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合集下载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分析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分析

RA D I OF R E QU E NC YT H E R MOC OA G U L A T I ONA N D T A RG E T A B L A T I O N OF3 0 C A S E S
PENG Ch a n g - z h e n g , YU Yu - l i n g , LEI Yu n - g u o
[ B S A T R AC T I O b j e c i t v e : T o o b s e r v e i f l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s o f l  ̄l t i n g p r o p l a s e o f c e l v i c l a i n t e r v e t e b r  ̄d i s c w i a h r a d i o f r  ̄ q u e n c y
( D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i n Ma n a g e m nt e , Do n g g u a n E a s t C i t y H o s p i t a l , G u a n g d o n g D o n g g u a n 5 2 3 0 0 Z C h i n a )
【 中图分类号】 R 6 8 1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 6 8 7 9 ( 2 0 1 7 ) 0 4 - 0 2 8 9 — 0 3
CL l CAL ANAI S I So FTR EATI N G PR0 PLASE O FCERVI CA Ll ’ l E RVE’ l EBKALDI S CW I TH
we r e a l l t r e a t e d wi t h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t h e r mo c o a g u l a i t o n n dt a a r g e t bl a a t i o n . Th e VAS s c o r e a nd Ba r t h e l i n d e x we r e u s e dt o

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提出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理念,并探讨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6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上述两种微创手段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分别于手术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记录视觉模拟VAS量表及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比较不同时点的治疗结果,并计算临床治疗优良率。

结果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6个月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达89.36%。

随访显示VAS、及SF-36分值均能维持在较满意水平,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肌力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活动适应性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射频;等离子;疗效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神经根和脊髓受压,引起颈背部疼痛、上肢麻木、头痛、眩晕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且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该病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传统的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易复发;开放手术费用高、创伤大,病人通常难以接受。

我科自2013年3月提出“立体微创”治疗理念,采用多种微创介入新技术,以最小的代价达到了最佳临床效果。

其中,我科应用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典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效果满意等特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5~78岁,平均47.6岁;病程15天~8年,平均26.4个月。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来源:日期:2013-3-8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积累性劳损,颈椎失稳,椎间盘病理性炎症变化,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邻近神经、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以颈肩臂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占颈椎病的65%~90%[1],发病率极高,而且还是引发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和韧带钙化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积极意义。

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效果,但术后复发者再手术难度大,且患者畏惧手术风险。

微创操作是骨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损伤小、安全以及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重视。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36.7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6个月。

大多数患者以颈、肩及上肢酸胀疼痛症状为主,少部分患者有四肢无力、麻木及步态不稳等症状。

所有患者行CT或(和)MRI检查,无椎管狭窄、椎间盘钙化及严重颈脊髓压迫征象,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数量:1个间隙20例,2个间隙41例,3个间隙3例。

1.2 方法1.2.1 CT定位: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枕使头部过度后仰便于进针。

采用日本东芝4排螺旋CT仪确定最突出的层面,以该层体表的扫描线为水平线,一侧的颈前气管鞘和血管鞘间隙为竖线,两线交点确定为穿刺点并标记。

穿刺点定在患侧(正中线旁开15mm左右),在一侧气管旁和颈动脉鞘之间进针。

1.2.2 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并铺巾。

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标记点用力下压推挤,下压过程中可体会到颈前气管鞘与血管鞘之间的间隙,此时轻轻向两侧推开内脏鞘和血管鞘即可到达颈椎体前方,固定皮肤,选用22G穿刺针(长度97mm,外径0.71mm,内径0.20mm,工作端5mm)缓慢刺入病变椎间隙,穿刺过程中逐次CT扫描监控,直至针尖位置到达髓核突出部位,说明已准确穿刺到靶点。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C型臂引导下于颈动脉鞘与气管鞘之间穿刺治疗经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共穿刺椎间盘67个,当穿刺针到达靶点后,先行75℃热凝2 min,然后退至盘内髓核75℃热凝90″,再注入50 μg/ml臭氧5 ml。

