城镇、林区、农耕地区、牧区、山区等孩子们的真实故事。

“他们是西藏的孩子,拥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欢喜和勇敢;他们是高原上的小星星,用无畏的真与善,鼓舞你,温暖我。

”白玛娜珍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藏地泥土的芬芳。

白玛娜珍,藏族,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在心灵的天际》,散文集《生命的颜色》,散文《请伸开手臂》《如谜的轴心》,诗歌《我是一个柔弱的陷阱》等。

作品曾获西藏文学十年创作奖、中华精短散文大赛优秀奖。

本项目是西藏作协副主席白玛娜珍多年走访藏区城市与乡村,与孩子亲密接触,观察他们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的成长历程,用文字和图片共同书写的关于西藏孩子成长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书中记录的十几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当下西藏儿童的生活面貌,展现了这群在青藏高原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成长生活的儿童们的梦想、快乐和纯真。

这些故事中主人公的原型有的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城镇,有的来自西藏自治区的乡村,成长环境不同,故事不同,但都表现了藏区孩子纯真质朴、积极向上、勇敢坚强的生命情状。

他们的成长与内地城市中的孩子不同,没有过多的物质享受,没有考试分数的衡量,但却有着对幸福和快乐的独特感知。

如在藏区和大城市之间经历过数次游学的男孩旦真那杰,反映了西藏孩子的自然天性与中国式教育的冲突;被大自然的灵性所哺育的小姑娘泽茜,懂事又勤快,内心充满了单纯与欢乐。

十几个西藏孩子的故事成为众多西藏孩子成长的缩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藏儿童的窗口,让更多的读者可以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鲜活的生命所绽放的光彩。

作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每篇故事前均有一篇小诗,提炼出平凡生活里的感动;生动的文字与真实的图片相配合,相得益彰地表现出当下藏区儿童的成长与梦想。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我有许多课外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高原上的小星星》。

《高原上的小星星》为我们打开与展现了一个全新而纯净、美丽而充满希望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跳跃着欢快的音符、映现着可爱的笑脸、飞翔着纯净的心灵、流淌着感人的情愫。

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在高山之侧、大河两岸、草原之上的小主人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绽放着自己清莹的光芒。

从他们明澈的眼眸和灿烂的笑脸上,我们能够感受到高原孩子成长的斑驳足迹,展望到高原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当我们随着朴实清新的文字和舒缓温馨的叙述穿越在这群孩子生活的巨大空间中时,我们能够真切地体味到书中所讲述的故事所蕴含的甜蜜滋味,感悟到小主人公们生活情态的多姿多彩,领略到高原孩子们透明无瑕的心灵世界。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白玛娜珍用深情关爱的笔触和写实记录的笔法所呈现的童稚世界,会向我们展现一些从未有过的生活景象,会带给我们一些崭新的生活体验。

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孩子,作品对这群孩子生活情状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描述和展现,在于把他们的活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特别留意他们在自然环境里的行为活动和情绪表达,特别关注他们那些由无穷深邃的自然引发的天真无瑕的奇思妙想。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这群孩子就是自然之子,是大自然的精灵。

不管是在田野间劳作,还是在旷野山林间玩耍,抑或是在雪山上行进,他们都与自然相处得很和谐。

他们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让人觉得,仿佛他们本来就是自然本身。

大自然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生气勃勃,他们因大自然的广博而灵动活泼。

在他们身上多的是几分清纯、活泼、自然、健壮,少了人为的约束、拘谨和刻意的雕琢。

看着他们的身影,会让人不由得想起被尘封已久的充满着梦幻气息的童年记忆。

高原的孩子与大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依为命,这养成了他们天真、率性、自然而为的性格。

但是,高原严酷的自然条件,也对他们的生存和成长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在某些方面,他们不得不承受他们那个年纪不应承受的“压力”。

远方的小星星读后感

远方的小星星读后感

远方的小星星读后感
【篇一:远方的小星星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远方的小星星》。

这本书是以前妈妈买给我的,让我朗读的。

一开始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感觉像是一本小说,所以很不想读。

但是看了目录发现里面是一个个小故事后,我立刻就有了兴趣。

这是一本适合朗读的书,每篇文章都非常有趣,文字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懂的很多道理。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我最喜欢普里什文的四篇描写大自然的短文。

