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翻译赏析

古诗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翻译赏析

古诗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翻译赏析《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作者为唐朝诗人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前言】《西凉伎》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诗作。

诗中描述的《西凉伎》,结合了《狮舞》与《胡腾舞》,是《西凉伎》发展的第一阶段,乃中国狮舞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舞剧的最早雏形。

诗中以今夕对比的手法,亦诗亦乐,借以显示当时凉州沦陷、国境日蹙的凄凉景象,对边将宴饮游乐而不思恢复大唐声威进行了谴责。

诗歌借乐论史,表现了诗人可贵的忧国忧民思想。

【注释】1、西凉伎:乐曲名。

《隋书·音乐志》:“靠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以为九部乐。

西凉者,起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至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伎,至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

" 2、西凉州:古代地名,在今甘肃武威一带。

3、扑地:遍地都是。

4、桑、柘:皆为树木名,其叶均为养蚕的饲料。

5、稠:密。

6、青旗:古代酒家均悬挂青旗以为志。

7、当垆称卓女:用卓文君当垆卖酒典故写酒楼中卖酒女。

当垆,指卖酒。

垆,酒店安放酒瓮的土台,也借指酒店。

卓女,用卓文君当垆典。

卓文君,西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人,善鼓琴。

丧夫后家居,与司马相如相恋,一同逃往成都。

不久同返临邛,自己当垆卖酒。

这里泛指酒家妇女。

8、莫愁:古代洛阳女子。

南朝《乐府歌辞》中说:“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候。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界神童”,他的诗风清新明丽,往往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叹。

下面列出他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1.《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具有声情并茂的意境描写和空灵脱俗的风格。

作者借用了当时具有强烈文化象征意义的巫山和浩瀚壮阔的沧海,寄托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体现了他深沉的修道情怀。

作品以豁达姿态面对人生变迁,寻求离忧之道,尤其是对于离情之苦,借助明媚想象赋予其更多含义。

2.《梦微之·怅江南》:“记得小苹初著花,想当年,白云飞处拾尽春。

却笑人间,万般风月,独倚楼前,流泪如霖。

”这首诗以江南的风景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于年少时光的怀念和在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结尾处的“流泪如霖”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之情。

作者自然的虚实结合,巧妙地表现出了江南烟雨的特色和悠远的历史。

本诗重在意境的营造,由作者自然的主观愿景以及内敛的哲学印记,表现出了一股摆脱尘世的境象,展现出了作者的隽永雅趣。

3.《浪淘沙·北客行》:“僧似野花来,刈尽走人拿。

应经夕阳垒,故作东篱斜。

”这首诗是元稹最为著名的七绝之一,描绘了一个入声深沉,意境深远,既含有悲壮之美,又百转千回。

诗人在诗中刻画了一个僧侣在荒野中寻找自己的归宿,他为了生命的需要,不得不采撷野花吃,在风沙中行走,是一种别样的人生境遇。

作者以少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在食物短缺和困乏野外环境中的僧侣情感的成败,表现出了淡淡的人世清凉和禅意美容。

4.《寄生庐山道士》:“何人扫落叶,寂寂更无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荣相对闲。

此地胜游为若何,泉声滴石思无涯。

”这首诗是元稹写给道士的一首信,表现了对于庐山景色的赞美和沉思。

诗中的“秋阴不散霜飞晚”是指秋天的景色,死叶落满地面,冷凝阴暗,更给人创造了凄凉的美感。

【诗歌鉴赏】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一至七言诗》翻译待更新元稹《一至七言诗》赏析《一至七言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词作品。

《一至七言诗》是隋唐时期的一种诗体,一至七言诗是古诗中别具一格的诗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应该说这个称呼很形象,一首诗从一言开始到七言结束,又因其每句字数依次递增,从而形成了宝塔的样式。

这种宝塔诗一般字面意思浅近,主要是形式新颖可爱,不拘一格。

《一至七言诗》是古诗中别具一格的诗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应该说这个称呼很形象,一首诗从一言开始到七言结束,又因其每句字数依次递增,从而形成了宝塔的样式。

这种宝塔诗一般字面意思浅近,主要是形式新颖可爱,不拘一格。

这一体例后字数有延至九字,宋以来更延至十字。

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途径兴化亭是所作。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

诗中二、三句借茶的质优,暗喻了白居易品质的优秀;四、五句写诗客和僧家对茶的爱慕,实言好友深受爱慕;元稹以此诗表达了与白居易之间真挚的友情。

元稹(779年-83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元稹《连昌宫词》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元稹《连昌宫词》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元稹《连昌宫词》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连昌宫词》是由元稹所创作的,这首诗针砭唐代时政,反对藩镇割据,批判奸相弄权误国;提出所谓“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连昌宫词》的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连昌宫词》唐朝:元稹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遣悲怀三首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古诗织妇词·织妇何太忙翻译赏析

古诗织妇词·织妇何太忙翻译赏析

古诗织妇词·织妇何太忙翻译赏析《织妇词·织妇何太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前言】《织妇词》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作。

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

其中“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两句,说的是为了不泄露“挑纹”绝活,竟然发生了使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嫁人的悲剧。

【注释】①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

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②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中称她为“蚕神女圣”③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④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⑤罗幕:即丝罗帐幕⑥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翻译】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

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

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

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鉴赏】此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

诗序申论了作者反对“沿袭古题,唱和重复”的流弊的立场,主张运用古题“全无古义”,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词”。

因此,这些诗与新乐府创作精神并无二致。

《行宫》元稹古诗赏析

《行宫》元稹古诗赏析

《行宫》元稹古诗赏析《行宫》元稹古诗赏析《行宫》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赏析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

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

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

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

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

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

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古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西还——元稹
悠悠洛阳梦,郁郁灞陵树。

落日正西归,逢君又东去。

3、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夜池——元稹
荷叶团圆茎削削,绿萍面上红衣落。

满池明月思啼螀,高屋无人风张幕。

6、梦成之——元稹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

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7、春鸠——元稹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

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

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元稹古诗赏析]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