结果对所有治疗者治疗后24 h,1周、3个月进行评估,与术前比较,优良率达8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选择手段之一。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射频热凝;臭氧--------------------------------------------------------------------------------11 一般资料颈椎间盘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

年龄40~75岁,病程6个月至22年。

经药物、按摩、熏蒸等保守治疗无效。

主要针对神经根型及脊髓型患者。

均有MRI及CT影像学资料,术前V AS平均值722,双上肢麻木10例,单上肢麻木18例,上肢肌力均减弱8例,行走不稳9例,霍夫曼氏征阳性6例。

颈3~4椎间盘突出7例,颈4~5椎间盘突出18例,颈5~6椎间盘突出28例,颈,6~7椎间盘突出25例,两个椎间盘突出16例,三个椎间盘突出12例。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均行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功能、快速免疫四项、心电图、胸大片等检查,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有颈动脉明显斑块不予穿刺治疗)。

术前对疼痛、上肢麻木、肩背部沉重、上下肢功能进行评估。

术前戒烟,适应性练习推移气管。

12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在C型臂引导下,左手分开颈血管鞘及气管鞘,1%利多卡因2~3 ml局部麻醉,右手持20 g射频针刺入椎间盘,根据MRI示首先穿刺针到达椎间盘突出部位,侧位片示针头不宜超过椎体后缘。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方法对90例MRI及CT检查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C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热凝靶点消融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全面护理。

结果全部患者均6~12个月随访,90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5%,术后无并发症。

结论对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患者的护理;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正确的健康教育,精心护理及严密观察病情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解除痛苦。

标签:射频热凝消融术;靶点;颈椎间盘突出症;护理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韧带松弛、椎体失稳、颈部软组织老损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变性压缩、.纤维环断裂或髓核脱出、刺激或压迫颈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脊神经、脊髓等,引起头痛、眩晕、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此疾病的方法很多,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法复位、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损失小、术后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对9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科对颈椎间盘突出症90例进行射频治疗,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0岁,病史6~20年,评均10年,所有患者均做WRI和X线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部位为C3-4、4-5、5-6、6-7,以轻中度突出为主。

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1],颈肩部垫薄枕使头颈部稍后仰。

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定位进针、常规消毒,铺巾手术部位于正常侧推开气管,食管和颈动脉鞘,触及颈椎椎体前沿,用中号射频针于穿刺点经皮肤由下面上穿过纤维环进X 椎间盘内,C臂透视确定针尖位于髓核中后,测阻抗,用低频定流刺激,未见所及配区肌肉颤动;高频电流刺激,刺激可基本复制出原疼痛,说明穿刺针位置正确,射频毁损,调节温度80°~85°C,持续60 s,毁损2~3次,拔出穿刺针,常规消毒包扎穿刺点。

“颈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颈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患者诉15天前突然发现左上肢无力,外展、上举不能;到某大型医院行肌电图检查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却表示没有特效治疗手段。

门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及腹部无异常。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活动自如;颈肩无压痛、肌紧张等;左上肢肌力减弱(三角肌2级、其余外侧肌群肌力3级、内侧肌群肌力4级),肩关节外展上举不能,肘关节桡屈动作不能,拇、食指握力及背伸力明显减退;左上肢肌张力减弱,皮肤感觉无明显异常;肱二头肌腱反射消失,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减弱。

右上肢正常。

双上肢霍夫曼氏征阳性,左侧为重。

腰背、下肢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门诊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收住入院,查颈椎MRI示颈3/4、4/5、5/6、6/7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颈5.6段脊髓内缺血灶可能。

入院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C3/4、4/5、5/6)”。

先后予“颈3/4、4/5、5/6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并配合物理康复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左上肢肌力由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恢复。

于2005年7月30曰查体见:左上肢肌力均达4级。

肩关节外展90度,上举160度;肘关节桡屈120度;拇、食指握力及背伸力已基本正常。

肌张力已基本正常。

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略减退。

其余无明显异常。

患者于2005年7月30曰痊愈出院。

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8 9 例, 男1 0 6 例, 女8 3 例; 年龄 3 0

