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合集下载

《遣悲怀》元稹

《遣悲怀》元稹

《遣悲怀》元稹《遣悲怀》元稹元稹的《遣悲怀》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娓娓动人的描绘,成为元稹悼亡诗中最为世人所传诵的三首。

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拔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⑹。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白话译文】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赏析】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遣悲怀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的开头两句先概写韦丛的高贵身份和婚后的贫困生活。

“谢公最小偏怜女”,“谢公”,本指东晋宰相谢安,这里借指韦夏卿。

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为左仆射(yè夜),即宰相。

元稹经典诗文解析

元稹经典诗文解析

元稹经典诗文解析1.山水万重书断绝。

2.朝随而出,暮隐而入。

唐·元稹《莺莺传》。

这两句大意是:一早偷偷地走了,夜里偷偷地来了。

元稹著名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写莺莺和张生互相爱慕,私自结合,后又为张生所抛弃的故事。

作者对出身名门望族的莺莺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给予热情地歌颂。

著名的《西厢记》即取材于这篇传奇。

~两句写莺离去,夜暮时暗暗潜来的情景。

这位饱受封建礼教薰陶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观念戕害的少女,经过内心的痛苦折磨,灵魂终于觉醒,敢于听凭感情的驱使,而与张生结合。

莺莺的行为是对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挑战,而她的悲剧也正是虚伪的封建道德造成的。

3.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唐·元稹《遣兴》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

4.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

见唐·元稹《苦雨》。

这两句大意是:日月东升酉落,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

两句乃触物兴感,慨叹光阴迅速地逝去。

可用以表达要珍惜光阴,珍惜人生,适时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6.险心露山岳,流言翻波涛。

《酬刘猛见送》7.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唐·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怪来:怪不得。

这两句大意是:酒醒之后见旁人在自己身边啜泣,一问才知道自己醉中还时时喊着亡妻的名字,怪不得旁人也感动得流下眼泪。

诗的前两句是:“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意思说:自丧妻后,常陪客人作长日饮,意在借酒浇愁,偶然乘兴也痛饮几盏,喝得醉醺醺。

谁知醉中还未忘掉妻子,旁人也为自己的伤情而啜泣,自己的悲痛更不言而喻。

层层写来,用笔曲深,情真意挚,催人泪下。

写悼念文字,可从中悟出一番道理来。

8.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唐·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二。

并食:因生活困难,常三餐并成两餐,或两天只吃一天的粮食。

这两句大意是:自己在信里说常常并食,已经成了习惯,不觉得清苦;心里惟独挂念着出门在外的丈风餐风宿露,在深山驿路上长期奔波。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元稹《六年春遣怀其五》(2)“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置生涯于濩落,夫人以我为适道;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隐于幸中之言。

呜呼!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

“始予为吏,得禄甚微,以日前之戚戚,每相缓以前期。

纵斯言之可践,奈夫人之已而。

况携手于千里,忽分形而独飞。

昔惨凄于少别,今永逝与终离。

将何以解余怀之万恨?”文中可知,韦丛嫁元稹前,过的是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但嫁元稹后,过的却是贫苦的日子,但韦丛丝毫不抱怨,还对元稹多加勉励。

元稹之悲,一是忆妻之贤,二是恨与妻同苦之后不能同甘。

两年后,元稹又作《遣悲怀三首》以抒对亡妻的思念: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此诗仍是回忆往事,诉说无限思念之情。

末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尤为感人,也可见元稹深以未能让妻子幸福快乐为遗憾。

蘅塘退士对此诗评价颇高:“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勿以浅近忽之。

”而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的评价似乎更加深入、客观:“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

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元稹又作《离思五首》,借物抒情,抒发了对韦丛刻骨的思念: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导言元稹(公元779年-公元831年),唐代文学家,是唐代创作盛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广泛流传,被誉为”元白”。

本文将介绍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带领读者领略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情感。

诗一:《离思五首·其一》1.乡音无改鬓毛衰,城市倒夕阳西。

2.人间正道是沧桑,此恨绵绵无绝期。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久离故乡,悲伤秋天逝去的美景和人世间的变迁。

它表达了诗人对遭遇的沧桑和孤独的感受。

诗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诗人崇拜历史英雄和对时光荏苒的感叹。

诗二:《遣怀》1.萧条万事度阴阳,江上秋风向晚凉。

2.平生事业知有尽,此后相思一寂宵。

3.细雨湿衣看不见,闲愁落笔字如霜。

4.大河上下须愁眉,渔舟唱晚风千岛。

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灰暗和孤独的思考和感叹。

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流转的大河,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命运的疑问与忧虑。