尤其是其中的那篇“第一朵花儿”:我以为是微风过处,一张老树叶抖动了一下,却原来是第一只蝴蝶飞出来了。

我以为是自己眼冒金星,却原来是第一朵花儿开放了。

短短的几句话,因为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独来格外动人。

《蜘蛛》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和一只蜘蛛的故事。

一开始,作者对这只蜘蛛有些嫌恶,后来希望和这只蜘蛛如兄弟般的友好。

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宁静中的信任与伟大,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让我也想去和蜘蛛来次“亲密接触”。

从《对儿子的祈祷》中,我看到了爸爸对儿子的期盼,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小星星读后感(通用12篇)

小星星读后感(通用12篇)

小星星读后感小星星读后感(通用12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星星读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星星读后感1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文中的小星星是多么调皮,多么可爱,多么体贴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体现出了体贴待人的高尚品质,也告诉了我们要关心别人。

这个故事讲的是可爱的小星星在出去玩的时候,碰到了孤独的小女孩红红。

他不顾妈妈的担心,自己变成礼物送给了她,渐渐地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

当星星妈妈看到了这幅场景,她笑了,小星星也笑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小女孩红红的小朋友,有时却得不到别人的体贴和关心。

原来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性格孤僻,不爱说话。

可是从她的作为中,我发现她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只是有一些原因,使她不爱说话。

一次她的手绢从楼上掉到了楼下,我便跑到楼下,捡起了手绢还给了她就在这件小事之中,我和她成为了朋友,她开始活泼起来,之后成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她能开朗的原因也许是她发现有人开始关注她,关心她。

如果一个人长期不受到别人的,最后就会产生自卑感,最后可能导致神经崩溃。

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是一句短短的话语,都能让一个人重新鼓起勇气。

小星星读后感2今天,我三七二十一看完了《小星星》看完了。

书里都是经典美文,我最喜欢的是《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因为这篇文章很神奇。

文章的内容是:一天晚上,简和迈克尔吃过晚饭,坐在窗口等爸爸回家,迈克尔突然看到一个人影“砰”的一下来到门口,他们看出是个女人,一会儿,门开了,那个女人就进去了。

之后,他俩才知道,原来那个女人是他们的保姆——玛丽波平其阿姨。

读后我感到玛丽阿姨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她走路速度很快,她身上有一种让人又怕又说不出来的兴奋东西。

我觉得玛丽阿姨很会照顾小孩子,如果你不听话,她眼睛一瞪,你就只能乖乖从令了。

要是世界上有这种能让人害怕又说不出来的药水就好了。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

高原上的小星星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小星星》。

这些书里都是经典的美国文本,我最喜欢的是《风中的玛丽阿姨》因为这篇文章太棒了,文章的内容是: 一天晚上,简和迈克尔一起吃晚饭,坐在窗边等爸爸回家。

Michael 突然看到了一个,那人砰的一声走到门口。

他们发现是个女人。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那个女人走了进去。

在那之后,他们才知道那个女人是他们的保姆,玛丽·波平的阿姨,读了之后,我觉得玛丽阿姨是个神奇的人物。

她走得很快。

她身上有种东西,让人们害怕,却又说不出来,那种兴奋的感觉。

我觉得玛丽阿姨很会照顾孩子。

如果你不服从,她的眼睛会盯着你,你就得服从命令,就这样。

要是世界上有这样的魔药就好了,能让人们害怕,但又看不出来,这个保姆很厉害,因为她根本不用上楼,她就会犯错。

表面上,她的魔法手袋里什么都没有,但只要你伸手去拿,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我有很多课外书,但我最喜欢小星星。

因为它有明亮的图片和丰富的内容。

每次我拿到一本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一口气把它读完。

在读完这些小星星之后,我认为里面的孩子写的作文特别好,有许多好的词和句子,我的母亲总是让我画它,说阅读经常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里面有许多健康和有意义的内容,它教我做一个诚实、善良、文明和有礼貌的好男孩,教我做自己的事情,不能依靠我的父母教我许多新鲜的知识,提高了我的创造力和一切。

这是我的小老师,也是我的好搭档。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小星星们是多么的淘气、可爱和体贴。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体贴他人的高贵品质,也告诉我们要关心他人。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可爱的小明星,在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了她。

他忽略了母亲的沉重负担,变成了送给母亲的礼物,渐渐地,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像小女孩一样红,但有时他们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原来我还年轻的时候,在孩子们的花园里,有个小女孩很孤僻,很安静。

读后感作文之小星星作文100分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之小星星作文100分读后感