7 5 岁, 平均 5 5岁。 病史 0 . 5 ~2 O 年。 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
程度的头晕、 颈、 肩、 背部疼痛及酸胀、 手麻、 步态不稳、 足底
卧床 6 h , 颈部制动, 佩戴颈托 1 周, 逐渐恢复E l 常活动量。
实用骨科杂志
第 1 9卷 , 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文章编号 : 1 0 0 8 —5 5 7 2 ( 2 0 1 3 ) 0 1 —0 0 5 1 —0 2
射频靶 点热 凝联合臭氧髓核 消融术治疗颈椎 间盘突 出症
强刚, 董琪, 雷鹏 鹏 , 蔡鹏武, 刘斌 , 白海 波 , 吴 大静
退针到盘外颈前纵韧带处再注射 2 5 t  ̄ g / m L的臭氧 5 m L 。 退 出穿刺针, 局部压迫止血 1 ~2 m i n , 无菌覆盖穿刺针眼, 术后 颈托固定平车推患者回病房。 1 . 3 术后处理 术后均给予抗生素、 脱水治疗 1 ~3 d , 绝对
我院自2 0 0 9 年1 月至 2 0 1 1 年9 月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 第二步: 臭氧氧化融核。用 5 m 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浓度为
2 结 果
踩棉感等症状, 查体常见压顶实验阳性、 椎动脉扭曲实验阳
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最小 3 m m, 最大 7 m m; 一侧突出型
性、 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 经C T或 MR I 检查证实为颈椎 2 . 1 疗效标准 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为主要判断
标准, 根据改良Ma c n a b疗效评定标准, 优: 症状完全消失 , 无 运动功能受限, 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良: 有轻微症状, 活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讨论
(3)在穿刺过程中,不能超过椎体后缘,应 在椎间隙前缘调整好穿刺角度 ,在正位和侧位上 准确定好穿刺角度后,有把握地穿刺到靶点位置。
讨论
(4)在射频热凝前一定要对 感觉和运动进行 测试,以避免射频带来的神经或脊髓的热损伤。
讨论
(5)治疗完后需 压迫颈部穿刺点 5分钟,以 防止颈部血管出血。
资料与方法
? 2. 方法
(4)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抗菌素 1天,术后 卧床24小时,24小时后带颈托下地,术后 3天配合 理疗。
资料与方法
? 3. 疗效评估
(1)疼痛:按照 VAS 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各时期的疼 痛变化程度。
(2)镇痛效果评级标准: 优: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消 失,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良:症状明显 缓解、偶尔短暂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 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学习、有时仍不适; 差:症状减轻 后几天又复原疼痛、需常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分如前,活 动与治疗前基本一样或只恢复到正常的 1/2,生活、工作难 以胜任原工作、自理受限; 无效: 疼痛如前或加重,体征 无变化或加重,活动无变化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
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间
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1116例,在C臂引导下经颈前气管鞘和血管鞘之间穿 刺到椎间盘突出的靶点,用射频仪对靶点热凝治疗。 结果:术后选择不同时期(1周、3个月、6个月)进行 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 76.91% 。 结论:C臂下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治疗颈椎间盘 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7
6.52
6
5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间
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1116例,在C臂引导下经颈前气管鞘和血管鞘之间穿 刺到椎间盘突出的靶点,用射频仪对靶点热凝治疗。 结果:术后选择不同时期(1周、3个月、6个月)进行 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76.91%。 结论:C臂下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治疗颈椎间盘 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结
本结果显示,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靶点 热凝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症是疗效的保证。
讨论
(3)在穿刺过程中,不能超过椎体后缘,应 在椎间隙前缘调整好穿刺角度,在正位和侧位上 准确定好穿刺角度后,有把握地穿刺到靶点位置。
讨论
(4)在射频热凝前一定要对感觉和运动进行 测试,以避免射频带来的神经或脊髓的热损伤。