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将自己内心的忧伤和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三:《离思五首·其二》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君言不得书签处,白纸黑字读不分。

4.觉来小楼春已晚,所念人何在?分析这首诗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爱情的无尽眷恋和对与心仪之人难以相守的无奈。

通过渲染壮阔的自然景色和人与情感的矛盾,诗人形容了自己对爱情的纠结和思念。

诗四:《寒食》1.四月寒食时,城头乱鸟飞。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4.杨柳岸、晓风残月。

分析这首诗以凄美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寒食、明月等元素,通过冷艳而唯美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爱情的深切思念。

诗五:《遣闷》1.幺弦孤臣御史鸣,五箫初度凤凰城。

2.舜帝乏人问,唐宗无计倾。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古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境丰富、文笔优美的特点而著名。

下面将介绍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1、《离思》《离思》是元稹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故乡、思念家人的真挚感情。

诗中用了很多婉转的辞藻,表现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遣怀》《遣怀》是元稹的又一代表作品,主题是怅惘的思绪。

诗中写到了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来消解内心的不安和沉重,用许多意象来描绘内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3、《青玉案》《青玉案》又称《春夜喜雨》是元稹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雨诗,描绘了春雨来袭的美好情景。

诗中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到雨水的清新与恣意。

4、《临江仙·满庭芳》《临江仙·满庭芳》是元稹的一首清新脱俗的词,描写的是鲜花绽放的美丽场景。

词中用了很多婉转动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5、《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元稹的一首优美清新的词,词中写到伫立在楼上欣赏花海和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词句简练明快,富含诗意。

6、《离骚》《离骚》是元稹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的是介子推(周文王的获得者)的传奇人生。

诗以婉约、精细、激昂的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传说中的英雄悲壮和人世间的沧桑。

7、《长恨歌》《长恨歌》是元稹的一首叙事性诗歌,描绘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爱恨交替的情感。

这首诗歌以婉约之美的笔触,写尽了悲凄而又壮烈的爱情传奇。

8、《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是元稹的一首回忆往事的词,《娄山关》是三国时期东吴与魏之间的一个战场,词描绘了一段在娄山关发生的故事。

词中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旷远。

9、《河南道中》《河南道中》是元稹的一首地方性诗歌,主要写了诗人在游历河南途中的所见所感,是一首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的地方特色诗歌。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夫妻之情是人世间最珍贵也是最隐秘的感情,我国古代的诗(词)人们,尚缺少将这一感情宣于的习惯和勇气。

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的悼亡之作最有名,尤其是元稹,有《遣悲怀》七律三首,又有《离思》七绝五首、《六年春遣怀》七绝八首,共十六首悼亡诗。

下面就是关于元稹悼念亡妻的诗,欢迎阅读。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为大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以至美之景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不尽情思久藏心底,因与韦丛的相识而使其自此对其他女人不屑一顾。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然而,韦丛去世后两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

《离思五首》(其四)赏析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唐代诗人元稹诗词的鉴赏

唐代诗人元稹诗词的鉴赏

唐代诗人元稹诗词的鉴赏 生平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

幼年丧父,家 境比较贫困。

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

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 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

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 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 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

不久,调任同州 刺史。

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元稹和白居易 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文学 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 “即事名篇, 无复倚傍”的精神, 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写过一些 《乐 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 贻后代之人”。

他还写过不少古诗 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

此外,他也还写 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诗在当时 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的诗歌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 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 腐朽, 但深度、 广度都不及白居易。

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春 晓 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 二十年前晓寺情。

元稹诗鉴赏1 / 26这是一首怀念往昔情人的七言绝句。

一个春日的拂晓,天色朦胧,将明未明,作者在醉乡中闻着花气和黄莺的叫 声,心情安闲恬静,忽然一只小狗跳过,碰撞起钟声,于是勾起了他二十年前在 寺庙里的一段回忆。

这二十年前的情事是怎样的呢?诗里没有明说, 但我们从诗人所写的一篇小 说 中却略知大概。

如大家所知,诗人曾写过一篇著名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写的是张生和崔 莺莺恋爱的故事 。

崔莺莺是一个美丽、温柔、多情的女子,张生很爱她,但终于因她出身卑 微,不利于自己图取功名富贵,而将她抛弃了。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元稹(约779-831),唐代著名诗人,字微之,号稽山,以诗名重唐朝,是八劝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情感深沉,艺术高妙,风格独到,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介绍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及其相关内容。

一、《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离情别恋之苦,表达了对此情境的感慨。

诗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借用《汉书》中班超《使西域传》中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感慨,同时揭示了作者心中离别之苦。