小星星作文100分读后感【篇一:小星星读后感】《小星星》读后感妈妈给我订了许多的课外书,但我最喜欢看的是《小星星》。

每次拿起《小星星》时,我都会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把每篇作文都看一遍,对它爱不释手,巴不得一口气把它看完。

《小星星》里有许多有趣的内容,有“魔盒子”、“作文岛”、“星视野”和“趣多多”等等。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文岛”这部分的内容,里面的作文,语言生动有趣,还有许多好词佳句。

每次看到这些好词佳句我都会用笔把它画下来,对不认识的字我就用字典来查,把每篇作文看懂,学习别的小朋友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既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我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星星》是我的好伙伴,它将陪伴我快乐的成长。

【篇二:优秀作文100分】童年的回忆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后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辉,那么让人怀念。

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不可能把这一段段感人的旋律掩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

回想那一件件儿时不起眼的事儿,事虽然小,但回忆是那样令人感动,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求,不断成长。

童年总叫人回想。

回想那五彩缤纷的梦,回想起那呀呀学语的时候,回想起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第一次……那一刻刻,那一个个镜头,霎时间浮现在你的眼前。

那是一个无法忘记的童年,第一次背起了新书包上学的那一天,终干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对我而言这就是我历史性的一刻,父母拿着照相机把这最开心最难忘的模样拍下来,这也成了父亲和母亲最安慰的一件事,也成了家里最快乐的写照。

这难忘的一刻,这么美好这么甜美,它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

可是美好的只是过去的,在漫长的日子里,一次次磨练后,把软弱的自己磨练得像钢一样坚硬。

儿时是百花齐放的春天,拥有着美好梦想的童年,一晃而过。

童年的梦是五颜六色的,像百花齐放般的美好,让人回味,让人流连忘返,那时没有任何忧虑,没有任何烦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上的小星星》包括八个故事,是白玛娜珍走访藏区各地进行取材完成,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不是简单的高原童话,而是将现实生活和人生体验相结合的,作品探视着的是辽阔雄浑的高原世界,描述着藏地特殊的生存景观,去触摸西藏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让读者体悟着特定环境下的文化精神。

白玛娜珍表现儿童世界里的苦难,却不那么沉重,故事简单而蕴意深刻,既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的体现,又有高原上梦想与爱的传递,渗透着高原文化和精神。

高原儿童的童年时代往往是在高原牧场和雪山草甸上度过,伴随他们成长的是牦牛羊、藏獒、虫草等自然界的伙伴们,因而他们更加亲近敬畏自然。

《虫草女孩》就是这样一篇具有保护生态教育性的文章,鲁姆达措的奶奶教导孩子们挖完虫草后,把挖开的草甸回填好,因而鲁姆达措和旺堆挖虫草也不忘复原和保护草甸的方法,草原人懂得感恩,祖祖辈辈不吃虫草,在藏历十五不挖虫草。

《雪山的召唤》则更加深刻,在一次参加珠峰牦牛运输队的行动中,丹真和弟弟诺桑明白了人类和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在冰雪之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威严,感受到生与死的瞬间转换”,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丹真兄弟始终用恭敬和感恩之心对待大自然和牦牛,攀登珠峰是一场艰苦的跋涉,丹真兄弟在暴风雪中替牦牛减负,让我们看到,高原儿童与动物之间的怜惜之情也是那样可贵。

梦想和爱可以传递,高原的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他们从小就有自然生态教育:“奶奶所说的邻居,包括天空中的飞鸟、草甸里的蚂蚁,还有牛羊……”、“大山不只是人的家园,也是万物的家园”;有珍视生命
的教育:如鲁姆达措听大人说蛾子的孩子小白虫出生后窒息而死就变成虫草,挖虫草的时候她感叹着蛾妈妈今年死了这么多孩子,“每挖到一根虫草,我就看到一次它们临死挣扎的样子,它们临死时是不是像我们人死的时候一样害怕和痛苦呢?”,世间万物在高原人的眼里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意识的。

当鲁姆达措家心爱的藏獒在路上死掉后,车主内心满含愧疚,“我不应该带他离开草原,都是我的贪念害死了它”,大人对动物的关爱和自省意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