讨论
(5)治疗完后需压迫颈部穿刺点5分钟,以 防止颈部血管出血。
讨论
(6)严格无菌操作,术中在C臂的引导下穿 刺,避免反复穿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 克林霉素,这样可大大降低发生椎间隙感染的风 险。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4)术后处理:术后使用抗菌素1天,术后 卧床24小时,24小时后带颈托下地,术后3天配合 理疗。
资料与方法
➢3.疗效评估
(1)疼痛:按照VAS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各时期的疼 痛变化程度。
(2)镇痛效果评级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消 失,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正常;良:症状明显 缓解、偶尔短暂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 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学习、有时仍不适;差:症状减轻 后几天又复原疼痛、需常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分如前,活 动与治疗前基本一样或只恢复到正常的1/2,生活、工作难 以胜任原工作、自理受限;无效:疼痛如前或加重,体征 无变化或加重,活动无变化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
❖ 关键词 射频;靶点;热凝;颈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对 1116例颈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患者获得有效随访。 其中,男性627例,女性489例;年龄24-68岁;平 均54.3岁。病程3个月-15年;颈3/4椎间盘96例、 颈4/5椎间盘突出327例、颈5/6椎间盘突出症514 例、颈6/7椎间盘突出症179例;两个椎间盘同时 突出者81例;共施行射频靶点热凝术1197个椎间 盘。
(3)优和良之和为优良率;差和无效之和为失败率。
资料与方法
➢4.统计学
记录数据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对本组1116例病人治疗后随访1周-6个月。
❖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评估
治疗前VAS评分6.52,治疗后1周、3个月、6
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24、2.23、1.96。
讨论
射频治疗是椎间盘微创治疗手段之一, 其原理如下:
➢a.局部热疗使产生裂隙的纤维环组织中的胶原 纤维收缩发生再塑形使撕裂处愈合;
➢b.加热灭活椎间盘内炎症因子及降解酶,从而 消除化学性致痛因素;
➢c.热能使分布在纤维环外层的痛觉神经末梢灭 活而失去接收和传递疼痛信号的能力;
➢d.深部热疗作用,改善椎管内的微循环。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1)入选标准:临床表现为颈疼痛、上肢疼 痛和/或麻木;保守治疗8周无效,CT和MRI检查有 颈椎间盘突出又无开放手术指征者。
剔除标准:严重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管骨性 狭窄,颈椎间盘钙化,凝血功能异常,颈动脉斑 块或颈动脉窦敏感等。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2)术前准备:术前必须摄颈椎正、侧位X 线片、颈椎CT和MRI,以及常规的术前准备。
资料与方法
➢2.方法
(3)手术方法:取仰卧位,在C臂引导下, 采用前路20G射频针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 刺入目标椎间盘,正位显示穿刺针位于椎间盘突 出侧;侧位针尖不超过椎体后缘,与术前设计的 靶点位置相同。穿刺到位后,测阻抗一般在150200 Ω 之间,分别给予高频(50HZ)电流(0.81.0mA)感觉刺激和低频(2HZ)电流(0.82.0mA)运动刺激未引出支配区疼痛和运动后,依 次从70°、80°、90°进行治疗,每次100秒。
讨论
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的关键, 在于穿刺的准确性以及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在操 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讨论
(1)必须熟悉颈部的各种解剖结构,包括气 管和食道,甲状腺,颈动脉和椎动脉,神经根、 脊髓和椎间盘等关系,避免穿刺造成血管、食道 和气管、脊髓和椎间盘的损伤。
讨论
(2)在选择靶点上必须准确。脑中要有脊柱 的立体感,仔细阅读CT、MRI片,构想出突出的髓 核在椎管内,与受压脊髓、硬膜囊以及神经根的 立体关系,进而才能找出治疗疾病的最佳靶点。
7
6.52
6
5
4
3.24
3
2
2.23
1.96
1
0
治疗前
1周
3个月
6个月
结果
附表:治疗后各时期临床效果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 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 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症状。
❖在其引起症状方面,除了神经根的直接压迫, 髓核作为免疫源性物质在神经根周围产生免疫化 学反应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另外,研究显示, 椎间盘内、后纵韧带和硬膜囊的窦椎神经受到刺 激也是产生诸多症状的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