其次,“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对巫山神女的寓言,暗示着作者与恋人举目无亲,只有对方事实才能让自己感到亲切。

最后一句“半缘修道半缘君”则点明主旨,表示离别之苦与修道之路无法避免。

二、《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一首写自己的诗,主要是借用江湖酒客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是对自己过去的自恋,而“赢得青楼薄幸名”则是对自己的自嘲,表示自己一生只能过一段荒诞而潦倒的生活。

三、《离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是描写了盘坐在阁楼的作者看到的秋景,同时寓意深刻,像金石之家经典,通观古今。

诗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是描写现场气氛的一个画面,而“轻罗小扇扑流萤”则是为了凸显此时的轻盈感,用意非常明显。

最后,“坐看牵牛织女星”则点出了谷子所说的“天人合一”的主旨。

四、《独不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绿林晚袖,红泪弹琴处,念去来应无所。

”这首诗刻画了商女的感情状态,同时也是揭示一个时代的文化。

诗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是指商女对国家的政治生态一无所知,而对情感生活久已恍然。

其次,“隔江犹唱《后庭花》”则是表现出商女对江南文化的热爱。

最后一句“念去来应无所”,体现了作者置身其中态度冷静的态度。

五、《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六年春遣怀八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在元和六年(811年)春为其原配妻子韦丛写的一组悼亡诗。

这八首诗写得曲折有致,情真意切,沉痛感人。

六年春遣怀八首元稹
其一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其二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其三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其四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其五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其六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其七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其八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元和四年(809年)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韦丛死后,诗人陆续写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悼亡诗。

《六年春遣怀八首》是他在元和六年(811年)春写的一组悼亡诗。

翻译
其一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身处贬所,睹旧日衣物而伤情。

活着的我是受伤的鸟仿佛笼中之鹤,辞世的你是沉埋的剑化成泉下之龙。

你裁制的棉被枕头都还存在,还有衣裳可是裁制人不见了。

这是诗人于元和六年春写的一组悼亡诗,当时正被贬江陵。

其二
元稹的诗平易浅切,这在其他题材的诗歌中,艺术上往往利弊得失参半。

但就这首诗而论,这种平易浅切的风格倒是和诗所表达的内
容、感情完全契合的。

悼亡诗在感情的真挚这一点上,比任何诗歌都要求得更严格,可以说容不得半点虚假。

而华丽雕琢往往是会伤真的,朴质平易倒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好形式。

特别是当朴质平易和深厚的感情结合起来时,这样的诗实际上已经是深入浅出的统一了。

鲁迅所说的白描“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似乎特别适用于悼亡诗。

其三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亡妻生前所用乐器引发的伤感。

伴唱公无渡河的箜篌乐音早就断绝,已经远隔了一个春天加上两个秋天。

今日在闲窗前拂拭落满尘土的箜篌,偶触琴弦听到往日箜篌迸发的乐声。

箜篌犹可见,乐声还记得,人却不在了。

其四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与妻讲述她该知道的家事。

婢仆把你留下的衣物拿出来晾晒,娇痴的幼女可以绕着床边行走了。

你用过的玉梳其上镶嵌的金属花朵胶粘脱落,你弹过的配有玳瑁指拨的古筝终日任从风吹。

娓娓道来,可见对妻子的敬重。

其五
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这首“伴客销愁”,深情缱绻,沉痛感人。

结尾两句,真是字字泣血,读诗至此,有情人能不掩卷一哭!醉后吐真言,这是常情;醒来但见旁人啜泣,感到奇怪。


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呼唤妻子哩!凄惶之态,凄苦之情,动人心魄。

其六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在贬谪中逢寒食节,更怀念亡妻。

我漂泊在楚泽如同水流中的断梗,你埋藏在咸阳化作黄泉下的泥土。

正值寒食我什么事都无心做,身体挨着帐前啼哭的小女儿。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两千多年来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其七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小女无知纵情玩耍,独对亡妻灵位伤感。

女儿无知任性常常乱跑乱跳,还把绣球花仗弄得遍布堂前。

我带病的身躯一到灵前帏幕之下,转过头来靠近台阶背对日光而睡。

绣球花仗,小女孩喜欢的玩具;繐帷,灵堂周围的帷幔。

其八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引庄子来开解自己。

我比潘岳年龄小但头发却先白了, 需要学习庄周眼泪不能流得太多。

停止为你悲哀必须不断提醒自己, 如同川流的岁月前后各有风波。

晋朝的潘岳三十二岁开始生白发,此诗应写于诗人三十二岁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