他们自幼生存在艰苦的条件下,却拥有如同雪莲花一般坚韧、纯洁的品质,乐观不抱怨,时刻葆有童真、童趣。

《尼巴公主》中偏远的尼巴村贫瘠和交通不便困扰着,这里的大人小孩一年四季中少有蔬果吃,斯朗泽茜在每天天未亮时就跟妈妈去田间割草,背了相当于体重两倍的野草,却还没有失去纯真的笑靥,尼巴村当地每个小孩都会跑到高山牧场上玩,“小泽茜在花丛里打滚,满身满脸沾着野花,仿佛童话故事里的森林公主”,大山为他们造就一个惊险的游乐场,森林里有活蹦乱跳的猕猴、可爱的旱獭和安静饮水的岩羊。

在这里,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丹那游学记》中,作者描述像丹那这样的高原儿童,童真不可被抑制,“这些孩子的眼睛黑亮亮的,闪耀着顽童特有的光芒”,回到拉萨娘热乡的丹那因他的热心善良而出了名,不嫌贫爱富,对农村孩子特别照顾,地震献爱心时,鼓动要父母多捐钱;在面临升学伙伴各奔东西时,在荣誉和友情面前,友情才是他的最爱。

即使是顽皮的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安稳和快乐,“这是西藏生活给他的品质。

无论以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大人们都相信,这样的心性能
给他带来更多创造和感受爱与幸福的能力”。

永葆童心,也是可贵的品质。

他们怀揣着理想,绽放自身的光芒,明白梦想需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实现,因而积极勇敢地追求理想。

《雪山的召唤》里,丹真和诺桑小小年纪便有“保护珠峰宇宙银河”的梦想,为了实现当地质学家的理想,兄弟俩跟着父亲顶着风雪呼啸,不畏艰难,只为近距离拜见珠穆朗玛圣母峰。

他们存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宇宙的关系,“研究雪山和大地的语言,还有诗歌……”;《漫画小子》中,泽美和米玛的梦想是四十岁时绘画能像久保带人一样好,有生之年去遥远的日本拜见久保带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勤于练习,终于在老师强巴的帮助下,一步步离梦想更近。

《光》和《刻刀下的阳光》中,既有梦想与爱的传递,也有对民族文化的事业传承。

盲童尼玛的命运在盲校彻底改变,并将萨布瑞亚和保罗开创的西藏盲童的教育事业担当起来,成为西藏盲童的希望。

作为“波罗木刻”的第四代传人,朗加自小便跟着父亲苦学木刻,在一步步游学和实践中,成长了自己的技艺,也理解了关于“人生难得”的经文要义,将民族文化继承下去。

其次,白玛娜珍没有忽视儿童真实的生命体验,充分理解高原儿童的现实和精神世界,探索儿童内心的欢与忧。

高原上的每一颗“小星星”们都以各自的方式闪耀着,他们对于幸福的感知不是计较眼前的实际利益,而是和平与友爱。

如果说其他篇目都是现实性更强,那么具有童话性的一篇则是《马熊小弟》,帕珠和小伙伴们的内心从小便藏着一个美好的童话,这个美好的童话源于关于动物们相亲相爱
的民间传说:动物们齐心协力采摘果实,并将果实分给山林里所有的瑞禽灵兽共同分享,使地方安宁、人寿年丰。

在马熊威胁到村庄的安全的时候,帕珠却换位思考,“如果没有人去森林里狩猎,不霸占藏马熊最爱吃的蜂蜜,那么藏马熊会和人拥抱,会和我们一起玩耍吗?”当爸爸受到马熊伤害后,他产生了找马熊复仇的心理,后来知道爸爸生命无虞,从嘉措爷爷家里看到马熊模仿人类抽烟喝酒,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关于马熊的梦魇又很快变成了童话,在作品最后帕珠营救可爱的小马熊逃脱奶桶,这样的情景读来是意趣动人的。

《光》中,西藏儿童纯洁的心灵在无法分辨颜色的盲童尼玛心中,马儿是绿色的,这些细节描写则展现出白玛娜珍对于儿童心理现实的精准把握,能更好地激发儿童读者的情感共鸣。

《高原上的小星星》中,有令人珍视的童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高原上自由奔跑的孩子,他们与雪山、草甸、动物的关系是那么亲近,他们敬畏自然,心存感恩,他们良善纯净的心灵如美丽的星辰般闪亮在雪域大地。

同时,白玛娜珍在创作中还融入了对严肃问题的思考,触及现代城市文明和个人价值观的冲突,不止有教育意义,也在唤醒孩子们内心的纯真和快乐。

澄澈心灵润万物,在雪域大地,万物蓬勃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