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绝词元稹
元稹

评价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 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 “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 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 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 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名家点评
鲁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 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而 李绅、杨巨源辈既各赋诗以张之,稹又早有诗名,后秉节 钺,故世人仍多乐道,宋赵德麟已取其事作《商调蝶恋花》 十阕(见《侯鲭录》),金则有董解元《弦索西厢》,元 则有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续西厢记》,明则有李 日华《南西厢记》,陆采《南西厢记》等,其他曰《竟》 曰《翻》曰《后》曰《续》者尤繁,至今尚或称道其事。 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 《柳毅传》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莺莺传》……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 宋传奇集· 稗边小缀》
作 者 介 绍 · 元 稹
生平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 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 白居易并称“元白”。他8 岁丧父,少年贫贱,15岁时因为明两经擢 第,23岁时和白居易一同中了进士,早年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 元和四年(809)做了监察御史, 因仗义执言,触犯了宦官权贵,次 年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后来,元稹在不断受到打击后,渐渐失去 了气节,投靠宦官崔潭峻,当上了祠部郎中、知制诰。直到长庆二年, 达到了他事业上的顶峰,当了三个月的宰相。后出为同州刺史、浙东 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 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不明白的是,为何还有许多人竟然还会有再续前缘的想法。
当某天,自己原本以为永不会再相见的他出现在自己面前,或许他还算风度翩翩,也还算潇洒英俊,甚至比原来更增加许多成熟,但自己却再也找不回,找不回自己原来如同小鹿碰撞的砰砰乱跳的心…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心境,失去了便是失去了,永远也回不到从前……
一般认为: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流年似水,世事难料。许多既定的开始都有一个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才耐人寻味,不管是喜的还是悲的,是自己期待的还是自己拒绝看到的,矛盾和落差给这个世界太多的美丽。
【参考文档】元稹的墓志铭-word范文模板 (3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元稹的墓志铭篇一:风流诗人元稹de浪漫婚姻风流诗人元稹de浪漫婚姻元稹是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有大量诗作存世,用词华美,色彩浓烈,但也有些晦涩难懂。
元稹在散文、传奇的创作上也有相当成就,其中以描写爱情悲剧故事的《莺莺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元稹满腹经纶,才高过人,但在仕途上却是一波三折,在婚姻上也是梅花数弄。
元稹风流一生、纵情一生。
有确凿史料证明与其构成情爱关系的有五人:初恋情人双文(即《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结发妻子韦丛、旁室妾安仙嫔、继室妻子裴淑,浙东名妓刘采春。
这当然是除却了元稹狎妓追欢的情况。
在搜寻元稹的生平资料时,发现他竟是一个薄情之人。
虽然,唐朝士大夫有“不可一日无妾媵之侍”的普遍做法,文人骚客更是浸润在一种两性观念开放、行为放荡不拘的文化氛围下——但,山盟虽在,情爱成空。
一、元稹的家世及成长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名威明,行九,世称元九。
元稹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部,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为元的,以河南洛阳为郡望,故元稹自称或被称为河南人或洛阳人。
白居易在为元稹写的《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中更点出“公即仆射府军第四子,后魏昭成皇帝十四代孙也”,即言元稹乃是北魏皇帝之直系子孙。
元稹的六世祖元岩曾做过隋朝的兵部尚书,居于长安。
到元稹父亲那一代时,家道中落。
元稹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其兄元沂和元秬并不关心元稹(元稹之母郑氏是继室,两个兄长与他是同父异母)。
元稹生于乱世,家境贫寒,但父辈藏书颇多。
后来,元稹随母亲投靠舅族迁居凤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辞鉴赏王欢2011级中文一班201102010111《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很喜欢这首诗,也喜欢它的作者——纳兰容若。
初读这首诗,只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深深地吸引了我,更没想到这样一句深情的话语竟是出自于一个男人。
熟悉纳兰以后,却也见怪不怪了。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可是性格却落拓无羁,天生超逸脱俗。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世人评价他“纳兰长于情深于情。
”虽然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而他的诗作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的遗风。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是纳兰容若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拟作唐朝元稹的《古决绝词》,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通篇下来,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于是有了这样的感慨:“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一句借用了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的妃子,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人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代的人们于是开始以秋扇见比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七言古诗爱情诗

七言古诗爱情诗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5.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杨柳枝》7.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纳兰容若《太常引·自题小照》10.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11.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1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1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15.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1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1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8.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赠去婢》19.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0.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21.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卢照邻《长安古意》22.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张籍《忆远》23.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24.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
——元稹《古决绝词》25.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2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经典分手决绝的诗句

经典分手决绝的诗句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分手决绝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2、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赵灵儿《仙剑奇侠传》3、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仓央嘉措4、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倩女幽魂》5、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阮继志《倩女幽魂》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7、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白衣卿相《别诗》8、春梦觉来心自警,往事般般应。
——无名氏《清江引》9、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卢照邻《长安古意》10、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孟郊《结爱》11、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纳兰性德《虞美人》1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13、"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10.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1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杨柳枝》12.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13.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1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15.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1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诗经》1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纳兰容若《太常引·自题小照》1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9.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20.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2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24.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上邪》2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2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代唯美意境诗词精选

古代唯美意境诗词精选古代唯美意境诗词精选导语:学习古代诗词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今天本店铺就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古代唯美意境诗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离思五首》【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5、《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清平调》【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7、《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折桂令·春情》【元】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绝词元稹
引导语:《古决绝词》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词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词。
古决绝词
唐元稹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
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
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可知。
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予怀之独结。
有美一人,于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
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而攀折。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
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
已焉哉,织女别黄姑。
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
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
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
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生憎野鹤性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
曙色渐曈曈,华星欲明灭。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时彻。
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情感世界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
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
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
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
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
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
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
最著名就是:
元稹死因
元和六年(811年),裴垍去世,元稹为了谋求仕进,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出入于魏弘简宅第,为时论所鄙。
元和九年(814年)严绶奉命讨伐淮西吴元济,宦官崔潭峻随作监军,元稹随军前往。
元和十四年(819年)穆宗即位之初大赦。
元稹就因回朝述职的崔潭峻之荐,被提升为库部郎中、兼“知制诘”,参与诏书的草拟。
唐朝诗人元稹长庆元年(821年),元稹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为朝臣所轻视。
一日中书省同僚一起食瓜,武儒衡一面挥扇驱蝇,一面斥叱:“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听了脸色大变。
是年(821年)十月,裴度上表抨击元稹与知枢密魏弘简阻挠讨伐幽州军事,稹出为工部侍郎。
长庆二年(822年),和裴度同拜同平章事,一度成为宰相,二月建议为彻底息兵,应立即解除裴度的兵权。
后与李逢吉倾轧,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五年(831)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终年53岁,疑是服食丹药中毒身亡,结束了毁誉参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